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目录</h3><h3> 活动来源</h3><h3> 主题网络图</h3><h3> 活动总目标</h3><h3> 活动开展</h3><h3> 活动反思</h3> <h3>一、主题来源:</h3><h3>雨过天晴的一个户外活动时间,几个小朋友围蹲在种植角的花坛边热烈地说着什么,旁边还站着几个孩子在认真地听,老师好奇地走过去,原来他们在花坛边发现了几只蜗牛,有的试着去触摸蜗牛的触角、有的试着去抓蜗牛硬硬的壳……正在讨论着关于蜗牛的事情,见到老师,就兴奋地大叫:“老师,这里有好多蜗牛。”这时引来了更多的小朋友,他们都迫不及待的瞪着大眼睛看着,并且纷纷讨论起蜗牛来……</h3><h3> 《3—6岁幼儿发展指南》中的科学领域提出了以下目标:“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方法、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可见,幼儿科学教育是幼儿主动探索、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h3><h3> 幼儿好奇、好问、对任何事物好探个究竟。正如杜威所说:儿童有调查和探索的本能。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就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让他们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因此,我就及时抓住幼儿生活中的一个偶发性的关注点,设计了一个主题探索活动——蜗牛。通过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的贯穿,让幼儿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去探索和发现。</h3> <h3></h3><h3>二、主题网络图</h3><h3>春天里的蜗牛</h3><h3>科学领域</h3><h3>蜗牛的器官</h3><h3>健康领域</h3><h3>蜗牛背后的秘密</h3><h3>语言领域</h3><h3>蜗牛和苹果</h3><h3>社会领域</h3><h3>寻找蜗牛</h3><h3>艺术领域</h3><h3>爱旅行的蜗牛</h3><h3></h3><h3></h3> <h3>三、主题目标:</h3><h3> 1.初步了解一些关于蜗牛的常识,培养幼儿关心、爱护小动物,知道蜗牛与人类和动植物关系。</h3><h3> 2.引导幼蜗牛,探索蜗牛的饲养方法。</h3><h3> 3.充分感受蜗牛的外形特征,并能用绘画、制作等方式来表征。</h3><h3> 4.有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能细心观察蜗牛多方面的特征,提出问题,寻求答案。</h3> <h3>四、活动开展</h3><h3> 1.科学领域:《蜗牛的器官》</h3><h3>活动目标 : </h3><h3> 1、认识蜗牛,初步了解蜗牛外形的特征。</h3><h3> 2、引导幼儿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及爬行方式,并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h3><h3></h3><h3> 3、 体验观察探究蜗牛的乐趣,萌发关注、喜爱蜗牛的情感。</h3><h3> <br></h3> <h3>《指南》中指出: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h3> <h3>活动反思</h3><h3> 教育内容的生成应基于孩子的问题需要。孩子们的在观察蜗牛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说明孩子们在思考,在分析,需要得到一定的支持与帮助。这个主题的教育活动,我觉得能够发展孩子的细致观察能力,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而且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大胆分享交流的能力。</h3> <h3>1.健康邻域:《蜗牛背后的秘密》</h3><h3>活动目标: </h3><h3> 1、引导幼儿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爬行方式,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与习性。</h3><h3> 2、培养幼儿的观察兴趣和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良好习惯,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h3><h3> 3、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h3><h3> 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h3> <h3>《指南》中指出:幼儿在了解与探索物质世界和周围环境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对物质特性以及有关安全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还有助于提高幼儿对危险事物的认识与判断能力,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安全。又如,幼儿要清晰地向他人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情绪情感,离不开语言能力的发展。</h3> <h3>活动反思:</h3><h3> 整个活动我通过捉蜗牛、观察蜗牛等多种形式来认识蜗牛,以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幼儿的主动学习为主,把教学合理地统一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幼儿创造更多的观察方法。为了让幼儿观察更清晰,请幼儿观看我事先找好的介绍蜗牛的视频,然后我去结合图片作进一步的知识经验的提升,使学习不显得枯燥,更具形象生动性。</h3> <h3>语言邻域:《蜗牛和苹果》</h3><h3>活动目标 : </h3><h3> 1.让幼儿喜爱绘本阅读,期望通过绘本阅读激发幼儿的课外阅读兴趣。 </h3><h3> 2.让幼儿明白绘本阅读中细心观察、展开想象,能享受到更多的阅读乐趣。知道图书也会说话。 </h3><h3> 3.鼓励幼儿去探究了解蜗牛。</h3> <h3> 《指南》中指出:尊重幼儿主体性、兴趣和需要的学习,在安全、温暖、互动、富于理解和激励的环境中的学习,各领域间互相联系、相互促进、整合式、灵活拓展和创造的学习,以及幼儿园与家庭和社区密切合作的学习。而这样的活动正是班本课程所希望达成的,以儿童、关系和环境为主导的,呈现孩子们主动学习的重要活动。</h3> <h3>活动反思:</h3><h3> 这是对孩子的学习的一种持续呼应。同时自身已有实践经验以及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相关理论,有针对性的对孩子在活动中观察到了蜗牛的外形特征、行走特点以及食物爱好,但是孩子对蜗牛还没有系统的认识,教师基于这些观察,根据孩子在交流探索蜗牛过程中的个性化表现,把握幼儿的最近发展区,通过集体活动提供了回应的策略,整合孩子经验,使孩子形成有关“蜗牛”整体经验。</h3> <h3>社会邻域:《寻找蜗牛》</h3> <h3></h3><h3>瞧,这是我发现的</h3> <h3>看,我这只蜗牛大</h3> <h3>快看,这里这里</h3> <h3>艺术邻域:《爱旅行的蜗牛》</h3><h3>活动目标:</h3><h3> 1. 学习用曲线、螺旋线表现蜗牛,大胆表现蜗牛爬行时的各种动态。</h3><h3> 2. 运用鲜艳的颜色进行装饰,添画有趣的情景。</h3><h3> 3. 体验蜗牛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坚定意志。</h3><h3>重点难点:学习用曲线、螺旋线表现蜗牛,用鲜艳的颜色进行装饰。</h3> <h3> 《指南》中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h3><h3> 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h3> <h3>活动反思</h3><h3> 通过课件最后对其他优秀作品的欣赏,让孩子们对创作的积极性更高了。在孩子们创作的过程中,还是有三个小朋友迟迟不肯下笔,在我们的耐心指导下,孩子们还是画出了蜗牛的外形特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蜗牛的壳的花纹,难点是身体,有的小朋友画的身体和壳没有紧紧的连上,有的作品身体过小,感觉和壳不成比例。鼓励幼儿大胆设计,为蜗牛添画美丽的图案,想象蜗牛所到之处的各种背景进一步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的同时发展孩子的动手能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