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再 谈 杨 慎 其 人</b></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约 术</h3><h3> 写了《杨慎其人》,限于篇幅格局,还有一些话郁结于心,不吐不快。今再谈杨慎其人,望各位朋友能敞开心扉接纳。</h3><h3> 一</h3><h3> 杨慎充军云南永昌(戍边)本是皇帝世宗对其恶毒的惩罚。世宗虽六次大赦天下,而杨慎均未在列,而且按规年七十充军之人可返家休养,但杨慎不得例归。杨慎临终所作《六月十四日感怀》曰:“七十余生已白头,明明律例许归休。归休已作巴江叟,重到翻为滇海囚。”嘉靖三十八年(1559)七月六日卒干戍所。</h3><h3> 杨慎充军永昌,从三十七岁到七十二岁,长达三十五年。在这三十五年中,他最大的贡献不在著述,而在促进了南疆各族进一步融进了民族大家庭。这与文成公主和蕃产生的影响可有一比。杨慎是正德、嘉靖两朝的文坛泰斗和学界领袖,他在戍所及附近开馆讲学,广收学生,同时出版了大量有关南疆轰动一时的学术著作,使得当时的中国文坛中心一度出现南移。再加上他百科全书型的知识结构和不畏强权、坚持正义的强大性格感召力,使得云南各族人民在杨慎的影响下,形成了一股学习中原文化的巨大潮流。有人说,升庵与抗倭名将戚继光一文一武,是明朝最杰出的民族英雄。也有人说,今天云南老百姓中最崇敬的三个神是观音、孔明和杨升庵。</h3><h3> 昏君世宗惩办了杨慎,心中感到的是皇权带来的舒爽和快慰,他根夲不会想到这一恶行带来的却是积极正面的政治效果。</h3><h3> 昏君暴戾,而杨慎却积极作为,这是中国人民不幸中的大幸!</h3><p style="text-align: left;"> 二</h3><h3> 由于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上演,杨慎的《临江仙》比他的众多著作和其本人更为出名,在整个中国真到了耳熟能详的地步。</h3><h3> 《临江仙》是他一生感悟和智慧的结晶。这首词原本为《廿一史弹词》《说秦汉》的开场词,但却始终未提及秦汉的任何英雄人物和历史事迹。该词最大的艺术特点就是“清空”,清澈的清,空灵的空。不像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涉及了具体的地点、人物、情节。“清空”使《临江仙》这首词具有更高的艺术概括力,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也使其置于《三国演义》卷首,十分贴切,令人对三国人物贤愚忠奸、是非曲直,产生了许多遐想,令人感到英雄及伟业在历史长河中微乎其微,在自然面前短暂而苍白。“清空”使《临江仙》也不像杜甫的《登高》倾述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前人论词说:“词要清空,不要质实。”《听秋声馆词话》正以“清空”二字评这首词。</h3><h3> 我们认为,“请空”是词的一种艺术特点,但不能排斥质实的创作手段。</h3><h3>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描写了大战壮阔精彩的场景,呈现了周瑜指挥若定、潇洒沉稳的气度,也表现了作者多愁善感的颓丧心境。该词为豪放派词的代表作,对后世有巨大的影响。</h3><h3> 杜甫《登高》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之世悲壮沉郁的胸怀及忧国伤时的情操。明人胡应麟更说此诗“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诗薮》)”其评价之高,无以复加。</h3><h3><br></h3><h3> 文字:约术(本名胡一全,重庆九十五中学退休教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