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松传奇

天风海浪

<h3>这是莱州一中东南角雪松树上结的雪松果,也是我第一次看到雪松果。</h3> <h1>  现在的圈子文化是真厉害,要是跨界就更厉害了。去年夏天的时候,我就体会到了一次,本来是一位跟我学摄影的学生请我去吃饭,原来是和他一起打乒乓球的球友们想见见我,可这些球友们又都从事着毫不相干的职业,所以到我敬酒的时候,一时兴起,就以神奇松果的故事做为了敬酒词。</h1> <h1>  引起我关注雪松是一件挺偶然的事。那是2017年夏初的清晨,跟往常一样,领着虎丫围着莱州市一中外围墙转圈,等到了西南角的时候,经常见到的一棵雪松上,凸现出两个大小和形状都像鸭蛋一样的东西,嫩绿嫩绿的,让我眼前一亮,新奇之后,便开始细细观察:虽然是第一次见,但我敢确定这就是雪松的松果。围着雪松转了几圈,上上下下巡视了半天,总共发现了五颗松果,这两颗并在一起是唯一的,回家后,我上电脑好个查,真真正正地感受到了雪松的传奇。</h1> <h3>稍后拍摄的,莱州一中东南角的雪松果。</h3> <h1><p>  雪松,是松科雪松属植物。大型常绿乔木,树高可达二三十米,树冠尖塔型,大枝平展,小枝略下垂。雪松真的很神奇:它是松树世界里为数不多的雌雄异体的品种,像赤松、白皮松、黑松、五针松、马尾松、油松等都是雌雄同体,只有雪松是雌雄异体,也就是说,要想结出雪松果,必须雌树和雄树同时存在,而且雌树必须树龄在三十年以上才行,而雄树则成熟很早,二十多年就能长出雄花来;除了对环境、温度、风向、气候的要求极高外,还在于雌雄花的花期不同:雄花盛开十多天后,雌花才姗姗来迟,雄球花圆柱形或椭圆柱形,长2-3厘米,径约1厘米;雌球花卵圆形,长约8毫米,径约5毫米。(我尽管做了很多努力,也没有观察到),雄花七月初就开始长出来了,十一月份成熟,顺利完成授粉,来年的五月份才能看到松果。所以,在自然界里能看到雪松果,应该是十分幸运的事儿!</p><p>  其实眼前这棵雪松本身也很传奇。这是一棵残疾雪松,没有树头,树龄肯定在三十年以上,主干高不到三米,胸径超过三十公分,枝桠粗壮、平展,正因如此,结出松果的高度与我的视线同高,很便于我的观察和拍摄,可也及容易暴露目标,还没有等到成熟,就不知被谁给揪走了。看着这棵孤零零的雪松,我在想它花粉是从哪儿来的呢?扩大搜索范围后,哦!在它东面五十多米的地方有两棵雪松,其中的一棵已经成熟了,开满了一树的雄花。</p><p> 雪松,原产于喜马拉雅山地区,广泛分布于不丹、尼泊尔、印度、阿富汗、黎巴嫩等国家,是黎巴嫩的国树,印度民间视为圣树。雪松与金钱松、南洋杉、巨杉、日本金松合称“世界五大庭园树木”。目前,国内有文字记载最大的一株雪松,位于南京市珠江路700号南京地质博物馆。由于根部积水严重,加上2008年的雪灾,致使它刚跨过生命中的第135个年头,就非常遗憾地死亡了。</p></h1> <h3>文昌街道办后院的雪松,注意看一下树根处,只留下了一个小小的口,周围全是水泥地。</h3> <h1>  第二棵引起我注意的是文昌街道办事处后院的雪松。2016年的夏天我偶然发现这棵雪松上,也挂着几棵松果,此树高有八、九米,胸径近四十公分,经验告诉我,这棵的树龄应该在四十年以上了。都说雪松是雌雄异株,可我找了半年,也没有找到另一棵雪松。2017年这棵雪松一个松果也没結。2018年的春天,这棵树出现了状况,我找到了文昌街道办的领导,指出了问题所在并提出建议。原来,在几年前整修后院时,树根周围都打上了水泥地面,只给雪松留了个一米多点的小围栏,雪松坚持不下去了,北面的一个大枝已经枯死了。文昌街道办的领导当机立断,马上行动,将雪松周围的水泥地砸开了,重修了一个直径四米多的围栏,但愿雪松能够缓醒过来。</h1> <h3>这是文昌街道办后院的雪松,重修后的照片,注意树根的围栏比原来扩大了好几倍。</h3> <h1><p>  据有关资料证实,雪松是1920年开始由美国传教士传入我国的,因为雪松抗寒性较强,较喜光,对土壤要求不高,喜年降水量600—1000毫米的暖温带至中亚热带气候,在我国长江中下游一带生长最好。</p><p>  1982年4月19日,南京市人大八届二次会议将雪松定为南京市市树。在以后历年的植树节中,作为南京市市树的雪松便成为南京市民植树的首选。</p><p> 经过多年的种植,南京形成了许多以雪松为看点的景观,最著名的就是北京东路两侧的雪松,在1983年的金陵新四十景的评选中,新推出的“雪松叠翠”说的就是它。其种植的年代比较早,长势良好,在一条弯曲的街道两侧向前延伸。放眼望去,郁郁葱葱的一片,当阳光从枝叶的缝隙投下斑驳的影像时,最是迷人;而冬雪来临的时候,雪压青松的景致会把人带入童话般的世界。于是便有了“雪松叠翠”这一独特的街道盛景。</p></h1> <h3>中山陵雪松群落的位置。</h3> <h1>  目前全国数量最多、面积最大、树龄最老的雪松林位于中山陵。从博爱坊往上直到陵门480多米墓道的两边都是,这些雪松均为1929年中山陵修建时所栽植。树龄有九十余年。2018年六月我去拜谒中山陵的时候,曾仔细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雪松树龄小的时候长得笔直笔直的,但一旦超过50年以后,树型则分叉严重,纷繁杂乱,生长坎坷(这也可能就是品种不纯的原因),因此,这里的雪松大都得用铁架支撑保护起来,即使这样也不难发现有大枝折断的痕迹。上上下下了两趟,也只发现了区区十几只松果,说雪松果神奇,名符其实!</h1> <h3>陵道两侧都是雪松。</h3> <h1>  南京栽植雪松之所以能成为奇闻,一是因为栽植历史时间长,至少已有80多年的历史了;二是有不怕辛苦,勤奋的研究人员,因为要获取纯种雪松绝不是件容易的事。据中山陵园苗圃工作人员介绍,雪松因雌雄异体、花期不同,自然授粉就比较困难。所以需预先采集储藏雄株花粉,等到雌株球花成熟时进行人工授粉,才能获得较多的优质种子。 </h1> <h3>都是用铁架子支撑保护着呢,对雪松造成的损毁最严重的是大雪。</h3> <h1>  我关注的第三棵雪松是莱州市工人文化宫院里的。其实我很早就听说过这两棵雪松,2005开始拍摄《古树情缘》时曾经列入拍摄计划,只是当时定的标准是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所以没有拍摄。</h1> <h3>莱州工人文化宫东面的雪松。</h3> <h3>莱州工人文化宫西面的雪松。</h3> <h1>  这两棵雪松说来也很有凑巧 ,东一棵,西一棵,树龄至少在六十年以上,东为雄树,西为雌树,雄树又矮又细,高度在十二三米,胸围在七十公分之上;雌树又高又粗,高度在十五六米吧,胸围在八十公分以上,我去看的时候,围绕着雌树转了老半天,也只找到了七、八颗松果,雪松的松果是多么神奇稀有!拍摄之后,我查阅了《烟台古树名木目录》,没有发现一棵有关雪松的记录,莱州这两棵可以称之为烟台之最。</h1> <h3>工人文化宫西面的雪松。</h3> <h1>  在这篇文章即将完成的时候,一位朋友推荐给说,莱州市程郭政府院里也有两棵雪松,当年的八月十五我驱车去看了一下,令我很震惊:两棵雪松都是雌树,树龄在五十年以上,树高在十四米以上,西面的胸径七十公分多一点,东面的胸径能小十公分。说来也巧,国地税合并之后,我们驿道分局就暂住在程郭政府的院里。我实在忍不住就去找了镇政府领导,提出了砸开地面、救救雪松的请求,原来雪松树根的周围也是被理石板覆盖,雪松已经开始出现衰弱的先兆。领导已经答应我的请求并已经做好了工作安排,让我们为这两棵雪松祈祷吧!</h1> <h3>莱州市程郭镇政府院里西面的雪松。</h3> <h1></h1><h1>  望着眼前挂满皑皑白雪的两棵雪松,陈毅先生的“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涌上了心头,其实这首诗写的就是雪松!</h1><p style="text-align: right;"> 2019年3月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