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西湖美景三月天,春雨如酒柳如烟。4月20日,我们继续相约“千课万人”,今天共观摩8节优秀课例,聆听了3场学术报告。</h3> <h3>孙双金老师讲授的《景阳冈》一课,让我们感受颇深。重点总结两点:一、有很多闪光的设计点,比如“闪”“揪”的换词设计,加上让学生表演,即加深理解,又能记忆深刻,感受文字的魔力;二、巧妙地处理连接跳转,一气呵成,比如,设计了一个“写武松打虎为何要写武松喝酒?”问题的提出,就将话题从“打虎”转换到“喝酒”,从解读打虎过程过渡到分析人物性格,流畅不留痕迹。这堂课对我们来说精彩又实用。</h3> <h3>杨波老师执教的《肥皂泡》,设计巧妙,扎实有效,值得我们学习。开课让学生亲身体验吹泡泡的乐趣,并让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泡泡的特点,教师再进行提炼概括,直接把孩子们引入五彩缤纷的泡泡世界。</h3> <h3>李文斌老师执教的《守株待兔》,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语言实践中得到提升。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历练语言,紧扣文言文特点展开训练,使课文内容的理解、语言的感悟、寓意的领会融为一体。</h3> <h3>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张华毓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别开生面的综合实践课——《朱自清故居门票设计》,通过这节课,让孩子观察名人故居的门票,并自己设计故居门票,在设计中让学生了解故居存在的历史价值,同时生成了对朱自清的个性化理解。</h3> <h3>安徽省广德县桃州一小教师李文执教了习作课《这样想象真有趣》,她善于创设情境,妙语连珠,童心飞扬!调动学生所有感官去阅读去想象,让孩子们发散思维,充满活力,完全沉浸其中。<br></h3> <h3>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小学语文首席教师李祖文老师,为我们带来基于教材单篇的群文阅读课《印象曹文轩》,通过《水边的文字屋》、《冰项链》、《鸟船》三篇作品帮助学生建立对曹文轩文学作品的初步认知与了解,建立学生对作家的初步印象,激发了学生对曹文轩作品的阅读兴趣。</h3> <h3>常规的古诗教学注重赏析和积累,而忽视了单元主题教学意识。王红老师运用比较策略进行古诗组读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异中求同,同中探一,发现练字、意象与情感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帮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有序组织起来,让学生们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h3> <h3>白皛老师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为例,让学生在美好的诵读声中,感受诗歌的节奏变化之美、音韵和谐之美、声情相生之美。</h3> <h3>黄国才老师的报告《继承与弘扬母语精华是立德树人题中之义》,以统编一到三年级教科书为例,告诉我们语文学科的学习,当心、眼、口、耳并用,并精心编排了大量“必要贮存”经典书目,倡导将母语精华化为学生精神。</h3> <h3>孙世梅教授《统整观视域下的课文系统教学》报告,以“是何”“为何”“何为”为主线,将统整教学的概念、目标和策略做了详细阐述,中间结合大量实例,让听课老师们在积累中顿悟。</h3> <h3>鲍国潮老师以《呼兰河传》为例,讲解如何面对远离经验的文本,从了解萧红入手,解读作品,将优秀文学的特点讲述的风趣幽默,引人入胜,以至于到晚上9:30,听课老师们仍意犹未尽。</h3> <h3>一元复始,万法归一;这是一场文化盛宴,也是一场精神修行。与会期间,我们看到了耄耋之年的周一贯老师的坚守,看到了授课老师的认真与严谨,也正是他们的精神引领着我们不断前行,我们会在这些点灯人的引领下,眼中有光,心中有爱;仰望星空,脚踏实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