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江苏无锡县中64届高三(3)班部分同学2.019年杭州聚会简记(6)

湖珍

<h3><br></h3><div>10日中午在灵隐素餐馆用完午餐,陈导就带领我们去参观《云松书舍》,游览苏堤、白堤景观。</div><div> 香港金庸先生在家乡嘉兴兴建“金庸图书馆”落成后,又耗资数千万在西子湖畔兴建云松书舍,以供他藏书、写作及会友。1996年云松书舍建成后,金庸先生觉得书舍建得太美,又在西子湖畔,不应由他一人独享,应与众人分享美景,便将云松书舍无偿捐赠给杭州市,杭州市政府也曾对金庸先生的高风亮节予以表彰。我们来到杭州西子湖和北高峰之间的云松书舍,这里原属于杭州植物园。庭院深深,花香鸟语,是读书幽境。云松书舍大门气派不凡,横匾“云松书舍”四字由汪道涵先生题名,左右分别是金庸自撰著名的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14字囊括了他《笑傲江湖》等14部武侠小说书名首字,相贴相吻,极富趣味。书舍是苏州园林格局,白墙乌檐,亭台楼阁,水榭池塘一应俱全,一进是会客厅“耕耘轩”,二进是书斋“赏心斋”和主楼“松风明月楼”,其间以回廊相连,回廊又缀以不同花式的窗框,从每一窗框下走过,展现不同景观,有的是萧萧竹林,有的是茂密的桂树、苍松。回廊墙壁上还刻着金庸十四部小说壁画,栩栩如生。</div><div><br></div><div><br></div> <h3>《云松书舍》门</h3> <h3>耕耘轩</h3> <h3>赏心斋</h3> <h3>松风明月楼</h3> <h3>花窗</h3> <h3>  参观过云松书舍后,因大巴车不能进入湖边景区,我们只好乘7路公交车到达岳坟,然后步行3公里左右,途经《曲院风荷》、苏堤跨虹桥、《苏小小墓》、秋瑾雕像、《西泠印社》、《楼外楼》、白苏二公祠、《平湖秋月》、锦带桥、《断桥残雪》等景点,边欣赏风景,边听导游讲解,边照相留影。因有90岁老太随团,70多岁的老人也就无颜叫累了。旁晚时刻,在导游带领下,乘公交车回大巴车停车场,乘大巴车回“全悦艺术宾馆”,聚餐叙旧,收拾行装。</h3><div><br></div><div><br></div> <h3>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她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构筑而成。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将她命名为苏堤。长堤卧波,连接了南山北山,给西湖增添了一道妩媚的风景线。南宋时,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而列入钱塘十景,足见她自古就深受人们喜爱。苏堤上的六座拱桥,自南向北依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和跨虹。</h3> <h3>跨虹桥上人头济济</h3> <h3>苏小小(479年-约502年),南朝齐时期著名歌伎、钱塘第一名伎。历代文人多有传颂,写过很多关于苏小小的诗文。有文学家认为苏小小是“中国版的茶花女”。 </h3><div> 苏小小自小能书善诗,文才横溢,但不幸幼年时父母双亡,寄住在钱塘西泠桥畔的姨母家。她虽身为歌妓,却很知自爱,不随波逐流。苏小小十分喜爱西湖山水,自制了一辆油壁车,遍游湖畔山间。一日,沿湖堤而行,邂逅少年阮郁,一见钟情,结成良缘。但不久阮郁在京做官之父派人来催归。阮郁别后毫无音讯。苏小小情意难忘,时时思念。</div><div> 苏小小同情书生鲍仁的贫困遭遇,慷慨解囊,资助他上京赴试。后苏小小受人陷害入狱,身染重病,临终前,向身边侍候的人嘱咐道:“我别无所求,只愿死后埋骨西泠。”应试登第的鲍仁后来遵照苏小小“埋骨西泠”的遗愿,就出资在西泠桥畔择地造墓,墓前立一石碑,上题“钱塘苏小小之墓”。后人又在墓碑与墓上建筑一个亭子。</div><div><br></div> <h3>苏小小墓碑</h3> <h3>苏小小墓在西冷桥畔亭子内</h3> <h3>西冷桥</h3> <h3>秋瑾雕塑像</h3> <h3>西泠印社,创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由浙派篆刻家丁辅之、王福庵、吴隐、叶为铭等召集同人发起创建,吴昌硕为第一任社长。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为宗旨。是海内外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成就最高、影响最广国际性的研究印学、书画的民间艺术团体,有“天下第一名社”之誉。</h3> <h3>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楼外楼”的得名,与这首诗颇具渊源。一个半世纪的风雨兼程,才有了如今年代大剧《楼外楼》的情怀和底蕴。看过这部大剧,有多少人想去“一楼风月当酣饮,十里湖山豁醉眸”的楼外楼坐一坐呢?这样的文化瑰宝,怎么不令人心生向往呢?</h3> <h3>白苏二公祠</h3> <h3>为美女画像</h3> <h3>月波亭</h3> <h3>平湖秋月是西湖十景之一。南宋时,被列为西湖十景之三,元代又称之为“西湖夜月”而列入钱塘十景。“平湖秋月”景观是指:每当清秋气爽,西湖湖面平静如镜,皓洁的秋月当空,月光与湖水交相辉映,颇有“一色湖光万顷秋”之感,故题名“平湖秋月”。南宋时平湖秋月并无固定景址,而以泛舟湖上流览秋夜月景为胜。康熙三十八年,圣祖巡幸西湖,御书‘平湖秋月’匾额,从此,景点固定。现如今的平湖秋月观景点位于白堤西端,背倚孤山,面临外湖。</h3> <h3>远眺雷峰塔</h3> <h3>白堤</h3> <h3>  白堤原称“白沙堤”。横亘在西湖东西向的湖面上,从断桥起,过锦带桥,止于平湖秋月,长1公里。唐代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有诗云:“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说的就是这条堤。后人为纪念白居易,称为白堤.白堤的特点是一株柳树一株桃,所以每到春天桃红柳绿、芳草如茵的时节,游人走在白堤上时似在画中行。</h3><div><br></div><div><br></div> <h3>白堤上桃红柳绿</h3> <h3>远方山顶的保俶塔是一处建于五代十国时期的传统古建筑。 坐落在杭州市宝石山上,又名保叔塔、宝石塔、宝所塔、保所塔。据载始建于五代后周年间(948年-960年),原九级,为保佑吴越王钱弘俶北上京城归来而建。北宋咸平年间(998年-1003年)重修时,改为七级。历代曾多次修建,现在的实心塔是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按照古塔原样修葺的。1997年更换朽坏塔刹重新修葺,此后,保俶塔一直保持完好至今。素有雷峰似老衲,保俶如美人之说,为西湖之标志。因塔名而衍生的传说的故事很多。</h3><h3><br></h3> <h3>锦带桥</h3> <h3>断桥</h3> <h3>断桥位于白堤的东端,背靠宝石山,面向杭州城,是外湖和北里湖的分水点。断桥地势高,视野开阔,是冬天观赏西湖雪景的最佳去处。以冬雪时远观桥面若隐若现于湖面而称著。断桥残雪是西湖十景之一。中国著名的民间传说《白蛇传》,为断桥景物增添了浪漫的色彩。</h3> <h3>回宾馆途中见到的长桥 ,如同断桥不断,长桥也不长,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却久传不衰。</h3> <h3>游览完断桥残雪我们就回宾馆聚餐了,家住杭州的老同学高林兴与吴熊康夫妇已在宾馆等候。大家开怀畅饮,回忆往事,气氛热烈。再长的宴席也有席终人散的时候。席散前有同学即兴表演,邱荣良九十高龄的岳母还为大家献歌一曲。</h3> <h3>聚会接近尾声,宴会上聚会牵头人贾震川致辞。</h3> <h3>宴会上群主高林兴讲话。</h3> <h3>宴会后表演场面情绪高涨视频</h3> <h3>邱荣良九十岁老岳母演唱视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