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研修日志1——剖析自己,正视问题</h3><h3> 昨天白天听了金教授和谢教授的两堂课,我夜里彻底失眠了,躺在床上辗转反撤,心里想着回去后我该如何面对我的学生,如何重新定义教学,我对我自己近十年的讲授式教学感到羞愧,我愧对我的学生,愧对他们的家长和学校的领导。从谢中新教授的面部表情分析,我想到了班上孩子们的表现,自认为自己讲的很清楚,可孩子们脸上是疑惑的,甚至就连听课的老师都认为我讲的清楚,但是学生就是不会,老师们私底下交流时总结出了一个字‘蠢’,其实不是这样的,就像我们带着孩子出去旅游,我们看到的是好多的人啊,人头攒动,而小孩子看到的是好多的屁股,两人的层次不同,两人的视角不同。所以回去之后的第一件事跟全班同学认错,是我害了他们。一听就懂,一看就会,一做就错,一问就不知道,这是我以前对他们的评价。以前我认为责任是在学生,但是听了两位教授的讲课后发现责任在我,是我的传统教授式教学害了他们,为什么会一听就懂,一看就会,那是因为书本上基础的知识不需要一个教师去讲解,正如金教授讲的‘课本上的字我都认识,我不需要老师重新给我念一遍’,为什么一做就错,一问就不知道?是因为学生对讲授式教学的知识接收效果只有5%,因此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不再适应新时代、新形势下的学生了,课改迫在眉睫,不容迟缓。所以我回去之后的第二件事就是课改,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改进:第一个方面是把课堂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讲台还给学生,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讲台也应该是学生的讲台,两位教授都提到了向他人讲授知识时对自己的巩固效果达到了90%以上,这也就是为什么我记住了而学生记不住的主要原因。具体落实就是我自己晚上想的"三个15"原则,一是坚决每节课教授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而且这15分钟也应该是从知识的应用,归纳,整理,迁移,创造上下功夫,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二是花15分钟小组合作交流方式解决难点、重点。三是给15分钟让学生上讲台,这样既能加强孩子们对知识的巩固,又能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便于对症下药。第二个方面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更为重要,谢教授提出了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的环境下,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新的工作种类、新的职业可能会出现在学生离开学校之后,那么学生怎样适应新时代的要求,答案只有一个——自主学习,所以学生在学校不是要学习多少知识,而是要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才不会被这个社会淘汰。 </h3><h3> 天已经亮了,相信今天也会是收货满满的一天,加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