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阳春三月,对于湛江华附学校小学部的语文老师来说是幸福的。赤坎区和湛江市的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相继在这里竞技,给大家奉献了一场语文魅力盛宴,紧接着学校的“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又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掀起一场教学头脑风暴。九位献课老师,精心备课,务求将自己对语文教学的所思、所悟融入课堂。这次的赛课更多的是抛砖引玉,既是对自己语文课堂教学的反思,也意在和同伴们交流探讨……</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诱思智慧课堂”是咱们湛江华附学校王存章校长提出的课堂模式。老师们通过上个学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对诱思智慧课堂模式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本学期举行课堂教学比赛就是为检验诱思课堂的开展效果。王校长提出要将“诱思课堂”打造为湛江华附学校课堂教学的特色。</span></h3> <h3> 招康贵办学顾问专程参与小学语文科组会议,部署教师赛课的流程,及为如何上好一节赛课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建议。老师们全神贯注地聆听,并仔细地一一记录下来。</h3> <h3> 廖治林老师执教的《夜莺的歌声》一课,拉开赛课精彩的序幕。他精心设计了小组合作学习,把课堂交还给学生,由学生讨论交流,归纳出本课运用了哪几种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体现主人公怎样的形象。尔后他又是睿智的引导者,水到渠成的朗读指导,让学生在充分的品读中感悟人物形象。最后课外拓展同类型文章进行类比阅读,推荐相关题材书目。总结以思维导图形式回顾本课所学的知识内容。精彩的献课获得大家连连称赞。</h3> <h3> 苏天韵老师执教《彩虹》一课。教态亲切的苏老师更像是大姐姐,温柔的话语,朴素却扎实的课堂。课文中难点——反问句表示肯定的意思,苏老师用对比朗读进行突破,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同时苏老师让孩子展开联想的翅膀,想想“我”还想在彩虹桥为大家做什么进行口语训练……</h3> <h3> 潘妍老师执教《动物儿歌》是识字课文。本节课分三大组块教学:一、识形声字。潘老师重点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声旁和形旁,从而发现识记课文中一连串的形声字的方法。二、用拍手读一读的方法,读出短语节奏。用拍手歌形式读好儿歌节奏。三、写字要求学生熟记“三个一”的方法,即“一看结构,二看位置,三看笔画”……让识字、写字也有法可循</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梁小秋老师执教《荷叶圆圆》一课,是一节扎扎实实的语文课堂。梁老师扎扎实实地积累课文短语;创设情景、多种形式扎扎实实地指导朗读(如分角色读、演一演读、男女生比赛读等);多种形式品读文本,如:用演一演、观察插图,联想生活实际,体会文中关键动词之妙处;</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最</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后运用思维导图扎扎实实地</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背诵课文……</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 <h3> 陈斯媚老师执教《花钟》一课中,一大亮点是:运用在对比品读中,体会作者运用不同方式写花开的妙处,从而将这写法迁移小练笔中,让学生进行仿写。 陈老师还运<span style="line-height: 1.8;">用课文内容的思维导图指导学生背诵,总结的这环节让学生自主谈谈本课的所学、所思、所得,始终以学生为主体……</span></h3> <h3> 谢红梅老师执教《彩色的梦》一课,带学生走进文本,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展开五彩斑斓的联想,描绘五彩缤纷的梦。通过让学生找句子、悟写法、试仿说再到试仿写,扎实了学生的语言训练。学生展示的小练笔,俨然如作者一样精彩……</h3> <h3> 吴美玲老师执教的《要下雨了》是篇对话形式很强、很有趣的童话。吴老师既以小兔子的心情为课文线索,又以这个为指导朗读的感情基调。同时吴老师采用直观感受法,用手捂住鼻子体会“鱼在水里闷,会浮出水面透气”的现象,符合低年级孩子的认知水平,将难点深入浅出……</h3> <h3> 陈莹老师执教《文具的家》一课细节见心思,生词复习导入,生词藏在文具中。陈老师将课堂与德育紧密地结合一起,学完课文即刻运用到生活中,请孩子们学着收拾自己的文具,生活处处皆语文……</h3> <h3> 蔡晶晶老师执教的《猴子下山》一课,以猴子四次不同活动的关键动词:“掰、扛、捧、抱、追”为线,串起整堂课的教学。品关键动词体会小猴子的心情,从而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也轻而易举地使学生明白小猴子为什么会见异思迁、最终一无所获的原因……</h3> <h3> 老师齐聚一堂进行精彩评课,所谓“它山之石,可以供玉”。</h3> <h3> 学校的教学课堂竞赛结束了,我们心中的语文教学思潮却被激起千层浪……纵观这九节语文课,有几点收获是印象深刻的:一是:课堂是扎扎实实的,环节设计不能耍花架子;二是:教学目标一定要明确,包括学段目标、单元目标及细到课时目标,它们都是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的;三是:课堂传授知识不求面面俱到,但求一课有一得;四是:语言的运用最终是放在语言的具体实践中……教书匠的我们,匠心独运的精辟、工匠精神的专注坚持,是学生一生的福气。不忘初心,方得语文的始终。愿我们共勉。</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