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越抗美记忆永恒

王运

<h3>毛泽东主席会見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h3> <h3>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集会。</h3> <h3>《话说战友》</h3><h3> 这篇文章写得太好了,说到了咱每个当过兵的心砍上。</h3><h3> “战友”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在一起战斗的人”。更贴切一点的解释:“战友,就是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工作在一起,生死之交的兄弟”。话再往远一点、深一点的说,战友应该是:</h3><h3> 自从有了战争,才有了战士;</h3><h3> 自从有了军人,才有了战友。</h3><h3> 多少人仰慕这种称呼与至亲蜜关系,却不解其中缘由;</h3><h3> 多少人赞颂这份至爱情缘,却没能把它说透。</h3><h3> 战友是什么?战友是朋友、却高于朋友,为朋友可以两肋插刀,却未必能够天长地久。</h3><h3> 战友是什么?战友是朋友、却重于朋友,一个战壕里摸爬滚打,同生共死把承诺坚守。</h3><h3> 战友是什么?战友是朋友、又纯于朋友,君子之交淡如水,从不被世俗利益所左右。</h3><h3> 战友是什么?战友是朋友、更胜于朋友,朋友有亲疏远近,战友情深从没有薄与厚。</h3><h3> 战友不同于乡友,乡友人不亲土亲。</h3><h3> 战友不分五湖四海、天南地北,只要一起当过兵,就都情如同胞骨肉。</h3><h3> 战友不同于学友,学友有时会炫耀毕业后混得有更好。</h3><h3> 战友却始终坚信,当年当兵的日子,就是一生最值得也最风光的时候。</h3><h3> 战友也不同于热恋中的情人,总想整天腻在一起,生怕不能常相厮守。</h3><h3> 战友朝夕相处也会分别长久,几十年没联系却能一见如旧。</h3><h3> 战友还不同于传说中的知己,高山流水觅知音,总是有些话说不够。</h3><h3> 战友之间虽亲密无间,却未必全靠语言来交流。</h3><h3> 战友表达友好的方式很直接,见面不说话,你拍我一巴掌,我砸你一拳头。</h3><h3> 战友体现热情的方式很痛快,未及打招呼,他冲上来把我抱,我跑过去将他搂。</h3><h3> 战友是一种军旅中的情愫,只有当过兵的人,才能真正去感受。</h3><h3> 战友也是一种解甲后的眷恋,脱下军装的人,也能依旧去拥有。</h3><h3> 战友是家人,在一个锅里吃饭碗碰碗,在一张铺上睡觉头挨头。</h3><h3> 战友是兄弟,他们不存在任何血缘,但彼此的亲情更浓稠。</h3><h3> 战友是伙伴,互帮互救于危难时刻,互信互托于生死关头。</h3><h3> 战友是同志,凭着一样的理想和信念,把荣誉和尊严共同铸就。</h3><h3> 战友情难以言说,只能用心去感受;战友爱是肢体语言,做到了就知有没有。</h3><h3> 战友的关心,不是问候,是你读家书时,他直往你脸上瞅。</h3><h3> 战友的关爱,不是作秀,是你脱下脏衣服扔在水盆里,他悄悄地帮你揉。战友的关切,不是寒暄,是你卧床不起时,他把病号饭端到你床头。</h3><h3> 战友的关照,不是交易,是你急需用钱时他慷慨解囊,转眼就把此事忘在脑后。</h3><h3> 战友是训练时的红蓝军,你进攻,我防守;战友是火线上的突击队,你冲锋,我殿后。</h3><h3> 战友是当对方的炮火袭来,你把我扑在身下;战友是当敌人的子弹打来,我把你挡在身后。</h3><h3> 战友是受伤时冒死的护救,战友是牺牲时同伴的怒吼;</h3><h3> 战友是永别时轰然的泪奔,战友是瞑目时最后的凝眸。</h3><h3> 战友是金色盾牌几度风雨骤;</h3><h3> 战友是一路驼铃热血写春秋;</h3><h3> 战友是高山下燃烧的那些美丽花环;</h3><h3> 战友是冰山上都它尔琴的旷世绝奏。</h3><h3> 战友是生命之花的绽放,战友是青春热血的涌流;</h3><h3> 战友是血与火的永恒,战友是生与死的不朽!</h3><h3> 知道了这些,你就会懂得,为什么战友退伍时,五尺男儿的眼泪会把衣襟湿透。</h3><h3> 知道了这些,你才会明白,为什么战友离别时,铁打汉子的抽泣会让肩膀颤抖。</h3><h3> 知道了这些,你也才会理解,为什么战友聚会时,先到烈士墓碑前深深三叩首。</h3><h3> 知道了这些,你也才能领悟,为什么战友欢宴时,常把斟满的酒杯高高举过头。</h3><h3> 战友是一首歌,我们要用心去演奏;</h3><h3> 战友是一份爱,我们融化在它里头。</h3><h3> 战友是一段情,情意绵绵永不老;</h3><h3> 战友是一个梦,梦回当年在军营、甜蜜不断涌心头。</h3><h3> 战友是一生缘,部队结缘情绵绵,分别半个世纪情不断,一生一世情相连。</h3><h3> 战友是一颗心,滚烫熟透;战友是两只手,紧紧相扣。有了战友,你三生有幸;有了战友,你四海横游。</h3><h3> 人的一生,谁没有几个朋友?但最铁的,还是战友。汗在一起洒,血在一处流,一同挥热泪,一块饮美酒。并非胞哥,却亲如兄弟;父母相异,却情同骨肉。年轻时,我们生死相依;年老了,我们渴盼再聚首,开心快乐到永久。</h3><h3> 战友重情,此情是天地间的大爱;</h3><h3> 战友重义,此义是骨子里的操守。</h3><h3> 战场上,他能给你生命;生命里,他在你的心头。</h3><h3> 战友就在心头,我们一起继续在战斗;战斗中,我们彼此永远紧握手。</h3><h3> 此文不出我的手,只有当过兵的人才有此感受!</h3><h3> 2019年4月28日</h3> <h3>戴忠寿,周年山,倪和平,胡良臣,郑惠林,田正清,陈杏根,邓志文,张惠臣等战友在越南奠边府十二号公路建成后合影留念。</h3><h3>一九六七年</h3> <h3>潘继尧,杨顺国,王运,在越南香蕉树前合影。一九六七年</h3> <h3>援越抗美记事(激情岁月 永恒记忆)</h3><h3> 纪晓荣</h3><h3>1969年4月,我们在铁道兵四师房山女兵训练队新训完毕。经分配,我们共有28名女兵分到铁道兵二师,我们这批兵最大的20岁,最小的14岁,当时铁二师在越南执行援越抗美任务,要上前线啦!我们很兴奋,真是激动极了。</h3><h3>铁道兵二师軍务科孙副科長和医院女軍医孟医生来北京专门接我们,我们踏上南去的列车,奔赴祖国南疆边陲一凭祥。在凭祥休整了几天,参观了友谊关,参观完毕,我们在友谊关前拍摄集体合影及个人单照,留作纪念。并且由孙副科長带领我们列队,面对友谊关向祖国和人民庄严宣誓:誓死保卫祖国,誓为五个伟大争光。</h3><h3>随后,我们脱下军装,摘下刚刚佩戴时间不長的红色帽徽領章,换上援越抗美部队统一制服,乘敞蓬大卡车出关踏上越南国土,越南一这个美丽的国家,饱受战乱之苦,抗法战争、抗美战争,到处都是战争的痕迹,废墟、焦土,滿目疮痍。</h3><h3>汽车拐进了沟口,一片深山老林,沿着崎岖的小路前行,两边是陡峭的山峰和茂密的森林,终于抵达师部軍务科,孙副科長宣布了分配名单,我们十个女名分配到师直通信连,其他的女兵分别分配到司令部、政治部、医院。我们分到通信连的女兵被通信科参谋帶到司令部6号洞,通信科、通信站驻地,没过多久,通信连搬迁至6号洞,从此,我们通信站回归连队,开始了严肃、紧張的连队生活。</h3><h3>首先,连队对我们新兵进行通信兵培训,讲述通信工作在部队、在战时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通信兵的职责职能。通信兵是部队首長的耳目,军队的神经,是千里眼、顺风耳。给我们讲述在战争年代,因为通信兵及时、准确、迅速地传达了部队首長的命令,赢得了战机,有力地消灭了敌人,取得了胜利。我们深受教育鼓舞,当通信兵光荣。要争取当合格过硬的通信兵。与此同时,连队用烈士、老兵的英雄事迹教育我们,如何在战时保证通信畅通无阻。</h3><h3>我连65年湖北藉战士蒋传录,1965年2月入伍,刚入伍就隨部队开赴越南前线,在通信连架线排任战士,1965年10月5日,美帝国主义的飞机疯狂轰炸我师部,师政治部通信线路被炸毁,通信中断,情况万分火急,架线排班长李荣輝立即带领战士前去抢修,蒋传录坚决要求执行任务,他们冒着敌机疯狂轰炸 ,飞速奔向线路故障点,就在电线杆上接电线的紧急关头,敌机又进行新一轮轰炸,蒋传录不顾生命危险,奋力抢救线路,不幸中弹,当场壮烈牺牲,时年18周岁。</h3><h3>我们英雄的铁道兵,在敌机狂轰滥炸下,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英勇奋战,抢修铁路,修了炸,炸了修,修筑一条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h3><h3>我们通信兵战士,在战时坚守岗位,以过硬的技术,接好一个个传令电话,修理通信器材设备,抢修线路,有力地保证部队通信联络畅通无阻,保证部队首長指揮。老兵们传帮带,给我们讲述了许许多多战时在敌机轰炸下,通信工作遇到的各种问题状况,他们是如何沉着应战,以娴熟的技术,英勇果断地处理故障,保证通信畅通。</h3><h3>老兵们的革命精神,烈士的英雄事迹深深地教育了我们,感染了我们。使我们懂得:当好通信兵,首先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要立场坚定,技术精通,勇敢顽强,分秒必争。我们决心向老兵学习,向先烈学习,努力刻苦学习业务知识,掌握技术,为援越抗美贡献我们的一切。</h3><h3>在连队严格训练要求下,我们刻苦学习通信理论知识,结合实际工作,掌握总机、载波机的原理、性能,跟老兵认真学习守机、值机的要领,程序,技术,我们跟着老兵在热带雨林中穿行,熟悉通信线路的架设走向,学习如何判断故障,排除故障,我们学习爬电线杆,在电线杆上操作线路測试,监测线路是否畅通以及通话质量的好坏,学会排除线路故障。很快我们可以独立工作,正常值班,做到独当一面。</h3><h3>为了战时的需要,我们还开展野外通信保障训练,我们在热带雨林中练习架设线路,开设总机、载波机。在炎热的夏天,烈日当头,冒着酷暑,我们身背机器、线拐、軍用电池及其它通信设备,在規定的时间内,在指定地点,或丛林中、或开阔地、或山边上,迅速架线,开通机器,保证线路畅通,保证部队通信指揮。</h3><h3>越南的丛林炎热潮湿,树木茂密,荆棘丛生,在丛林中架设通信线路,不是划破腿,就是划破胳膊,蚊虫叮咬,有时还会遇到蛇,惊吓之下,魂飞魄散,如果碰到不知名的毒草,浑身奇痒无比,狼狽不堪。女兵中部分人員是部队干部子弟,十四、五岁,在家里什么都不会,到了前线,在部队革命大熔炉里,大家严格要求自己,努力锻炼自己,在部队英雄主义精神鼓舞下,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克服重重困难,顽强练兵,终于完成了一次次训练任务,掌握战时开展通信联络的技术本领。成为一名真正的通信兵。</h3><h3>每当我们在山洞机房里值班,每当我们在野外进行通信保障训练,就如我们身临战场,高度认真,极其负责,絲毫不可怠慢松懈,临阵以待。我们二师通信兵女战士,在援越抗美的战场上,在简陋的山洞机房里,有效有力地保证了部队通信联络畅通无阻,做到保密、迅速、准确、不间断,圆滿地完成了祖国、人民、部队交给我们的光荣艰巨的战斗任务。</h3><h3>48年过去了,回忆援越抗美战场上的战斗情景,我们感慨万分!我们怀念我们曾经经历过的那个年代,那是一个革命的年代、战斗的年代、一个纯真质朴的年代,一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和岁月。在那个年代里,我们这群风华正茂的年轻女战士,在毛泽东思想的大学校里,在革命大熔炉里健康茁壮成长。毛泽东思想的哺育,坚定了我们正确的政治方向,连队的战斗生活,培养了我们艰苦朴素,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作风,锻炼了我们的体魄,磨练了我们的意志。使我们成長为有那么一种特殊风格、特殊风度、特殊精神、特殊秉性的革命軍人。这种精神,这种秉性就是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都勇往直前,无坚不摧。为我们今后成長进步成功的道路上奠定了丰厚坚实的基础。</h3><h3>战友们在不同历史阶段,相继离开连队、部队,各奔东西。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在各条战线上,重新创业,努力工作,顽强拼搏。其中的艰辛,个中的酸甜苦辣,可想而知。我们努力了,奋斗了,为党为国家奉献了我们所有的智慧和力量。我们为老部队增光添彩,我们援越抗美的女兵个个都是好样的!是最棒的!!</h3><h3>2019年4月18日</h3> <h3>在老挝筑路的岁月</h3><h3>殷永琪</h3><h3>一九六一年八月,我报名参加了铁道兵,在云南曲靖砖瓦窑,三个月新兵集训结束,便步入老部队。还没和老战士们熟识,就接到命令,要抢建云南猛腊县到老挝丰沙里省的国防公路。一九六二年开年,就以铁道兵加强团编号,风尘仆仆到达西双版纳的猛腊县。第一个任务是,要先抢建猛腊县直达老挝边境“零点”的一段公路。</h3><h3>我们连队很快进入了工地。公路将穿过原始森林。地处高山坡陡,地貌复杂的环境。当时的铁道兵都是等于工作业。我们这些来自城市的新兵,虽然个个都是血气方刚,可这是头一次经历在这种特殊环境下干活,好在大树底下好乘凉,有老部队干部战士的带领,都迎难上阵了。新入伍的战友们,人年轻,上进心强,不管分配干什么活,都劲头实足。当时面临的头等大事,要自己动手修建营房。天有不测风云,又赶巧遇上雨季。成天雨下个不停。为了抢时间,施工坚持在雨中进行。每个人都变成了“落汤鸡”。山路湿滑,从几百米的山下,往上扛着上百斤重的竹子和树杆,肩磨破了,手脚被划伤。让人难熬的是,晚上干部战士都围坐在树下,用雨衣简单地遮挡雨水。就这样在雨中,过了一夜又一夜。我们连队采用双管齐下的方法,一部分建房,一部分公路施工。抢修营房任务艰巨,而担任公路施工的干部战士也困难重重,工地上全是烂泥坑,个个都变成了泥人,对此仍是干活甚欢。遇到没下雨的月色之夜,战友们偷偷到工地干活成了常有的风气。由于一段时间没有蔬菜,缺乏营养,不少战友都得了夜盲症,连队安排休息,可是得了夜盲症的战友,不愿闲着,硬是相互搀扶着到工地做力所能及的事。战友们的忘我精神,让人感动。</h3><h3>我当时兼任搞连队宣传,战友们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使我的宣传灵感暴发,提着一面铜锣,到工地现编现唱,宣传好人好事,受到热烈欢迎。还得到连队口头嘉奖和上级表扬。团的宣传部门,在油印报上表扬了我,向连队推广。连队施工原始森林中的干蚂蝗、草虱子等,让人防不胜防,一不小心便在腿脚上吸血。这可忙坏了连队卫生员,天天都得用碘酒整治“吸血鬼”。</h3><h3>经过几个月的奋战,到老挝国境“零点”的公路抢通了。紧接着,要赴老挝境内,抢通到丰沙里省的公路。出境前,连队有几天休整,干部战士把军装染成黑色,每个人把不能带走的物品,捆成小包袱,写上名字、家庭住址,交由国内统一保管。明令不准给家人通讯。这是严格的保密纪律。</h3><h3>进入老挝境内的那一天,天气晴朗,都穿上了新配发的蓝色工人装。我们这支“工人大队”雄赳赳气昂昂地行军三十公里,到达了老挝的猛约村寨。我们“工人大队”的到来,引起了村民的好奇,连队开始白手起家,动手修建营房。建房中遇到一个没有盖房的原材料难题。经过调查,就地取材,利用当地一种叶宽质厚的茅草。这种茅草生长的地方离驻地有几十里地。连队就组织割草突击队,我也是其中一员。割一次茅草,去来要一整天,手臂上留下一道道血口子,那是见惯不惊的事。草房落成,战士享用的床铺也很特别。树杆做床架,树条铺床面,躺在上面,虽然不舒服,也只好克服了。部队的生活物资,公路未通,运送的粮油盐等必需品,都靠地方的马帮运输。中老边境地带山高密林。常常是云海笼罩,每当马帮来时,老远就听到叮当声声,却不见影,几小时后才看见长长的马帮队伍,加上赶马人都是少数民族,穿戴别致,真是一道风景线。部队的物资,仅管有马帮运输,仍是接不上气。最困难的是吃不上蔬菜。炊事班就想方设法采摘野菜。连野芭蕉的花瓣都用来当菜吃。有时战友们端着饭,就去把生姜粘盐来对付。连队生活十分艰苦,但办法总比困难多。连队就号召发扬兰泥湾精神,自力更生,丰衣足食开始见效。连队生活得到改善。公路终于通车了。迎来了第一辆解放牌卡车。猛约寨的老百姓蜂蛹而至,来看从没见过的汽车。小朋友壮着胆子去摸这“铁牛”。小和尚们也来看稀奇了。为了感激“中国工人”为老挝人民修路之情,还特地组织了村民同部队过了一个最尊敬人的泼水节。 2019年4月16日</h3> <h3>与生死搏击的排弹英雄</h3><h3>&nbsp;</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向成湘,湖南衡山县人,1967 年 9 月 3 日在越南合进火车站排除定时弹壮烈牺牲,26 岁,被追记一等功,同时牺牲的有他同乡卢义云,广东翁源县新兵刘招庭。部队当年曾组织号召全团官兵向英雄向成湘学习,我至今也不能忘记。</h3><h3>  未曾想,五十二年后有机会到向成湘烈士排弹的合进车站参访,当年的连队指导员谢长庚(后任七团副团长)和战友廖雪宏等人也在访问团中。我们105人到安葬他的越南陶美烈士陵园进行祭奠活动。</h3><h3>  合进车站在当年可是越南重要的战略线路克太线的一个重要车站,它连接着越南的太原省和北太省,特别是它通往北太省的克夫车站有着两条重要的线路,一条通往越南首都河内的,一条通往越南的重要海港城市鸿基。合进车站的畅通,保证了中国的援助物资源源不断运往前线,支援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斗争取得了胜利。</h3><h3>  现在的合进车站已经废弃,仅有两根钢轨和一些年代久远已经成为朽木的枕木,躺在那里,仿佛诉说着它们的经历。尽管如此,据越方派来给我们做向导、翻译的阿和说,这里时不时会有中国老兵来参观,讲述合进车站的当年,越南人民也忘不了中国军人为了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所做出的牺牲。</h3><h3>  向成湘是七团四营 15 连 13 班班长,那段日子,他们班刚完成一批排弹任务,当时,向成湘又因病做了手术,身体尚未恢复,连队指导员谢长庚安排他休息。他主动请战,反复强调“我情况清楚,比别的战友危险性小”,“不挖掉定时弹我睡不着觉”,依然参加排弹。</h3><h3>  那段时间,美国飞机经常几十架次轮番轰炸合进车站,完全把车站给毁掉了(见图),一支队三大队的铁道兵你白天炸我就晚上修,你炸的快,我修的快,铁路线成为炸不垮的钢铁运输线!美国鬼子战争升级,投下了无数枚新式定时弹,其中有化学定时弹、磁性定时弹,妄想毁坏这条通往前线的运输线。化学定时弹是美军在越战时期利用化学原理制成的一种炸弹。即炸弹从空中向地面坠落过程中,有风扇叶的旋压杆向内旋压,使丙酮液体从压破的容器中渗出,锁定击发针的化学珠,一旦化学珠被腐蚀尽,击发针就会击发雷管,使弹体爆炸。而炸弹触地后何时爆炸,是根据弹体内丙酮浓度来确定的,时间短的在触地后十几分钟就爆炸;时间长的,可达几天或更长时间才爆炸。给抢修铁路、公路带来了极大危害。在这严峻的形势下,排除定时弹是当时的重中之重的工作。</h3><h3>  排除定时弹,其实就是生死选项的考验,这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中国自古来对生死选项都给予极高的评价。险境中需要冲锋陷阵的勇士。从战斗单位来说,谁敢去清除拦路虎谁就是英雄,从国家安全上来说,敢上战场,敢杀敌,他就是国家民族的英雄!定时弹是一个魔鬼,敌人不管用什么方法制造定时弹,他就是两个目的,一是设定时间爆炸,具有潜在的危险性,造成人心里的恐惧;二是设定感应爆炸,你去排除造成感应,他就爆炸,预防的空间小。给人心理产生更大的压力。定时弹的威力不但对人产生粉碎性杀伤力,对物也产生重大破环,是美帝国主义在越南战争中惯用手段。</h3><h3>  凡是参加排弹的同志,都是我们心中的真英雄,这不是个人简简单单的表现,这是一场生死攸关的具体行动。死亡预示一个人生命的终结。对家庭,对父母,对爱情,对未来美好的前景都是终结。一个26 岁的血性青年,在内心有着丰满激荡的情感,更知道珍惜自己的生命,而他考虑的是不挖掉定时弹就威胁着铁路畅通,物资运送,战友安全,我就没法睡好觉,彰显的是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有着共产党人大无畏的胸怀。</h3><h3>  排除定时弹,没有侥幸的说法。向成湘的英勇无畏,特别表现在挖弹过程中,旁边的一颗定时弹爆炸了,产生的硝烟气浪震动,泥石块向他们砸来,当时他正光着膀子,在深坑里挖淤泥,没把它当回事,坚持挖下去。1967 年 9 月 3日,这天晚上 9 点钟开始挖弹,10 点多旁边的定时弹爆炸了,根据七团领导的意见,中间休息了一段时间,下半夜又开始挖,考虑到人的体力,每半小时一轮班,上一班向成湘已经挖了,下一班,他以熟悉挖弹现场情况为由,把其他战友换走,他留下接替了其中一位战友的排弹任务。</h3><h3>  排弹,不仅风险大,还是一项高强度的体力劳动,炸弹钻地几米或十几米深,全是人工开挖,敌机时不时的要来轰炸,只能在晚上挖。越南天气炎热,白天太阳如火,晚上也是40多度的高温,挖不了几下人就汗流浃背,很多时候战士们只穿短裤排弹,就是穿上衬衣长裤也全泡在汗水中,干活还觉得不方便。实际上,排挖定时弹就是毛主席讲的要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只有具备了这种精神,才能承担这个重任。</h3><h3>  向成湘排弹的弹坑附近,不时响起炸弹爆炸的声音,随之,气浪掀起的泥土、石块砸向向成湘排弹的弹坑。向成湘全然不顾,倾力挖掘定时炸弹。随着越挖越深的坑,地下水越来越深,每一铲泥土,每一通地下水的运出逐渐都要付出很大的力量。向成湘只有一个信念:尽快挖出定时炸弹,保证祖国的援越物资运往前线!</h3><h3>  时间在一分一秒的驶过排弹的坑,越挖越深,连首长几次派人下去换向成湘上来休息,他都说,这里我熟悉情况,还是我来吧!战友们都屏着呼吸,一颗心揪着,等待着向成湘战友走出那排弹的坑……凌晨4点零5分,突然弹坑内火光闪起,一声巨响,定时炸弹爆炸了。向成湘及一同排弹的副班长芦义云、刘招廷英勇牺牲了!全连指战员赶到现场,除了弹坑外,三位青春年华的军人的血肉遍布合进车站!这震撼人心的悲壮,是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首感动天地的战歌!</h3><h3>  向成湘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这临危不惧的浩然之气,这蔑视死亡的英雄之威,是世界上最无畏、最无私、最高尚、最伟大的英雄之举!</h3><h3>  英雄虽远去,浩气永长存!</h3><h3>  向成湘烈士,我们永远怀念你!</h3><h3>2019年4月18日</h3> <h3>血染淇穷河 李庭舫2018年6月22日</h3><h3>一九六七年八日十三曰七时十三分,美军先后出动数百架次轰炸机,对九团防区的十一个目标,进行了疯狂轰炸,圻罗,梅花两座大桥同时被炸断。同模、朗拿、谅皆、本施</h3><h3>、谅山、三垄等六个车站的设施,几乎全部炸毁,部分险工地段的线涵也被破坏。同时,还袭击了部分部队驻地,造成部分人员伤亡。並且,敌机还对梅花大桥,投下了大量的定时弹,气浪弹等。</h3><h3>  敌机刚走,硝烟尚未散尽,九团三营十二连的侦察组,就前往大桥进行侦察,大桥第一孔、第五孔钢架梁落水,第二孔数十吨重的钢架梁,被气浪弹掀到数十米远的山坡上,第二号桥墩被栏腰炸断。</h3><h3> 根据这一严重情况,营、连首长和工程技术人员,立即制定出抢修梅花大桥的方案。隨即上报,支队首长很快批准了这个抢修方案,並要求在十日内抢通。</h3><h3> 美军F一1O5轰炸机在俯冲投弹。</h3><h3>  九团立即派出工作组,在现场指挥。並确定十二连为主攻连队,九,十连配合。一场抢修梅花大桥的硬仗,立即打响了。十二连马上派出一个排的兵力,清理被炸坏的现场,为大部队连夜抢修作淮备。就在清除障碍的过程中,水中的一枚定时炸弹突然爆炸,班长张仲奇(湖北武汉人)、副班长胡昌贤(湖南津市人)、副班长闵立海(湖北洪湖人)、易继坤(湖北公安人)、李钖银(湖北公安人)、涂书武(湖北天门人)、程时忠(湖北天门人)等七名战友当场壮烈牺牲。二十多名战友光荣负伤。</h3><h3> 伤亡並没有吓倒英勇的援越抗美将士,却更加激发了,全体指战员对敌人的仇恨。他们迅速擦干眼泪,抢救负伤的战友,打捞起烈士的遗体,立即又投入到抢修战斗中去。</h3><h3> 十四日淩晨,淇穷河上雾气浓浓。已经在大桥抢修了一夜的战友们,仍然不知疲倦地继续战斗着。七时五分,数批敌机趁着浓雾,对正在梅花大桥抢修的,十二连木工班,进行偷袭,投下大量的重磅瞬发弹和子母弹。顿时,大地在颤抖,水柱冲天而起。正在水中作业的副班长黄大亮(湖南澧县人)、副班长吳阳利(湖北英山人)、李世群(湖北公安人)、林廷全(湖北公安人)、彭寅初(湖南沅江人)、吳中元(湖北天门人)、陈贤枝(湖北天门人)、肖立荣(湖北天门人)、刘纯才(湖北天门人)、尹家银(湖北荆门人)、罗鸣全(广东广宁人)全部壮烈牺牲。</h3><h3>  烈士的鲜血把淇穷河水染红,刺鼻的火药味在空气中弥漫,炸弹爆炸的浓烟笼罩着大桥上空,援越抗美将士们对美帝的仇恨与日俱增。</h3><h3>  战友们深深地知道,缅怀战友就是要用,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抢修好梅花大桥,为牺牲的战友报仇。</h3><h3> 十二连指导员钟尚华,在为牺牲战友召开的追悼会上,泣不成声的念完每一名烈士的生平后,战友们就高呼:‘打倒美帝国主义,为生死与共的战友报仇’,‘越南必胜,美帝必败’的口号声响彻夜空。</h3><h3>  追悼会结束后,各排、班和个人的请</h3><h3>战书、决心书,纷纷递交到连部,要求到最危险,最艰苦的地方去工作,去战斗。</h3><h3> 情绪高昂的现场,热火朝天的工地。大家立排架,搭枕木垛,支龙门扒杆,吊架梁,桥上桥下的吆喝声,号子声震天动地,抢修速度明显加快。与此同时,三营兄弟连队的木工,纷纷要求到十二连参加抢修。他们踏着烈士的血迹,怀着对美帝的无比仇恨,在淇穷河深水中继续战斗。</h3><h3> 下面这张照片,是李庭舫战友在九团政治处宣传股工作时,谅山圻罗大桥被炸断时拍摄的。</h3><h3> 八月十七日夜晚,在大桥上战斗了三天三夜的副班长洪南庭,已十分疲惫,但一想到为牺牲的战友报仇,就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他知道这是一场与敌人抢时间,争速度的战斗,自己是连队起重工的骨干,决心坚持下去,一定要为抢修多贡献力量。正当钢梁落位,抽第二层枕木时,突然一场意外的事故发生了,吊樑的龙门扒杆被拉断,几十吨重的钢梁被掉到河中,洪南庭被落梁的惯性拖倒,从十九米高的桥墩上摔了下去。他的右膝关节脱臼、左臂粉碎性骨折,头部严重脑震荡。由于失血过多,当场就昏迷过去,战友们立即将他从河中救起,送往支队医院抢救。</h3><h3>  在医院休养治疗的洪南庭,伤势还未痊愈就要求出院,並且还拒绝医院给他评残回地方安排工作的好意,坚决要求早曰出院重返前线。医院坳不过他,便同意了他的归队要求。他带着伤残的身躯,又战斗在抢修前线,部队根据他的英雄事迹,给他记了二等功。</h3><h3> 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有着丰富抢修大桥经验的老连长高怀玉,在抢修大桥的十天十夜战斗中,他始终未离开现场,困了他就和着雨衣,在大桥边打个旽,老连长言传身教的模范行动,极大的缴发了抢修官兵的斗志。</h3><h3>  通过全体指战员的艰苦奋斗,终于在二十三日凌晨四时,提前抢通了梅花大桥。</h3><h3> 十二连官兵在抢通梅花大桥后,顾不上休整,又奔赴到圻罗大桥抢修现场,与兄弟连队一道,投入到了新的战斗。</h3><h3>2019年4月18日编辑</h3><h3><br></h3> <h3>祭援越抗美烈士文 潘文咏</h3><h3>清明祭祀,巍巍烈士丰碑。已亥年戊辰月,丙子之日。一支队汽车连援越抗美老兵,携亲访越,良佳烈士陵园,俯首致哀。</h3><h3> </h3><h3>弹指之间,五十三载飞逝。百感交集,魂断谅山芝陵。短暂生命,炫若星辰。壮烈牺牲,气贯长虹。泪洒陵园,英烈永恒。</h3><h3> </h3><h3>怀烈士之灵冢,抚今世之哀思。清香三柱,顿首肃立,无限思念,悲伤乎?至极乎!望灵三揖,俯首追思,生为人杰,死亦鬼雄,战友乎?豪杰乎!生命谱写华章,鲜血凝聚友谊。为世界和平而捐躯,耀中华儿女之美名。魂寄异邦,可歌可泣;目睹陵墓,悲凄难平。惟清烟袅袅,聊表缅怀情意。</h3><h3> </h3><h3>松涛阵阵,岁月悠悠,年年悲痛,岁岁缅怀。痛悼烈士,念念忠魂。祈愿家国长太平,盼望人世永安宁。</h3><h3> </h3><h3>挥泪告别去,烈士永安息,永…安…息!</h3><h3>2019年4月9日</h3> <h3>《援越抗美史海钩沉》②</h3><h3>(怒海轻骑)</h3><h3>编者按:七十年前——1949年4月23日中国海军成立。十六后——1965年6月6日,年轻的中国海军部队援越抗美。这是自中国海军成立以来,首次在外国领海作战,支援他国人民反抗侵略。这支战斗在越南海域的中国海军轻型舰(船)队,是中国海军的一支海上轻骑兵。</h3><h3> 怒海轻骑 </h3><h3> 中国海军首次出兵海外作战行动是在越南战争时期,有三批海军轻骑部队开赴越南海域援越抗美。第一批是1965年,派出了一个通信电缆铺设大队(5月勘测组入越),为越南东北部海防铺设海底通信电缆;第二批是1965年6月,派出了有31艘舰艇(运输艇、登陆艇)的海上运输大队,配属二支队,执行海上运输保障任务;第三批是1972年5月,派出有16艘扫雷艇的水域扫雷队,在越南北方近海及内河航道,扫除美国飞机布放的水雷,打通水上航道。这是中国海军自1949年4月23日成立成立以来,在外国领海作战,这支战斗在越南海域的中国援越抗美海军轻型舰(船)队,是中国海军的一支怒海轻骑兵。</h3><h3> 1965年4月18日,总参下达援越抗美的“预令”,4月下旬,海军司令部按照总参总政命令,指令南海舰队组建海上运输大队。南海舰队紧急从川岛水警区、万山要塞区抽调装备性能最好的——江字号1100吨位舰351号、355号,河字号800吨位舰353号、393号登陆艇等25艘艇和4条运输船,10月初又加调登陆艇352号、354号,共31艘艇船(后来有部分艇船轮战赴越);抽调专业干部138名,共613人,组成海上运输大队。杨振和任海运大队大队长,周丰成任海运大队政治委员。海运大队的主要任务是配属中国援越部队第二支队,保障二支队为越南修筑海防战备工事。隶属二支队战斗序列。</h3><h3> 1965年6月6日早晨,南海舰队湛江军港红旗飞扬,军号嘹亮。海军总部、南海舰队首长前来湛江军港送海运大队出征。舰笛声声促启航,乘风破浪北部湾。</h3><h3>  6月9日到达白龙尾岛。</h3><h3> 10日拂晓,船队到达越南东北海滨城市锦普港锚地。大队部设在锦普市郊百草沟泊港,支起帐篷,架设电台,安营寨扎。6月12日起,二支队大批人员、武器、机械、装备等先后到达海港,按计划由海运大队送往15个施工岛屿。</h3><h3> 二支队在越南海防一线构筑工事并守备,海运大队的任务是物运保障。全支队2万人马的装备、给养、建材、机械要进15个岛屿,必须跨海运送,部队人员上、下岛以及在岛上的一切军需物资都由海运大队承担。这对于外域海情不熟、而且冒着敌机随时袭击的海运大队来说,任务是十分艰巨的。</h3><h3> 有的岛没有泊锚码头,输艇只能停在远离岛岸的海面,这给御货登岛带来很大的困难。尤其是大炮、大型机械更难上岛,只能在沙滩上铺上床板,几十上百人站在海水里拉。有的岛周围礁石暗藏,悬崖突兀,水深浪急,旋流滚滚,运输艇抛锚难控制。</h3><h3> 白天,由于美机在沿海一带侦察、袭扰,南越伪海军舰艇频繁挑衅打“擦边球”,运输艇多在夜间出航。第一波海上运输任务是送部队进岛,人员、武器装备、生活物品、机械器材等。夕出朝归,黄昏起运,第二天黎明前完成进岛并返回大陆港湾泊锚隐蔽,有时情况紧急白天也出航。</h3><h3> 越南夏天的烈日特别狠,海军们天天都是一身海水加汗水,衣服是干了湿,湿了干,全身的皮肤被海水浸泡,起了皮皱裂口,再被海水浸泡,更是疼痛。</h3><h3>  二支队在岛上构筑的工事要求坚固,采用全钢筋混凝土结构,称作“永久性”,越方要求“火炮打不垮,飞机炸不烂”。全部建材从中国运来,正是中国海军的这支怒海轻骑,保障运输。</h3><h3> 1966年7月31日夜,敌机16架封锁我海上运输必经航道,投下数十枚照明弹,寻找我在航的舰艇。发现601艇后,连续扫射和发射火箭弹。601艇艇长杨增然亲自操舵躲避敌机的俯冲攻击,副政委童叶根指挥艇上装备的两挺高射机枪与敌机战斗,水兵操起冲锋枪,对敌机猛烈扫射。一架敌机冒烟起火,斜坠入海。我601艇中弹,两部主机受损,电台被打坏,报务员罗英富牺牲。</h3><h3> 8月13日8时,敌机12架向船队泊锚地轮番袭击,我各艇靠山隐蔽,敌机难以接近,不能直接俯冲攻击,发疯的敌机就朝山崖上发射火箭弹,把岩石炸得纷飞。石块落在艇上,505艇甲板上砸了两个大洞。我海军指战员们毫无惧色,英勇战斗,用高射机枪和冲锋枪奋力反击。 </h3><h3> 陈建中 2019年4月21日</h3> <h3>《援越抗美史海钩沉》③</h3><h3>(小舰轻武射大敌)</h3><h3> 中国海军派出的援越抗美海运大队的主要任务是为二支队作战、军事工程的运输保障。每艘运输艇、登陆艇上,只装备两挺12.7mm高射机枪,4支冲锋枪。遇美机轰炸空情,隐蔽为主,不主动出击。</h3><h3> 从美军航空母舰上起飞的舰载轰炸机,常常超低空贴着海面飞行。敌‘人的猖狂,激起了我海运大队海军战士的愤概。单一的防御手段是被动挨打的,海军们一致要求:“抓住战机,寻歼敌人,不信高射机枪等轻武器就不能与先进的美国飞贼斗一斗?”参加过解放海南岛战役的一位中队长说:“当年我军的小木船也打退了蒋军的铁壳军舰。”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分队长说:“在朝鲜战场上也曾有过步兵轻武器架在人的肩膀上,打下了美机的战例。现在我们要创造奇迹,运输艇也能揍下航空母舰上的先进飞机!”</h3><h3> 1965年10月13日深夜,美军3架A-7轰炸机,突然蹿到我二中队锚地上空俯冲。T707艇中队长一声令下,各种武器一齐猛射,霎时,一架敌机冒着浓烟栽入海中。</h3><h3> 首战告捷,群情振奋,这是年轻的中国海军在外国海区战斗中,用轻型武器第一次击落美国人驾驶的世界上最先进的美国造飞机。北京、河内相继发来贺电,越东北军区铁司令与二支队王辉副主任亲临海运大队授奖旗。</h3><h3> 1966年5月23日晚上10时,我国两艘运送援越物资的货轮驶入越南海域,美军先后派出15架舰载机向我货轮发起攻击。一艘货轮被击中起火不能航行,另一艘货轮也中了弹。我海运大队接到命令,立即出动6艘登陆艇,一边用高射机枪等武器迎击敌机,一边营救落水人员。激战2小时20分钟,击落、击伤敌机各1架,把损伤的货轮拖回了海防港。</h3><h3> 7月30日深夜,美军8架舰载轰炸机飞扑我海运大队锚地茶板岛,飞行的高度低于山顶,围着茶板岛转圈。一架敌机突然跃升高于茶板岛500多米,扔下了一串照明弹。刹时间,漆黑的夜空如同白昼,停泊在离岛岸几十米的运输艇完全暴露在光亮之下,艇长命令轮机起动,向岛子靠拢,利用陡壁掩护。敌机向运输艇投弹攻击,3枚炸弹落在艇周围,气浪卷着海浪扑打在舰艇上。</h3><h3> 运输艇上的高机对敌机射击,空中出现了一道道金色的弹道火花。岛上的高炮、高机也集火向敌机射击,一架敌机中弹起火,栽进了大海,漆黑的海面上燃烧着一团烈火。</h3><h3> 几分钟后敌机又投下照明弹。505艇,505艇紧靠山崖,敌机见无法直接俯冲攻击,就对着山崖发射火箭弹,打在岩石上火花飞溅,石块乱跳。石块和飞溅的弹片落在505艇上,厚厚的甲板被砸了几个大洞。正在射击的高机班长曹瑞华被落下的石块砸中了头部,鲜血直流。他爬起来,紧紧握着高射机枪,向敌机狠狠的射击。敌机又一次俯冲攻击,石块又一阵砸在曹瑞华身上,鲜血流淌在甲板上,流进大海里,曹瑞华牺性了。</h3><h3> 海运大队在第一批撤回祖国时,决定曹瑞华随先期回国的船队撤离的,但是他一再要求留下继续完成后阶段的任务。今天,曹瑞华为了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事业而献身,永远不能回到自己的祖国了。</h3><h3> </h3><h3> 1966年8月20日,美航空母舰上出动了3架F-8E、2架A-5舰载机,贴着海面,窜入越东北沿海。这一带正是海运大队锚地,6艘艇分散隐蔽在有浓密树林掩护的港沟中。在艇上蹲点的大队长杨振和命令艇队进入战斗准备,高机、冲锋枪口对着空中的敌人。正当两架敌机飞来的时候,杨大队长下令:“打!”12挺高机对准第一架美机一个齐射,敌机中弹,直接裁进了大海。第二架敌机见这突如其来的一阵天火,忽忙升高,其他飞机会过神来,都一齐爬上高空。在空中划圈重新编队后,轮批向舰艇锚地俯冲,停在港沟中的6艘艇上的12挺高机猛烈开火,组成密织的火力网,向敌机俯冲的飞行路线打提前量,又有一架敌机落入海中。敌机群一起拔高到高机射程外8000米的高度,狂扔炸弹,港沟一片浓烟。这一仗击落敌机2架。</h3><h3> 1966年9月9日,海运大队505、601两艇转移锚地,遭到从海面低空飞来的美机3批34架次的轮番攻击,敌机的机关炮雨点般打在甲板上,直冒火花,一枚火箭弹打在离高机3米的铁板上,飞起的弹片击中了机枪手何永生的头部,这个入伍才3个月的海军战士,爬起来,一把抹去了蒙糊住眼睛的血迹,双手紧握高射机枪,对着直线俯冲来的敌机射出了愤怒的子弹。</h3><h3> 又一枚炸弹落在601舰主机上,烈火燃起, 601艇艇长楊增然牺牲了。</h3><h3> </h3><h3> 敌机对我海上运输行动的干扰和攻击越来越严重。运输艇在大海上航行不能隐蔽,且只有两挺12.7毫米高射机枪,火力单薄,根据当时战情,南海舰队迅速给每艘运输艇加装了两挺高机。摸索出与天空敌机周旋的经验,在往各岛上运送物资时,改变常规,走“S”航线,尽可能靠近各岛屿绕行,一旦发现敌机,立即向岛子靠近,依靠岛子掩护,并与岛上的高炮、高机联合作战,组成艇岛、水陆相互支援的对空火力。这一招很有效,敌机再也不敢贴着海面低飞和接近岛屿了,只得在高空胡乱投弹,那准确性差远了。</h3><h3> 海运大队自1965年6月6日至1966年9月22日,配属二支队,园满完成任务。在越南怒海航行21.14万海里,接送人员5.75万余人次,运送机械575台、汽车317辆、推土机564台、火炮214门、高射机枪416挺、弹药ll.49吨、坦克150辆、其它物资8.5万余吨。对空作战46次,击落美机13架,击伤16架。</h3><h3> 1966年10月12日,中国海军总部发布嘉奖令,表彰海上运输大队圆满完成援越抗美任务。特别提到在对空作战中,创造了“以小舰艇轻武器把握时机也能击落当代最先进敌机”的战例。南海舰队赞海运大队:“怒海轻骑劈风斩浪向前进;轻型武器兰天射敌建奇功”。</h3><h3>陈建中 2019年4月26日</h3><h3><br></h3> <h3>《越抗美史海钩沉》④</h3><h3>(海上尖兵)</h3><h3> 在援越抗美的中国海军中,有一支特种兵——南海舰队水底通信电缆工程大队(简称水线大队),时任大队长张福林。其任务是在越南东北海防水域铺设15条海底通信电缆,分别是:前交~吉婆、蒙阳~茶板、茶板~由罗、由罗~凤凰、万华~格林、蒙阳~在社、庙头~格宝、吉海~富龙、格林~巴门、巴云~姑苏、姑苏~青林、巴公—观谰、昏果~摆寨、茶板~观谰、广安~吉海(越南资料)约100公里,越军各前沿岛屿部队的通信保障。</h3><h3> 1965年5月1日,水线工程大队先期派出勘察设计组赴越,组长周池带领战士何瑞堂、夏境钊,跟随二支队先遣联络组到达越南河内。</h3><h3> 5月3日,周池、何瑞堂、夏境剑开始对海底通信电缆施工海区海情进行勘查。勘察是铺设海底电缆的前提,必须弄清水情、线段长度及布放走向、电缆达岛的登陆点等,其中电缆出水登陆点的选择至关重要,关系到电缆不昜被破坏和使用寿命,更重要的是必须符合战争的要求。越东北沿海岛暗礁嶙立,岩盘颇多,水情复杂。虽然越方对施工地区海域兵要作了介绍,提供了海情资料,但那是法国人在三、四十年代留下的,很粗略,疑点多。我水线大队是在陌生的异国海区作业,一切需要从头开始,重新勘察,全面了解工区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h3><h3> 第一个难点是电缆从海底到达连接岛屿的登陆点。通常情况,电缆登陆比较容易的地方,恰恰是敌人可能选定的登陆地点,这样的地段在未来抗敌登陆作战中必然成为敌我火力集中的地方,遭到破坏的可能性大。应当选择不易被发现被损坏的地处设登陆点。周池等人走遍了15个岛屿,每天是顶着烈日,迎着海风,仔细观察,在海水里脚踩手摸。每到一岛,围着岛子转了一圈又一圈,反复查看,反复比较才确定电缆的登陆点。</h3><h3> 6月初,南海舰队派林副中队长带领8名技术人员组成测量分队,进行工程测量。测量必须精细,测量的难点之一是电缆登陆滩头地段的数据,要求绝对准确。滩头地段一般海水比较浅,恰恰在这个环节上,测量艇不能靠岸只能停在深水处。测量员只能划着小舢板,站在海水里,每隔2米设一测量点,测定水深、水流、海潮的变化数据,为铺放电缆打好基础。</h3><h3> 白天出海测量,晚上伏案绘图。没有电灯,只能在马灯光下,没有标准的绘图案,只能扒在床板上干,通宵达旦地算数据,画图纸。</h3><h3> 正值夏天,热汗直冒,手拿毛巾不停地擦汗,汗珠是不能落在绘图纸上的,那些来之不易的数据记录和图纸不能受损。还有那一群群“小飞机”——蚊虫、小咬非常令人讨厌,在头上飞来飞去“嗡嗡”叫,在暴露的皮肤上咬后是难忍的奇痒。更可恨的是“大飞机”——美轰炸机一来,绘图人员就得跑防空洞,有时一天防空跑十几次,后来干脆就在防空洞里点上马灯干到底。</h3><h3> 晒图是个问题。在祖国,这些工序都有专业人员和专项机器完成,在越南没有那些条件,如果送回祖国不方便也不能按期完成。</h3><h3> 8月夏天的中午,石头晒得烫手。周池在空旷的地上摆上木板,铺上图纸,垫上感光晒图纸,让强烈的阳光照在上面。火辣辣的太阳正当空,温度计上显示66度。大家围着晒图的床板,如同站在火炉旁,一个个热汗如雨,衣服全汗湿了,却无一人叫热,无一人到树荫下,倒是有人说:“阳光越强越好。”人人盯着床板上的图纸。经过感影药水浸泡、显影,晒图成功了。大家说:这才是名副其实地是“晒图”——太阳晒出的图纸。</h3><h3> 1965年8月,在夜色掩护下,开始铺设海底通信电缆。</h3><h3> 由于美机侦察和袭扰,施工艇不宜白天出海,只能晚上作业,晚上作业能见度差,加上气象等因素,给铺线施工造成困难。后来采取“标灯作业”的办法,白天派出一个小组,划着小舢板,按图纸上的标注摸清电缆预走的水下线道、水情,沿线设置临时航标灯。到了夜间,施工船顺着航标灯布放电缆。电缆布放到达近岸滩涂和陆岸后,电缆埋地,一直铺到岸上的水线房,这些工序必须在夜间进行并完成。黎明之前,施工队伍必须返航回驻地或进岛上临时住地,到天黑后再接着干。</h3><h3> 1965年11月13日,铺设格林至巴门岛的电缆线。这段电缆的铺设很复杂,海水退潮的时候,露出一公里多长的海滩,电缆须埋入沙滩中。施工船不能靠近,只能靠人抬人拉,4吨多重的电缆器材,全靠水线队30多人一个夜间完成。</h3><h3> 夕阳下,施工船离开格林往巴门前进,沿着白天勘设的航标灯路线布放电缆。铺设到了巴门岛,正是退潮的时候,露出一片海滩,进行滩涂作业。有的人挥铲挖沟,有的人扛运器材,有的人修建陆地水线房。大家干得正欢的时候,突然枪声响,岛上工程部队的观察哨发出防空预警。所有的灯光立即熄灭。月光下,仍然有铁锹产击沙石的声响和脚步在海滩上抬着重物行走的声音。</h3><h3> 美海军航空母舰上起飞的舰载机,飞往越南大陆轰炸,正是从施工的海区上空经过,敌机猖狂之极时,一小时就从海区工地上空通过20多批180多架,高空、中空、低空飞行的都有,噪音震耳欲聋。每当这种情况,如果在岛上,施工人员可以快速进防空洞或树林中隐蔽,如果在海上,危险性大了,进退两难,只好熄灯灭火观敌情,尽可能不暴露。</h3><h3> 一次,周池带3个人到姑苏岛加固电缆,预定一个昼夜完成任务。半夜时分下船上岛作业,送他们的小船返回大陆,约定第二天晚上再来接他们。可是到了约定的时间,周池等人在海岛岸边等侯多时,不见船的影子。谁也没想到会被困在岛上,只好等待。携带的干粮吃完了,几个人翻衣兜,凑了几角钱越币(部队特殊配发的),用这几角钱买了芭蕉、木薯充饥,在岛上等了三天三夜,直到来船把他们接了回去。原来这几天风浪太大,小船压不住浪,不能出海。</h3><h3> </h3><h3> 海底通信电缆铺设工程,是中国无偿援助越南的项目之一,一切物资器材,全部从中国筹集调运,大到工程器材,小至墨水、纸张,都是从中国内地运去的。越方只需在工程竣工后验收,接手使用。物资器材的筹集调运工作,组织得非常周密,基本没有出现庇漏,只是在临近竣工时,出现了一个小插曲。最后一个岛上的水线房盖好后装房门,发现合页没有了。这个小配件,国内到处可见,在越南却很少见到,当时着实令水线队头疼。回国购买吧,路途遥远,又不能给越方添麻烦。</h3><h3> 水线房房门装不上,工程不能算园满完成。周池找岛上的工程兵,工程兵加工连积极支持,架起铁匠炉,叮当锤起来,不一会儿锻打出符合规格的合页。那一刻,周驰高兴得像一只欢飞的小鸟,拿着合页,从加工连往水线机房跑,穿树林,过沙滩,踢着石头摔了一跤也不觉疼。</h3><h3> 大家围在一起,看着装水线机房的木门和锁。</h3><h3> “咔嚓!”房门严合地锁上了。一阵欢呼:“完成了!”</h3><h3> 1966年3月28日,海底通信电缆铺设工程全部完成。与此同时,我军帮助越军培训了一批海底电缆维护的技术人员。</h3><h3> 历时13个月的勘测、设计、施工,中国海军调用施工船艇7艘,出动124次/艇,动用人力21233人/日,铺设海底通信电缆15节段长95.781公里,建造水线房15个,终端杆11个,安装地线28组,维修备用电缆8.5公里。中越两方人员对电缆进行逐段测试验收,全部合格。</h3><h3> 1966年5月21日,在茶板岛举行海底通信电缆工程竣工交接仪式。一叠图纸和一串鈅匙移交给了越方。</h3><h3> 1966年5月26日,水线工程大队胜利撤回中国。</h3><h3> 陈建中 2019年4月27日</h3> <h3>《援越抗美史海钩沉》⑤</h3><h3>(扫雷行动)</h3><h3> 越南战争中,美军出动舰载机,对越南海防、鸿基等地区进行轰炸和在水域布放水雷,封锁海防、鸿基、勒苗等港口及重要海上航道和太平河、马江、格会口、格梭口、筝河、日丽河、红河等内河航道,切断越南的海上、内河水上运输。</h3><h3> 当时,海上运输线是越南北方接受外援物资的重要通道,海运通道被水雷封锁,港内停泊的20多艘外国轮船无法出港,外援物资无法进港,对越南人的抗美救国战争是个沉重的打击。 </h3><h3> 1972年5月8日,越南驻华大使吴船见周恩来总理,请求中国政府帮助越南清除水雷,疏通航道。</h3><h3> 5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援助越南扫雷问题,会议决定:中国派出水上扫雷部队援助越南扫雷。</h3><h3> 南海舰队接到总参的上述任务命令后,迅速组建援越扫雷部队——“中国援助越南水上扫雷工作队”。张寿瀛任队长,郭宝兰任政治委员,调“312”扫雷艇8艘、改装扫雷艇4艘、保障艇4艘和300余战斗人员。</h3><h3> 1972年7月,中国扫雷部队分五批进入越南的海防、鸿基、锦普及东北群岛。扫雷指挥所设在河南岛黄洲里,在我国“红旗151”轮的配合下,开始扫雷行动。</h3><h3> 1972年8月11日,艇长田铭带领05号扫雷艇,进入越南海防航道,实施0号灯浮至龙州格万口和芒果岛、筝河航道的扫雷行动,首先清扫海防航道的咽喉段——17至20号灯浮9海里的主航道。美机曾6次对这段航道布雷,在察觉我扫雷动态后,于1972年8月11日下午,又在该航道补充布雷数10枚。05号艇人员仔细研究了这个海区的特点,注意避防扫雷器具被渔栅、灯浮挂住,慎密操作。8月12日19时,艇长田铭和朱重滨操艇启航,30分钟后,发出警报,立即启动艇尾机,通电放磁。这时天色已黑,视距不佳,扫雷艇灭灯缓缓航行,扫雷波形仪工作状态,低速进入雷区。</h3><h3> 21时55分,05号艇航扫到哈湾灯桩附近航道,声磁兵吴正文报告,扫雷波形仪异常,只出现半波,电流下降。在这紧要关头,05号艇急速掉头。几分钟后,突然—声巨响,一枚MK-52型水雷在距离05号艇30米的左后方170度处爆炸,巨大的水柱冲天而起,掀起的气浪夹着炸雷碎片,似一阵狂风扑向05号艇,05号艇在巨浪中摇晃,在惊险中经受了一次考验。</h3><h3> 楠潮口是越南北方重要港口海防港进出的必经航道,美军在该海区布放了大量的MK-42型水雷。10月10日19时,05号艇进入达哈湾灯桩附近,发出扫雷警报,10分钟后行至20号灯浮,转向130度,进人了雷区。在16号至14号灯浮之间、14号至12号灯浮之间接连扫爆了2枚MK-42型水雷。两分钟后,05号艇驶近12号灯浮,又是一声巨响,在左舷90度50米处又扫爆了一枚MK-52型水雷。这一夜,05号艇扫爆水雷18枚。</h3><h3> 美军布雷狡猾,采取“重区布雷”“持续补雷”“以假乱真”和“混合布雷”等战术。</h3><h3> “重区布雷”即:美军将越南沿海划为43个布雷区,海滨、内河的主要港口和船只进出的主要航道是重点布雷区,海防、鸿基、锦普港及航道和会江口、闽江口、昏果岛、罗岛转运站为重点布雷区,75%的水雷布放在该区;</h3><h3> “持续补雷”即:不间断地持续补充布雷,尤其在我扫雷部队活动区域。美军获悉我海军舰艇出动扫雷,美机就不断补充布雷,每隔一段时间就补充布雷;对清化以南的义安、广平、河静地区沿海2至3天就补充布雷一次;通往海防港的会江口先后布放20多次。发现航道疏通,就立即重新布雷。</h3><h3> “以假乱真”即:真雷假雷都布有,散布假情报,对已布的海区说未布,未布的区域说布了;或者布多说少、布少说多。还投放许多黄白色的圆木、铁筒等假雷,以迷惑、牵制我扫雷兵力,增强我扫雷难度。</h3><h3> “混合布雷”即:美机投放不同性能的炸弹、水雷,种类繁多,性能不一。在浅水航道多布设MK-42型磁感应较高的水雷,以对付中、小型船只;在大的港口及主要航道以布MK-52型重型水雷;大面积布放锚雷、漂雷;布放隐蔽性强的沉底雷、沙埋雷;布放不同引信如磁性、水压、音响、碰触和无线电遥控引爆的多种性能的水雷。</h3><h3> 有时高空进入,低空飞出时布雷。对江河入海口多在低潮时布雷,减少误差,提高准确性;对沿海港口和海上航道为增加隐蔽性和突然性,一般在黑夜、雾天、中午或节假日布放;对防空火力的地区,先轰炸后布雷,或在布雷的同时出动轰炸攻击机对地面火力压制等多种战术。</h3><h3> 中国扫雷队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战斗。白天敌机频繁袭扰,扫雷艇在夜幕降临后出击,每夜作业14个小时,有时刚疏通的航道,美机补充布雷,航道再次被封锁,我扫雷队出艇复扫。扫雷海军笑言:“美机布雷不止,我军扫雷不息,援越海上弄潮,决心打败美帝!”</h3><h3> 1972年12月23日,13号扫雷艇出航芒果岛、筝河口清扫第一、第三雷区。21时15分,在13号艇左舷70度约120米处扫爆了一枚水雷。突然,又一枚水雷在艇的附近爆炸,掀起40米高的水柱,13号艇受损,主机舱进水,失去机动能力。艇上9名指战员全部受伤。艇长夏三保等5名同志被水雷爆炸的气浪抛入海里。水雷军士长朱重滨为了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h3><h3> 消息传出,所有被困在海防港口的各国商船,长鸣汽笛、降半旗致哀。越南海军司令员阮伯发专程到医院探望烈士遗体。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孙德胜、总理范文同追授予朱重滨一等战功勋章和奖状,授予他“越南人民的功臣”荣誉称号。我国海军为他追记一等功。</h3><h3> </h3><h3> 扫雷队在十五个月的扫雷作战中,共出海扫雷586艇次,总航程2.78万余海里,清扫面积201平方海里,相继疏通了海防、鸿基、锦普及内河口航道,摸捞水雷数枚,扫爆MK-52、MK-42型水雷46枚,打通了美军对越南北方水域的水雷封锁。两次打通了楠潮口长14海里、宽300至600米主航道,引导34艘外国商船安全进出海防港和200多艘中小型运输船通过楠潮口。扫雷队还与越方协同导航,引导我国两艘红旗151轮进入格万口马嵬东锚地,引导越南商船“黄埔号”、“越保号”和运送援越物资的“红旗轮”进入海防港。</h3><h3> 1973年2月5日,海防港航道终于在正式通航,被困的26艘国际商船纷纷起锚。商船在通过中国扫雷艇停泊点的时侯,纷纷降半旗向在扫雷战斗中牺牲的中国烈士致敬,呜笛向中国军人告别。</h3><h3> 中国海军扫雷工作队胜利完成了反水雷封锁的任务,于1973年8月27日撤回祖国。</h3><h3>陈建中 2019年4月28日</h3> <h3>一支队二大队(6团)援越抗美老兵携家属重访越南正在嘉林烈士陵园为牺牲的李光战友扫墓。</h3><h3>时间:2019年4月22日</h3> <h3>战友,无论你在哪里,都能找到你。</h3><h3>河南开封王辉,湖北仙桃宋木成,湖南花桓杨大业,东北沈阳银志启都是当年参加援越抗美战争的老兵。他们来自同一个英雄的连队一一九团九连。时隔50多年,当年头顶三角板,脚踩菠萝弹,冒着敌机的狂轰滥炸,开山炸石,抢修抢建的壮烈场面。面对敌机的俯冲扫射,高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号,对空射击的战斗情景。时刻都在他们脑际萦绕。对英勇牺牲,长眠异国的兄弟,是他们永远的追思和无尽的怀念。对分处各地,为生存生活各自打拼的战友,是他们50多年来刻骨铭心的牵挂。用生命历程中剩下的时间,尽快找到和看一看战友,是他们最重要的心愿。战友,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br></h3> <h3>为什么相拥而泣?</h3><h3> 为什么如此动情?</h3><h3> 原来是东海舰队司令部战友五十年再相聚!</h3><h3> 有人说:父母情最真最纯;</h3><h3> 儿女情最真最纯。</h3><h3> 我说:还要加上战友情最真最纯!</h3><h3> 他们在同一个训练场莫爬滚打;</h3><h3> 他们在同一个战壕里生死相依;</h3><h3> 当敌人子弹打来,一把把战友拉到自己身后;</h3><h3> 当敌机扔下炸弹,一步扑在战友身上; </h3><h3> 当掉进滚滚的洪流中,一个健步跳进深海,把战友高高托起……。</h3><h3> 世上那有比这更真更纯的情。 ……</h3><h3> 为情而来, 听到战友聚会,丢下手中的活,放下胸中的娃,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赶来了,北京的、东北的、四川的、湖南的、广西的……分别乘飞机、坐高铁赶来了……</h3><h3>叙不完的战友情,说不完的贴心话。这几天多少相约恳谈,多少围坐畅谈,多少彻夜长谈;一个细节引来多少欢笑,一则回忆勾起了多少思念;多少人的嗓子都说哑了,还是说不完,没尽兴……</h3><h3>人的一生,谁没几个朋友?但最铁的,还是战友。汗在一起洒,血在一处流,一同辉热泪,一块饮美酒。</h3><h3>有的还是那样,见面不说话,不拍我巴掌,我砸你一拳头。</h3><h3>战友体现热情的方式很痛快,未及打招呼,冲上去就是一抱,跑过去一楼。</h3><h3>战友是家人,在一个锅里吃饭碗碰碗;在一张铺上睡觉头挨头。战友是兄弟,不存在任何血缘,但彼此的亲情更浓稠。</h3><h3>有战友的地方,无论是大鱼大肉还是小菜小汤,都是让人沉醉的地方。你我端着酒杯,不说话头一仰,全喝光。那种感觉只有战友能够品尝。</h3><h3>战友是前世的债,这世的情;常来常往,格外芬芳。</h3><h3>和战友见一面,不为别的,只想一起怀念过去的岁月,一口老酒,一声老哥,热泪盈眶。</h3><h3>用碗喝酒,大声唱歌,一声兄弟,一生朋友,地久天长。</h3><h3>有战友的地方,就是景色最漂亮的地方。老战友、企业家彭夕太所在的江苏南通市有五千多年的历史,素有“崇川福地”之称。</h3><h3>南通市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拥有纺织之乡、建筑之乡、教育之乡等荣称。</h3><h3>南通市先后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圆林城市、国家生态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等荣誉。</h3><h3>南通市市区面积1521平方千米,城镇人口470、O3万人。三面环水,形似半岛。是长江入海口北翼。通大桥。</h3><h3><br></h3> <h3>念奴娇……:奠边府怀古</h3><h3>断墙残壁,堪萧疏满目,余烟还急。</h3><h3>举首蒼芒烽火路,遍地零瑛碎璧。</h3><h3>白骨斑斑,乱鸦点点,荒草寒螀泣。</h3><h3>凄伤犹是,戰争还欲升级。</h3><h3>号角戍鼓匆匆,可憐破国,唯有羣山碧。疾眼當年鏖战处,只剩荆蒿如蓆。</h3><h3>壮士陵前,遊人渐少,焦竹复斜日。断肠江岸,奠边一阵忧笛。</h3><h3>(刘云柱时年二十五岁)</h3><h3>丁未年(1967年)写于越南奠边府。</h3><h3>顾春义 铁道兵五十八团</h3> <h3>英雄的铁道兵二师六团六连的老兵战地重游。</h3><h3> 原铁道兵二师六团六连是援越抗美首战告捷的英雄连队。曾获得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的《决战决胜》和《英雄连队》的光荣称号。两任指导员周敬枝、杨炳秋和连长曹孟南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周敬枝、杨炳秋指导员分别在一九六八年和一九七○年特邀作为国庆节代表登上了国庆观礼台,观看了国庆阅兵和庆祝活动;参加了周总理举行的国庆宴会。</h3><h3>2019年4月23日,由该连原副指导员邓伏元组团,有老指导员杨炳秋、老连长曹孟南参加的47人六连老兵重游了战地——宋化大桥。</h3><h3>老指导员杨炳秋来到宋化大桥,六连指战员在越南英勇战斗的场景,一幕一幕浮现在眼前。</h3><h3>那是1965年9月20日上午十一时三十分,六连指战员正在挖防空掩体,突然防空警报响起,不一会,美军的一架侦察机飞到六连担负抢修的宋化大桥、宋化车站上空,飞机侦察完后,很快就飞走了;不一会美机F-105多批数十架低空多方位攻击宋化大桥。担任保卫该桥的高炮六十三支队两个高炮连同时以猛烈的火炮进行射击,在大桥的上空构成了密集的火力网,打得敌机始终未敢低空投弹。顿时天空中炮弹的爆炸声、飞机的轰隆声及地面炸弹的爆炸声、交织在一起,真是惊天动地、震耳欲聋。地面被炸起的泥土、石块,大炮阵地震动扬起的尘土、炸弹落入河中爆炸激起的高大水柱,把整个宋化大桥、宋化车站及周围数公里内的天空、地面搅得昏昏暗暗。在我军猛烈炮火的打击下,当即击落敌机3架,其余敌机胡乱扔下炸弹后便仓忙逃窜。敌机共投下40余枚炸弹,造成宋化大桥1号墩被炸毁,其余桥墩受损严重。第一联连续焊梁东移3米多,向下倾斜、5、6节间斜杆、上方玄杆炸断。第二联连接焊梁东移1米余,部份杆体受损,整个桥梁受到严重破坏;两端线路被坏130多米,钢轨炸得像面条。</h3><h3>敌机轰炸刚过,六连侦察组冒着尚未消散的尘烟来到现场实地侦察。随即营长李奉祥、副营长王光炳、团政委丁体仁、团参谋长耿希圃也先后赶到现场。当即组织现场指挥所。并立即制定了利用现场改轨材料搭枕垛、顶原梁正位、立排架扣轨、桥面及两端线路则更换轨枕修复的枪修方案。支队主任龙桂林将军很快批准了这个抢修方案,并立即驱车来到了宋化大桥指挥所。</h3><h3>大部队要进抢修现场,首先要排除未爆炸的两枚定时炸弹。排弹场景十分动人,开挖排弹的官兵,必须要有牺牲准备,党员交了党费,非党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要求火线上考验入党。甚至对家人有什么话要交待,用书信写下来。因天气炎热和拼命的挖泥土,穿着短裤、背心还直流汗,一个一个成了泥人。挖到最后,铁楸不好使,就用手刨,有的战士手指刨出了血也不吭声,坚持战斗。当把炸弹抬到安全地带后,排弹官兵疲劳得躺在地上不能动弹了。</h3><h3>抢修以六连为主。一排平整基础,二、三排抢建枕木垛,以抢修桥梁为主。五连配合;八连抢修桥头线路。同时从九连、十三连、十四连中抽调一批起重工、木工等;七连作预备队;一营作为团预备队;另调部分汽车、保障材具调运。</h3><h3>如火的烈日把炽热的阳光倾向土地,整个大桥抢修工地被烤得滚滚发烫,50余摄氏度的高温,人就像在蒸茏里熏烤一样难受,战士们浑身湿透,汗水像雨滴滴洒落。大桥上人声鼎沸,马达隆隆,一片紧张的抢修气氛。直到21日13时43分宋化大桥抢修首战告捷,提前1小时15分通车。</h3><h3>宋化大桥抢修是入越部队首战,首战就打了过漂亮仗,取了实战经验;部队也得到了锻炼。在五年多的援越抗美战斗中,六连一次又一次获得胜利。涌现出了一等功臣李月光等英雄人物。</h3><h3>老指导员想到这里,看着宋化大桥,自然的笑了。</h3><h3>刘尊鑫 2019年4月24日</h3> <h3>《不要管我们,保护大桥要紧》一记王帮琼烈士的英雄事迹</h3><h3> 2019年4月23日,当我看到杨炳秋老指导员给我发来的他们为王帮琼战友扫墓及王帮琼墓碑的照片时,我又一次落泪了。王帮琼舍身忘死,保护北江大桥的英雄壮举又呈现在我的眼前。</h3><h3>那是1967年4月21日下午3时,汽车驾驶员何为华正在保养汽车,六团三营管理员告诉他十一连伙房没有煤,请他去帮助拉一趟。那天天气晴朗,能见度高,敌情通报下午四时将有30架敌机袭击拉煤的北江地区。何为华面对这一情况,向管理员表示坚决完成任务。</h3><h3>拉煤需要装煤工,班排战士都去现场施工了,缺乏人手。这时给养员贺家营、文书王帮琼表示,没人我们去。后又加了战士杨启辉三人同司机何为华去装煤、卸煤。杨启辉坐在副驾驶室。文书王帮琼、给养员贺家营就站在汽车上面。</h3><h3>汽车驶出便道,跨过铁路,上了越南的一号公路,正当汽车准备上北江大桥时,防空枪响了。司机何为华心想冲过大桥最多只需要三、五分钟,他加大油门快速冲向大桥。</h3><h3>正当汽车开到北江大桥的第一孔时,忽然听到敌机刺耳的怪叫声,紧接着在一阵密集的炮火声中,几声轰轰巨响,敌人的重磅炸弹在大桥周围爆炸了。霎时,阵阵汽流带着弹片、碎石、泥土向他们袭来,车上备用的汽油桶被弹片击中,顿时,浓烟烈火随着气浪冲进了驾驶室,汽车成了一遍火海。</h3><h3>王帮琼、贺家营互相扑打着全身的烈火。何为华的衣服和坐垫也起火,汽车也被硝烟吞没,什么也看不见,左胳膊也不听使唤了。在这紧急情况下,何为华忍着剧痛,咬紧牙关,双手仍紧握方向盘。这时,他想,如果大桥被炸,汽车冲到桥下,车上的三位战友就会牺牲。“要死只死我一个”,为了战友的生命安全,他准备停车,让战友们跳车后再开。王帮琼等战友见汽车放慢了速度,知道何为华战友的用意,大声对着驾驶室喊:“不要管我们,保护大桥要紧”。</h3><h3>王帮琼心想:“停车,我们能保住自己的性命,但桥墩都是抢修时用枕木塔建成的,而且枕木上都透了一层沥青防腐油,着火的汽车停下来,就会使整个大桥燃烧起来、坍塌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影响运往越南南方的战争物资,影响整个战争”。</h3><h3>想到这里,他和车上的贺家营互相鼓励,顽强的与烈火博斗。衣服、鞋袜等全部着火了,完全成了一个火人……。</h3><h3>驾驶室的两位战友,也互相鼓励。</h3><h3>大桥,是南北交通的咽喉。</h3><h3>大桥,是向南方运输军用物资的通道。</h3><h3>保住大桥就是对越南人民最有力的支援,就是对美帝国主义的直接打击。何为华自己给自己下达了命令,不能停车,向前开!</h3><h3>第二批敌机又开始俯冲下来了。敌机在嘶叫,炸弹在爆炸,烈火在燃烧,浓烟在呛人,汽车加油越来越困难,马上就有熄火的危险。</h3><h3>车上的王帮琼、贺家营紧张地扑打着烈火,坚决不下车。车上战友的勇敢顽强,不畏烈火,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英雄行为鼓舞着何为华,使他增添了勇气和信心。他也不顾烈火的燎烤,忍着全身多处烧伤的剧痛,两眼直视前方,猛力加大油门,汽车终于冲出了大桥。</h3><h3>汽车冲出大桥不远,车身已被烈火烧坏,再也开不动了。当地群众发现他们,不顾敌机的轰炸扫射,将他们抬到我军驻地,战友们立即将他们送到医院。经过一天一夜的抢救,何为华苏醒了。可王帮琼、贺家荣、杨启辉三们战友牺牲了。何为华全身烧伤面积达85%。</h3><h3>连队在清理王帮琼烈火遗物时,发现他笔记本有我的名字和我所在的连队。于时,连队领导给我打了电话,我立即躯车赶到医院。见他一个一米七六个的男子汉,被烧得卷成一团,全身烧伤,目不忍睹。我嚎淘大哭了一场。</h3><h3>王帮琼战友在关键的时候,能舍身亡死,顾全大局,是他平时勤奋学习,一点一滴锻炼,提高的结果。我还清楚记得,我们俩在入伍的船上,铺挨铺,头换头,他给我讲了许多故事。</h3><h3>1964年2月6日,因一连好几天下雨下雪,湖北石首市内河都结了一层层薄薄的冰,他骑着自行车去农业局上班,当骑到绣林一小旁一水塘边,冰塘有三米多深,也结了一层簿簿的冰。两个小学生好奇,用树条在冰上玩,一不小心,掉进了冰窟窿里,直叫喊。王邦琼放下身行车,没来得及脱衣服,就跳进冰水里,把两个小学生救上来,又用自行车把他俩送到学校,交给老师。他这才回自己的家里更换衣服。</h3><h3>还有一次,也就是1963年10月8日,石首油炸房失火。火势非常凶猛,木房眼看就要塌了。正好王帮琼路过,只听说:“还有一位老人在房里没救出来。”他来不及多想, 看见一床棉被,用水全部浸湿后,披起被子就向火海中冲去,找了好久,在一个屋角边发现一位60多岁老大娘卷缩在那里,他抱起大娘就往外冲,刚冲出门外,只听“轰”的一声,整栋房子塌下来了。</h3><h3>在场的群众围着他,问他叫什么,他笑了笑,走了。这就是我们的英雄王帮琼。平时他为人民群众舍身亡死;战时,他为祖国,为五个伟大(伟大的党、伟大的党、伟大的人民、伟大的军队、伟大领袖毛主席)增光,舍身亡死。他用自己短短的一身,践行了毛主席所说的:“生的伟大,死的光荣”。</h3><h3>2019年4月26日</h3> <h3>祖国不会忘记 历史永远铭记</h3><h3> 市求桥上遇空袭 2018年5月6日史锡腾</h3><h3>来到连队后不久的一个早晨,连长朱德华带领我们全体新战士到市求大桥工地上去熟悉环境。在高高的大桥上空,防空警报凄厉地响起,表示即将遭遇敌机的袭击。面对突如其来的威胁,这些从来没有经历过生死考验的新战士慌了……</h3><h3>迎着晨风,顶着骄阳,</h3><h3>前面走的是连长;</h3><h3>头戴盔帽,身背水壶,</h3><h3>新兵队伍紧跟上。</h3><h3>欢声笑语洒一路,</h3><h3>战士个个心欢畅,</h3><h3>来到连队已半月,</h3><h3>要去战斗岗位闯一闯。</h3><h3>滔滔桥江向东流,</h3><h3>流经重镇市求。</h3><h3>一座铁桥架南北,</h3><h3>公铁两线枢纽。</h3><h3>桥墩如塔擎天,</h3><h3>钢梁静卧上边,</h3><h3>汽车火车来来往往,</h3><h3>南北交通连一线。</h3><h3>战争突然爆发,</h3><h3>敌机疯狂轰炸,</h3><h3>炸断桥墩,炸飞钢梁,</h3><h3>来来回回几绞杀。</h3><h3>六团九连开上来,</h3><h3>修桥自有巧办法,</h3><h3>日以继夜,出生入死,</h3><h3>炸了就修,修了再炸!</h3><h3>头顶炎炎烈日,</h3><h3>整日汗水满面,</h3><h3>更有敌机随时来袭, </h3><h3>生离死别悬一线。</h3><h3>脚下不见桥面,</h3><h3>只有钢枕架上边,</h3><h3>就像天梯飞过江,</h3><h3>老兵战斗在云天。</h3><h3>劳动号子震天响,</h3><h3>钢轨枕木肩上扛,</h3><h3>天梯上面健步如飞,</h3><h3>看看谁的绝技强。</h3><h3>紧螺丝,抛铆钉,</h3><h3>固钢轨,焊钢梁, </h3><h3>桥上施工热火朝天,</h3><h3>桥下新兵心中发痒。</h3><h3>兴冲冲,一步跨上桥,</h3><h3>腿发颤,再难迈动脚,</h3><h3>百米高空过天梯,</h3><h3>实在让人心跳。</h3><h3>天在动,地在摇,</h3><h3>低头还有浪滔滔,</h3><h3>心一横,眼一闭,</h3><h3>又怕一脚踏空掉下桥。</h3><h3>这个蹲着不动,</h3><h3>那个更是恐高,</h3><h3>老兵鼓励,连长激将,</h3><h3>总算来到桥当中。</h3><h3>突然三声清脆枪声,</h3><h3>连长听了暗暗心焦。</h3><h3>分明这是防空信号,</h3><h3>敌机马上就要来到!</h3><h3>"大家马上撤退,</h3><h3>赶快离开大桥!"</h3><h3>桥梁是重点目标,</h3><h3>敌机轰炸先炸桥。</h3><h3>连长命令一下,</h3><h3>个个都想快跑,</h3><h3>心越急,腿越软,</h3><h3>真不知如何是好!</h3><h3>"砰"地一声巨响,</h3><h3>防空导弹开了炮,</h3><h3>"呜"地一阵怪叫,</h3><h3>敌机隐身潜跑……</h3><h3>事后大家得知,</h3><h3>幸亏来的是侦察机;</h3><h3>如果来架B-52,</h3><h3>我们八成都成了烈士。!</h3><h3>史锡腾,1968年从武汉参军,先后在铁道兵二师六团汽车连和汽车营四连服役。复原后在湖北省人民医院(今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工作,2008年退休。</h3><h3> 著有130万字的长篇历史人物传记小说《史可法》,已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即将面市。反映铁道兵援越抗美纪实的长篇连载《友谊关外难忘的的岁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