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吃亏讨好别人?小心,你可能是被下了“诅咒”!

素简

<h3><br></h3><h3>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职场中,都有这样一类人:他们特别喜欢帮助别人,只要别人需要帮忙,他们总是热情的伸出援手。但是他们过得并不快乐,因为他们满足了所有人,却唯独没有满足自己。他们感到难受却无法停止,一旦停下来,他们就会感到非常内疚。</h3><h3><br></h3><h3> 我的朋友小琪就是这样一个人,无论是谁请她帮助,她几乎都会接受。比如说,同事的工作完不成了想让她帮忙,她会接下来;朋友想让她陪着一起去医院,她也会同意;甚至有一回,她明明请了假,领导让她利用休息时间去跑一趟银行,她也同意了。小琪其实并不想去,但是不知道如何拒绝。</h3><h3><br></h3><h3> 小琪一方面喜欢帮助别人,另一方面却又不喜欢麻烦别人,能自己搞定的事情坚决不找别人。小琪最近要搬家,她都是一个人完成的,因为她觉得麻烦别人很不好意思。甚至,连房东提出帮助搬家的请求,她也拒绝了。她宁可把自己累趴下,也不会轻易向别人求助。</h3><h3><br></h3><h3> 心理咨询师雅基•马森认为这些"喜欢委屈自己讨好别人的人"都被下了"诅咒",一种只允许自己对别人好,不允许接收别人帮助的诅咒。雅基•马森发现中了这种诅咒的人并不少,比如天才作家蒋方舟就曾经自曝"我因为太希望别人喜欢自己了,而成了一个谄媚的人。"</h3><div><br></div><h3> 雅基•马森给这种诅咒取了个有意思的名字:"可爱的诅咒",并且联系了一名工作数十年的同事一起破解诅咒。为了帮助更多的人,她把这些总结经验写成了一本书——《可爱的诅咒》。</h3><h3> 一、可爱的诅咒是怎样产生的?</h3><h3> 原因1:童年遗留的潜意识</h3><h3> 在社会上生存,不可避免的要跟很多人打交道,比如父母、长辈,在进行公司后,还会跟领导、同事相处。与人相处时,有很多规则要遵循,这些规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生存,避免很多麻烦,但是有一些规则却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过时了。</h3><h3> 可惜的是,有一些规则已经被深深的存在了我们的脑海里,遗留在了我们的潜意识中,对我们的行为产生了影响。比如,我的父母很早就告诉我:"捡到钱后要赶紧花掉,不然就会带来霉运。"听起来有点迷信,甚至非常可笑,认真想想简直毫无根据,但是为什么我们还会遵从呢?</h3><h3> 因为这些潜意识都是在很小的时候形成的,那时候作为孩子的我们还没有明辨是非的能力,父母说什么就相信什么。这些潜意识植入脑海后,我们很少对它进行处理,它就一直埋藏在我们的潜意识里。</h3><h3> 原因2:幼年的低自尊经历所致</h3><h3>孩子的想象力总是非常丰富的,他们会将原因毫无关系的事情联系起来。比如,妈妈今天给我零食,是因为我表现得好;妈妈今天骂了我,是因为我表现不好。孩子不知道的是,大人的情绪与孩子并没有关系。孩子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认为只要自己好好表现,大人就会对他好;如果大人对他不好,那说明自己表现得不够好。</h3><h3> 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失去自我,认为自己是一个没有价值的人,需要别人的肯定才能缓解心里的不安。这两种经历,最终会导致两种倾向:"愤怒逃避者"、"肯定追求者"。</h3><h3> 愤怒逃避者害怕冲突,他们会想办法避免一切可能发生的冲突和尴尬情景,所以他们拒绝麻烦别人、不做让别人讨厌的事情。认可追求者是个无时不刻想要讨好别人的家伙,他们表现得体贴、善解人意,非常迫切的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有"可爱的诅咒"的人,大部分都是两者的结合体,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影响着他们的行为。</h3><h3> 原因3:杏仁体的恐惧记忆</h3><h3> 无论是愤怒逃避者还是认可追求者,其实都是面对恐惧时所产生的反应。年幼时,孩子面对大人的愤怒几乎什么也做不了,他们只能遵守一些看似合理的规则来保护自己,比如讨好父母或者表现好一点。</h3><h3> 这些处理恐惧的方式都被大脑中的杏仁体记录了下来,当下一次发生类恐惧情绪时,杏仁体就会采取同样的处理方式。杏仁体并不知道我们已经长大了,有更好的方法处理恐惧了,它会让我们采取讨好或者避免冲突的方式进行处理,这就是可爱的诅咒难以改变的原因。</h3><h3> 二、先了解自己,再破除恐惧</h3><h3> 想要破解魔咒,我们需要先了解自己,方法有两个:</h3><h3> 步骤1:写日记</h3><h3> 很多人都有写日记的习惯,比如每反省日记,写工作日记等等。对于可爱的人来说,最适合的日记是"一日三好式",也就是每天在日记中记录三件做得不错的事情,并且写下对应的好品质。比如,我今天听了写作课,说明我是一个热爱学习、追求上进的人。</h3><h3> 在写日记时,可以留意自己的情绪,把那些心里想到但没说的话记下来,然后给自己的负面情绪打分。坚持一段时间后,你会对自己有一个更清晰的了解,知道自己有哪些优点,以及被压抑了哪些想法。</h3><h3> 步骤2:画自画像</h3><h3> 当你对自己有一定的了解后,就可以开始画出更清晰的自画像了。打开一张空白的纸,画上一个小人,给小人穿上一件大大的衣服,待会儿我们要在衣服上写上小字。在小人周围画出一些直线,在线上写上你给别人的印象,比如喜欢笑、很少拒绝别人、友善好相处。</h3><h3> 写这些的时候没有太严苛的要求,只要是你认为应该做但是又很有负担的事,都可以写上去。接着,我们在小人衣服上写上内心的真实感受,比如讨厌、怨恨、疲惫等等。写完后,你将得到一个表里不一的小人画像,这就是你的内心感受与外在表现的矛盾。</h3><h3> 前面的两步其实是在为第三步做铺垫,所以最好不要跳过,否则你又很可能变回原来的自我。</h3><h3> 步骤3:找到评价源</h3><h3>每个人心里都有两个评价源,一个来自于自己,一个来自于外界。可惜的是,对于可爱的人来说,外界的评价源几乎占满了整个评价体系。他们听到不到自我评价,需要通过别人才知道自己是怎样的形象,所以他们经常讨好别人。</h3><h3> 通过写日记和画自画像的方法,可以建立起内在评价源,让我们看到内在评价源。接下来,我们需要找到外界评价源的声音都是谁发出来的。仔细看一下日记中那些你没能说出口的话,如果说了会发生什么。</h3><h3> 在这个过程里,你会听到一个抗议甚至训斥的声音,仔细想一下,他们说了什么?是谁发出来的?你会发生这些声音都不是自己的,他们可能来自老师或者父母。知道了这些声音来源,我们就能对他们进行隔离。</h3><h3> 同时,内在评价源也需要进行升级建设,方法很简单,将你想到的"应该"都变成"可以"。比如说,"我应该对大家友善一点"改成"我可以对大家友善一点"。"应该"表示即使不愿意也必须要做,是一种强硬的态度;而"可以"则表示选择,你可以自由决定。拥有了一个强健的内在评价源,就拥有了底气,也就可以避免成为"愤怒逃避者"和"认可追求者"。</h3><h3> 三、摆脱可爱诅咒的行动</h3><h3> 批评的声音来自别人,我们可以通过强大的想象力打败他。比如,幻想发出声音的人是个猥琐的家伙,你可以大胆的向它宣战,嘲笑它的失败。也可以想象你的偶像在面对这些事情时,他会怎么处理,用他们处理方式把批评的声音打回去。</h3><h3> 这些方法可以帮你有效的对抗恐惧,你还需要夺回发表言论的权利。在面对面的交谈中,语言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更多的是动作、神情、姿势表达出的态度。当人们身体站直,挺胸抬头的看着对方时,别人会感觉到你的自信,这使别人更容易听从你的建议。</h3><h3> 另外,不要"总是保持微笑",虽然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但是从进行心理学上来说,微笑其实是一种服从的意思,有点类似于狗狗露出肚皮。当然,如果你喜欢笑的话,你可以微笑,但不必逼着自己微笑。</h3><h3> 在拒绝别人时,可以尝试"我知道,但是"的句式,这可以帮助可爱的人更好表达自己的观点。</h3><h3> 如果你的恐惧十分严重,可以采用系统脱敏法,将恐惧进行分级,然后一级一级的挑战上去。比如,拒绝别人的请求是一级,那么跟别人吵架就是十级,将一到十级的事情全部做一遍,就能大大降低你对恐惧的敏感度。</h3><h3> 为了让自己更了解自己真正该担负的职责,你可以尝试画一个责任饼图。比如,一个项目由4个人一起负责,但是你一个人担负了大量的工作,你可以画一个饼图,将3分之1的责任归到领导身上,剩下的3分之2由4个同事均分。最后,你会发现在这个项目中,你其实只用担负很小的责任。</h3><h3> 现在,你可以跟同事们好好谈谈了,要求他们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也许谈判会失败,但是你勇敢的面对了恐惧,避免了成为"老好人"。你可以再好好总结一下,思考一下谈判为什么会失败,总结出规律下次再进行尝试。</h3><h3> 很多人对于"拒绝友善"有很深的误解,认为一个人如果"拒绝友善"就是变成一个自利自利的小人。但是《可爱的诅咒》却告诉我们,这种想法是一个"可爱的诅咒",我们之所以产生这种想法,是因为我们的大脑里遗留着过时的死板规则。想要破除"委屈自己讨好别人"的诅咒,我们必须抛弃这些死板的规则,建立一个遵从内心的新规则。</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