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善随想

欣然

<p class="ql-block">在八桥镇的西北角,现在的八桥中学所在地,曾有过一个著名的广善堂。广善堂几乎与八桥镇的形成同步,说不清是先有广善堂,还是先有八桥街。曾听家里老人说过,广善堂是个庙堂,广善之意包括广立善德,广结善缘,广施善行三层意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扬中小岛自东晋起因江中泥沙淤积,沙滩逐渐长成,渐渐便有两岸百姓移入围田而垦,不过因为地处长江之中,潮涨潮落,江水滔滔,水患之忧让大家放心不下,加上百姓移民来此,对故乡有思念,对未来有向往,对家人有祝福,精神需要安慰,广善堂便由附近村人集资化缘而建。经过若干年的修建,扩大,广善堂由一间小屋变成后来的三间庙堂,坐北朝南,堂内塑有几尊大小不同的佛像,另有还有朝东的两间厢屋,成为平时百姓烧香拜佛还愿之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广善堂为附近的百姓提供了精神寄托,逢年过节香火不断,附近的百姓常常来到这里点上一柱香,谢天谢地谢菩萨,求子求福求太平,求神灵保守来年的风调雨顺,家人的平安,广善堂成为大家祈福求平安之处。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除了给附近村民,南来北往的船民提供了祭拜许愿的地方,广善堂的广立善德,广结善缘,广施善行其实也时时提醒着前来的百姓,有教勉之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广善堂还是许多灵魂的最后归属地。在它的北边,是一片义冢(乱葬岗),一些单身无后的老人,无钱安葬的穷苦人死后由大家集资安葬,还有些随江水漂来的浮尸也被安葬于这里。广善堂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八桥人的特质,敬天,包容,扶弱,仁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广善堂后来成为八桥的文化教育中心。二十年代末,塾师王英(王宝鉴)在广善堂的西厢房创办并主持了八桥小学堂,一间教室设在广善堂的西侧厢,说是学堂,其实还是私塾,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学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2年,镇江黄墟师范有了首届毕业生,我的爷爷李友之就在其中,他受老师之邀,来小学堂任教,同来的还有永胜人刘如凡等人。他们的加入为小学堂带来了新的观念。他们组织学生搬出了正殿中的佛像神龛,又平整出部分乱葬岗作操场,适逢当时扬中有一开明县长洪康燮,推新学,兴办公立教育,34年,八桥小学堂成为洪县长任上的第一所公立学校——“扬中县立八桥镇完全小学”。从此原先的广善堂成为当地的教育与文化中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广善堂的历史还记载着中华民族抗日救亡的传奇,1938年日寇侵入扬中,当时的扬中县国民政府解散,扬中人民在痛苦中生活。1939年10月,叶飞领导的江南抗日义勇军(《沙家浜》中的伤病员就出自这个部队)在扬中与管文蔚领导的新四军挺进纵队会师于广善堂八桥小学操场,陈毅主持了整编工作,同时在广善堂诞生了扬中的抗日民主政府,担负起抗日救亡的重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广善堂的公立八桥小学因日寇占领扬中而在38年停课,39年在商界人士支持下复课,我爷爷任八小校长,他聘来了从栖霞师范毕业,八桥小学35年的毕业生地下党员王代文等来八中任教,他们在学生中暗中教授抗日爱国思想,爱国、爱乡、抗侵略就是国破之时最大的善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5年7月,为解决全县高小毕业生升学就读问题,抗日民主政府决定在广善堂八桥小学基础上建初中,我爷爷作为当时的著名教育人士,受民主政府委托负责组建扬中第一所初级中学。抗日民主政府拨出部分公粮作为建校经费,八桥街上的士绅商户捐资赠物,旅沪扬中同乡会也伸出援助之手,善德善缘成就了造福扬中地方的善举。建校招生历经国共内战,学校性质在私立民营公办之间变动,但因着立善德、结善缘、施善行之教化,学校在一波三折中生存、成长,到49年,八中有初中3个班,学生130余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初的八桥人追求进步,追求发展,重视后代教育,八桥街上的士绅商户捐资赠物,八桥人热心教育,捐资助学,尊师重教,广善文化下的八桥人当然地成为最早接触现代教育的受益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广善堂诞生了扬中的第一所完小和第一所中学,广善堂从百姓的祈福积善之处成为了扬中现代教育的起点和中心,这其实是广善之精神的延续,广立善德、广结善缘、广施善行的广善精神随着时代变迁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八桥人以广善堂为骄傲,八桥中学在学生中也开展广善教育,多么好的事情,多有意义的行为!八桥镇是与广善堂一起成长起来的,八桥人是广善文化熏陶下长大的,八桥人的精神就该是广善精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广善文化可谓广大矣,广立善德的现代词汇就是精神文明建设,广结善缘就是今天的走出去请进来的经济建设行为,广施善行就是在广善之树下的结果。三善之中,广立善德是广善文化的根基,当善德根植于众人之心,善缘必当自然而来,善行定将结出累累硕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