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自二十多年前的一个冬日,打铜锣寨山下走过,来来回回沿这条道不知走了多少次,经历了寨门的翻新,经历了悬空停车场的建设,经历了各式农家乐的兴起……但每次都是匆匆而过,都说等下次上山去看看,每次都是等下一次!</h3><h3> 感谢岳西户外俱乐部,探访铜锣寨终于成行。2019年4月20日,正值谷雨时节,天气预报一直说有雨,不过老天很给力,游览过程中基本上是艳阳高照,就是闷热得很。俱乐部一行近30人,6部汽车,7:00出发,沿着318国道、209省道驱车前进。道路实在是太熟悉了,老公都不用开导航了。柏油路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虽然蜿蜒曲折,但驱车在林荫道上很舒适。两侧山体是半点苍翠半点新绿,其间还点缀着姹紫嫣红,四月的大别山是映山红的世界,山巅上、坎坡上、篱笆边、石缝里……平时不显山不露水地生长着,积存力量蓄势待发,在这个春天里是该证实自己存在的价值了,正所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林杜鹃始盛开”!</h3> <h3> 由衷地敬佩杜鹃花的生命力!正是这份执着顽强的生命力,才使它生长广泛,立于不败之地,也正是它那“再难!也要美丽地绽放”,才赢得了世人的大力追捧!</h3> <h3> 大约8:50就到了铜锣山下,集合拍合照,正式上山9:10左右。</h3> <h3><br></h3><h3> 安徽铜锣寨风景名胜区位于大别山腹地,在六安市霍山县上土市镇龙门村,距县城68公里。省道318线和209线交叉贯穿其境,风景区总面积九十二平方公里,主峰海拔1096米。铜锣寨是因公元前122年汉武帝巡视衡山国(今霍山县)梦见一轮明月化作铜锣落于此山而得名。</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铜锣寨始建于明代末年。据光绪《霍山县志》记载:“铜锣寨自白云尖蜿蜒而来,一峰耸峙,下有松尖谒驾崖。明末张献忠入寇,居人避其上,贼至鸣锣号召,贼去秉耒出耕,故以铜锣名。”清咸丰年间,居民仍避兵乱于其上。寨为孤峰耸起,怪石重叠,周围皆险径,攀登艰难。今寨址已无存,仅在寨顶发现石臼3个,形模甚古,其中一个是在岩石中开凿的,上口直径40厘米,底径28厘米,深24厘米。在岩腰处发现有炮子,大如碗,另有铁刀一把,半露在外,半插石缝中,欲拔不出。</span><br></h3> <h3> 铜锣寨山经过历史上几次大的地质变化,山体震动剥离后,巨石凌空,欲坠欲飞,险象百生,是地质探险爱好者的猎奇之所。</h3> <h3> 走进景区大门,一条幽深的小溪,名曰“杜鹃溪”,伸向密林深处,溪上建有石桥曰“通幽桥”,坡上有流瀑曰“泻玉瀑”。</h3> <h3> 仙人弈</h3><h3> 传说当年八仙云游至此,点石为盘,指木为子,在此对弈。建有聚仙亭和渡仙桥,过桥前面有西天门和小寨等景观,一般游客都是止步的。</h3> <h3> 宽约3米,长约30米的溪底,由二长花岗岩风化而成,形似宽阔的脊背,溪水在光滑的脊背上缓缓而下,故曰“鳌背铺练”。</h3> <h3> 鸳鸯桥上数鸳鸯</h3> <h3> 为二长花岗岩滚石,因表面风化,极似河马,故名“河马石”,亦为“面壁石”。</h3> <h3> 二长花岗岩经风化、剥蚀后,形成饮水状大象,憨态可掬。在象形石的下方还有人工垒砌的水池,但已干涸见底了。</h3> <h3> 铜锣一响,黄金万两!</h3> <h3> 初见凿石,不明其意。近看才明白,此岩石风化后,酷似木匠手中的铁凿,凿口略略向内侧呈弧形弯曲,真是神奇。</h3> <h3> 这个角度看,还是很象一只绵羊的,头上还有两只眼睛呢!</h3> <h3> 赏石峰下有一朵石莲盘紧挨一个厚石屏,石屏上巧有一圆洞,高约1米,可容坐1人。因而人们叫它“观音坐莲”。“半朵莲花三尺庙,一弯宝座八面风”是对它的最好形容。</h3> <h3> 一只神龟,头颅高高昂起,其背上驮着一巨大的玺。拍照的时候要记得选择好的角度拍全貌才行。</h3> <h3> 两棵松本是同根生,硬是被一石块隔开,好在只有咫尺之遥!</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南天门</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位于铜锣寨风景区赏石峰南边游道上。南天门非人工建造,完全由巨石自然叠成,鬼斧神工,门面毕现,净空高3.2米,宽1.4米。</span></h3> <h3> 更奇的是,进了南天门,由上往下看,它显示出一个简化的“门”字,而且它那“一点”旁的石缝里,居然生长着一红一紫两棵杜鹃,外侧的紫杜鹃长得“枝繁叶茂”些,内侧的红杜鹃显得“娇小单薄”了些,红紫杜鹃花怒放,装饰门面,更显得多姿多彩。</h3> <h3> 不愧为赏石峰,奇石不胜枚举。</h3> <h3> 这一组石块直立在山脊之上,略略斜倾,形似摆放在书架上的经卷,名曰“藏卷石”。</h3> <h3> 走过了赏石峰,就到了山脊最狭窄的地方,是阅翠峰和聚云峰组成的“鲫鱼背”,由二长花岗岩在重力作用下崩塌而成。脊背上长着许多高大挺拔的松树,由于海拔不够高,大多达不到黄山松的级别哟!</h3> <h3> 岩石剖面风化而成,乍一看象树木的年轮。</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钉石松</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位于鲫鱼背景区,此处地表异常坚硬,无缝无泥,而在这磐石中间,居然生长着一棵矮小但充满生机的千年古松!它是如何生根的?如何成长的?专家们推测颇多,无一定论。所有见到“钉石松”的中外游客,无不被它那种坚强的毅力和抗争精神所深深折服。</span></h3> <h3> “屈君关”只能屈背通过。</h3> <h3> 青蛙啸天</h3> <h3> “剑劈关”两侧岩石刀削一般,只能侧身而过。</h3> <h3> “健美关”适合大长腿哟!</h3> <h3> “石屏临松”,我们都看成石椅了。</h3> <h3> 狮子咬住了羊脖子,但貌似羊还是占上风的。</h3> <h3> 铜锣峰灵霄石,最高点1096米</h3> <h3> 主峰顶有一红亭,规模、格式、颜色均过于浮夸。</h3> <h3> 站在红亭之上,两侧小径,茶园,竹林,农舍,一览无遗。</h3> <h3> 该下山了,向北在览秀峰附近还有铜锣湖,情人谷,一夫关等小景,未作开发,游客止步了。</h3> <h3> 偏东方向大路下山,石阶旁边一“苍龙”呈下山状,名曰“苍龙探海”。</h3> <h3> 紧靠山脊的农户已被动员搬离了景区,庭院旁的都枝杜鹃花开得正旺,难能可贵的是它跟前的一株普通品种的杜鹃也在盛开着,二者相得益彰!</h3> <h3> 为了省点路,少晒点太阳,我们超近道穿过一片竹林小道。可在去年的雨雪天气中,竹林损伤过重,又缺乏打理,已无路可走了。</h3> <h3> 这户人家收拾的干干净净,还贴着红对联,但明显是“人去楼空”了。</h3> <h3> 走了一家又一家,终于找到了供我们午餐的人家,金姓红墙红瓦。</h3><h3> 午餐是地道的农家菜,众人风卷残云般地瓜分了吃食,岳西佬走到哪都要吃锅粑汤,竟忘了这是霍山地界了,哈哈!</h3> <h3> 当家小伙向大家推荐石斛,好多人都买了。说起霍山铁皮石斛,还是蛮有名气的。</h3><h3> 铁皮石斛,又名<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万丈须。属微子目,兰科多年生附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圆柱形,长9-35厘米,粗2-4毫米,萼片和花瓣黄绿色,茎相似,长圆状披针形,长约1.8cm,宽4~5mm,花期3~6月。主要分布于中国安徽霍山地区。 其茎入药,属补益药中的补阴药:益胃生津,滋阴清热。</span></h3> <h3> 午餐过后,稍作休息就下山,前太阳乡船舱村花海游玩。</h3><h3> 若站在高处回看地貌,这个村的整个形状像是一条船乘风破浪,花海的位置恰好在船舱上!</h3> <h3> 这里美丽、梦幻、宛若天堂,种植的粉黛乱子草因远观如粉色云雾氤氲,故又名“云顶花海”,<span style="line-height: 1.8;">人间四月芳菲尽,云顶花海始盛开。</span></h3> <h3> 福禄花(也有人说是五色梅),一年之中开两次花。第一次在四月,第二次开花在9月,从花苞直到开花,会持续两个月的时间;花朵也有很多不同的颜色,红紫色、淡紫色、深紫色、鹅黄色等。花瓣的形状也不尽相同,圆形的、星型的、须状的和放射状的。</h3><h3> 不同颜色的花还构成一个图案,目前这片区域正在开发中,管理还不到位。</h3> <h3> </h3> <h3> 铜锣寨是由四个小山峰组成的山脊,形如鲫鱼背,山上奇松广布,以“古、直、异”著称,直若毛竹,曲若溪流。山下怪石林立,形态各异,惟妙惟肖。船舱花海姹紫嫣红繁花似锦,春光春色醉游人。二者同在209省道上,且相距仅5公里远,结合起来不失为休闲一日游的好去处。建议先上铜锣寨敲锣赏山石,再到船舱赏花为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