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杨桥窊

王吉喜

<h3>2019年清明节前我从石家庄回到老家河曲县鹿固乡杨桥窊村。回村的当天参加了同门王玉憨病故祭奠,第二天,也就是清明的前一天到祖坟扫墓。当天风大天干,路上到处是乡里派出的防火队员,按照县里规定,不准放炮不准点紙,不能有明火。或要点紙的话要有相应的措施。我陪哥哥还有外甥燕中按乡里要求祭奠了故去的先人。第二天是清明节,在我妹妹家的村子白家鄢,让我十分感动的是妹妹的公公,93岁的老人坐孙子燕中的面包车和我们一道给我的继母上坟,老人家非去不可,在坟地他把口袋里装的苹果和水果糖撒散在坟头各处,口中念念有词,说给故去的人们享受,回家的路上,老人还给我讲了许多他过过的苦日子,说现在的社会好。妹夫骑的摩托车和我们同行,祭奠了他的祖坟和我的继母。我还利用空余时间用手机拍了不少的照片。老家的山在这个季节还是很荒凉,但正是这荒凉,也展现了特有的美,原来我打小就生活在类似丹霞地貌的环境里……</h3> <h3>王怀树是忻州市劳动模范,上过电视登过报,主要事迹是退休后利用自然条件,在自家院子里养猪养羊养牛养骡子,养鸡养狗等等,改善了家庭困难局面成为村里奔小康的带头户。</h3> <h3>村里的老年人在一起聊天。中间的老妈妈我叫三婶子,她今年93岁了。他的大儿子和我同岁,我小时候和她家的孩子在一起玩,我回老家时,只要有时间,我都要去看看三婶子。右边的大妈是五子的妈妈,我叫云厚婶子,云厚叔今年95了,有时还到地里干农活。左边的照片是混树媳妇,在村里是晚辈,叫我叔叔的,三位老人家都是对我有恩之人。</h3> <h3>这是玉胜家的江米罐子。过去人们都用的瓷器罐子,现在材料不等,他家用的是玻璃杯。家人头天晚上把米倒进罐里,在里边江上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做酸粥或酸捞饭。当地人家家都吃,外地人吃不了,但一经过吃就丟不开了,北京知青到现在还有专门回河曲吃酸粥的,他们把河曲做为第二故乡,和当地百姓有深厚的感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