龙门浩老街与南山民宿考察

东方博毅

<h3>  当春风又绿江南岸之时,重庆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专业委员会部分委员,在何智亚主任和南岸区文旅委相关负责人带领下,对重庆市南岸区龙门浩老街、黄桷垭艺术家工作室、南山特色书屋、特色民宿、历史人文旅游等项目的建设发展现状情况,进行了一整天实地考察调研。</h3> 访龙门浩老街 <h3>  龙门浩老街背靠南山脉,面临南滨路及长江,遥望渝中半岛。恢复重建区占地540亩,总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是目前重庆主城区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历史文化街区。枣子湾、米市街、下浩、周家湾、觉林寺、董家桥、葡萄院、望耳楼、马鞍山、建业岗等都在它的区域范围内。自2017年第一部分修复完成对公众开放以来,如今许多极具历史文化价值的街区和建筑,经重新整修和利用,正在按计划陆续向游客推出。</h3> <h3><h3>  1891年,重庆设立海关并相继开埠,1898年2月,英国冒险家立德乐自驾小火轮成功开辟川江航线,自此美、英、法、德等国舰船,纷纷驶抵重庆,龙门浩码头,即成为他们装卸囤积货物的通商口岸之一。</h3></h3> <h3>  1921年,著名传教士、慈善家、医生马嘉礼在龙门浩创办万国医院,这也是重庆最早建立的西医院之一。</h3> <h3>  1937至1946年抗战陪都时期,重庆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远东指挥中心,美、苏、英、法、澳等30多个国家先后在重庆开设使领馆,许多国家的使领馆都选址在南岸区,意大利使馆就落户于龙门浩。在那战火纷飞的岁月里,这里成了各国武官办公聚居之地,美国驻华大使高思也曾在此工作生活,他们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了杰出贡献。</h3> <h3>  2014年,有重庆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专业委员会专家参与咨询的《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出台,龙门浩老街以其无可替代的历史文化价值获得了重生的历史机遇。</h3> <h3>  南岸区文旅委工作人员,向考察调研组介绍龙门浩老街修复及开街情况。</h3> <h3>  卜内门洋行的广场前,一群小学生正在做进入老街参观学习的功课。</h3> <h3>  城门上的名头还没来得及刻上去。</h3> <h3>  何智亚主任的老照片和著作,为整个老街修复重建工作起到了重要的参照作用,今天也成为了向游人展示的文献资料。</h3> <h3>  目睹曾经熟悉又消失远去的场景再现眼前,万千感慨溢于言表!</h3> <h3>  整修完成的美国大使馆武官处别墅群,高居山崖之上。</h3> <h3>  龙门浩老街内有18栋建筑属市、区级历史文物,如重庆海关别墅群、美国大使馆武官处别墅群、新华信托储蓄银行、意大利使领馆、南岸枣子湾32-35号民居、美国使领馆酒吧、周家湾别墅、白理洋行及仓库、米市街1-1号、董家桥7-11号、永兴洋行高管住宅,董家桥42号-43号、下浩正街45号、觉林寺报恩塔等。为这些历史文物建筑修复,建设方聘请了国内一流文物专家和工匠,采用传统的建筑营造技艺,以修旧如旧为原则,传神地重现了老街昔日的风采。</h3> <h3>  迄今为止,老街修复建设已经利用收集到的原有建筑小青瓦3万多匹,青、红旧砖140多万吨,条、块青石3万多吨。</h3> <h3>  一群中学生欢快地从我们身边经过,让我们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在母城怀抱中尽情嬉戏的欢乐过往,我们再不用担心,这座江山之城的珍贵记忆,会从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消亡和失落。</h3> <h3>  瞭望渝中半岛的平台与望远镜。</h3> <h3>  当山城那曾经再熟悉不过的青石板路重现眼前时,竟然有与老友重逢般的惊喜涌上心间!</h3> <h3>  青砖黛瓦,倚石临江的龙门书院将书卷之气充满老街,为巴山夜雨的诗情,月明星稀的听涛,闲情逸致的神聊,三两知己的品茗又凭添一方画意天地!</h3> <h3>  窗外有鸟语花香与浩荡大江,室内有名家书画与翰墨茶汤。</h3> <h3>  许多本土作家的书籍,是这里的热销书。</h3> <h3>  大量年青人对这座城市历史文化的持续关注和热情,是巴渝文化传承发展的不竭动力与源泉!</h3> <h3>  与龙门书院掌门人有聊不完的话题。</h3> <h3>  龙门书院前合影。</h3> <h3>  书院后园保存完好但尚未利用的防空洞,将我们的思绪带回到抗战时期那烽火连天的大轰炸年代。</h3> <h3>  又有一群中学生把这里当作了重新认识自已母城的第二课堂。</h3> <h3>  龙门浩老街与江对岸高楼林立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隔江相望,已经形成过去、现在与未来对话的时空场景,正在完善和改变重庆两江四岸的旅游文化大格局!</h3> <h3>  老街原有和应有的历史文化风貌正在得到全面恢复和振兴,更多符合时代发展的城市新功能犹如新鲜血液,已经注入那些曾经垂垂老矣的建筑躯体,让她重新焕发出活力四射的美妙青春。</h3> <h3>  一路上的话题都与重庆四十年城市巨大变迁有关。</h3> <h3>  一路的激情详解,让人对老街守护、建设者们心生敬佩!</h3> <h3>  回望来时之路,一切艰辛与付出都化作心中的慰藉任其喜上眉梢。</h3> <h3>  江南岸,故城前,楼宇穿云巅,春风拂面初阳艳,雾岚起山涧。</h3><h3> 黄桷树,青石路,同道皆知谋,一腔豪情敬故土,今朝旧梦圆!</h3> <h3>  相传大禹治水离家出走,三过家门而不入,夏母建楼,终年遥望,苦盼其归。</h3> <h3>  忠魂已归,夏母当慰!</h3> 访黄桷垭艺术工作室 <h3>  2013年,南山黄桷垭油画村依托南山街道文化中心,为发展黄桷垭农民油画而成立,经多年培育和发展,目前已经吸引了19名常驻画家,31名客座画家在此从事艺术创作及写生活动。</h3> <h3>  展厅里的油画全部出自这些艺术家之手。</h3> <h3>  详细了解画家村的成立背景和发展现状。</h3> <h3>  瓷盘画。</h3> <h3>  与众不同的作画方式与画笔。</h3> <h3>  异曲同工的瓷瓶画。</h3> 访山鬼民宿 <h3>  山鬼民宿建筑座落于南山公园最美的山谷一侧,采用全玻璃外墙面,为的是能让室内充满阳光,同时将室外景色无阻碍地引入到每个生活在其中的游客眼中。但在重庆如火炉般的骄阳暴晒下,室内温度较难控制,舒适度与建筑节能可能存在一定问题。</h3> <h3>   山鬼民宿由年轻一代建筑师创办, 得名于 《九歌.山鬼》,“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h3> <h3>  室内大厅宽敞明亮,朝暮之时的光影应当十分精彩。</h3> <h3>  每层梯平台都是观景和留影的绝佳位置。</h3> <h3>  路过这里都会产生想要拍照的冲动。</h3> 访南之山书店 <h3>  从山鬼民宿前行500米左右,就是南山公园南之山书店。据说也是出自几个年青建筑师之手,现代、简约的设计手法,让整个建筑群具有了轻快、明朗的空间和形象,深得年轻人喜爱。</h3> <h3>  有点腼腆的女孩们,是来这里玩耍的。</h3> <h3>  黑色大理石及英文组成的这面引导墙,能很快让人静下心来,将阅读者引进这知识的大容仓。</h3> <h3>  内部入口处理也很有范。</h3> <h3>  用书垒叠起来的服务台。</h3> <h3>  展陈不太像图书馆,更有咖啡吧的意韵。</h3> <h3>  通道两侧也摆满了图书。</h3> <h3>  台阶上的阅读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h3> <h3>  原地保留的树木,成了馆内一景。</h3> <h3>  负氧离子充足的室外阅读,一定会让人头脑更加清醒。</h3> <h3>  被称为夜莺的书吧。</h3> <h3>  选择这样的角落读书,更有安宁感。</h3> <h3>  静观庭内枫之色,霜叶红于春夏花。</h3> <h3>  小憩合影。</h3> <h3>  南之山书店原址距新址仅200多米,现仍在正常营业。</h3> <h3>  建筑风格与新址大同小异,外墙以白色为主。</h3> <h3>  地坑火塘有黔东南民居的痕迹。</h3> <h3>  红色沙发给宁静的书屋抹上了内心狂野的色彩!</h3> 访叁时民宿 <h3>  2019年3月30日才开业的叁时民宿是考察调研组午后的第一站。</h3><h3> 佛家文化和青年作家百怜的小说《叁时》对“叁时”都有各自的诠释和重解,但我最认同的是叁时民宿女主人陶子姐的解释。她说:“叁时是古时候的农作时间,按早、中、晚划分,叁是吉祥数也代表几,就是几个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一起相约过农作生活,把过去、现在和未来通过我们的生活理念分享给大家”。</h3> <h3>  春夏之交,踏入叁时,桃李芬芳刚刚飘远,满园郁金、白梨、陶菊、木棉又在竞相绽放,暖风拂过,空气中淡淡的清香扑面而来,如水墨画般恬淡的院落,充满暖意和生机。举目四望:远山如黛、清涧鱼游、七彩争艳、松竹摇曳、鸟鸣枝头、疏影婆娑、高天流云,好一派安宁祥和的境界。</h3> <h3>  去过许多民宿,但都没有“叁时”给人的第一印象那么深刻,不经意间所有的美好撞入心怀,让人猝不及防,瞬时一句名言闪现脑海:“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h3> <h3>  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步一景都经过精心打造,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女主人的细腻情怀和良苦用心。</h3> <h3>  中西合璧的建筑形态,展现出女主人融汇中西的文化态度。</h3> <h3>  室外的洗手盆也与众不同。</h3> <h3>  每一次张望都会发现许多出人意料的妙想。</h3> <h3>  远离都市繁嚣,寻这方天地,读书烹茶,聚友畅饮,不付春光好年华!</h3> <h3>  竹的甜香与纱幔的轻吻静待着放飞的心灵!</h3> <h3>  质朴的吧台面板是女主人用温情与水泥自制的混凝!</h3> <h3>  深厚的艺术审美功底非同一般!</h3> <h3>  西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的陶子姐,长期从事室内设计和装修,与海哥等合伙人共同打造了叁时这非比寻常的民宿。<br></h3> <h3>  惬意的休整与座谈。</h3> <h3>  分享叁时的创业经历与创意思想,让考察调研组成员获益匪浅。</h3> <h3>  就那么安静的坐着,守候一次黄昏,一轮日落,暂别奔波忙碌的生活,享受人生最本真的恬静与欢乐。</h3> <h3>  叁时民宿一期,只打造了六个房间,每个不同格调的房间后面,都隐藏着不同的故事,精雕细琢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心血的浇灌,祈愿带给宿客“一半繁华,一半自然”的真实回归体验。</h3> <h3>  带榻榻米的客房悠然见南山。</h3> <h3>  不问尘时,心无挂碍,入得自然,方近繁华。</h3> <h3>  倦了累了,叁时有最舒适的住宿环境,关灯,枕眠,虫鸣籁籁,陷在软软的枕头里,睡意如一滴墨晕染开来...</h3> <h3>  叁时用平和的心境和自由的心,以及极简的人生态度,辟出这一隅之地,只闻花香,不谈喜悲,让疲惫的灵魂,得到诗意的栖居。</h3> <h3>  每一位走进叁时的人,都会自然地放松下来,去用心感受时光停滞那隽永的安宁。</h3> <h3> 冰锅说:他是陶子姐的小秘。</h3> <h3>  短暂的相逢令人愉悦,“再见”真的是下一次再来的表达!</h3> <h3>  来张全体合影是必须的。</h3> 访鉴宽山房 <h3>  鉴宽山房掩隐在南山放牛坪一片樟树林与竹林中,以“心善胸宽天地鉴,意在心中万事圆”中鉴宽二字命名。</h3> <h3>  鉴宽有九间山房,大多位于地势较高的三层小楼中,房间以一方、霜月、山语、时兮、雾润、鹿柴、松风慢、醉花隐等命名,充满诗情画意与禅悟。<br></h3> <h3>  鉴宽山房主人老王,也是学美术的,虽言语不多,但待人真诚,知道我们来了,匆匆从外面赶回来。谈起美术和山居,他说:自由惯了,不大受约束,啥事都喜欢自己瞎琢磨。</h3> <h3>  老王说:他花了9个月的时间,来打造鉴宽山房,整个过程没有一张图纸,都是他兴之所至整出来的。</h3> <h3>  鉴宽女主人性格活泼,豪爽大方,是个典型的重庆妹子。</h3> <h3>  这里的一切都显得自然而随意,与男女主人的脾性十分相合。</h3> <h3>  鉴宽山房每一个空间都没有过多的装饰,璞拙自然是它最大的特点。</h3> <h3>  廊道上泡一壶茶与知己神聊,无论下雨天晴都很有情调。</h3> <h3>  林中的吊脚楼洒满阳光。</h3> <h3>  客房卫生间也带有无言的温馨与关怀。</h3> <h3>  草垫、原木再加一壶清茶,这样的二人世界,本身就具有了诗意。</h3> <h3>  好久没见过这样的场景。</h3> <h3>  一天匆忙而从容的考察调研,让我们看到了这座城市正在发生的深刻变化,那些在高速城市化进程中曾被忽视的问题,正在得到修正和改变,尊重历史文化、留住城市记忆、建设美好家园,已经形成社会共识,江山之城正行进在民族文化复兴的大道上!</h3> <h3>  考察调研组成员有:</h3><h3> 何智亚:市政府原副秘书长,重庆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h3><h3> 程武彦: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馆长、重庆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h3><h3> 徐千里:重庆市设计院院长,重庆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h3><h3> 戴伶:渝中区政协副主席,重庆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h3><h3> 秦海田:重庆市规划与自然资源局文化风貌处处长、重庆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h3><h3> 李波:沙坪坝区文旅委原主任、现物流办主任,重庆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h3><h3> 李世煜:重庆市规划局原总工办主任,副总工,重庆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h3><h3> 张德安:原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重庆分所副研究员,重庆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专委业委员会副秘书长;</h3><h3> 周毅: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建筑城规学院原院长、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地域建筑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重庆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专业委员会委员;</h3><h3> 舒莺:四川美术学院副教授,重庆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专业委员会委员;</h3><h3> 吴元兵:重庆老街历史文化群(重庆文物保护志愿者义工服务队)发起者、总干事,重庆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专业委员会委员;</h3><h3> 夏小萍:《今日重庆》旅行刊执行主编,重庆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专业委员会委员。</h3> <h3> 重庆市规划学会历史文化名城专业委员会</h3><h3> 周毅执笔</h3><h3> 2019年4月18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