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争吵是亲密关系中不可缺少的互动。</h3><h3> </h3><h3>每个人都是带着不同的思维模式、生活习惯和价值观进入婚姻的,小到被子怎么叠,大到金钱怎么理,都各有各法。</h3><h3> </h3><h3>因为有不同,难免有争执。</h3><h3> </h3><h3>争吵完,我发现你那么做挺好的,那我就接纳你的,放弃自己的;试了之后发现不行,我就拒绝你,坚持自我。</h3><h3> </h3><h3>这是一个彼此增进了解的过程,既有自我反思,改变自己,接受对方;也有自我表达,坚持自己,树立界限。</h3><h3> </h3><h3>在了解自己和对方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够靠得更近,走得更远。</h3><h3> </h3><h3>为幸福而争吵的模板。今天来分享一下</h3><h3>这个模板包含6个技巧,它们是一串连锁反应,但你也可以依次或单独使用其中某一个。</h3><h3> </h3><h3>01</h3><h3>唤醒渴望</h3><h3> </h3><h3>我们之所以会争吵,往往是因为某种需要未能得到满足。</h3><h3> </h3><h3>你责怪伴侣买了红色的沙发,因为你很讨厌红色。</h3><h3> </h3><h3>可如果我们只提自己的要求:“我不想要红色沙发”,争吵就会陷入死循环,因为当争吵聚焦在“想要”某个具体的东西时,往往只有一种解决方法。</h3><h3> </h3><h3>因为不喜欢红色,只有把沙发换了才能让你高兴,但对方未必同意。就算对方同意了,是否心甘情愿也未可知。</h3><h3> </h3><h3>而相较于“想要”,背后的“渴望”则更为宽泛,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满足的。</h3><h3> </h3><h3>指责伴侣买了你讨厌的红色沙发,你真正渴望的是想让他承认你很重要。那么,解决的方法就多起来了。</h3><h3> </h3><h3>未必一定要退换沙发,可以告诉他你的感觉被忽视了,当委屈被看到时,矛盾也就化解了;也可以在日后调整,或是做一顿你爱吃的清蒸鱼,或是其他任何能让你感觉到被重视的言行。</h3><h3> </h3><h3>理解你想要的那些东西为什么对你很重要,比你能否得到那些东西更能有效地解决问题。</h3><h3> </h3><h3>唤醒渴望,你可以在争吵过后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和行动: </h3><h3> </h3><h3>①导火索:是什么引发了这场争吵?</h3><h3>②感受:我刚刚有什么感觉?我是否还在逃避别的渴望或感受?</h3><h3>③渴望:隐藏在争吵背后的深层渴望是什么?我真正希望发生的是什么?</h3><h3>④分享:与另一半分享自己的渴望,以及你发现的比争吵本身更重要的东西。</h3><h3> </h3><h3>02</h3><h3>紧密互动</h3><h3> </h3><h3>仅仅发现渴望或只是表达出渴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展开争吵来满足自己的渴望。</h3><h3> </h3><h3>在与对方全面交战的过程中,陈述观点、提出需求、表达愤怒和怨恨,有意识地触碰彼此更深的渴望,同时展现肯定、幽默等积极面,然后调整方向,找到解决冲突的路。</h3><h3> </h3><h3>紧密互动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确保互动时的安全性。</h3><h3> </h3><h3>1.突出积极面:</h3><h3> </h3><h3>进行积极、亲密、有意义的互动,充分表达,积极回应(负责、幽默),发现争吵背后的渴望(包括自己的和伴侣的),在此基础上承担责任,做出改变。</h3><h3> </h3><h3>在表达上需要注意:</h3><h3> </h3><h3>①肯定对方的付出,如“我知道你很辛苦,但你晚回来,我真的很伤心。”</h3><h3>②看到对方的合理性,如“说好了看电影,他接个电话就走了,我知道他必须去履行其他社会责任。”</h3><h3>③尊重对方,允许对方和自己不同,如“如果是我,我会选择留下来看电影,但我允许他和我不一样。”</h3><h3> </h3><h3>2.弱化消极面:</h3><h3> </h3><h3>消极面主要包括几种表现:</h3><h3> </h3><h3>遇到问题就逃避,比如直接走开或沉默不语;</h3><h3>凡事只想着维持和平,比如事事小心,尽量避免冲突;</h3><h3>虚假互动,比如总是聊一些家务琐事或是别人的事,不能敞开心扉进行深度交流;</h3><h3>采取破坏关系的行为,比如总是批评、侮辱伴侣,对伴侣充满轻蔑等。</h3><h3> </h3><h3>在表达上需要注意:</h3><h3> </h3><h3>①不要说狠话,如“离婚”。妻子一吵架就说要离婚,有一天丈夫真的提出了离婚。妻子很委屈:“我那是气话。”丈夫却说:“可我却一直在做离婚的准备。”</h3><h3> </h3><h3>②不要把战争扩大化,如把父母拉下水。比如,丈夫每次吵架都找岳母,岳母批评女儿。妻子也不甘示弱地找了婆婆,婆婆又来批评儿子。一家人吵得不可开交。</h3><h3> </h3><h3>③不要说绝对的话,如“总是”“从不”。消极面和积极面就像天平,哪边多,就会倒向哪边。不妨记录下自己进行积极互动和消极互动的次数,有意识地增加积极互动的练习,从而让争吵更具有创造性而非破坏性。</h3><h3> </h3><h3>3.每一方最多对现状承担50%的责任:</h3><h3> </h3><h3>争吵发生时,我们是一个整体,谁都不是无辜者。可能是他先挑起了争端,而你不停地翻旧账,他恼羞成怒;也许是你做错了事,但他得理不饶人,你只能强词夺理。</h3><h3> </h3><h3>所以,当争吵发生时,一定要问一问自己:“是我的什么导致了这个局面?”</h3><h3> </h3><h3>4.双方都对获得幸福和满足感承担100%的责任:</h3><h3> </h3><h3>幸福是每个人自己的事,我们不能指望对方做些什么,而要自己承担起责任。</h3><h3> </h3><h3>问问自己:“我想通过争吵获得什么?”如希望对方多分担些家务等。</h3><h3> </h3><h3>“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我可以做什么?”如主动表达诉求、制定规则等。</h3><h3> </h3><h3>5.保持坦诚,承认事实:</h3><h3> </h3><h3>在争吵时,我们往往会不由自主地说出很多真心话,但很显然,没有谁愿意承认这一点。但奇妙的是,当一方承认对方说的是事实之后,争吵往往也就结束了。</h3><h3> </h3><h3>①承认自己的有限性,当对方指出自己的不足时,不辩解,坦然承认,如“你说得对,我就是爱哭。”</h3><h3> </h3><h3>②袒露自己的软肋,放下戒备,才能得到对方的关照,如“我特别怕你生气的时候那样看着我,我就会拼命保护自己,忍不住攻击你。”</h3><h3> </h3><h3>③暴露自己的雷区,在触雷前做好预防措施,如“我妈总爱说我窝囊,你一说这个词,我就会炸毛。所以,以后可以不说吗?”</h3><h3> </h3><h3>④承认自己的错误,不要嘴硬抵赖,越是负隅顽抗,越是没完没了,如“这件事确实是我做的不对,但我很不喜欢你的语气”。</h3><h3> </h3><h3>6.争吵的目的是有所收获,而非表达反对:</h3><h3> </h3><h3>争吵的时间越长,我们越容易忘记初心。妻子在写稿,告诉丈夫要安静些,结果对方“啪”地把门关了,两个人就吵了起来。</h3><h3> </h3><h3>妻子希望丈夫能够尊重自己,可吵到后来却变成了:“你以前不也这样吗?”继而互相指责:“你怎么这么没家教?”早已忘了刚才到底在为什么而争吵。</h3><h3> </h3><h3>所以,我们一定给自己一个提醒,“我之所以争吵是因为……”“我的目的是要获得……”吵架时,记得停一停,把争吵拉回正轨。</h3><h3> </h3><h3>7.预设对方是出于好意:</h3><h3> </h3><h3>争吵时,对方难免会表现得尖酸刻薄。于是,我们很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到对方哪里做得不对,甚至认为对方没做过一件好事。</h3><h3> </h3><h3>妻子和丈夫正在冷战中,妻子说:“你一天没陪孩子了,去陪他洗个澡吧。”丈夫很生气:“刚才嫌我不做家务,现在又嫌我不管孩子了是吧?把我累死你就高兴了!”</h3><h3> </h3><h3>可事实上,妻子只是想打破僵局,同时给丈夫一个陪伴孩子的机会而已。</h3><h3> </h3><h3>当我们聚焦在对方的不好时,就很容易忽略对方的好。只有预设对方怀有好意时,我们才能够减少对抗,为理解和同情提供空间。</h3><h3> </h3><h3>03</h3><h3>揭露问题</h3><h3> </h3><h3>正如很多人未能发现争吵背后的渴望一样,很多夫妻总在为同一件事而争吵,而且,每次争吵都毫无新意,情节相似,结局雷同。</h3><h3> </h3><h3>妻子还是那么爱乱扔衣服,丈夫依旧会为此暴怒不止,两个人还是吵个没完没了。</h3><h3> </h3><h3>如果只看到表象,结果就是如此令人沮丧。所以,我们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探究为什么妻子乱扔东西会让丈夫焦躁不安,而妻子毫无秩序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h3><h3> </h3><h3>或许是某些限制性观念,如觉得丈夫喜欢干净的房间超过爱自己,而这意味着“我不重要”;也许是未解的心结,如乱糟糟的房间会让丈夫联想到父母的争吵,感到不安和恐慌。</h3><h3> </h3><h3>当你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伴侣后,就会察觉到自己的某些反应与当下发生的事并不吻合,也能看清楚究竟是什么引发了争吵。</h3><h3> </h3><h3>当你意识到彼此内心深处的渴望后,就不会一味地要对方做出改变,而是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在关系中获得成长。</h3><h3> </h3><h3>想要找到争吵的真相,可以这么做: </h3><h3> </h3><h3>①感受:以前有过同样的感受吗?何时?何事?这是一种限制性观念吗? </h3><h3>②思想:我内心的真实想法是什么?它引发了我心底的哪些未解心结? </h3><h3>③分享:与另一半分享你在揭露问题过程中的新发现。</h3><h3> </h3><h3>04</h3><h3>解放自我</h3><h3> </h3><h3>找到了争吵的真相后,就要把自己从限制观念以及行为定式中解放出来,发展出新的思考和行为模式。</h3><h3> </h3><h3>可以给自己规定任务,尝试采用新的行为方式,如“下一次我怎么做才能有不同的表现?”</h3><h3> </h3><h3>也可以想象使用不同行为方式的场景,如“发生了某种情况,我怎么做效果会更好。” </h3><h3> </h3><h3>这里选取一个最常见的“我不重要”的限制性观念作为参考。先对这一限制性观念进行赋能,告诉自己“我很重要”。问问自己:“如果我相信自己很重要,我会怎么做?”如每天至少要求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一次;每天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喜好5次;记录下能证明你很重要的事,包括你每天做的重要贡献以及伴侣为你做的积极的事等。实施这些行动,并记录你在采取行动后的感受。</h3><h3> </h3><h3>05</h3><h3>重建矩阵</h3><h3> </h3><h3>很多旧的观念和模式大都根基深厚,所以我们要为不断解放自我、改变固化和错误观念而制定计划和战略,是“解放自我”的升级版。</h3><h3> </h3><h3>这里有个小技巧,可以使用“如果……就……”的句式,像“如果我感到愤怒,就马上停下来,确定自己渴望的是什么,同时看看是什么触发了我。”</h3><h3> </h3><h3>“如果我的伴侣与我分享某事,我就有意识地去注意他的感受和想法,告诉他我从自己的角度看到了或听到了什么。”</h3><h3> </h3><h3>认真实施计划,经常做并坚持做。只有不断挑战限制观念,才能建立和稳固新的观念和模式,从根本上改善关系。</h3><h3> </h3><h3>06</h3><h3>坚持行动</h3><h3> </h3><h3>坚持行动意味着,每当争吵出现或者你发现自己在逃避争吵时,就需要运用以上某些或全部所有技巧。</h3><h3> </h3><h3>技巧很重要,但技巧并不是所有问题的答案。如果不尝试改变自己,而只寄希望于另一半,一切都是枉然。只有在良性争吵中不断完善自我,勇敢地负起自己的责任,才能真正做到越吵越幸福。</h3><h3> </h3><h3>幸福是一门学问,遇到家庭问题、夫妻情感问题、亲子教育等问题肿么办?让杨贺然老师来为你支招吧!跟随贺然,幸福必然</h3> <h3>想了解怎么通过学习幸福课程,学到高质量的婚姻智慧,又可以累积人脉资源,累积福报累积财富吗?扫一扫二维码了解更多资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