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最近很多大班家长又开始焦虑了,许多家长问老师孩子下学期上小学 ,没上学前班,小学能跟上吗 ?孩子不适应小学环境怎么办?其实,整个幼儿园阶段都在为了孩子更好地适应小学做准备只是大班的幼小衔接工作尤为重要。</h3><h3> 今天,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幼小衔接攻略,分为两部分:1.大班家长怎么做2.小中班家长如何培养,让幼小衔接家长不犯愁、孩子轻松升小学。</h3> <h3> 小学长什么样子?小学里也有好玩的游戏吗?孩子们对小学充满好奇,家长们不妨给孩子们多介绍小学,讲讲小学生的事情。</h3><h3> ◇ 带孩子参观小学</h3><h3> ◇ 了解小学周边环境</h3><h3> ◇ 鼓励孩子以小学生为榜样</h3> <h3> 幼儿园的时间和小学的时间还是有很大区别的。除了在幼儿园老师会增加上课时间之外,家长在家也要做好工作。</h3><h3> ◇ 和孩子一起制定合理的小学生作息,尝试按照小学作息生活、学习</h3><h3> ◇ 缩短孩子午睡时间</h3><h3> 参考小学生作息表 👇</h3> <h3> 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幼儿园有很大不同,比如小学生有自己独立的课桌,不同学科的书本等,孩子们提前认识了解,一方面可以引起孩子对小学不同的学习用品、环境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也让孩子学会独立整理自己东西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h3><h3> ◇ 陪孩子一起整理书包、文具</h3><h3> ◇ 让孩子尝试练习握笔</h3> <h3> 平时让孩子多认识些已经上了小学的伙伴,消除孩子易胆怯、易畏惧的心理、培养孩子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沟通能力。</h3><h3> 孩子也会通过哥哥姐姐对小学生活的描述逐渐对小学环境有所了解,这样,他们才能积极应对充满变数和不确定性的小学集体生活同时也很期待小学生的生活。</h3><h3> ◇ 给孩子创造认识小学生的机会</h3><h3> ◇ 鼓励孩子大胆和兄长伙伴一起游戏、交流</h3><h3> ◇ 让孩子多参加和小学生的互动合作游戏活动</h3> <h3> 小学课程时间在40-45分钟一节课,有些刚升入小学的孩子通常会有坐不住、不耐烦的情况出现,为了适应小学授课作息,家长们可以:</h3><h3> ◇ 在家和孩子一起模拟小学生上课场景</h3><h3> ◇ 告诉孩子上课回答问题或有困惑要举手发言</h3> <h3> 小学生放学方式会和幼儿园有所不同,尤其让孩子独立放学自己回家,需要家长们提前给孩子讲解和实践一些安全常识。</h3><h3> ◇ 熟悉小学到家的路程、及周边环境</h3><h3> ◇ 学会走斑马线,认识“红绿灯”等交通标识</h3><h3> ◇ 提醒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说话、更不能走</h3><h3> ◇ 告诉孩子如有危险、困难要找巡警或交警寻求帮助</h3> <h3> 由于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幼儿园主要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学习。进入小学,老师会按照不同学科进行授课学习,一节课要持续40分钟左右。孩子们的倾听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所以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良好的倾听习惯。</h3><h3> 比如,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不能边听边玩,讲的过程中随时提问孩子问题,这样不但锻炼了孩子的倾听能力,还提升了他的表达力,想象力和记忆力。有了良好的习惯孩子一定会越来越好,后劲十足。</h3> <h3> 幼儿园期间家长要多关心孩子在幼儿园的状态,和老师经常面对面进行沟通交流。和老师沟通能让老师能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同时我们也可以从老师那里了解孩子的情况,获取更多更好的教育方法和理念。</h3> <h3> 幼儿园里,老师带领孩子们一起玩游戏、做手工、给他们讲故事。其实都是在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由于自制力不佳,并不能很快适应小学相对严肃冗长的课堂。所以,家长对他们专注力的提前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h3><h3> 比如在孩子放学后,和他约定好一个具体的时间段。一起拼图、画画、做手工等除掉身边的分心物,撇开嘈杂的空间,成为一段爸爸妈妈陪伴的亲子时光。顺其自然地他便可以安静下来,集中精神像个小学生那样认真学习、专注做一件事情了。</h3> <h3> 孩子在到了小学之后,学习各门学科相对培养生活习惯更重要,是不像幼儿园老师一样面面俱到,所以家长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培养好孩子简单自理能力,不要让孩子落在后面。</h3><h3> 比如孩子可以学会自己穿衣服、叠被子、刷牙洗脸、系鞋带、接水等生活中的小事。上了小学,他们面临集体活动,除了会有许多自己要做的事情之外,也会面临失败等等,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孩子自己再去尝试,同时培养孩子自己做事,也会让孩子更加自主独立。</h3> <h3> 其实,很多幼儿园在大班下学期,都会提供关于幼小衔接的内容分享,家长要多和老师沟通,了解相关知识,家长更要明白一件事,从幼儿园到小学,不仅仅是从学唱歌画画到学数学语文这么简单,更多的是孩子的习惯、心理、思维的转变,在照顾好孩子心理落差的同时,帮助孩子在各方面实现良好的过渡,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幼”“小”衔接!</h3> 更多精彩,请关注滨河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