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河南林州到福建东山

谷文昌故事会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从河南林州到福建东山</span></h3><h3>——谷文昌精神的形成及思想发展轨迹</h3><h3><br></h3><h3> </h3><h3> 红旗渠干部学院 刘志伟</h3><h3><br></h3><h3><br></h3><h3> </h3><h3>多次受到习近平总书记赞扬的“四有”干部谷文昌,为我们展示了一位具有博大胸怀的党员领导干部的丰富精神内涵。谷文昌精神是对谷文昌一生表现出的党性修养、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的集中概括。谷文昌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概括为: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求真务实的担当精神、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h3><h3><br></h3><h3>谷文昌的人生轨迹可以分为两大块:前半生在林州,后半生在东山。通过对谷文昌成长环境的分析,可以看到其思想逐渐成熟的心路历程。</h3><h3><br></h3><h3>一、 林州大地赋予了谷文昌坚毅的性格、务实的精神与艰苦奋斗的作风</h3><h3><br></h3><h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谷文昌1915年10月出生于河南省林州(原林县)石板</h3><h3>岩乡郭家庄。林县位于太行山东麓,河南省的西北角,与山西、河北接壤。这里曾经产生过许多动人的远古神话:盘古开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这些神话的诞生不是偶然的,寄托了当地民众在险恶的自然地理环境之中的期盼。林县曾十分贫穷,全县山岭起伏,沟壑纵横,土薄石厚,十年九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当地民众影响深远,特殊的地域,造就了他们独特的禀赋即集体性格。古老的愚公移山,林境民众天天在实践;殷商的善于创造,京畿之地的林境时时在发生;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易学精华,融入了林境百姓的DNA;西门豹的不信邪门与为民治水,深深印记在漳河岸畔黎民心中……三晋文化的务实民本,燕赵文化的见贤思齐,成就了林州大地民众坚毅、务实与艰苦奋斗的禀赋。</h3><h3><br></h3><h3>童年的谷文昌在山沟里经历了种种的苦难与磨炼。家境贫寒的他8岁辍学,被迫抵债给地主家放牛。18岁就跟随父亲外出学做石匠。林州人有股子犟劲,宁可拎把锤子打工也从不要饭。少年谷文昌深知家境的困厄,甚至在外做石匠活儿,想方设法利用山西与林州的小米差价,在山西买米步行回家百十里地挑回来,再把林州的山货挑到山西出售。</h3><h3><br></h3><h3>在外的打工经历,让少年谷文昌看到了外部世界,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那场大革命的气息。林州是革命老区,1926年即开始就有了党组织的活动,1938年八路军就进入了林县。1943年5月,林北县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看到希望的谷文昌积极参加党组织的一系列活动,分田分地,参军参战,组织农会等,28岁的谷文昌已经成为一名坚强干练的农会主席,1944年3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其后又先后担任多个区的区长与区委书记。可以说,此时的谷文昌已经成为集林州民众优秀禀赋与党员优秀品质于一身的先锋战士。</h3><h3><br></h3><h3>1949年的“南下”是谷文昌思想发生飞跃的关键节点。</h3><h3><br></h3><h3>1948年,全国解放大局逐步明朗,向新解放区输送干部成为老解放区的重要任务。林县县委响应党中央号召,动员全县干部为解放全中国报名到新区工作。当时一些干部小农意识严重,刚刚分了土地,在家乡工作既熟悉情况,又能照顾家中老小,从思想深处不愿南下。穷家难舍,时年33岁的谷文昌也有自己的“窝”。</h3><h3><br></h3><h3>在党的教育下思想已经趋于成熟的谷文昌,亲身经历了少年、青年时期的苦难,感受到了党为人民带来光明与希望的前途,他毫不犹豫带头报名,还积极动员其他人报名。谷文昌在保证书里写道:</h3><h3>“每人家庭早有准备,家庭不会拖后腿;阴历正月初九早饭集中十区署,保证当天下午报到平房庄。特此保证。组长谷文昌,副组长杨永修……共六人。”</h3><h3><br></h3><h3>我们看到另一张“南征政民工作人员登记表”上“家庭如何照顾”一栏,谷文昌写道“依托兄弟谷文德”。当时,谷文昌的母亲已经 60多岁,也不舍自己的儿子远离家乡啊。一张保证书、一张南征政民工作人员登记表,大写着一名共产党员对党的无限忠诚。</h3><h3>此时的谷文昌,吮吸了林州大地的滋养,接受了共产党先进的理想教育,从一名受苦受难的普通农民,成长为一位坚强的党员领导干部。</h3><h3><br></h3><h3>1949年1月谷文昌离开家乡,编入长江支队五大队三中队第五小队,随部队奔赴福建,投入到解放东山的战斗之中,开启了其人生的后半程。</h3><h3><br></h3><h3>二、 谷文昌精神的内涵</h3><h3><br></h3><h3>1. 谷文昌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h3><h3><br></h3><h3>来到福建,面对新任务、新情况、新挑战,谷文昌第一个举手表态: “共产党员,党说要去哪里,就去哪里。”他对党忠诚,永远跟党走,不论前面的困难有多大,也不论前面的问题有多复杂。在革命战争年代与社会主义和平建设时期,他都始终把党和人民的事业与党的形象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为重要,坚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他一生历经革命、建设、改革,更换过很多工作岗位,当过区委书记、县委书记、林业厅副厅长等职务,“文革”遭受冲击被下放过农村劳动,也曾受到不公正的对待,由东山县委一把手变为县委第一书记的副手。</h3><h3><br></h3><h3>不管在什么地方、什么岗位工作,他始终对党忠诚,坚定理想信念,不灰心、不气馁,一心想着党和人民的事业,把为人民群众谋福利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h3><h3><br></h3><h3>1969年冬,谷文昌在遭受严酷的批斗之后,携家带子从省城福州来到三明地区宁化县的红旗大队劳动。谷文昌把个人名利置之度外,始终坚持立党为民的正确信念,看到当地穷困的自然面貌和百姓们缺衣少食的窘境,他深情地说:农民为什么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我们胜利20年了,群众还在饿肚子,不该呀!有愧呀!他顶着“走资派”的帽子,直言不讳地指出了当地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与农民一道兴修水利改良品种,农民也没有把他当外人,群众说他是:手不闲、腿不闲、目不闲的干部。谷文昌与农民同心同德努力拼搏,红旗大队终于摘掉了落后帽子,亩产稻谷达千斤,在全社第一个登上农业发展《纲要》,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红旗大队”。</h3><h3><br></h3><h3>黄澄澄金灿灿的稻谷,满囤满仓,结束了半饥半饱的历史。广大群众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见面就说,“谷文昌——谷满仓!”、“若不是老谷,我们还得饿肚子啊。”</h3><h3><br></h3><h3>2. 谷文昌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h3><h3><br></h3><h3>在东山,人民群众约定俗成称呼谷文昌“谷公”,每每清明祭祖都是自发地</h3><h3>“先拜谷公、再拜祖宗”。谷文昌为什么在人们中间享有如此高尚的威望?说到底就是谷文昌从来没有把自己当作“官”,而是为民着想实实在在做人民公仆。</h3><h3><br></h3><h3>1950年5月国民党残部败退台湾之前,曾经疯狂地抓丁充兵源,仅从岛上就抓走4792个青壮年。小小的只有289户的铜钵村,就被掳走147名壮丁,一夜之间就成了寡妇村。东山全县差不多一半的家庭被拆散,留下了多少独守空房的少妇、日日思儿的母亲。如果按当时“常规”的政治语境,他们都被冠以“敌伪家属”的极左帽子。</h3><h3><br></h3><h3>谷文昌再三考虑,这些壮丁被强行抓走并不是心甘情愿地为国民党效劳的,他们的家属也都是贫苦百姓,本应是我们团结的对象,不能再给他们如此沉重的政治压力。担任下属一个区长的他大胆向县委提出建议,将“敌伪”家属改称为“兵灾”家属,对他们政治上不歧视,经济上与其他村民一律平等,并且困难户还给予救济,孤寡老人由乡村照顾。此举实事求是,深得人民群众的拥护,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民众投入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h3><h3><br></h3><h3>3. 谷文昌求真务实的担当精神</h3><h3><br></h3><h3>现藏于东山县谷文昌纪念馆的一组文件,记录了1959年1月6日谷文昌</h3><h3>在中共福建省第一届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的发言:“在全民欢呼大跃进大胜利这一新形势下,也产生了一些新问题。那就是在我们一部分的干部中,他们只看到巨大的成绩一面,看不到缺点的另一面,或即使看到了也姑且讳言不说,处之泰然。他们像风筝、氢气球一样,随风飘荡,有点飘飘然起来。</h3><h3><br></h3><h3>另一方面,也有 少数人则只看到缺点的一面,并以一偏概全否定了巨大的成绩。据此,急需我们及时地教育全体干部,对于工作中的成绩和缺点,做得对或者不对, 我们必须,也只能实事求是地,老老实实地,是就是,非就非,好就好,坏就坏,多就多,少就少,该怎样就怎样,严肃谨慎地对待。”</h3><h3><br></h3><h3>谷文昌遇事先为群众着想,从实际出发,从不随心所欲。东山号称“地瓜县”,粮食作物以种植地瓜为主。可是,东山每年所用的地瓜种苗,绝大多数要从县外购进,既花费大量资金,又不能保证质量。正值困难时期的1962年,谷文昌带领有关人员下到生产队搞地瓜苗培育试验,还划出一亩土地作试验,研究出“草席畦”育苗法,成功培育出亩产一万多株苗的嫩壮地瓜苗。</h3><h3><br></h3><h3>4. 谷文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h3><h3><br></h3><h3>谷文昌档案中保存的一份1980 年中共东山县委在谷文昌的干部提拔调动申请书中对他主要优缺点的评述为:“自幼放牛学习石匠,所以劳动观念很强,阶级思想较明确,对党忠实,而且作风民主,善于团结同志,工作细心是主要优点。”</h3><h3><br></h3><h3>从1950年到1964 年,他历任东山县工委第一区区委书记、县工委组织部部长、东山县县长、县委书记。在东山扎根14年。</h3><h3><br></h3><h3>1960年6月9日,12级强台风正面袭击东山岛。台风过后,谷文昌立即冒着倾盆大雨,查看南门湾受灾最严重的地段。看到当地一片残垣断壁、灾民无家可归的情景,海上漂浮着许多檩木、船板、床铺、家具,他向随行的民政部门领导布置任务,立即下拨救灾款,安顿好受灾户。谷文昌还盘算着在南门湾一带建造海堤,堵住浪口,造福东山百姓。</h3><h3><br></h3><h3>1961年我国处于经济十分困难时期,谷文昌下乡到湖尾村蹲点,与社员劳动 生活在一起。他深入到农民家中,同社员促膝谈心,了解群众生活,说明国家形势,宣传党的政策,鼓励大家战胜困难。那时人们吃的是瓜菜代粮食,驻扎在该村的部队领导见他身体虚弱,请他到营房的食堂用餐,他婉言谢绝,他白天参加生产队劳动,晚上还要研究工作,写调查材料,身体越来越消瘦。谷文昌身边的警卫员小潘悄悄买了一斤饼干,准备让他晚上当点心用,结果挨了谷文昌的批评。谷文昌说: “群众吃什么,我们就吃什么,不能搞特殊, 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员,不是官老爷。国家有困难,我们应同人民一道战胜困难,将来国家富强了,人民生活改善了,我们也就好了。”就这样,那包饼干一直到谷文昌结束下乡回县里,一块也没有动过。</h3><h3><br></h3><h3><br></h3><h3>三、 谷文昌的“四有”品德对于当今的启示</h3><h3>当下,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谷文昌精神的核心,依然是我们践行中国梦的思想动力。</h3><h3><br></h3><h3><br></h3><h3>首先,信念坚定是做一位好干部的立身之本。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共产党人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学习谷文昌精神,可增强领导干部的原则性,坚定其政治信念,以谷文昌为模范先驱,树立不忘本、不变质的政治本色,使我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h3><h3><br></h3><h3>其次,勤政务实是做一位好干部的履职之要。</h3><h3>勤政务实是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实践体现,是新形势下党员干部群众路线的具体化。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毫不退缩的精神促使时任县委书记的谷文昌一心要 改造东山县的环境。他坚定地说:“改造世界是共产党人和劳动人民的天职,越穷越要革命,自然条件再差,也要在这里建设社会主义 !”最后,终于将荒岛建成绿 岛,将东山建成幸福之地。</h3><h3><br></h3><h3>再次,为民服务,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好干部的为政之道。 </h3><h3><br></h3><h3>谷文昌身体力行党的群众路线,秉持党的准则,坚守“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服务宗旨,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他深入基层,倾听“民间疾苦声”,关注民生民意,及时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脚踏实地,带领东山人民治沙治盐碱、修建水库、公路,在党和群众之间架起了情感交融的桥梁,切实把群众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系在心上。</h3><h3><br></h3><h3>最后,党的好干部要保持清正廉洁的正气。</h3><h3>谷文昌同志清正廉洁,严以律己,无论是工作中还是对待自己的妻儿老小,从来都有一条“戒”线,从不假公济私搞特殊,为领导干部树立了榜样。新时代,在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背景下,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谷文昌为榜样,以其“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为政治标准,促使领导干部做清正廉洁的好干部,真心地为人民谋福利,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h3><h3> </h3><h3> 2019年4月5日于安世轩</h3>

文昌

林州

干部

东山

群众

精神

人民

林县

共产党人

理想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