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4月17日下午,高新区小学语文学科高年级集体教研活动在清平小学举行。全区五六年级语文教师齐聚浞河之畔,共同探讨交流“教学评一致性古诗文教学”的研究与落实。</h3> <h3> </h3><h3> 本次教研活动含有优秀课例展示、校区代表评课、领导总结发言等三项主要内容。坐镇指导的领导专家有,区教研室于金秀科长,省教学能手刘炳霞老师,清平小学校长张玉洁,双语学校耿校长,清平小学单校长。</h3><h3> 教研活动在双语学校杜卫玮老师温润如诗的致辞中拉开了大幕。</h3> <h3> </h3><h3> 临风而立展才俊业务气质,朴实无华塑教师从教风骨。虽然是两名年轻教师,凤凰学校的曲久远与清平小学的郭富凯二人的课例展示《古诗两首》《杉苇刚柔》却如两股清流,触发了参会教师的思绪碰撞与深度思考。</h3> <h3> 曲久远老师以“知人论诗,托物言志”八个字贯穿两首古诗的教学,通过拓展作者材料、补充时代背景、对比同类诗作、渗透人格魅力等环节活动,达成教学目标。将教师引导、学生活动、评价落实,贯穿在课堂的吟咏应答中。</h3><h3> </h3> <h3> 整堂课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学生在浓郁的诗情氛围中,既领略了“不怕粉身,清白人间”的于谦精神,又涵养了“咬定青山,我自坚劲”的板桥气节。一堂课下来,在坐的学生与老师们,无不由衷叹服曲老师的古诗教学策略及厚重的人文知识积淀。</h3> <h3> 郭富凯老师是一位典型的“好古君子”,他的案头从不乏《论语》《中庸》《道德经》等先贤经典。他班里的学生个个堪称“国学堂”的小典范。此次教授《杉苇刚柔》,让我们见识到他的经典诵读课是越发的别样独特、自成一体了。</h3><h3> </h3><h3> </h3> <h3> 文言文的教学很容易落入俗套,因为很难跳出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性,致使我们的学生谈文言文色变。经典诗文是古人思想智慧的结晶,乐学好学,本来就应是教育的初衷。教难了,教涩了,把学生教怕了,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今天,无疑是误入了歧途。</h3> <h3></h3><h3> 而今天郭老师的课例展示,给会场的全体教师带来了不小的震撼。且不说“读一读,说一说,演一演、谈一谈、背一背”的教学五步走;单是读一读就将学生引入一个别样的诵读空间:歌诀体素读,踏浪式美读,竖体排版读,竖版句读读,填空提示读,字头终极读,等等。伴随着语境,学生们时而婉转如水,时而铿锵如虎,谁能说这样的课不好,又有谁觉得这堂课的效率不高呢?学生们专注投入,其乐融融,这不正是我们乐学高效课堂的追求吗?</h3> <h3> 学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课堂的开始和最后,郭老师都有心的给孩子们提供了展示的舞台,《滕王阁序》《逍遥游》《春江花月夜》《离骚》……一首首,一篇篇,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显示了孩子们大量的传统经典积累。</h3> <h3> 一石激起千层浪,两指弹出万般音。评课环节,各校区教师亦是有感于两位教师的教法展示,展开了激烈的思维碰撞。如果说听课环节,老师们的心绪陷入了诗文的一唱三叹,无不随风而动;那么评课环节,老师们则跳出课堂蓦然回首,无不明辨慎思。</h3> <h3> 是的,没有一堂课是十全十美的,天地之道本就物无全美。正如于科长每次教研所讲的,常态课不追求花样,不完美的课例恰是教研的初衷。</h3> <h3> 省教学能手刘炳霞老师,在各校区评课代表发言的基础上,作了补充指导。先是对两位老师的课例展示给出了高度的肯定,又为在座教师今后的古诗文教学提出了中肯的建议。</h3><h3> 对曲老师的课,刘老师赞赏他人文素养的厚重积淀,肯定他把“托物言志”的小诗上出了“浓郁深沉”的文化味道。对于郭老师的课,刘老师赞扬他“朴素简约”的做法,赞叹他把“刚柔并济”的哲理上成了“简捷明快”的乐曲。在字里行间,刘老师还特别叮嘱在座的教师要还诗文课堂的本色给孩子,把教学评的理念渗透在语文课堂的乐学高效中。</h3> <h3> 一丝浅笑显万丈荣光,满怀热情且脚踏实地。耿校长的总结发言,特别是带着双语教师全情投入的素读《学记》,将此次教研活动带入了新的高度。教学评一致性的古诗文教学应如何开展?弘扬传统吟诵经典的《传统文化》应如何落地?我想在耿校长顿挫有力的发声中,大家都有了新的思考。</h3><h3> 此次教研活动在杜卫玮老师的贴心叮咛中落下帷幕,各校区教师带着对古诗文教学的探究热情踏上了新的征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