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言心语】如何树立自信——张彦刚给第五届青松班家长的第28封信

张彦刚

<h3>小志同学,男生,长得很漂亮,沉默寡言。课上经常鼓捣自己的小玩意,琢磨魔方、橡皮泥,很少集中精力听课。上课从来不发言,别人热烈讨论的时候,他常常呆呆地看着别人,从来不参与。老师虽然叫过他几次,但他的声音几乎像蚊子哼,再不就是看着老师不回答。老师下课问他为什么不发言,他就是不说话,忽闪着大眼睛看着老师,一声不吭。同学们都说:“老师,您就别叫他了。他以前就这样,天生如此。”真的是天生如此么?再说有的问题很简单,别说是六年级学生,三年级学生都会回答。</h3><h3>  老师向他父亲了解了情况,他父亲是一位卡车司机,个头不高,说话铿锵有力,一看就对孩子很威严的那种。孩子成绩不好,平时他是不允许孩子自己玩的,有几次孩子的作业没有写完就去玩,硬是被这位爸爸狠狠地揍了一顿。现在他放了学,就进自己的房间写作业,或者自己玩,很少跟父母打交道。以前老师曾经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过他是全班成绩最差的学生,严重伤害了他的自尊心,使得他在这位老师的课上几乎不敢抬头看老师,更失去了对该科学习的热情。不过他数学成绩不错,一次数学考试他还得过满分。可同学们都认为那不是他的真实成绩,说他偷看同学的,为此他回到家还大哭过一次。于是,课堂上他更害怕回答问题,怕答不好,同学笑话他,怕老师说他笨。他的学习成绩比较差,虽然比较热爱劳动,但在同学们的心中还是没有地位,得不到认可。在班级,几乎感觉不到他这个人的存在,整天像一只小猫似的躲在一边。</h3> <h3>这个小男孩因为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讽、家长的严厉,害怕丢面子,害怕说话,以至于丧失了信心,学习成绩上不来,慢慢地被“边缘化”。六年级是升入初中的关键时期,学习、生活、交往等很多新问题都需要孩子去面对、适应。很多孩子就像这个小男孩一样遇到挫折丧失信心,往往陷入无助的境地。分析如下:</h3><h3>  1.青春期的孩子缺乏挫折承受力。六年级的孩子正处于身心发展最快的青春期,身体外形的变化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独立意识增强,要求家长和教师以成人对待他们,但他们生理和心理正处于发育中,心理还不成熟,社会阅历浅,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形成,对周围的人和事缺乏客观、全面的认识,看问题仍带有很大的片面性。情绪上也缺乏成人深刻而稳定的体验,缺乏承受力和克服困难的的意志力。这就使他们常表现出幼稚、心理脆弱的特点。小男孩在遇到问题时选择逃避,缺乏承受力。想与人沟通,又怕别人笑话,不知如何做,最后把自己关在自己的世界里,这恰恰体现出孩子的矛盾心理。</h3><h3> 2.缺乏面对挫折的必要的心理准备和应付手段。六年级的孩子随着心理水平的发展和生活范围的扩大,不再是单一的情绪体验,但与成人不同,他们之所以在受到挫折后情绪体验很强烈,是因为其缺乏面对挫折的必要准备和应付手段。案例中的小男孩因为老师批评倍感挫折,引起强烈的心理反应,承受能力脆弱的一面表现了出来。</h3><h3> 3.高度关注自我,过于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六年级的孩子,自我意识增强,并有了又一次的飞跃,有了较强的自尊心,把自己的思想从客观世界转向了主观世界,内心世界进一步丰富,高度关注自我,高度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越来越重视自己在别人眼中,尤其在伙伴中的形象和地位,渴望得到伙伴的肯定,苛求接纳。小男孩在遇到挫折时,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自我暗示自己的失败可能引起同伴的嘲笑,害怕在同伴中地位下降,从而无法从挫折的阴影中走出,害怕在公共场合与人交往。</h3><h3> 4.不能可观地评价自己。处于青春期的孩子的突出特征是能正确地评价他人,而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有的人自我评价过低,而有的人则恰恰相反。自我评价过低的人,面对挫折时容易自暴自弃、一蹶不振,本来好的优点也视而不见;而自我评价过高的人,挫败后容易自责,认为自己不行,逐渐丧失自信。</h3><h3> 5.家长期望过高,孩子负担重。家长自身素质较高,对孩子的要求也高,在应试教育的社会环境中,要求孩子就是学习,忽略了孩子的天真烂漫、活泼好动的个性。分数至上,将家庭的财力、精力和希望都集中在孩子身上,为孩子的的前途而苦心经营,以学习成绩优异作为“好孩子”的唯一标准。孩子成绩不好,连玩的权利也剥夺了,还打骂孩子,而从不考虑孩子的自身条件,也不仔细分析孩子成绩差的最根本原因。小男孩在这样负重的环境下学习和生活,无法调剂心理压力,逐渐丧失自信。</h3> <h3>  我的建议:</h3><h3>  1.平等地与孩子沟通。</h3><h3> 同情移情:设身处地地为孩子考虑,用他可接受的身体语言安慰他,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爱,而不是责骂。</h3><h3> 分析原因:家长和孩子一起寻找受挫的原因,相处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孩子懂得明天的太阳不会因为今天的阴霾而失去光彩。</h3><h3> 真情故事:可以用自己的故事、名人的故事,教育孩子正确看待挫折,使孩子从中受到激励,理性地看待挫折。要使孩子认识到挫折是客观存在的,是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h3><h3> 2.平常注意言传身教。长期的耳濡目染会使孩子对挫折又一个正确的认识,感受自信的阳光。因此,家长应注意自身的影响,在遇到挫折时,不要在孩子面前唉声叹气,应该树立正确的榜样,意志坚定地积极面对、从容处理挫折,采取乐观的态度面对困境,使孩子感受到挫折并不可怕,自信能让人勇于面对一切, 从失败走向成功。</h3><h3> 3.传授情绪调控技巧。孩子不能面对挫折,往往是没有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长期处于抑郁当中不能排遣。可针对孩子的情绪表现,采用一些情绪调控方法,帮助孩子克服消极情绪。例如,提示孩子找人倾诉,主动找亲人、朋友诉说内心的忧愁,以摆脱不良情绪的控制;转移注意,和伙伴一道玩耍,做游戏,或投身于健康的爱好之中。</h3><h3> 4.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孩子难以面对挫折,很大程度上是担心同学、家长的看法。所以,在孩子受到挫折时,家长首先要接受孩子失败的事实,尽快调整情绪,创设包容的家庭环境。此外,还应与学校主动联系,反映孩子的一些情况,让老师协助家长做一些工作。同时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经常表扬、激励他。</h3>

孩子

挫折

家长

老师

自己

同学

小男孩

评价

面对

六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