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守备一师颂</h3><h3><br></h3><h3>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苏交恶由来已久,敌对行为逐步升级,终至诉诸武力。1969年珍宝岛战争之后,形势骤然紧张,敌方屯兵边境,鹰瞵虎视,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因历史原因,我国北部边防薄弱,不意形势变幻,北疆急需部队戍守。是年九月,北京军区工程兵第一工区奉命改编为北京军区守备一师,随即开赴内蒙古化德县一线,屯守待敌,师部驻秋灵沟。</h3><h3> 化德县北向前方,是为一马平川的荒漠草原,机械化部队可长驱直入,守无可守。化德县一线有一片山地,能构筑永久性工事,藉此防守可阻止或迟缓敌方进攻之势。此地乃北京第一道屏障,张家口乃第二道屏障,除此屏障,北京门户洞开。守备一师戍守之地其战略意义至关重要。就战略态势而言,守备一师固守一周时间,北京和整个大后方即可完成动员和兵力集结,后续亦可从容应对。为完成固守任务,守备一师全体将士刚毅智勇、立志在坚,决不退缩,抱着必死之决心,有信心挫败敌方之攻势。</h3> <h3> 进驻内蒙古之初,条件至为艰苦,后勤保障严重滞后,无营房、睡地窝,无新鲜蔬菜、天天吃冻土豆,严重缺水、融冰化雪,战备任务又急迫繁重,守备一师全体将士经受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的磨炼。塞外大漠向来是苦寒之地,化德县正位处西伯利亚寒流通道,气候恶劣,一片荒芜。四季朔风狂啸,春秋卷起漫漫黄沙,天昏地暗,名曰“黄毛呼呼” ;冬天北风凌厉,卷起皑皑白雪,称为“白毛呼呼” 。冬季气温降至零下30多度亦是常态。面对如此恶劣环境,全体官兵尽显男儿本色,血性张扬,战天斗地,同甘共苦,抢时间,争进度,高标准地修建阵地战备工事。</h3><h3> 其时,北线战备已呈箭在弦上之态,我方预判敌方可能随时突袭,全师将士无不严阵以待,时时准备迎敌。备战之首务是赶在敌方偷袭之前修好防御工事,事关战争胜败,来不得半点懈怠,进驻防区后,时间紧迫,全师无暇顾及生活安排,餐风露宿,马不停蹄地投入紧张的阵地工事抢修。应对现代战争的最佳工事是坑道式的地下长城。在群山中开凿坑道掩体,不仅工作繁重,还有常人难以想象的危险。全体官兵斗志昂扬,迎难而上,不忘使命,不负祖国和人民之重托,高质量地完成各阶段的战备任务,修建了纵横几百里的设施齐备能攻能守的地下长城,为打赢战争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h3><h3> 除坑道式的地下长城外,地表阵地的修建同样来不得半点马虎。各制高点和紧要路口关隘都构筑了地堡,阵地前方挖掘战壕和交通壕,开阔地带深挖反坦克壕,所有工事构成立体防御体系,确保有效抵档敌方炮火之进攻。工事修建有着严格的标准,多为永久性工事。工期安排极为紧张,各团营为抢时间而争分夺秒,尤其是工事灌注时,混凝土要整体一次成型,中间不得停歇。战士们有时24小时连续作业,高强度劳作,其苦累可知。全师始终保持高昂的士气,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熔炼成年轻战士的钢铁意志。战士们自觉使命崇高伟大,无怨无悔,他们不愧是铁骨铮铮的祖国卫士。</h3> <h3> 全体将士不畏艰辛,长期坚守,备尝边陲风雨,身系祖国安危。守备一师在守护祖国北大门拱卫京畿的征程中,成为虎贲雄师,国之重镇。边疆的高寒艰苦自不待言,塞外大漠的风雪冰霜考验着每一位官兵。“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守备一师的全体将士壮怀激烈,豪气干云,胸怀祖国,志向高远,厉兵秣马,严阵以待,决心战胜一切困难,挡住入侵之外敌,筑起捍卫首都的钢铁屏障。</h3><h3> 镇守边疆,不辱使命,全师官兵用绿色的军装装点青春,用刚强的斗志诠释人生,用赤子的忠诚报效祖国,用无私的大爱回报人民。铁血之旅、壮志男儿,他们用热血和汗水铸就铜墙铁壁之巍巍长城,他们是保卫祖国安宁、人民幸福的英雄豪杰。</h3> <h3> 进驻内蒙之初部队住的是地窝,条件稍好后,住进土坯干打垒。此种干打垒因地势而建,或背靠山坡,或埋入地下,有的房顶与地表平,只求保暖而不问观瞻。为长守计,各团在紧张施工之余,抽出部分兵员,自己动手建窑烧砖,砌造砖石窑洞。这种窑洞即为部队长住之营房。从公元1969年至1984年,守备一师驻防此地计时十五载整,前几年,战备施工压倒一切,后几年,边备战边筹建营地。全体官兵发扬延安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荜路蓝缕,努筋拔力,修建营房,开凿水井,开荒种地,大棚育菜,植树绿化,栽花添景,原本苍凉荒漠的驻地变成了树绿草青,菜鲜花香的解放军新城。全师将士不忘乡愁,视边关如故乡,决意长期守备,立志永保祖国安宁。</h3><h3> 备战与建营两大任务已是超重负荷,更有冬季训练,近乎实战。内蒙气候严寒,冬天无法施工,正好练兵。训练计划针对北方高寒之特点,从实战出发,严格要求。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朴素的信念激励着每一个战士。风霜雨雪,摸爬滚打,苦练杀敌功夫;卧雪爬冰,苦寒磨励,锻炼身心意志。每年冬季都会掀起练兵热潮,艺高人胆大,只有练就过硬本领,才能不负祖国重托。冬季练兵的最大难题是防寒防冻,士兵血肉之躯时有冻伤,武器机械同样不敌严寒,训练时必须有严格的防护措施。条件如此艰苦,战士们意志如钢,不畏困难,每年都会圆满完成训练科目。十五载风雪边庭,十五载新旧更替,相继有数万热血青年应征入伍,于五湖四海汇聚于此。他们枕戈待旦,志枭逆虏,戍边设防,御敌卫国。他们不负人民嘱托,牢记神圣使命,大义为先,青春无悔。</h3> <h3> 在部队驻地,生长着一种克严寒,耐干旱,风吹不落,雪打不死的野草花——干枝梅,它们默默地,一丛丛、一簇簇、一片片地绽放在哨所旁边。扎根在塞北高原上的这些小花无所畏惧地迎接着每一次暴风雪的来临,风骨不移,本色不改、傲雪迎霜,花开不败。战士们喜欢干枝梅,干枝梅的精神深深植入全体官兵的心里,靠着这种精神,他们扎根边疆,百折不挠,守卫边疆,无私奉献,克服了常人难以忍受的恶劣环境,构筑了一道御敌的铜墙铁壁。夙夜匪懈,精忠报国,他们日夜守护着祖国北大门,保卫着国家和人民的安宁。一部《干枝梅颂》的电视剧记录了金戈铁马、气吞山河的壮举。“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守备一师的光辉业绩,受到了中央军委通令表彰,一九八零年,党和国家领导人胡耀邦、华国锋亲临驻地视察,这是党和人民给予的最高褒奖。雄师劲旅的英名将永载共和国的史册。</h3><h3> “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 当年,一群热血男儿在国家面临战争威胁的时候,勇敢地肩负起戍守边关的使命,把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祖国。他们是中国军人的骄傲,他们是世界上最能吃苦、最富有牺牲精神、最优秀的军人。他们继承了古代边塞将士马革裹尸的豪放气概,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子孙!</h3> <h3> 有一种乡愁叫边疆,有一种情结叫风雪,有一种兄弟叫战友,有一首歌叫《干枝梅颂》,这是守备-师全体将士的共同心声。</h3><h3> 守备一师的历史是辉煌的,创立的业绩是不朽的,锻造形成的精神和作风是永存的。何为干枝梅精神?原守备一师师长邱金凯将军概括凝练为: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立党为公无私奉献的革命情操;以实战为标准,一切立足于打胜仗的战斗作风;官兵一致,团结奋斗的优良传统。</h3><h3> 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上将精辟断言:</h3><h3> 守备一师的英名已载入共和国史册,</h3><h3> 干枝梅精神必将不断薪火相传。</h3><h3><br></h3><h3> 原守备一师加农炮营</h3><h3> 自行火炮连战士</h3><h3> 汪建武</h3><h3> 2019、4、18</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