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林海峰</h3> <h3>有许多药物的作用都被过分得渲染,而其危害性又被相对忽略。最近出版的一本书——《百年谎言》 (兰德尔·菲茨杰拉德——美国华尔街日报记者著)揭露各种药物给人体带来的危害。</h3><h3><br></h3><h3>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讲事物往往都有其有利的一面,但同时也会有其不利的一面,如儿童注射疫苗内含有的添加成分,如:汞、铝、福尔马林、谷氨酸单钠、乙二醇(防冻)、亚硫酸盐等,这些成分与一些疾病的产生有关,例如大脑和神经的损害、自闭症、注意力缺陷和多动症等。</h3><h3><br></h3><h3>同时,儿童在幼年从接种的疫苗中吸收的汞的总量,相当于他们一生中从其他安全的生活方式中摄取的全部汞量。“通过疫苗,儿童吸收了多种毒素的混合物,这种混合物被称为防腐剂或者辅助剂,能够损伤大脑,导致癌症。”——英国毒素和疫苗专家葆拉·贝利·汉密尔顿介绍道:“接受过疫苗者,除了智商受到影响之外,更容易出现行为问题,也容易患上哮喘和糖尿病。”“推销药物最有效的办法, 就是扩大疾病的影响。”外科医生苏珊·洛夫所说的这句话在美国广泛流传。</h3><h3><br></h3><h3>在另外一本来自德国的畅销书——《疾病的发明者》 (作者耶尔格·布勒希——德国《明镜》周刊的医药和科学的编辑)介绍:“德国每年死于药物作用的有两万人,导致5亿欧元的医疗支出”。</h3><h3><br></h3><h3>该书介绍了各种疾病与药物如何被发明出来,而病人又是如何在药物的作用下,产生更多的治疗需求,从而扩大了整个医疗产业。实际上,这些年里我所遇到的很多内科医生都承认慢性疾病很难单纯通过药物而治愈,那些症状被抑制之后,总会不断地出现。</h3><h3><br></h3><h3>因为,药物所针对的并不是疾病的病因,这些导致慢性疾病的病因,通常掌握在患者手中,通过正确的健康管理指导,可以让患者停止各种对身体不利的行为习惯。</h3><h3><br></h3><h3>身体受到损害代表正常健康细胞的死亡,以及身体内部化学平衡遭到破坏,而这两者都只有通过全面调理才能帮助身体得到矫正。现在我们已经清楚地知道,症状本身对身体并没有害处,那只是身体向你发出的警报,也是身体自我调整的一种方式。</h3><h3><br></h3><h3>“是药三分毒”被当做不痛不痒的口头语,药物使你的症状感受得到缓解,但是,这样做的代价,是对身体警报系统的干扰,并没有真正的意义。因为,身体将会尽力将症状再次显示出来,而这样的后果增加了身体的负担,实质上并没有协助身体康复。</h3><h3><br></h3><h3><b>让我们看看以下几种疾病不规范的药物治疗可能产生的副作用:仅仅单纯依靠药物降低血压,而不改变自己的不良生活习惯,血压控制不好,就强行降血压可能会导致肾功能减弱,并可能引起血管壁变得更薄更硬,使得血管破裂的风险增加,同时可能造成心跳速度加快而消耗更多的能量,并可能导致心脏加速衰老,这些后果相比高血压的症状而言,哪一个更严重呢?很少有患者认真思考过。</b></h3><h3><br></h3><h3>更重要的是,如果不尽快从医疗迷信中摆脱出来,未来还会为了抑制新的症状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没有经过系统科学的诊断和由专业医生制订治疗计划,病人自己就盲目服用降糖药降的不仅是糖,也降低了胰腺的功能,胰腺的损害将引起胰蛋白酶、胰脂肪酶分泌的减少。</h3><h3><br></h3><h3><b>胰蛋白酶不足,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能力降低了,而导致身体营养不良,病人加速消瘦(或者因积水而肥胖),同时不被消化的蛋白质,转化为身体内的毒素,对肾脏造成伤害。胰脂肪酶不足,则导致脂肪不易被消化和分解,在血液中浓度上升,从而并发心脏疾病。</b></h3><h3><br></h3><h3><b>不恰当的运用激素治疗甲状腺疾病、关节炎、红斑狼疮、哮喘和各种炎症等将导致内分泌紊乱和骨质疏松,患者将会不断地发生疼痛、失眠以及生理紊乱。</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