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3>《乾州文史》第三期出刊座谈会纪要</h3><h3> </h3><h3>2019年4月20 日一场春雨贵如油,中午在乾县老干局召开一次《乾州文史》第三期出刊座谈会。</h3><h3>与会有原 人大副主任杨景峰及县文体局、县志办领导。并有县老年诗词书画协会会长罗俊杰、范紫东研究会会长上官若峰、乾州文化研究会长兼主编崔岳、有乾州文化研究会会员张英、韩荆州、袁富民、梁家齐、金永辉、陈光、赵秦波、王淼、张显庆、车文龙、吕凯、王桂香、高恺、乾州碎娃、杨明霞、梁卫锋、韩惠玲等。</h3><h3>会议由执行主编范荣昌主持并介绍《乾州文史》刊物及历史。2007年3月成立乾陵文化研究会(后改为乾州文化研究会),挖掘、搜集、整理乾县历史文化,出版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弦板腔》 一书。在抢救即将消失的历史文化,无疑《乾州文史》任重道远,在历史和学术性研究需要更多的组织力量来参与。</h3><h3>与会各位老师发表不同意见和建议,文史研究工程浩大,队伍要壮大要年轻化,要有一种社会历史的担当责任。热爱乾县,推崇和宣传挖掘乾县文化历史。联名呼吁,北城门楼开辟纪念馆,乾州文化研究会和范紫东研究会一班人马两个组织更好地促进和上升一个台阶。传承历史的记忆,深度研究历史文化内涵,这是一种无上的历史价值观。</h3><h3> </h3><h3> (附)</h3><h3>与会各位老师发表了不同意见和建议。</h3><h3>▲杨景峰副主任说:传承后继有人,历史重大事件有记载,形成一种责任担当。</h3><h3>▲张英老师说:</h3><h3>学习老一辈的精神 ,老当益壮。《乾州文史》第三期共20篇,12位作家,11位年届七十。要团结中青年联系省内外本县的作家,传承一段历史的记忆,深度研究文化内涵,这就是历史价值。</h3><h3>▲袁富民老师说:在没有场所和资金的情况下,怀念已离世的黄光任,没有公职的研究骨干韩荆州、崔岳等他们对文化执着、不放弃,文史研究得以继续承办和延续。袁老师强调,我们这几个文化社团组织丝毫没有文人相轻的陋习,为繁荣乾县文化贡献力量。</h3><h3>▲梁家齐老师作一篇《民国时期的乾县教育》文史知识,60多万字,就民国办私学兴教育传播知识,值得当前教育机构的借鉴和深思。</h3><h3>▲陈光老师说:</h3><h3>感谢文化爱好者积极热情的奉献,感谢两位领导,感谢老干局,政协人大、县志办等组织的支持和帮助。建议发动队伍,骨干组织,壮大队伍,积极完成《乾州文史》第四期的组稿工作。参议聘请顾问,为在大专院校、外省地热爱文史知识的、了解乾县历史的人员发聘书。</h3><h3>▲罗俊杰局长说:为乾县文史研究者和默默奉献者致敬,在卫生系统研究发展变迁史,不能忘记他们过去各名老中医对乾县医学的发展和推动,他们值得纪念。</h3><h3>▲赵秦波老师说:一再肯定上官若峰、崔岳、范荣昌等热心历史文化研究者的敬业付出和贡献,刊物能继续编纂延续。科学和历史需要继承和发扬,历史的讲述和语言文字资料记录,需要经过一份艰辛劳动有据可查。当务之急,培养年轻人非常重要。更广泛的搜集整理研究乾州文史,归类主题。从清代光绪年间《秦关中》 秦报开始 到民国初 《秦中公报》等文化历史研究源远流长,到民国时期教育等。</h3><h3>▲上官若峰说:</h3><h3>一班人马,两个组织,为乾县文化努力打拼。促进合作再上升一个台阶。存在一个问题是现有成员青黄不接,吸纳培养年轻会员迫在眉睫。</h3><h3>▲文体局副局长刘艳丽和县志办主任祝小娣分别讲话:</h3><h3>祝贺文史研究座谈会相聚一起敞开心扉,加大团队组织凝聚力。并积极响应组织号召,为研究会提供便利条件。祝福大家身体健康幸福,工作愉快!同时希望为繁荣乾县文化事业更多年轻人的参与。</h3><h3> </h3><h3>2019年4月20日下午 雪无痕整理。</h3><h3> </h3> <h3>范荣昌先生作品_ 怀念黄岐会长</h3> <h3>范荣昌先生作品——怀念黄光任先生、金枝梅女士</h3> <h3>(左)梁家齐(中)张英(右)范荣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