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文化传习――聆听古诗文中的文化脉动</h3><h3>一、古诗游戏,揭示诗题:</h3><h3>1.喜欢看电视么?我最喜欢看什么电视?</h3><h3>2.猜诗句</h3><h3>从十二宫格中猜一猜是什么诗句?</h3><h3>二、正确朗读,读出节奏</h3><h3>过渡:我们说三分诗七分读,现在自己来读一读。</h3><h3>指名读。</h3><h3>师:不仅读正确了,而且读出了节奏。是怎样的节奏呢(出示节奏)是四三的节奏,一起来读。</h3><h3>第二首诗也可以按这样的节奏来读,谁可以来读。</h3><h3>三、比较感悟,整体告知</h3><h3>师:读着这两首诗,给你留下的感受是一样的吗?先来说一说《元日》给你留下的感受。</h3><h3>生:</h3><h3>师相机板书欢乐</h3><h3>再来说《清明》给你留下的感受。</h3><h3>生发言。师相机板书忧伤。</h3><h3>四、理解诗意,感悟诗情</h3><h3>师:同样是写传统节日但是却给我们留下了不同的感受,为什么?</h3><h3>(一)学习第一首</h3><h3>现在让我们走进这两首诗描述的画面吧,先来看第一首诗,说一说你看到了怎样喜庆欢乐的画面呢?</h3><h3>生:从第一句中,我看到了家门口小孩子们拿着鞭炮在放鞭炮的。</h3><h3>生:</h3><h3>从哪个地方看到了酒味?(可以改成,从哪里知道是喝酒呢?)</h3><h3>喝酒的时候,你想对谁说些什么呢?</h3><h3>生:</h3><h3>师:这些祝福的话就像春风,暖暖地送入了人们的心窝。</h3><h3>出示后两句。</h3><h3>这两句是谁来读谁来说?</h3><h3>谁知道桃符是什么意思?从哪里知道的。</h3><h3>读注释。说桃符的演变。中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新年纳余庆 佳节号长春”生读,教师解释。第二幅对联是根据这首诗改编的“爆竹一声除旧 桃符万象更新”</h3><h3>出示图片说习俗。</h3><h3>他们在过年期间还会做哪些准备呢?</h3><h3><br></h3><h3>(二)学习第二首</h3><h3>《清明》又向我们展示了怎样忧伤的画面呢?自由读。先读一读,再说一说</h3><h3>生:清明前后,天上下着雨路上的行人,非常忧伤。</h3><h3>师:是呀,这是一个孤独伤心的行人。</h3><h3>师:欲短魂什么意思?谁来解释一下?说说自己的理解。</h3><h3>生发言。</h3><h3>师:出示中华诗词网上的解释,请生读。</h3><h3>从这个词能感受到悲伤忧伤,还从哪个词能感受到悲伤和忧伤。</h3><h3>这雨纷纷明明写的是环境,为什么能感受到忧伤的心情呢?这绵绵细雨打湿的是什么呢?</h3><h3>生:人的心情 衣裳 </h3><h3><br></h3><h3>全是28个字,可谓惜字如金,但是却用两个相同的字纷纷来描写这绵绵不断的细雨,它的目的是告诉我们在这个特殊的节日,特殊的环境里,用这种特殊的表达方式可以表达这种特殊的心情。</h3><h3>其实在第一首诗里也用到了这种叠词的表达方法。聚焦“”</h3><h3>这两首诗都是用叠词的方法来表达不同的心情,像这样的写法我们称作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相机板书:)</h3><h3>这里这两首诗还有其他的相同的地方呢?</h3><h3>出示学生的预习单。两首诗都写了酒。</h3><h3>两位诗人为什么都写到了酒呢?目的是什么呢?</h3><h3>诗人为什么唯独要问酒家何处有啊?</h3><h3>生:借酒消愁 暖身子</h3><h3>这是一杯什么酒?</h3><h3>暖身酒 暖心酒 更是一杯忧伤的酒。</h3><h3><br></h3><h3>那么在第一首中,这是一杯怎样的酒?</h3><h3>祝福的酒 欢快的酒 幸福的酒</h3><h3><br></h3><h3>在我们古典诗词中,有酒必有诗,无酒不成诗。虽然两位诗人不约而同写到了酒这种物象,还表达自己内心不同的情感,这就是写酒的目的。</h3><h3><br></h3><h3>五、音乐比较,升华情感</h3><h3>过渡:景可以抒发内心的情感,物可以抒发内心的情感,音乐也可以抒发内心的情感。现在我播放一段音乐,你觉得可以表达哪首诗的情感,</h3><h3>听音乐吟诵诗</h3><h3><br></h3><h3><br></h3><h3>六、从《清明》中选择诗句默写下来</h3><h3>1..出示学生易错字,自我发现端正抄写。</h3><h3><br></h3><h3><br></h3><h3><br></h3><h3>树立单元教学的意识</h3><h3>古诗高度凝练。</h3><h3>力求体现单元教学的目标</h3><h3>教学设计是理想和设计之间的桥梁。</h3><h3>第一步初读两首古诗让学生说说两首古诗给你留下的怎样的感受。这是为了告诉孩子们接下来你要怎样怎样的一座桥让学生有整体的感质</h3><h3>第二部紧扣两首诗的一起一杯情感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并能够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为搭桥的材料。第三步是学习搭桥的方法,组读教学基本的策略就是比较,通过比较让学生发现两首诗,同中有异异中有同,通过比较让学生赏析中华诗词炼字造句的魅力,以及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将语言思维文化都能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我这一节课力图体现大会的精神――文化传奇与用实践和精神成长的的目标。</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