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点 ” 让教育如此美丽-----许昌市骨干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培训之二

教师教育

<h3>  没有教学质量就没有话语权,教学质量上不去就没资格称为骨干教师。4月20日下午,来自长春师范大学的黄宝国教授给大家做了《运用差点教育理念 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的专题讲座。</h3> <h3> 黄宝国:教育部国培计划培训专家、教育部东北高师师资培训中心特聘教授、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生指导教师、吉林省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中心兼职教授,语文特级教师,“差点教育”理念的创始人。</h3> <h3> 一位中师毕业生的工作阅历------做过小学老师、初中教师,最后做到大学教授,让每个参训教师对他的讲座充满了期待。</h3> <h3> 培训伊始,黄教授诙谐幽默的语言顿时赢来掌声阵阵、笑声连连。黄教授结合自己的工作阅历,告诉参训教师要注重教育内涵,要有质量观,解读差点教育产生的时代背景。</h3><h3><br></h3> <h3> 接着黄教授从“尊重差异、研究差点、缩小差距、共享差别”四个方面,形象阐释差点教育理念的基本内涵。教育是要智慧,教育质量的提升也需要智慧。没有新观念,谈不上教育质量的提升。</h3> <h3>  视书如命的黄教授介绍了《芬兰教育 全球第一的秘密》这本书对自己的影响------“差点教育”理论的诞生。有思想,有理念,才有未来。</h3> <h3> 世界万物万事总是千差万别、异彩纷呈的,如果万物万事都清色了,事物的发展、世界的进步也就停止了。做教师的不要跟差生较动,要尊重差异。用孩子的已知,教孩子学未知。黄教授通过第一次来河南讲学的经历,揭示生命被尊重的重要性。让优秀成为习惯,老师要成为孩子的偶像,成为孩子一辈子的榜样。</h3> <h3> 黄教师通过两幅插图,告诉大家“尊重差异”要有大爱情怀,但真正的尊重要有差异。通过“我”字的书写结构,揭示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找到自己。通过专业成长的阅历,告诉大家“坚守”带给自己的成功与快乐!</h3> <h3>  黄教授还通过一位“差生”成为“特级厨师”的案例,让我们明白教育质量的提升不仅是教学成绩的提高,而是人人都成为人才,让每个孩子做适合他们自己的事。差点是优点,差点是亮点,扬长避短让长点更长,这才是教育的本质。</h3><h3><br></h3><h3><br></h3> <h3> 标准越多,成功越多。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的“人人渴望成オ、人人努力成オ、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才是适合时代发展的正确育人观。“缩小差距”,就是读懂孩子、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成就孩子。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自知者英,自胜者雄”。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打败别人,而是超越自己。</h3> <h3>  人尽其长,共同发展;各有所长,各尽其才。从尺有所短到寸有所长,从恨铁不成钢到人尽其才,从一花独放不是春到百花齐放春满园,让我们明白“各得其才”才是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真正提升,才是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共享差别,共享教育的美丽!</h3> <h3>  最后黄教授围绕“改变策略、创新思维、提升自我”三个方面,阐述如何运用差点教育理念提高教学质量。改变策略,变补短为扬长;成功才是成功之母,孩子有优长就要在特长上发展。创新思维,变塑造为培育。没有可以复制的经验,只有创造出来的成功。提升自我,变小我为大我。小我是一种存在,大我是一种情怀,无我是一种境界,忘我是一种状态。</h3> <h3>  精彩可遇不可求,意外才有精彩,生成方显智慧,差异成就美丽。“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是黄教授倡导“差点教育”的核心所在。新时代有梦想谁都了不起,给自己圆梦的机会,苔花如米小,也要自己开!美丽的季节,美丽的遇见;精彩的讲座,别样的收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