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可以长大的教室”新教育儿童课程学习篇一

张彦霞

<h3> 四月的洛阳,满城飞花。漫步河洛大地,到处都是花的海洋,牡丹花香四溢。在如此美好的春光里,我们来到牡丹花都洛阳,开启了为时两天的新教育儿童课程培训学习!<br></h3><h3> </h3> <h3> 上午的开幕式结束后,我们有幸聆听了来自杭州市萧山区银河实验小学的书记,新教育年度人物朱雪晴老师《让每一间教室闪闪发亮》的主题讲座,她就自己学校13年在新教育研究中心高位引领下,在新教育中是如何缔造完美教室,如何逐步整体推进阅读并形成如今的特色做了详细而又诗意的经验分享。 <br></h3> <h3>  朱老师从文化构建,课程研发,评价跟进三方面娓娓道来,她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让我们轻松的了解了三者的关系:课程是跑道,文化是前方的目标,从起跑到奔向前方文化的过程就是课程的研发,跑道两边加油助威者就是评价跟进!</h3> <h3>  朱老师在讲座中谈到,教室文化是师生生命互相编制,生成和沉淀的过程。班级布置时要有环保意识,班规等制定时要细而小,具有可操作性。</h3> <h3>  阅读,为学生铺展广阔的智力背景,为生命奠基。朱永新老师所说:没有阅读就不可能有个体心灵的成长,不可能有个体精神的完整发育。我们相信:阅读,是抵达“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必由之路。 朱老师从以下几方面谈及她们的优秀做法:</h3><h3> 1.校园无处不书香。读书就像呼吸一样自然。校园十条主干道,以世界十大经典名著命名,24块时刻碑承载着24节气,这些都承载着型塑生命的美好品性,体现着“经典滋养灵魂”的育人理念。 </h3><h3> 2.教室就是图书馆。校图书馆馆藏书书目众多,他们学校还为每位学生办理了萧山图书馆的借书证,并与市少儿图书馆实现了资源共享。即便如此,“让教室成为图书馆”,每年9月,打造高品质班级书柜是新学期开学的重点工作。学校制订了非常详尽的班级书柜评比细则,首要一条便是“所有书目必须与学生年龄高度契合”——什么年龄段的孩子看什么书,这是儿童阅读的黄金定律。其次是书目必须“营养均衡”,即书目选择应体现“真、善、美”的核心价值观,做到人文、科学与文学兼具。这就要求每个班级的书目制订者是以班主任为核心的全体学科教师共同体目前,新阅读研究所研制的《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为各班首选。第三是必须有科学的书柜管理制度及学生阅读记录。每学期期末,全校学生阅读记录均入学校档案室存档。9月28日孔子诞辰日这一天,全校举行班级书柜交流与展评。 </h3><h3> 3.每天都是读书日。她们把最好的时间留给阅读,甚至将阅读排入课表:每天学生一到校,便是20分钟的自由阅读;每周两个早上进行晨诵;每周三中午为整书共读时间;每周一下午走班课程时间,安排影视阅读,零负担阅读,学生合计在校阅读总量达260分钟。此外,回家阅读每天不少于30分钟,校外周阅读时间不少于210分钟。学校还把学生阅读情况制作进电子成长档案,被家长誉为“值得珍藏一生的礼物”。 </h3><h3> 4. 教师当是阅读者。“拯救阅读,从拯救学生阅读开始;拯救学生阅读,从拯救教师阅读开始”。我非常赞同朱老师的说法,我始终坚信,教师,必须也应该是阅读的引领者与示范者,只有老师自己成长了,孩子才能在老师的指引下有方向的阅读和成长。 </h3><h3> 5.阅读课程显威力。阅读,不能零敲碎打,唯有以课程的形式,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阅读的功能与力量。近年来,学校研发并实施了一系列阅读课程。 </h3><h3> 6.开发食育课程,让孩子们在厨艺中学会热爱生活。学会与人交往,学会文明礼仪!</h3><h3> </h3> <h3>  朱老师感叹说,近几年新教育区以阅读为核心的班本课程亦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这些阅读课程的研发,既是对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也是对生命发展的主动应和。 </h3><h3> </h3> <h3>  教育的一切,最终是落在教室里的,所以我们每一位师生都要用心打造一个完美教室!阅读,是“把最美好的东西,给最美丽的童年。”</h3> <h3>  下午由实验二小的一位老师为我们展示了一节绘本课!这堂课在我心里留下的,不仅是一个暖人心的故事,更是一种启悟,一种生活的智慧,《留下一点冬天》让我们看到了兔子和刺猬之间如此单纯、温暖、真诚的关系;同时,是不是也为我们维系“爱的关系”打开了一扇门呢——冬天都可以“留下”,还有什么不可以“留下”呢,尽管冬天让兔子和刺猬“分离”,但“留下一点冬天”的愿望与行动,却让兔子和刺猬没有“失连”没有因为“分离”而变得疏离,反而更加亲密、更加知心了。相信经历过这样一个冬天的朋友,再也不会因空间的分离而心灵遥远了。</h3> <h3>  随后,苏州斜塘小学的顾舟群老师为我们做了一场平实而又可操作性强的《童年最美的种子——新教育听说读绘》的讲座。 顾老师先讲述了自己的成长历程,然后就听读绘说向我们介绍了她自己的经验和做法,听,读,写,绘是一门课程,是“专门为4—9岁的儿童开发的,将阅读、情感、思维、表达整合为一体”的一门课程。这里说到的“阅读”就是“读写绘”的“读”。“读写绘”的核心是“读”,通过阅读大量最优秀的读物,为孩子的学习构建丰厚的智力背景;通过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使儿童产生对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喜爱,改善师生、亲子、家校关系。同时孩子也在愉快的阅读中一遍遍地学习汉字,学习语言。 “听读写绘”的“写”是指通过绘本故事进行创作书写,包括复述、改编、续编等各种形式。 “读写绘” 的“绘”并不是要求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绘”是将“阅读、情感、思维、表达”的能力通过画面呈现出来的一种方式,就是用图画来表现故事。“绘”可以是一幅单独的作品,一幅作品就是一个故事;也可以是连环式的绘画作品,连起来表达一个故事。当然最好是图文结合,文字既是对画面的补充,也是对画面最好的解释。</h3><h3> 顾老师回顾说,2006年9月,第一本无字书开启了她的绘本阅读之旅,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绘本陶冶了孩子们的情操。 一年后,她开始在班级尝试做推进整本书共读。除了孩子们自主阅读的童书外,每一本童书她都会精心设计导读推进题,深入探讨题,课外延伸题……开展读书交流会、表演童话剧,一本本童书丰富了孩子们的童年。 每日的晨诵,是一个结合了古典诗词、儿歌与儿童诗的复合课程。三年级开始他们进行整本诗的诵读,金子美玲的《向着明亮那方》</h3><h3>顾老师向我们展示了听说绘读如何读的指导:</h3><h3>第一遍教师深情地讲故事,第二遍进入文本分角色深情地对话,第三遍结合绘和写有目的的读!让中高年级根据生活实际写绘,孩子会越来越对写作感兴趣!顾老师现场向我们展示了《青蛙弟弟睡午觉》《鳄鱼爱上长颈鹿》系列图书进行阅读指导! 为了鼓励亲子共读,她用书信和家长沟通,分享孩子们的读书过程和乐趣;为了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她经常指导孩子们把绘本改编成绘本剧进行表演。从 绘本过渡到整本书共读,从绘本剧过渡到童话剧,是那么的艰难又是那么的自然。一个个剧本,丰富了孩子们的学校生活。</h3><h3> </h3> <h3>  总之,一日的培训给我带来了新的启发,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我们仔细的聆听,用心的思考,我想我只能用受益匪浅这四个字来形容我的收获了,老师们的博闻广识、生动讲解、精彩案例无不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遗憾的是自己才疏学浅、文笔不深,不能够将所有的感触都透过文字显然于纸上。但是我还是尽最大努力将培训完后心中所想所获表达出来。</h3>

阅读

课程

老师

孩子

教室

学生

班级

书目

读写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