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格林纳达是西班牙的南部城市,其与马德里、巴伦西亚、巴塞罗那等城市是迥然不同的。伊伯利亚文化在比利尼斯半岛到处熠熠生辉,西班牙给人一种热情奔放的感觉,而格林纳达处处弥漫着阿拉伯风情,这不但是从城内的建筑物和艺术品中体现出来,也能从当地许多人黝黑的肤色中窥见。格林纳达是伊斯兰文化烙在西班牙身上的烙印。</h3><h3> 八世纪初,格林纳达的一场内战,导致了阿拉伯人的入侵并占领比利尼斯半岛,十世纪后,伊斯兰国家分裂,被西班牙天主教徒逐个消灭,而格林纳达王国战败后愿意臣服,遂求和成功。此后的格林纳达王国是一座孤城,其周围全是西班牙,可是就是这样一座孤城,竟奇迹般地生存了二百多年,直至1492年才被西班牙收复。</h3> <h3> 格林纳达旧市区分为阿尔罕布拉宫、阿尔拜辛及吉普赛人居住的萨克柔蒙三部分。在饱受战火蹂躏后,只有阿尔罕布拉宫较为完整地保留了下来。“阿尔罕布拉”在阿拉伯语中是“红色”的意思,所以阿尔罕布拉宫又称为“红堡”。建于地势险要的小山上的阿尔罕布拉宫,曾经是阿拉伯阿斯图里亚斯王朝的王宫,其背后是终年积雪的利华达山脉,景色壮观得令人止足屏息。一条红石砌成的围墙蜿蜒于浓荫之中,沿墙耸立着高高低低的方塔,四周环以高厚的城堡和数十座城楼,其中城堡是王国君主的宫殿,附属建筑是宠臣和其他官员的住地。阿尔罕布拉宫高耸的墙壁和塔楼后面,隐藏着惊人之美。柘榴院是君主上朝议事的地方,此处雕有著名的星状彩色天花板和拱形窗户,殿内廊里满墙都画有阿拉伯风格的精美图案。院子里长方形水池内的晶莹剔透和四周的桃金娘花所形成的明快、柔和的气氛缓和了柘榴院的肃穆,但流露出来一丝淡淡的忧伤。狮子院是后妃们出入的地方,其周围由124根纤细的雕花圆柱组成纤丽精巧的游廊,变幻的光线使其娇媚万千。以金银丝镶嵌的圆形屋顶、室内布满色彩鲜艳的几何形纹饰和阿拉伯文字图案,极尽了奢华。宫院中心是狮子泉,一个雕有12头白大理石狮子簇拥着雪花石膏的盘形水池,狮子院由此得名。除了以上两院以外,阿尔罕布拉宫还有姐妹厅、大使厅、大花园等多处内涵不一的房屋与庭园,它们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成为阿拉伯建筑的完美之作。</h3> <h3> 建造阿尔罕布拉宫的时候,西班牙的伊斯兰国家已经十分困窘。后来仅存的格林纳达王国虽屈辱求存,臣服于西班牙天主教君主,但始终如一叶孤舟,随时都有倾覆危险,然而他们依旧把自己的城堡建得如此绚丽,如此精美,又如此奢靡,有人说这是面临着无可挽回的没落而去寻求奢华生活的一种体现,也有人说这是艺术至高无上的境界,是红烛行将熄灭时最后闪动的绝世之美,是一种凄美,凄凉的美。</h3><h3> 据说,到阿尔罕布拉宫去的最佳时间是黄昏。</h3><h3> 本来弗朗西斯科·泰雷加与阿尔罕布拉宫没什么关系,可当他作出了传世经典——古典吉它名曲《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后,就不能说没有关系了。泰雷加是吉它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被称为“近代吉它之父”,他将当时已经没落、行将被浪漫主义运动无情抛弃的吉它及时挽救了回来,并使其获得了新生。很难想像如果西方音乐史上没有了巴赫会怎样,同样,如果没有泰雷加,吉它这样乐器就会在李斯特、萧邦领导的钢琴革命浪潮中淹没。</h3> <h3> 传说某一天的黄昏时刻,泰雷加来到了格林纳达,眺望着夕阳背景衬托下富丽堂皇的阿尔罕布拉宫,触动了他对于这座宫殿以及生命的无限感慨。当天晚上,他就将脑海中浮现的回忆主题用轮指技法来叙述,写成了一首举世闻名的吉它独奏曲——《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他给这首曲子加了个叫《祈祷》的副标题,以纪念法国画家阿尔弗莱德·高登。泰雷加在法国时曾身患重病,画家高登给了他悉心的照顾,而此时高登已经去世。《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分为三段,第一段为小调,旋律优美,充满了西班牙风格,是阿尔罕布拉宫现状的写照,历经沧桑,光芒不再;第二段为大调,旋律高贵而典雅,色彩转为明朗,与第一段形成鲜明的对比,是回忆阿尔罕布拉宫昔日的辉煌;通过“回忆”与“现实”的交织,乐曲最后段以一种复杂的感情在宁静中结束。《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整曲都是用细细的轮指奏出,铮铮琮琮的旋律像泉水一般淌过,婉转忧伤,仿佛一位历尽沧桑的老人站在夕阳余辉下的宫殿前,望着那座穿越历史的城堡,思绪万千。</h3> <h3> 《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以一丝忧伤始,以一种宁静终。这似乎也如所有的生命。泰雷加一生所创作的吉它曲约400首,其中有很多是吉它曲的传世之作。弗朗西斯科·泰雷加国际吉它大赛是为了纪念他而设立的。泰雷加创造了美,奉献给了世人,自己于宁静中烟一般地消失了,但是他的生命因为他那伟大的作品而被永远延续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