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苏轼说: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春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br></h3><h3> 这句话从小到大一直都在我心灵的灯芯上慢慢燃烧,纯真而且超然,仿佛那股飘摇在蜡烛上的闪烁火苗,平衡而稳固,好像肉体也跟着燃烧,在刚开始的未知的黑暗和来世的最后漆黑之中。</h3><h3> 说起阅读,从我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上小学四年级时,我家后山上有一亩多苹果园。这也是我家最主要的经济来源。母亲白天忙着田间地头的庄稼,根本无暇去照看。她害怕调皮捣蛋的孩子们去偷吃,就打发我一个人去山上。我一个人坐在高高的山顶上,周围 没有人烟。既害怕又感到孤独。说实话那段日子是相当难熬的,尤其当我看到其他小朋友自由自在一起做游戏,无忧无虑地待在家里看电视的时候,我心里就像猫抓一样难受。为了打发这些百无聊奈的时光,做完暑假作业后,我便从邻居大哥哥哪儿借来很多书籍来读。当时不管懂不懂,生字认不认识,我都会认认真真地去读。</h3><h3> 从《西游记》、《水浒传》、《封神演义》、《隋唐演义》、《铁道游击队》、《平原枪声》再到后来的金庸武侠小说《雪山飞狐》、《射雕英雄传》……整个夏天,我一口气读完了十来本长篇小说,对于一个十岁的小女孩而言,可以说真是一个奇迹。我很喜欢打打杀杀热闹的画面。因为我本来就很孤独。我也习惯性地把所有故事里面的人物分成正邪两派,喜欢用“好人”还是“坏人”来定义他们。显然这是非常幼稚可笑的。</h3><h3> 从那时起,我渐渐爱上了阅读,它就像一盏黑夜里的明灯,陪伴我度过了童年那段最孤独难耐的时光。</h3><h3> 朱熹说: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h3><h3> 囫囵吞枣的阅读显然是错误的,怪不得我一放下书,大脑里一片空白,什么都不记得了。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所以说,一边阅读,一边做好笔记是非常重要的。</h3><h3> 上了中学后,由于课程繁重,阅读的时间也跟着大大缩水。当阅读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大门,我的手指和脚,包括我沉睡的灵魂,就慢慢变得不属于我自己了。</h3><h3> 阅读就像火焰一般,在未知的黑暗之中闪耀着,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诱惑我更加深入地去探索和发现。</h3><h3> 我暗暗告诉自己:命中注定,我必须要在完美的精神世界里,获得最大的心灵满足;在生和死的交融里做到尽善尽美。</h3><h3> 上大学时,哲学老师苦口婆心地在大屏幕上播放着幻灯片,我却如饥似渴地躲在阶梯教室后排无人的角落里,捧着《巴黎圣母院》读了整整一个月。美丽善良的吉普赛女郎最终被国王卫队射死后,敲钟人卡西莫多也将真正陷害艾斯米拉达的红衣主教推下了塔顶。最后卡西莫陪着心爱的姑娘艾斯米拉达的尸体结束了自己的一生。正如雨果所言:“因为一切思想, 无论是宗教的还是哲学的,都有兴趣永远流传下去,因为激动过一代人的思想。”</h3><h3> 的确,美与丑本是一对矛盾体,却在特定的环境里就变成了统一。这正是我读这本世界名著时,最大的收获。包括我的爱情观,价值观,都因为这部作品而发生了改变。</h3><h3> 记得一位有中文老师在课堂上提问:“你们认为读《简爱》最大的感受是什么?</h3><h3> 有的同学说是爱情观,婚恋观。有人说是人性的对立面。我告诉他是海伦对待死亡的态度。因为她对简说得这段话确实触动了我。“生命太短暂了,不应该用来记恨。人生在世,谁都会有错误,但我们很快会死去。我们的罪过将会随我们的身体一起消失,只留下精神的火花。这就是我从来不想报复,从来不认为生活不公平的原因。”</h3><h3> 中文老师第一个为我鼓掌,他告诉我:“你很有思想,加油!”这便是另一个我了,存在于我体内的真我。不随波逐流,喜欢与众不同,随时迎接新事物的来访。</h3><h3> 上班多年,忙碌的工作和繁重的生活负担,丝毫没有挤兑我阅读的时间。涉猎的范围也变得广泛起来,哲学,数学,历史,自然科学,地理等各个方面的书籍我都借来读。如果万一借不到,我就去书摊上买,淘宝商店里买。几年下来,我买的图书摆满了书房,看着书架上琳琅满目的图书,一闲下来,我便拿起一本来看。</h3><h3> 哲学家威廉.詹姆斯说:“关于认识我们自己,很多人只发挥了自己天赋的百分之十,与我们应该做到的相比,我们只醒悟了一半。我们只是利用自己头脑资源的一小部分。再说得大胆些,每个人生活的范围都远远不及所能达到的限度。人具备各种力量,却习惯性地不去加以利用。”</h3><h3>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上网,玩手机,打游戏上。却很少花时间去阅读,我觉得这是非常可怕的一种现象。因为每个人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潜力还没有发挥出来,而激发这些潜力的内在能量便是通过阅读来实现。</h3><h3> 快手,抖音,火山视频……还有很多娱乐软件在潜移默化地摧毁我们年轻一代。在流量便是财富的今天,很多人依靠无尺度,无下限低级趣味的短视频博取人们的眼球,转而成为“网红”。不去阅读,整个社会都笼罩在一片浮躁空虚,缺乏强大灵魂支柱的网络世界里。人们失去了正确的价值导向,过去我们崇拜英雄和科学家,而现在就连小孩子都想当网红。 </h3><h3>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物质经济上富裕了,而精神领域却贫乏了。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灿烂的文化,我们“吸收”得太少,“浪费”得太多。很多人小心翼翼地,不触碰罪恶和缺陷;悄悄地,躲避着那些消极的思想,害怕自己被社会上一些不好的风气所传染。然而,这不是阅读真正的目的。</h3><h3> 阅读是给人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不失去生存的勇气,不怨恨他人、不唉声叹气、不满腹闹骚。虽然身处逆境而不放弃希望。因为他们相信,必然会找到一条活路,在内心深处也会感受到真正的人生快乐。</h3><h3> 流浪了二十六年的拾荒者沈巍,蓬头垢面、胡子拉碴、衣服破旧,讲起《左传》《尚书》却头头是道,于是他成了有些人眼中的一件“稀罕物”。很多网红疯狂地追着沈巍,“听课请教”、拍照直播,带着各种目的,一声声高呼“大师”。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病态心理?我们中国有那么多世界一流的大师,却无人问津。偏偏要把注意力投放在这样一个喜欢上阅读的拾荒者身上,也许令沈巍没有想到的是,阅读确实改变了他的命运,尤其是当他的人生处于低谷的时候。</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