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前右一父亲杨森林,前中母亲冯佩兰,前左一妹妹杨志萍,后右一哥哥杨志明,后中杨志勇,后左一姐姐杨志英)</b></h3><h3><b> 此文是根据我的同学二级伤残杨志勇口述整理的,重点描述了他自幼在身患残疾的情况下,历经艰难困苦,命运多舛,在漫长的人生长河中,勇敢的面对现实,选择了正确的人生观,他挺起胸堂迈过坎坷,逐步赢得了事业的进步,家庭的幸福和美满的爱情。值得人们尤其是残疾朋友们学习和借鉴,或许能从他的人生经历中感悟到什么?</b></h3><h3><b> 我和杨志勇同是伊宁市第四中学的同班同学,也是好友,根据他的口述和平时与他交往中的一些记忆和印象,才浮浅的完成了此文的整理编写。</b></h3> <h3><b>(前杨志勇,右妻子高玉琴,左大女儿杨晓燕,后小女儿杨晓乐)</b></h3><h3><b> 杨志勇同学自述:我的父亲杨森林,祖籍陕西省,是伊宁市人民医院(原伊宁市联合医院药剂师),母亲冯佩兰,祖箱陕西省,原伊宁市红旗食堂职工。我有一个哥哥杨志明和姐姐杨志英,一个妹妹杨志萍,全家共六口人。</b></h3><h3><b> 一九五三年,我家租住在伊宁市前进街三巷八号大院里,住有房东郭宝玉一家,吴奶奶和王大妈以及我们全家人,大家居住在这个大院里,谁家有什么喜事和难事都能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谁家里做了什么好吃的都忘不了分送给大家品尝一下。记得郭大妈做的胡芦锅贴底脆馅香十分上口,吴奶奶家做的油糕和煮涝糟吃喝起来香甜可口,至今想起来还直流口水。邻里关系相处的像一家人一样,至今难以忘怀。</b></h3><h3><b> 一九五四年八月十二日我就出生在这个大院里,由于母亲后半夜突然临产疼痛难耐,平静的郭家大院瞬间被一阵阵撕裂人心的呼叫声所惊动,送母亲去医院接生已来不及了,父亲急得团团乱转,一时不知所措。邻居郭大妈和吴奶奶听到动静后都起身前来看个究竟,当看到母亲即将临产,急忙派人请来了街道维吾尔族接生员阿依仙木,在大家的帮助下,一个新的生命带着响亮的啼哭声来到了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我们母子还算平安。刘奶奶眯缝着双眼高兴的说:“是个男娃、是个男娃娃。”并随即叫进了站在外面焦急等待的父亲,郭大妈嚷着大嗓门对父亲说:“你看这娃白白胖胖的多心疼,还是个大耳锤一脸寿星相,是你们杨家的福气。”趟在床上的母亲用爱恋的目光抚摸着我的脸庞,脸上露出了甜甜的笑意。送走大家后,母亲对父亲说:“给孩子起个名吧。”父亲沉思片刻后说:“我们杨家祖祖辈辈都是庄稼人,没有一个文化人,就叫文文吧。以后杨家有个文化人咱脸上也光彩。”母亲点头示意,从那以后我有了自己的乳名。全家人都很喜欢我,视我为家里的宝贝和未来的希望,全家人都沉浸在幸福与欢乐之中。在我八个月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病魔降临到我的身上,一天夜里我高烧不退神情恍惚,妈妈陪我住进了医院,打针吃药多日不见好转,几天不吃不喝,神情处于昏迷状态,医生用尽了所有医术仍不见好转就对母亲说:“这孩子病情严重可能没救了,你们抱回家吧。”母亲听医生这么一说象疯了似的,扑通一声跪在大夫面前,哭诉着恳求大夫救救孩子,大夫表示什么办法都用了,已无回天之力。父母不甘心,连夜抱着我找到当时在伊犁州友谊医院任副院长的杨启瑞大夫,诊断为脑莫炎。经过几天抢救治疗,病情有所稳定好转,后来采取了保守治疗,最后落下了小儿麻痹后遗症,造成双腿肌肉严重萎缩,左脚变形扭曲,以后只能靠外翻的右脚面落地行走,算是捡回了一条小命。</b></h3><h3><b> 我的婴幼儿时期基本是在家人的怀抱和儿童推车中渡过的,当我看到大院里别的小朋友一个个欢快的被父母送去幼儿园,我哭闹着对母亲说:“我也要去幼儿园,我也要去幼儿园。”母亲无奈下答应了我的请求说:“明天妈妈去幼儿园打问一下。”后来母亲抱着我去了几家幼儿园,都以各种理由推脱了,理由是你家孩子不能正常行走站立,生活不能自理,照顾起来很麻烦。看到母亲无奈伤心的样子,我心里好像明白了什么,从那以后我再也不说去幼儿园的话了。到了冬季父母和哥哥姐姐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家人只好把我反锁在家里,独自坐在地毯上玩耍。夏季还好点,有几个小伙伴时常陪我在院子里玩耍,有时也为一些小事争吵哭闹。记得有一次有个小伙伴骑在我身上欺负我,还将一碗沙土扣在我头上并用脚踢我,嘴里骂着污褥我的难听话,我伤心极了,趟在地上嚎啕大哭,母亲看到后赶跑了它们,只能含泪哄着我。 </b><br></h3><h3><b> 转眼到了该上学的年龄,母亲对父亲说:“看文文的双腿这样不能正常行走,怎么去学校上学呀?“父亲接过话说:“孩子身体已残疾了,以后如果再没有文化那就更惨了,我家离14小学不远,就由他哥哥姐姐轮流接送上学吧。”从那以后接送我上学的任务就落在了哥哥和姐姐身上。那时的街巷全是裸土路,遇到下雨天或春季冰雪融化后,街巷泥泞不堪,哥哥穿着长筒胶靴</b><b>背着我</b><b>,踏着靴腰深的泥浆深一脚浅一脚的送我去学校,这一接送就是好几年,也真难为了哥哥和姐姐。到了小学三年级,我心里萌发了自己步行上学的想法,也不能让哥哥背送我一辈子吧。父母得知我的想法后全力支持,在开始的一个月里,是哥哥掺扶我去学校的,有一天我对哥哥说:“你今天不要送我了,我自己去学校,你也不要跟着我,跌倒了我会自己爬起来。”哥哥还是放心不下,偷偷跟在我后面,看着我一摇一捌的走进校门后这才放下心来。父母更是高兴的不得了,特意给我买了一双新球鞋和一双袜子,睡觉都放在枕边,生怕丢了。记得一天我独自去学校的途中,天空突然乌云翻滚,雷鸣电闪,暴风雨斜打在脸上疼痛发麻,我怕弄脏了新球鞋和袜子,只好脱了搭在肩膀上,光着双脚行走在泥泞里,途中还摔倒了好几次,到了学校同学们都笑我成了落汤的泥人,父母得知后还责怪我不应脱掉鞋子。</b></h3><h3><b> 在小学的摇篮里,我是聆听着雷锋、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人物的动人故事,高唱着《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学习雷锋好榜样》和《《美丽的哈瓦那》等歌曲成长的,从那时起,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就梦想着实现共产主义人生最美好的愿望,向英雄人物学习,做好人好事,做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胸怀大志,长大后做将军的美好憧憬。在班里我的各门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在前,班主任李志禹老师,是个身高一米八几 身材魁梧高大的俊男子,一幅严肃坚毅的脸庞上,镶嵌着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似乎随时能看透学生的心底,讲话时声音洪亮富有磁性,他表情严肃认真,对教学工作认真负责,平易近人,常常牺牲休息时间,对后进生不是谈话、就是家访、补课辅导,直到学习成绩有所提高,也是我心中的偶像。李老师在班里学习总评时常对同学们说:“你们看杨志勇同学身患残疾,他要付出成倍于你们的努力才能和你们一样,学习成绩始终很优秀。”常把我作为班里的学习范列,同学们对我逐渐产生了敬佩感,对我投来了羡慕的眼光。</b></h3><h3><b>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我和同学们都很遗憾的中断了渴望的学业,离开了留恋难舍的伊宁市第十四小学和敬爱的老师同学,怀着失落的心情回到了家里,一待就是好几年。</b></h3><h3><b> 一九六九年九月复课闹革命,作者我和杨志勇同学同分在伊宁市第四中学,是同班同学,班主任是李有贤(女)老师,她身材骄小,双眼透出慈母般的目光。她讲课条理清晰,逻辑性强,一些深奥的课题通过李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我们就茅塞顿开。在任班主任一年多的时光里,给同学们留下了抹之不去的慈爱印象,现今八十八岁的老人在家安度幸福的晚年,祝好人一生平安。</b></h3><h3><b> 作者我在班里第一眼见到杨志勇同学后,心里多少产生了对他的怜悯和同情,心里暗想我要尽力去帮助他,减轻他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和压力,从那以后我有意识多接触他,上放学顺路就多扶助他一程,心里也感到很愉快。他接着说:“在一年多的学习时间里,文化课学的不多,不是学工就是学农学军,初中就是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政治氛围下虚度的,可以说我们这届同学初中都还没有完全毕业。转眼到了一九七一年初春,我们这个年级的同学根据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大多数同学都上山下乡了,幸运点的同学直招去了工厂,个别同学参了军,与我同窗同桌的同学们都离开了学校,到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我的脑海里印记着许多美好的眷恋,学校的铃声,读书声,还有课间休息时同学们爽朗的谈笑声,它们总是伴随在我的记忆里,仿佛又在耳边响起……,这些美好的往事只能成为过去的烟云,一去永不再复返,只能铭记在心中作为永远的留恋。</b></h3> <h3><b>(同学合影:右一段新林,右二杨志勇,中钱瑞华,左一陈耀武,左二马志忠)</b></h3><h3><b> 由于我的身体情况,只能闲呆在家里靠父母照顾吃闲饭,心里一度感到很失落也很自卑,象是迷了路一样,也曾经有过一些过激的念头,都被我的理智所否决。难道我的一生就这样虚度了吗?家人也不可能照顾养育我一辈子,今后我可怎么办?姐姐看我整天待在家里没精打彩,情绪低落的样子,特意去图书馆为我借来了几本书,其中一本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的情节极大的吸引了我,也可能是姐姐有意识给我借的,让我从中受到启发,我废寝忘食的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书中的保尔不就是我要学习的榜样吗?我虽然双腿残疾了,可我还有正常的大脑和两只健全的手臂,可以从事一些动脑动手的劳动,自己养活自己,我的想法得到了父母的称赞。后来伊宁市分配办介绍我去了二区木器加工厂工作,厂长热希提(维吾尔族)见我是个残疾人,戴着一幅高度近视的大眼镜问我:“你会干什么?”我说:“我会算帐收钱。”厂长说:“这些岗位都有人了,你就先去制箩车间干个动手的活吧,等以后有机会再作调整吧。”说着派人叫来了车间主任塔伊尔,热希提厂长说:“这位杨志勇同志分到你们车间工作,他是残疾人,你要照顾好他,”塔伊尔主任掺扶着我参观了制箩车间,厂房是一间破旧不堪的小礼堂,光线昏暗,屋顶上还有个大大的天窗,透过天窗射进一束束微弱的阳光。干活的工人大多是不同民族的妇女同志,塔主任说:“我们干活是计件制,一个成品箩验收合格后工钱是4角钱,明天早晨你来上班吧。“头几天我帮师傅打打下手,看看制作工艺流程,不几天就学会和掌握了制作技术并完成了第一件成品,心里也充实了许多,第一个月我领了18元的工资,也是我有生以来靠自己的双手挣的第一份工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回家后把工资一分不少交给了母亲,父亲说:“我们文文可以自食其力了,爸妈我们也就放心了。”</b></h3><h3><b> 从那以后,我为自己制定了一个新目标,结合自身的情况特点,争取以后当一名会计员,白天我步行一小时去工厂上班,晚上回家后在:煤油灯下开始自学会计业务,一学就是几个小时,困了就用冷水冲冲脸提提神,对概念不清不懂的问题笔记下来,抽时间向外单位的老会计求教指导,经过一年多的刻苦学习,基本掌握了会计工作的基本知识。在二区木器加工厂工作六年后,在获悉伊宁市饮食服务业公司招收一名主管会计的消息后,我报名参加了应试,在应考的二十几名考生中我脱颖而出,被公司正式录用,被录取的主要原因是考试成绩领先,字迹公正清楚,实现了梦寐以求的会计梦,好几天都兴奋不已。到饮食业服务公司上班后,我更加努力工作,饮服系统人多业杂,各项核算业务量很大,大多是维吾尔族职工,平时业务往来讲的基本都是维吾尔语,虽然能听懂一些,还是给工作带来了许多不便,我就一边工作一边向维吾尔族出纳员热希旦同志学习会计专业用语,遇到维吾尔族同志来办业务,就主动用维吾尔语交流勾通,虽然讲的不太流利,但大概的意思还是能听懂的。后来我报名参加了伊宁市某单位举办的维吾尔语业余培训班(夜校),由于培训班路途遥远又是夜校,加之眼睛高度近视,步行去夜校有许多困难,我向单位借了部分资金,买了辆飞鸽牌26自行车,那个年代能买辆自行车就象現在买骄车一样,是件不容易的事,不会骑就抽空自学,不知摔倒了多少次,摔倒了就爬起来再学,身上摔的青一块紫一块,裤腿也撕开了,不几天就基本学会骑车了,就是腿上怎么也使不上劲,但可以慢速前行。记得那年冬季的一天夜里,下课回家走到市党校路口时,不小心连人带车滑进冰冷刺骨的河水里,眼镜也找不到了,多亏路过的一位维吾尔族小伙子发现后救起了我,回家后外衣裤几乎冻成了硬硬的盔甲。经过三个月的夜校培训,我的维吾尔语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在以后的业务往来中能熟练的使用口语交流了,给工作带来了很多方便,我工作的积极性更加高涨。在饮服公司工作的几年里,我先后考取了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会计技术等级证书,被评定为会计高级职称,年年被公司评为先进工作者。回顾过去,我并没有作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了一些不平凡的工作。</b></h3><h3><b> 作者我一九七三年从部队回伊宁市探亲,抽空去他父母家看望他,当时他不在家,他母亲见到我就说:“段新林你参军走后,他放学回家后,愁眉苦脸一句话也不说,我问他怎么了,他泪丧着脸说,我的好同学段新林当兵走了,以后再也见不到他了,我可怎么办?听他母亲这么一说,我心里好感动。心想我认这个残疾朋友了,今后我一定要帮助他。</b></h3><h3><b> 杨志勇接着说:“1986年,经朋友介绍,我相识了家在芦草沟镇的高玉琴女士,交往一段时间后都互感满意,可女方有亲戚和朋友暗地里对高玉琴说,你找个残疾丈夫以后怎么生活,你要照顾他一辈子,真是自找苦吃。高玉琴对朋友说,你们的好意我领了,说的也没错,但我们相处了这么久,心底里对他已有了好感,他人虽然残疾,但人品好,有上进心,会体贴人,嫁给他虽然光彩不多,但心里感觉很踏实。我俩婚后育有俩个女儿,爱人没有正式工作,俩个孩子及家人的生活全靠我几十元的微博收入来维持,有时也为孩子的学费等生活开支而发愁。老同学段新林得知情况后对我说,我借你些钱,让你爱人开个小商店,多少有些收入,可以解决一些生活开支。在几个朋友的帮助下,有的拿来了家里不用的桌椅板凳,木工朋友刘保海拿来家里的木板打制了柜台货架,回族同学马智忠托哥哥马智雄为商店书写制作了店牌。短短几天,在大家的热情帮助下,在一片爆竹声中,小商店如期开业了,妻子脸上也有了丝丝笑意。妻子白天开店我晚上接班,开到深夜才托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里,虽然很辛苦,月底结算下来,小生意做的还不错,手头也宽余了一些。这要感谢老同学和朋友对我的帮助,才使我一家人生活有了保障和好转。可是好景不长,租用的门面房由于规划被拆迁了,妻子失业了,与此同时两个女儿也先后考上了大学,为了凑足学费妻子到处打零工卖彩票,大女儿署期回家后,去家政公司打工挣学费,一个假期下来还挣够了学费,减轻了父母的负担。孩子们经历了艰苦的生活,从小就很懂事,学习上从不让父母操心,理解和善待父母,也为有俩个勤奋好学知恩达理的女儿感到十分自豪。女儿们先后毕业都参加了工作,家庭生活也有了较大改善。</b></h3><h3><b> 1999年我被调到伊宁市民政局下属的</b><b>集体所有制</b><b>社会福利公司地毯厂任会计。由于我工作认真负责,能积极为厂里经济核算经营管理等方面出注意想办法。受到时任厂长罗箩平和同志们的好评,多次被评为厂先进工作者。由于对会计业务比较熟练,工作能独挡一面,根据我的工作表现和身体情况,在有关领导的关心协调下,被破列调入伊宁市民政局募捐办公室任会计,给我解决了住房,退休待遇也有了保证。回想我走过的艰辛之路,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事业和家庭的进步与幸福,这些福址始终离不开党和政府对我的关爱帮助,我永生感激、终生难忘。</b></h3><h3><b> 退休后,随着岁月的逐渐流逝,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现在已不能正常站立行走了,如独自在家摔倒了,只能等待家人回来扶助,还患有严重的高血压,生活已不能完全自理。 作者我有一次去他家看望,见他滿头长发差点没认出他,我问他怎么不理发呀?他说,理发员到家里为我理了一次发,以后再请就不来了,原因是她为我理发时我不小心摔倒了,她怎么也扶不起我,以后她都以种种理由婉言推辞了。听了他的诉说,我心中暗想着,我在部队时战友之间都是互相理发,我有这门手艺,就学雷锋尽义务吧。我去商店买来了全套理发工具,从那时起,我坚持每月去他家为他理发,这一干就是好几年,后来他妻子跟我学会了理发,从此就由她妻子理发了。 </b></h3><h3><b> 潘恩海同学常去探望杨志勇,拉拉家常聊聊天,见他喝奶茶啃干馕,就问:怎么不做饭吃?他说:妻子外出打工中午回不了家,两个女儿又在内地上学。潘恩海就说:你以后想吃什么,家里需要买什么食材,提前给我打个电话,我来帮你做帮你买。从那以后,杨志勇经常可以吃到老同学潘恩海做的饺子、拉条子、抓饭等美食,有时自家做了什么好吃的还给他送去一些。 </b></h3><h3><b> 杨志勇同学接着说,2018年,我缶父去逝了,享年94岁,家里人都去了芦草沟为老人家送行,因我行动不便家里人怎么也不让我去。他们走后,我心里怎么也过意不去,他老人家为我们这个家和孙辈们疼爱有加,恩重如山,老人家走了难道我不能送他一程,见最后一面吗?我托人叫来出租车,好在司机是雷锋车队的,他用残疾车连推带背上车去了芦草沟缶母家,见了老人家最后一面,心里也安慰了许多,妻子也为我的围人做事很感动。妻子除了一日三餐照顾我,还坚持夏季每周冬季半月为我洗澡搓背,里里外外的事都落在了妻子一人身上,整天为我和这个家操劳忙绿着,有时看着妻子拖着疲备的身影为我做饭洗衣,半夜还要打扰她帮我起夜,我心灵深处常感到十分内疚,心想是我来到这个家连累和辛苦了妻子,如果有来世,我要恳请上帝给我一个健全的体魅,我还要娶他为妻,来报答她对我和这个家庭的付出和恩爱,这个情看来今生今世是无法偿还了。</b></h3><h3><b> 当看到杨志勇已不能正常站立行走,给生活带来极大不便,我向有关部门作了反映,时任伊宁市残联理事长杨梅花当即派人为他送去了一辆崭新的轮椅,老俩口感激不尽。</b></h3><h3><b> 作者我常听到有人说,这个段新林怎么对一个残疾人这么交心做朋友,我直面的说,残疾人只是肢体上的缺陷,他的生命灵魂和常人并无两样,更需要全社会的关爱和尊重,不应以貌取人,更不能只举头望明月,而无视泥土大地,在他坎坷的一生中,除了自身努力奋斗外,关心帮助他的同学朋友为他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在他遇到困难时,能和大家一起扶助前行,使他跨过了沟沟坎坎,过上了较好的生活,使我们在心理和情感上得到了安慰和喜悦。人的一生也许会遭遇很多的痛苦和不幸,限于痛苦之中,有的人看不到希望,觉的一切都是灰色的,于是忧郁、沉论、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其实,人生的快乐不会被无限复制,悲伤也无法快进省略,酸甜苦辣一一品尝这才是生活滋味,多年之后回过头去,会发现曾以为跨不过去的坎,不过是人生故事的一页,那些所谓的伤痛,也会被我们唇边一丝淡淡的微笑而轻轻掠过。我想人们生存在这个世界,如果人人都对弱势者奉献一点关爱,这个世界将会变的更加美好幸福。</b></h3><h3><b>段新林写于2019年4月18日</b></h3> <h3><b> (杨志勇夫妇与两个女儿)</b></h3><h3><b> 作者段新林,男,汉 族,甘肃酒泉人,1953年8月1曰出生,1970年12月入伍,先后在新疆军区独立师三团十连、师直侦察连任战士、副班长、班长。1975年以来先后供职于伊犁州体委、伊犁地区体委、伊犁州友谊医院、伊犁州原卫生局等单位,2012年退休至今。</b></h3> <h3> 作者段新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