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无故事

四月

<h3> 家乡柳河是并不典型的东北县城,没什么大的工业或特别的景致,是那种不痛不痒的小城镇,印象里没怎么风光过,也无灾无难。就象一个面相和善的老乡,没什么能耐,却也绝不讨厌。这样平淡的小城没什么故事好讲,可对很多前程远大的年轻人来说,家乡会成为故乡,整日穿梭其中的,新城慢慢也成了老城。岁月不曾放过谁,所以也总有些痕迹值得记录甚至留恋吧。</h3> <h3> 柳河的夏天也没多热,去年有那么几天让人受不住,可很多人家预订的空调还没等装上,天气就转凉了。街边总有下棋的,围观者必不可少。(2018夏,老一中道口)</h3> <h3>天暖一点儿,修车摊儿就会有人聚集。(2019春,不夜城。)</h3> <h3>近些年,城里大多的老旧平房都被棚改了,老石棉厂这片废墟,如今高楼林立,是县城最大的小区中港花园。(2016年夏)</h3> <h3>老林业局小区,现在是东盛广场,最繁华的商业地。(2014年秋)</h3> <h3>正在拆迁中的瓦厂。</h3> <h3>粮库对面不知名的旧厂门,上面焊着4个繁体字“振兴我厂"。</h3> <h3>体育馆北侧还剩下最后的坚守。(2014年冬)</h3> <h3>西街的清真寺是已知的最老的建筑,没有之一。</h3> <h3>拐角,是柳河人旧识的名字,不知什么来历。。</h3> <h3>西街算柳河的老街,原来比较繁华的地方。</h3> <h3>西街的老照相馆。</h3> <h3>东北人缺少传承意识,有些老买卖的牌匾没有留存,百年老店四个小字在铝塑板上明显不够份量。</h3> <h3>古楼市场,不可避免的衰败。</h3> <h3>曾经喧闹繁华的不夜城。</h3> <h3>原来化肥厂的大门脸儿被金典小区留下来做了侧门。</h3> <h3>东影院依然在用,只是很少放电影了。</h3> <h3>军人服务社,八十年代流行军品的时候,这地方很是了得。</h3> <h3>九中对过。</h3> <h3>楼梯在外面的老化肥厂家属楼。</h3> <h3>化肥厂遗留下的旧厂房。</h3> <h3>九中西边挨着河道的旧房子。</h3> <h3>王船口、新立屯之后县城里剩下的最后村落,太平村。</h3> <h3>县城里饭店不少,走马灯似的开张关闭。(2015年富奥佳园)</h3> <h3>能坚持下来的,多是回族或朝族的饭馆,慢慢成了老店儿。</h3> <h3>还有一些象卖包子馄饨这样的小馆子,也能长久。(2018年夏,市场路太阳升队部)</h3> <h3>东影院边上的馄饨铺。最开始在老林业招待所楼下,后来搬到现在的位置。</h3> <h3>  水陆全胡同里的小店。水陆全是九十年代路口一家副食超市的名字,在吉林银行的位置。</h3> <h3>能传承下来的好象只有串店,烧烤是东北小镇普遍的特色。</h3> <h3>振兴大街是一条新街,老柳河城是没有这条街的,也经过几次翻修了,路基地面都是花岗岩条石,整洁漂亮。(2018年秋,四小路口)</h3> <h3>一到过年,街边的柳树上会挂上彩灯。</h3> <h3>一直挂到开春才摘下来。</h3> <h3>到了夏天,一些饭店门口就会摆出大排档来,这几年城管好象不让了。</h3> <h3>盛夏时候的晚上,在南山铁道旁有海鲜大排档。(2014夏世纪嘉园门口)</h3> <h3>街边也时常会有些小吃,但没什么特色,通常学生们知道哪家好吃。</h3> <h3>世纪广场是2000年建成的,算柳河的标志性建筑了,几次扩建,最近一次把一片水泡改成了湿地公园,成为市民的好去处,尤其是晚上,人乌泱乌泱的。(2014年夏)</h3> <h3>早上很多环卫工在打扫这个县城的门面。</h3> <h3>广场的湿地。</h3> <h3>池塘里有大片的荷花,是夏天广场最出众的景色。</h3> <h3>冬天的湿地公园。</h3> <h3>秧歌在春节时候也会出现在广场上。(2019年冬)</h3> <h3>  北大河流经全城,经过持续整修治理,如今两岸早已不是以前模样,几座大桥也很漂亮。</h3> <h3>南山的电视信号塔,充满了老柳河人的少年回忆。</h3> <h3>山上有吹喇叭的。</h3> <h3>山脚下的铁道。</h3> <h3>体育馆其实算新建筑了,不过院子里原来标准尺寸的草坪足球场慢慢也成了回忆。</h3> <h3>早市儿就在铁道边儿上,除了冬天,每天早上的人熙熙攘攘,远远地望不到边儿,在周围的市县里好象没有这么大的规模。(2016春,广场南)</h3> <h3>边儿上有成排的三轮车聚集,大包买菜的主妇是好主顾。</h3> <h3>初春山菜下来的时候,会有拎筐的老妇沿街而坐。</h3> <h3>小镇子总会存留一些旧时的人生,这是蹦苞米花的,时常在体育馆边儿上,偶尔挪地儿。</h3> <h3>老财政局路口。</h3> <h3>收破烂废品儿的~</h3> <h3>修鞋店里的师傅。</h3> <h3>老朝小对面街边,有个老人做扫帚卖。</h3> <h3>老邮局胡同里卖鸡汤豆腐串的老太太。(2008年)</h3> <h3>倒骑驴,这种能运大物件的人力工种也逐渐没落,年轻人没有干这个的了。</h3> <h3>县医院门口卖烤地瓜的,偶尔早晨会在大街上遇到。</h3> <h3>这个小县城再平常不过,这些年赶上好年景儿,城越来越新,人却越来越老,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可总有些旧时景象会印在脑海里,是家乡的模样。(2008年夏 原莱茵河咖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