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为提升城郊各校校本教研质量,快速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根据城北区教研室2019年工作计划安排,2019年4月18日下午,三其小学组织开展了“根课堂——先学后导”校本教研模式下的课堂展示、评课议课活动。</h3><h3> </h3><h3><br></h3> <h3> 此次活动,我们诚挚邀请了区教研室的语文教研员白换彬老师和城北区8所城郊学校的部分领导、骨干教师来校走进课堂,共同倾听探讨语文花开的声音。</h3> <h3> 活动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由三其小学 苏俊霞校长为全体听课教师介绍了根教育之下“夯实基础、先学后导、展现灵性、提升素养”的课堂教学理念。</h3> <h3> 第二阶段是课堂教学展示。第一节课由我校刘丙芬老师执教五年级《晏子使楚》。</h3> <h3> 第二节课由马秀花老师执教六年级《卖火柴的小女孩》。</h3> <h3> 听课的老师们一边认真倾听一边奋笔疾书记下课堂上点滴的收获。</h3> <h3> 同学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落实着“读写一体,自主表达”,在问题的指引下,学生们落落大方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流探讨氛围热烈。</h3> <h3> 第三阶段是由我校语文教研组长杨珺主持全体听课教师集中评课议课。</h3> <h3> 首先由两位执教老师就教学目标、设计依据及意图、重难点突破方法、自己的课后即时反思做了认真的汇报。同时提出了我们在教学中共同存在的困惑:高年级的字词该怎么教?如何在课堂中更有效地利用课前预习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能力?</h3> <h3> 紧接着我校听课教师从学生、教师、目标落实、重难点的突破等不同观课点进行了有序评课。</h3> <h3> 然后,博雅小学的刘艳宁老师评价两节课可喜的地方,教师转“教”为“导”,突出了学生主体,培养了学生思维。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单的“先学”,学生带着问题上课,无论交流还是展示,都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指出两节课共同存在的问题是设计没有从整个单元入手,缺乏单元意识,影响到教学目标的设定会出现问题。并交流了自己在布置预习时的做法。</h3> <h3> 最后,教研室白老师肯定了三其教师的好学善思积极探索的精神。评价两节课的最大亮点是老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具有方法意识和目标意识。教师积极在课堂中渗透学习方法指导,教孩子习得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能紧抓课后练习题从中提炼出本节课的最终目标。再次强调了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站在学生角度,紧抓课标、教材、教参,要了解单元目标,单元语文要素,结合园地习作,才能更准确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具体指导了预习单使用时教师要注意的两点是:一是给学生提供的预习内容非常重要,老师要站在中下等学生角度设计,要使学生真正去落实,老师要做好监控,防止学生两极分化。二是布置的预习单,老师一定要收上来进行学情梳理,再设计自己的教学。最后指出需改进的问题是老师们在第一课时要把最基础最基本的读落实好,要带着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把课文读通读透。教师的教学节奏不能跳跃性大,每个环节是有推导关系,是环环相扣的,不要割裂成独立块。小组合作是将学生独立解决有困惑的时候再使用。白老师的指导使我们在“先学后导”教学模式下语文课堂初探明确了改进努力的方向。</h3> <h3> 通过此次活动,老师积极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有许多不足之处,我们会积极去改变去探索。校本教研活动,为我们构建先学后导、灵动课堂之路指明了方向,老师们,让我们继续践行我们的生命课堂,再待春花烂漫时,相信三其的课堂呈现的是老师的润物无声,成长的是学生的生命光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