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人

中国人

<h3>曾家下湾老屋的西厢房及其门洞。</h3><h3>清末私塾没落,曾家在西厢房南(左)翼的两层楼房内举办现代学堂,教学初级小学(初小)稚童,男女平等。</h3><h3>我的五位舅公及其四位姊妹都在此受学。</h3><h3>五舅公曾振在恩师指导下,书法精进,自成一家。后为国民革命军中将。</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四姊妹中的小妹就是我的</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祖母曾馨梅,籍此文化基础,1936年到武汉的一家亲戚开办的纺织厂担任会计。武汉会战前局势混乱,祖母回乡。</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父</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亲王志勇在下湾老屋度过童年,启蒙老师也</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是上述</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五舅公的那位恩师。父亲</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8岁时,</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步行到30里远的南江桥镇的高级小学(高小)求学,借宿。这个学堂至今发展成为南江中学,是平江县重点中学,位置就在露江山抗日英雄纪念园以南的小山下。父亲在抗战期间从老家步行数百里到湘西的战时搬迁长沙一中读书,1949年8月湖南大学毕业后参加四野,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离休干部。</span></h3> <h3>从西厢房门洞向东望东厢的头门。头门是曾家老屋的进出口。</h3> <h3>清明步出头门即东门,前往扫墓。</h3> <h3>途经老屋</h3> <h3>堂屋神龛</h3> <h3>神龛近照,是为女娲。</h3> <h3>十二年前的2007年清明期间,我和父母到曾家扫墓时拍摄了以上照片。</h3><h3>现在人物有所变化。表侄志强现在是约有1800居民的冬桃村卫生室负责人,家传中医,执业助理医师。</h3> <h3>曾氏亲戚在志强家宽敞的中堂叙旧。</h3> <h3>第一进堂屋已经改为钢筋水泥架构。</h3> <h3>西北老屋尚存。</h3> <h3>风站。可以说是一件文物。在寒冷季节,有椅可坐数人烤火,有木屏可避后背来风。</h3> <h3>曾家老屋南边的一条小江,称冬桃河。继续向东是<span style="line-height: 1.8;">曾家大屋,就是我们那天去扫墓(曾公立宗)那里,分上下大屋,多有清代建筑。住了将近400百人,都是曾氏同村同族人。冬桃村1800人,曾姓占1500人左右。</span><br></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长江以南村的概念比北方要宽泛。</span></h3> <h3>今年清明节曾氏祠堂的祭祖活动。</h3> <h3>近年来,湖南有名的贫困县、人口大县平江破除千年旧俗,节约土地资源启动惠民殡葬,政府埋单全县居民都可享受。规定只要死亡后实行火化,并保证骨灰不乱埋乱葬的,按相关程序免除普通殡葬专用车遗体接运费,免除3日内普通冷藏柜遗体存放费,免除平板式普通火化机遗体火化费,免除普通骨灰盒或坛购买费,免除普通卫生纸棺购买费。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城镇“三无人员”在县殡仪馆治丧减免2天普通厅租费。对死亡遗体火化后的骨灰实施花葬、树葬、草坪葬等不留坟头的绿色生态安葬和河葬的,每具给予其丧属补助1000元。</h3> <h3>表叔曾觉生、表婶陈嘉琪和我到访纽机表兄的家。</h3> <h3>堂屋</h3> <h3>一楼卧室</h3> <h3>抬头看,卧室上方悬挂一物,是为万一不测时所用。</h3> <h3>二楼。纽机的子女在外地打工。</h3> <h3>陪表叔表婶到访表兄耀谦家。</h3> <h3>自制米酒佳酿。耀谦的子女在外边打工。</h3> <h3>冬桃村的金鸡坛城隍庙。</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城隍,又称城隍神、城隍爷。是中国宗教文化中普遍崇祀的重要神祇之一,由有功于地方民众的名臣英雄充当,是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守护城池之神。</span><br></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城隍信仰原属民间信仰,后来道教把城隍纳入自己的神系,城隍庙就有了道教的色彩。虽然如此,城隍庙里供奉的城隍爷却不是道教人物,而是为国家民族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名将或为当地百姓造福一方的贤哲廉吏,他们都是深受当地百姓推崇爱戴的历史人物。如北京城隍庙供奉民族英雄文天祥;上海城隍庙供奉汉名臣霍光;苏州城隍庙供奉战国时期的名人春申君。</span><br></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在平江几乎每个村镇都有城隍庙,香火不断。</span></h3> <h3>冬桃村口。</h3><h3>冬桃村位于冬桃山的南麓。</h3><h3>上塔市镇前名为冬塔乡,于2014年撤乡建镇并更名。冬塔之名源于境内冬桃山与古塔两处风景,分别取“冬”“塔”两字组合而成。</h3> <h3>另一条小江称江州河。</h3> <h3>两条小江相汇,是为双江口。公路桥跨过江口。</h3> <h3>双江口旁房子外壁镶嵌石门联:双江桥路固千秋 一笔善资传万年 流芳千古</h3> <h3>邻村又一城隍庙。立功德碑,云,2009年复修下塅金鸡城隍,众人捐款。</h3><h3>平江县城和村镇还有若干天主教堂,信众多为上世纪初的教徒,每周都有礼拜活动。</h3> <h3>觉生的侄子惠谦,也是我的表兄,品行端正。他一生多难,晚年总算过上稳定生活。</h3><h3>1943年11-12月常德会战期间,国民革命军57师九千余将士战死,重创万余日军。此役仅剩百余官兵,在益阳整训补充。我父亲到益阳看望时任57师少将副师长的父亲王大权,见到过远照。远照是我祖父栽培到57师任上尉科员。</h3><h3>当时远照的大儿子惠谦只有三岁,小儿子耀谦尚未出世。</h3><h3>远照于1964年病逝。</h3> <h3>13日早,表叔表婶和我受邀请到惠谦儿子家早餐。</h3> <h3>下湾曾家老屋门前的水塘</h3> <h3>4月13日上午,前往幕阜山游览。“幕阜山森林公园”七个大字为张震所题。张震,平江县长寿镇人。共和国1955年开国中将,1988年上将,1992年中央军委副主席。2015年9月13日逝世,享年101岁。</h3> <h3>沿长江中游南岸,有一条长约160公里延绵横跨湘、鄂、赣 3省的天然屏障——幕阜山脉,山脉呈北东至南西走向,北方是湖北盆地,东端至九江市庐山。幕阜山脉的名称出自湖南平江境内的1596米山脉主峰幕阜山。</h3><h3>  天岳是幕阜山的古称,传说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陵曾在此观天象,创八卦,山下的太平尖传说就是伏羲归葬地。平江一直流传着一首童谣:“太平尖尖,有个神仙,龙王见他要下跪,玉皇见他站下边,观音见他要作揖,如来见他要谢恩”。</h3><h3>  天岳幕阜山的历史文化遗存与自然资源丰富,诗仙李白曾于唐乾元二年登天岳山,留下“闻说神仙晋葛洪,炼丹曾此占云峰。庭前废井今犹在,不见长松见短松”的名篇。2005年幕阜山成立国家森林公园,2015年成立幕阜山国际度假旅游区启动旅游开发,经过几年时间的建设与基础提升,目前这里已经成为一处知名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并计划在五年内建成为5A级旅游景区。</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长沙会战湘北是主战场,孙渡、鲁道源部队驻扎幕阜,负责侧击日军,日军几无防备损兵折将。</span></h3> <h3>1941年元月,日军自鄂南通城以步炮连合二联队之兵力,向湘北进犯。平江九岭陷落,鲁道源副军长率军九日到达上塔后立即反攻,收复九岭,湘北之屏障幕阜山为我军控制。是年秋, 第二次长沙会战,日寇倾海陆十二万以上兵力,企图一举夺取长沙,鲁将军奉命在平江县游击,多所斩获并以攻克大云山、击溃日军第六师团最著。</h3> <h3>陈鲲,字季搏,平江文士。1943—1945年任醴陵县长,1948年复任。</h3> <h3>何和平,志强姐持辉的丈夫。</h3> <h3>对于简介中提到的刘圆诚道长,父亲告知,她原为南江桥镇女干部,后弃职为道,捐资20万元并云游募资,后得到多方赞助,在原址扩建祭祀女娲的道场。</h3> <h3>天岳山之所以被誉为“中国母亲山”,提出“六亲之尊唯母亲”的感人主题,亦盖女娲传说也。山上,太元天宫刚刚建成,尚未开放,就是祭祀女娲的专庙。建筑如宫殿样式,三层楼宇,檐角上翘若飞。殿顶双龙护宝,殿身金壁辉煌。如故宫大殿,汉白玉栏杆沿阶而起,两边延伸。铁制的烛台香案端立殿前,尚未启用。上书八字“慈光普照,有求必应”。在庙里,通常题写“佛光普照”,女娲殿非佛教寺院,乃人母庙,“佛光”改作“慈光”,一字之别,性质、特色昭然。</h3> <h3>女娲生活年代约为公元前8000年,上古圣人,亦称娲皇、女娲娘娘。她是伏羲的妹妹,生于古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史纪·补三皇本纪》云:“女娲氏亦风姓,蛇身人首,有神圣之德,代宓牺立,号曰女希女。”《玉平御览·风俗通》载:“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h3><h3>别有传闻,女娲和哥哥伏羲婚配再创了人类,故尊女娲和伏羲为人类始祖。当然这仅仅是神话传说。但女娲帮助哥哥伏羲正姓氏,制婚娶,通行媒,以重万民却是事实。</h3><h3>伏羲死后共工氏作乱,振滔洪水,祸害天下人民,于是女娲杀共工,并继承伏羲的制度,以治理天下。号称“女皇”,在位一百三十年。后人称为“娲皇”。</h3> <h3>大殿正中供奉中华始祖女娲,皇帝冠冕,太极服饰,执降龙宝剑。</h3><h3>旁边有道士执掌祭拜活动。</h3> <h3>觉生表叔表婶和我到南江桥镇的持辉家吃午饭,邀请耐均叔和凤坚表兄来。</h3> <h3>觉生夫妇和我到志强表哥汤淼清的七层电梯楼房的家做客。楼房的第六层。第四、五层售出。</h3><h3>淼清夫妇在不远处租房开家具店,现在生意不如以前了。</h3> <h3>伏羲广场</h3> <h3>平江,春秋时属楚地,楚自称王,不服周王室。然亦有伏羲传说,天岳山相传还是伏羲归葬地。而通常所知伏羲墓,在今河南省周口市。故而可知,天岳山之伏羲,为长江流域之伏羲,是“南伏羲”,天水之伏羲,在黄河流域,乃“北伏羲”。伏羲之后三千年,黄帝战蚩尤于中原,蚩尤兵败南行,成南方诸部族之共主。黄帝蚩尤之战,史学家认为旨在争夺中原地区统治权,虽生死搏杀、势不两立,然共奉伏羲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