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我的家乡有条河,名字叫蓟运河。</h3><h3><br></h3><h3> 蓟运河的源头有两个,分别是:河北省兴隆县将军关外的泃河和兴隆县罗文谷的州河,两河从天津市蓟州区的九王庄汇合后,形成蓟运河干流,在天津滨海新区北塘与永定新河汇合后,流入渤海。这条河曲折绵沿近三百多公里,流经北京。、河北、天津三地,在儿时的记忆里,碧水盈盈的蓟运河水草丰美,物产丰富,无论是两岸茂密的芦苇,河里游荡的鱼虾和螃蟹,还是顺流而下的船只,都像是大自然馈赠的瑰宝,养育着生生不息的两岸儿女。</h3><h3><br></h3><h3> 那条蜿蜒流淌的蓟运河,好像一条碧绿色的带子,栓着两岸的村村镇镇,给故乡带来繁荣和生机,在儿时的记忆中,蓟运河河水盈盈,船帆点点,是水上运输的主要通道,家乡长芦汉沽盐场生产的长芦盐和天津化工厂的化工产品,通过这条水运通道运往全国各地,天津、唐山的生活用品,用船运到家乡,在儿时的记忆中,那时的蓟运河,船只来往如梭,十分繁忙。</h3><h3><br></h3><h3> </h3> <h3> 我的家乡就在蓟运河的下游——汉沽庄,我在那里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时期。</h3><h3><br></h3><h3> 天津号称七十二沽,蓟运河下游沿岸的村庄地名,多以"沽‘’为名,这些聚落的历史源源流长。汉沽原为蓟运河东岸小盐河畔一村庄,在庄北有一条运盐的小河,名叫小盐河,其上游可到双桥的张家港,相传是三国时期曹操东征辽西时,为加强海盐的管理,解决官兵们用盐而开挖的运盐河,以此连接盐灶的生产地,盐灶生产的盐经过小盐河,进入潮河(就是现在的蓟运河,古时称潮河) ,运到现在的天津市宝坻区的盐关口集中储存,然后分发到各地,这条河虽然经历了一千八百多年,至今仍有遗迹可寻。另外,此地又以汉代就有人开始居住,所以得名汉沽庄。明朝的燕王朱棣在镇守北京时,为巩固边防,从当时的首都南京及江浙一代大量移民,自此汉沽得以逐渐形成村落,明朝万历年间,家居芦台的一位崔姓老人驾船沿蓟运河南下,在汉沽安家,明朝天启年间,刘姓等人家相继迁居到汉沽,清乾隆以后,由于盐业的发展,这里的人们在此繁沿生息,形成汉沽庄、国家庄、前坨、后坨、等。清光绪六年,将此地村庄合并为一村,自此更名为汉沽庄。</h3><h3><br></h3><h3> 在记忆中,这里的房屋皆为土基子垒的平房,房架是由梁坨和檩子组成,檩子上铺着盈尺厚的秫秸,秫秸之上铺上一层掺草的黄泥,待它干了以后,再抹上一层寸厚的碱泥,碱泥里掺合着铡碎的马岭草,四面墙上的外面抹的也是掺着这种草的碱泥,碱泥含有碱性,抗雨水浇,每年的春天,房顶和四周的墙皮还要重新抹上一遍,屋里的墙壁则是用掺着稻毛的黄泥抹的,讲究的人家待内墙壁干了,多半用秫秸吊棚,然后糊上白纸,或者是报纸,然后再把四面的墙壁用灰碳水粉刷两三遍,屋里显得亮堂、干净。那时没有取暖设备,大部分是火炕,做饭时灶膛里烧的是捡拾的枯草,然后草烟从炕洞里经过,顺着烟囱冒出去,以此方法在冬季里取暖。</h3><h3><br></h3><h3> 那时的庄户人家大都独门独院,我的老家就在汉沽庄后坨街,出院门往西,几步之遥就是蓟运河畔。</h3> <h3> 蓟运河弯弯曲曲流经到家乡时,是流域内最为宽阔的河段,儿时的记忆中,河水有涨有落,涨潮时河水缓缓上涨,直到与两岸齐平,这一刻整个河面宁静而舒展,放眼望去,河的中央有一条近十米宽的亮亮的水面,像一条彩帶。河的下游连着渤海湾,咸淡两水处产生很多种鱼,尤其是这里的银鱼、紫蟹,是明清时期进贡朝廷的贡品,还有一种鱼叫葫芦鱼,全身透明,头的中间有一个形似葫芦的印记,因此而得名,用它做汤清香可口,十分鲜美,每到秋季,沿河的百姓不分男女老少都到河里捞鱼,吃不了卖不完的鱼,就用锅包干后储存,到冬天熬咸菜、炖白菜都是上等的佳肴。</h3> <h3> 每当忆起童年时代的岁月,家乡村落的景趣,带给我的总是无限的眷恋与感怀,童年的趣事,历历在目。</h3><h3><br></h3><h3> 那时家乡的蓟运河还能直通大海,犹记当时,运河两岸,芦苇繁茂,河水潺潺,水清波粼,鱼虾嬉游,一派田园诗意。那时的各家各户还没有装自来水,井水供水不足,洁净的河水便成日常用水的来源。每天清晨,村妇们便提着衣篮,来到河边洗涤衣服,或者边洗衣服边拉家话,从那经过,也偶而会听到阵阵爽快的笑声。</h3><h3><br></h3><h3> 盛夏时节,河畔成了孩子们的乐园,放学时分,我和小伙伴们常结伴来河畔游泳、打水仗或捉鱼摸虾。蓟运河两岸的芦苇丛中的欢乐尤其令我们迷恋,芦苇丛中棲栖不少的鸟儿,学名叫苇鹰,个头大小和样子都和麻雀差不多,但比麻雀漂亮和精神许多,这种鸟的叫声大,声音宏亮,每到春末夏初的繁殖季节,雌雄两鸟相互鸣叫,那种大嗓门,不像是谈情说爱,倒像是夫妻吵架,两鸟谈好以后,就开始营造自己的家,这种鸟的鸟巢非常奇特,它是用三、四根芦苇杆作支撑,在距离地面或水面一米左右的高度,用精细带有刃性的枯草枝,一点一点编织成橢圆形,样子十分好看。这些鸟有时被惊动,扑愣愣地从芦苇丛中成群飞起,鸣叫着在低空盘旋一阵,又直直地迅速扎入芦苇丛中,我们这些淘气的孩子们,经常三一群两一伙,钻进茂密的芦苇丛中,寻鸟窝,掏鸟蛋,要是有几只雏鸟,便高兴地掏起来,拿回家里喂养,直到养的奄奄一息,才依依不舍地又重新放回到鸟巢里。</h3><h3><br></h3> <h3> 要说有意思,还是吹苇哨,蓟运河畔的芦苇,叶子又青又宽,最宽的有一寸多,每到端午节,家乡的人们多用来包粽子,我们这些孩子也喜欢苇叶,有时兴趣一来,大家采好多的苇叶,堆在河边,围坐在一起,折各式各样的小船,放漂在河里,看谁的小船漂的最远,成群的苇船漂在水中,顺流而下,渐渐远去,很是好看。不过更多的时候还是做苇哨,采几个叶子宽宽的,青嫩的芦苇叶子,卷成一个型似海螺的小喇叭,吹出单调而美妙的音响,那带有水灵灵潮气的声音,呜呜地连成一片,响在故乡的黄昏,听起来非常亲切,让我们这些小孩子们得到愉悦和满足。</h3><h3><br></h3><h3> 孩子们总是不安份的,吹着吹着就有人故意吹出怪调,这时就索性来个怪调大比赛,那不时冒出的怪声怪调,逗得我们前仰后合地大笑,我们的童年就常常沉浸在这芦苇哨吹出的乡音中。</h3><h3><br></h3><h3> 儿时,我有一个很要好的玩伴,名叫四力,我俩同岁,但他的个子比我高,力气比我大,两家是邻居,房挨着房,墙连着墙,我们两个人整天在一起。他性格玩劣,不好读书,上学到了小学二年级,说什么也不上了,整天呆在家里,四处游荡,虽然他学习不行,但是搂草拾柴,抓鱼摸虾十分能干,小小的年纪就成了远近闻明的行家里手。</h3><h3><br></h3><h3> 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在冬天,跟着他在河面上凿冰捞银鱼。数九寒冬,宽阔的蓟运河冻透了,河的冰面寒光闪闪,他手里拿着冰镐,我拿着捞拎网,跟着他踏上冰面,感觉风像刀子一样割人的脸,脚下像没有穿鞋,冻的已经没有了知觉,我们走到河叉之间,选中一处向阳背风的地方,拿着冰镐,在冰面上凿出一个圆形的冰洞,然后用捞拎网把碎冰块捞出来,撒在冰面上,这时水面上开始冒着热气,一会功夫,就看见不少的银鱼和小鱼虾朝冰洞的方向齐聚。提到这种银鱼,生长条件十分苛刻,只有在河海相交的地方才会有,而蓟运河的下游就是防潮闸,涨潮时,潮流就会顺势侵过来,带来了鱼虾河蟹,落潮时,再将闸门关上,防止海水倒灌,这样才形成河海相间,为银鱼的生长和繁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存环境,这些银鱼有小手指粗细,它有一个明显的标志,雄的脖子上有几道红线,非常显眼,雌的身体发绿、透亮,它们陆续游到水面上,就停留在那里,呼吸新鲜空气,冷风一吹,身体开始发冷变硬,这时候我们就用捞拎网把它们迅速地捞上来,放在鱼搂中,运气好的时候,也能捞到三、五斤,这对于寒冬腊月的时候,也是一道难得的美味佳肴。</h3> <h3> 儿时的河,美不胜收。我出生在蓟运河畔,长大在蓟运河畔,一年年河里的水涨了又落,落了又涨,河边的芦苇绿了又黄,黄了又绿,在寒来暑往中,时光像河水那样流淌着,渐渐地我也长大了,直到初中毕业,背上行囊闯荡四方,才离开蓟运河畔的老家。</h3><h3><br></h3><h3> 在外漂泊时,我最喜欢的还是水,在水边走走能让我心情无比舒畅,每当此时,我就会想起儿时的记忆,想起蓟运河带给我童年的欢乐。春天,我爬上河畔那高高的榆树,品尝最鲜嫩的榆钱,还有那甜甜的槐花,那种感觉和味道终身难忘。夏天我跳入河中游上几个来回,那种凉爽,透彻心扉,秋天,我座在河边独钓一江秋,那种惬意不言而喻,冬天,我滑着冰车在寒风中玩的火热,那种欢乐无可匹及。</h3><h3><br></h3><h3> 儿时的蓟运河,她以秀美的英姿,宛如一条玉带贯穿在津冀大地,她清波荡漾,激流奔腾,散发着诱人的魅力,她目睹千年历史的变迁,用博大记载着历史的沧海桑田,用甘甜孕育着两岸的人民,用天籁般声音吟唱着亘古的歌谣,每当回忆起那幽静恬雅的小村庄,是那样的平淡无奇,又是那样的回味绵长,在意念中,家乡是那么的纯朴,那么的美妙,那么的旷远……。</h3><h3><br></h3><h3> 人们说,乡情总是令人难忘的,乡情是一首古老而又深沉的歌谣,时时在我心中回响。家乡的那条河,还有那弯弯的黄土小道,那河畔的芦苇荡,那河堤上朵朵小花,那可爱机敏的小鸟,还有那淳朴善良的乡亲……,家乡的一切都浓浓在我儿时的记忆中。</h3><h3><br></h3><h3> 风过无声,雨过无痕 ,时间的脚步总是走的匆忙 ,转眼间,岁月的痕迹,流年的沧桑,布满了脸庞,在心底沉积那儿童时期的羞涩,还有那张稚嫩的笑脸,永远永远停留在故乡童年的记忆中。</h3><h3><br></h3><h3> 时光依旧匆匆流淌,穿梭在纷乱的世界里,经历着人情冷暖,品尝着酸甜苦辣的沉重,端起一杯醇香的老酒,唱起一首深情的歌谣,思念家乡的亲切,回忆故乡的美景,童年的记忆,不光在我的梦里停留,还将继续伴我前行。</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