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合作、探究,寻找最优策略——记廿三里二小数学教研活动

鸵鸟妙妙

<h3>  4月17日,廿三里二小数学教研活动在东阶梯教室如期开展,虞妙婷老师执教《包装的学问》,全体数学老师参与听课评课。本堂课是在学生学习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能准确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并进一步探究几个相同长方体组合成新长方体的多种方案以及使其表面积最小的最优策略。 <br></h3> <h3>  这堂课采取个人自主探究与小组学习的有机结合。同时利用生活体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亲历性,问题让学生去揭示,方法让学生去探索,规律让学生去总结,充分体现学生是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大胆猜想、动手操作、计算验证、拓展延伸,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乐在其中。<br></h3> <h3>  课后授课老师说说自己教学的意图,说说自己处理教材的方法和目的,进一步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理清教学的思路。</h3> <h3>  评课环节,每位老师都能畅所欲言,给出自己的评价。数学教研大组长朱卫峥老师针对本节课教学过程做详细的点评,他积极的评课带动了全场老师交流的热情!</h3> <h3>  磨课过程中, 吴爱丽,金佩珊等同年级的数学老师在教态、教学流程、教学语言、练习设计上提供了很多有效的建议和帮助,在评课时也给予了中肯的评价。<br></h3> <h3>  “课后可以把单词卡片盒变薄变扁,让学生去思考,包装四盒卡片盒怎样可以最节约包装纸。”资深数学老师施仁义老师提出建议,让两种不同的结论产生碰撞,从而让学生明确在有多种方案的包装中,要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朱瑞娟老师对多媒体的应用给予肯定。</h3> <h3>  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为提升自我搭建了一个有力的平台。正是在这种学习与反思中,探索与交流中,智慧的心灵才碰撞出耀眼的火花。同时,教研活动也增强了教师团队意识,使教学研究更具魅力与凝聚力。<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