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3号回侯马参加同学聚会

孙文萍(金秋)

<h3>我们于1969年分配到侯马,风雷厂分配了30个同学,红卫厂分配了70个同学,而今参加工作50周年啦,大家今又回到这里,看望老同学,昔日的朋友,老厂长,老主任,看看我们的厂房,办公大楼,理化室,那是我们工作过的地方。</h3><h3>这次聚会,从太原去了36人,有从上海去的,有从北京来的,还有从沈阳来的,有从成都来的,从镇江来的,都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到候马看同学,看老厂,看老朋友!</h3><h3><br></h3><h3>在平阳宾馆前集体合景留念,照片从左向右看</h3><h3>第一排:成亚冰、戎玉娥、齐改莲、刘克凤、王兰英、呇丽华、月芬、孟桂平、孙文萍、赵怀智、吳小梅、侯小平、范润川、郭海云、王彦、白建平。</h3><h3>第二排:刘宝玉、关贺林、贾登新、孙景范、魏乐春、郭效廉、王振威、杨富荣、许宪伟、曹占荣、蔡铁人、田曙明、王书和。</h3><h3>第三排:徐天堂、白永旺、李春生、杨润和、朱庆生、康济龙、王存怀、瞿米祥、赵天才、赵新建、张天明、曲建生。</h3><h3>第四排:黄才津、刘进智、齐改莲爱人、白继堂、李树青、段鸿文、李平、王仁章、梁甫元、王存仁、景全生、王新科、武文瑞、尤利民。</h3> <h3>在歺厅壁画前拍照,从左往右</h3><h3>第一排:戎玉娥、成亚冰、王平分、赵怀智|祁改莲、吳小梅、候小平、范润川。</h3><h3>第二排:郭海云、刘克凤、孟桂平、王彦、王兰英、王书和、孙文萍、月芬、谷丽华、白建平。</h3> <h3>以左往右:戌玉娥、王平分、谷丽华、白建平、刘克凤、郭海云、月芬(郭效廉爱人、王书和、孙文萍、吳小梅、候小平、范润川。</h3> <h3>第一排:徐天堂、杨富荣、谷丽华、孙文萍、蔡铁人、赵天才。</h3><h3>第二排:黄才津、白继堂。</h3> <h3>郭效廉爱人月芬恰巧今天过生日,大家纷纷祝贺她生日快乐,厨房专为月芬煮了一碗长寿面。浓浓的情,热情的祝福,融化了我们的心,月芬激动的泪水,荡漾在心中的温暖,月芬发自内心的感谢大家!今天真是双喜临门呀!祝福大家都健康快乐!福寿绵长!</h3> <h3>孙文萍侯马高铁站留影</h3> <h3>孙文萍、白建平、郭海云,三姐妹在侯马西站前留影。</h3> <h3>尤利民、白永旺、李树青哥仨在侯马西站前留影</h3> <h3>武文瑞和张天明留影</h3> <h3>晋国博物馆前合影</h3> <h3>风雷厂大门口合影</h3> <h3>看望老厂长陈生林并合影留念</h3> <h3>看望老主任徐佩仪并合影留念。老主任身体欠佳,但看到我们仍很激动,一直在流泪呀,我也哽咽了,泪也在眼中打转转。</h3><h3>风雷医院把三楼改做养老院,年纪大的人,失能老人都可以到这里来,吃、住、医疗全程服务,非常适合老年人,我们来看老主任,遇到了吳涛和魏生才老伴,对这里的服务赞不绝口,这里由蔡铁人女婿来掌管,老人们对铁人女婿交口称赞!</h3> <h3>在假山前留影,风雷厂的优美环境,假山,小桥,迴廊及树木草地都是马建平厂长的功劳呀!</h3> <h3>王彦,孙文萍,王兰英在湖边合影。</h3> <h3>孙文萍与刘艳芳及她弟媳小马合影,我们正巧碰上,刘艳芳曾与我们一排房住。</h3> <h3>孙文萍、刘艳芳合影</h3> <h3>在小桥前合景。第一排从右往左:王彦、杨富荣、孙文萍、范润川。</h3><h3>第二排从左往右:朱庆生、赵天才、徐天堂、王兰英。</h3><h3>第三排从左往右:魏乐春、田曙明。</h3><h3>后排从左往右:蔡铁人、王振威。</h3> <h3>从左往右:魏乐春、田曙明、孙文萍、王兰英、王彦、赵天才。</h3> <h3>孙文萍和黄宝珍师傅</h3> <h3>从左往右:范润川、徐天堂、朱庆生、魏乐春、王振威、田曙明、杨富荣、孙文萍、王兰英、王彦、蔡铁人、赵天才。</h3> <h3>王彦、武文瑞、田曙明、王兰英。</h3> <h3>徐天堂及老伴范润川是我们太原中专老同学,是我班老同学,这次一同参加候马的同学聚会</h3> <h3>魏乐春在当年的办公室前留影。</h3> <h3>我和兰英在当年李雅久办公室前留影。</h3> <h3>杨富荣在当年工作室前留影</h3> <h3>老同学一起合影</h3> <h3>我们在田曙明的工具库前留影</h3> <h3>我们同武文瑞在他当年组建的406厂房前留影</h3> <h3>我们在201厂房前留影</h3><h3>第一排从左往右:武文瑞、王兰英、孙文萍、王彦、范润川。</h3><h3>弟二排从左往右:王振威、蔡铁人、魏乐春、田曙明、徐天堂。</h3><h3>第三排从左往右:赵天才、朱庆生。</h3> <h3>在货场留影</h3><h3>记得在建厂初期,我们在这里卸水泥,王彦一次背两袋水泥,还有个子矮小的学校程老师都能一次扛两袋水泥,走的蹬蹬的,可我没出息,扛一袋水泥就搖搖晃晃走不了路,浑身骨胳要散架子啦,亏我还长了个大个子,没一点力气!</h3> <h3>就是在这个站台上,八零年?我们四家,(康济龙、田小生、李雅久、魏乐春)通过许寸金揽了卸一车匹煤60吨的活挣点外快,四个人再加上我们女士一起上阵,卸到半夜12点才卸完,一个个累得直不起腰啦,每家分到十几块钱,那时也很高兴呀!80年时,我们每月工资五十来块钱哟😊😊😊</h3><h3>往事悠悠,过去的轶事浮现在脑海中,给我们己老去的岁月平添了很多乐趣。</h3> <h3>在风雷厂看望张新建、郭秀玲、张增利并一起合影留念。</h3><h3>离开候马28年啦!弹指一挥间,往事如烟,岁月悠悠,多少事从心间流过,我亲爱的朋友们依然如故的相亲相爱,分别没有阻断过我们亲如兄弟姐妹般的情感,愿我们彼此珍重,健康快乐度人生。😃😄😄</h3> <h3>在侯马红卫厂宿舍看望安建良并合影留念。</h3><h3>从左往右:郭秀玲、孙文萍、安建良、张新建、张增利。</h3> <h3>互留手机微信,以便今后联系。</h3> <h3>厂大门及办公楼。在这座办公楼里我工作了十年,我在这里编制工厂的生产计划,技措计划,大修理计划,下达生产指令。我是个埋头工作的人,从未想过要得到什么,也从未想过工作外的事情,记得冀希英总会计师曾开玩笑地说:现在孙文萍的名字滿天飞啦…😊😊😊</h3> <h3>这是办公楼的背面</h3> <h3>这是我在当年工作过的理化室楼前留影,现己废弃,理化室己搬走了。</h3> <h3>车间的设备真先进,都是数控机床。</h3> <h3>钻具公司</h3> <h3>这个绿色的地面是儿子李喆在O7年做的。</h3> <h3>这是原来101车间木工房,如今己废弃。</h3> <h3>原101车间</h3> <h3>这是王兰英和武文瑞工作中使用的车床</h3> <h3>王兰英使用过的车床。</h3> <h3>工频热处理车间</h3> <h3>风雷厂为招待我们这些建厂时期的开拓者,在招待所请同学们吃了一桌很丰盛的大歺。</h3> <h3>红卫厂生产的鱼雷现已达到三颗可炸毁一座航母,因厂里不让拍照故没有照片,我们参观了鱼雷的新老产品的展厅,看了国家领导人及军方领导来工厂视察的照片,非常棒!另还参观了工厂液压支架的生产公司,都是大型设备,红卫厂的经营和发展很可观的。<br></h3> <h3>同学们看望刘宝玉及爱人。宝玉非常热情,为办好这次同学聚会,很细心周到的安排同学们的宴会及活动中的各个细节。是个热心人呀!在此,向会务组的候马同学们表示深深的感谢!你们辛苦啦!</h3> <h3>在宝玉家合影</h3> <h3>红卫厂同学合影</h3> <h3>我们在红卫厂留影</h3><h3>孙文萍、梁玉凤、王兰英、杨富荣、谷丽华。</h3> <h3>从左往右:王书和、孙文萍、王兰英、王平分、成亚冰、王彦、赵怀智、张天明。</h3> <h3>本次活动的组织者合影</h3> <h3>新降古塔前留影</h3> <h3>壶口瀑布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乡,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为两省共有旅游景区。南距陕西西安350千米;北距山西太原387千米。 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300米,在不到500米长距离内,被压缩到20-30米的宽度。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br></h3><h3>壶口瀑布的水势尤如万马奔腾,气势汹涌澎湃,想当年洗星海观壶口后写出黄河大合唱的曲子,鼓舞着中国的抗日志士前扑后继,芙勇抗击日寇抗战激情,直至抗战胜利!</h3> <h3>《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由七种不同演唱形式的歌曲构成,热情歌颂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控诉侵略者的残暴,并展现了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奋勇斗争的英勇场面,勾画出了中国人民保卫祖国、顽强抗击侵略者的壮丽画卷。 《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br></h3> <h3>看树青和海云多恩爱!祝福他们白头偕老,幸福快乐,福寿绵长!</h3> <h3>我们要离开侯马去新降,魏乐春及老伴范改莲赶到平阳宾馆来送行。难舍难分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