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东林大峡谷是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区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世界唯一优秀生态景区、国家5A级风景区庐山的主要构成部分。</h3><h3>著名景点</h3><h3>三叠飞瀑、水帘泉瀑布、剪刀峡瀑布、龙须泉瀑布、龙椅石瀑布</h3><h3>景点类型</h3><h3>峡谷型自然景区</h3><h3>地理环境</h3><h3>东林大峡谷是峡谷型自然景区。东林大峡谷景区由生态自然景区剪刀峡和传统文化景区卧云垄两大景段组成,呈条状。上起牯岭街心公园,下止于105国道旁东林寺。全长近10公里,高差千米,植被率达95%以上,植物近3000种。空气清新,负氧离子浓度极高。主生态景段剪刀峡呈弯曲状槽谷,两侧山仪重叠夹峙,宛如把把剪刀。东林大峡谷谷地由石英砂岩等构成,是罕见的第四纪冰川u型套谷。大u型谷底的小u型谷既深又陡,一段段曲折跳跌,几百个瀑潭递叠喷泻,终年不断,是庐山最大的瀑布群。东林大峡谷的水量为庐山众峡谷之最,是唯一的一年四季可赏瀑布的庐山景区。东林大峡谷谷内藤树虬生,景致幽秀雄奇而神秘;卧云垄景段为缓坡冰碛遗迹,泉流纵横,跌水处处,主要景点有三叠飞瀑、水帘泉瀑布、剪刀峡瀑布、龙须泉瀑布、龙椅石瀑布、冰臼群、东晋慧远和尚祭龙宝潭--乌龙潭双瀑、天湖瀑布、陶渊明故里西庐隐居遗址、道教第三十六福地 东林祖庙--龙泉精舍遗址、虎溪园等。</h3> <h3>东林大峡谷卧云垄集中分布了释道儒古文化景观和遗址。晋代为古柴桑县所辖,大诗人陶渊明的故里,陶渊明在此结西庐而居,留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晋朝浔阳三隐的柴桑县令刘程之隐居在卧云垄。现在的刘家村人就是柴桑县令刘程之的后人。按道藏上记载的天下有七十二福地、三十六洞天。卧云垄的虎溪天下第三十六福地。庐山又因匡续在虎溪修练成仙而得名匡庐,公元四世纪,高僧慧远在卧云垄虎溪旁的龙泉精舍联络高贤十八,名士123人,种莲结社,创立佛教“净土宗”派系,首创观像念佛的净土法门,苏东坡题西林壁,白居易筑草堂,庐山自古“道释儒同尊”。从公元四世纪起剪刀峡寺庙、道观、草堂、隐士秘修处有几十处。一时文人墨客纷纷至沓来,兴盛之极。真可谓:“释道儒三教三源流共聚此福地”,神秘的大自然和历史文化的神秘使十里龙涧、十里虎溪的剪刀峡自古以来就笼罩着神秘的色彩,只有身入其中才能领略其中之妙。</h3> <h3>东林大峡谷桃花源:诗人陶渊明在著名的〖桃花源记〗中所写的桃花源就是以这里为原型之一而作的。桃花源是东林十八高贤、浔阳三隐(陶渊明、刘程之、周续之)之一刘程之所发现的。刘程之归隐后同大诗人陶渊明志趣相投,一样安贫,一块吟诗作赋,泉石自娱,没齿不谈世事,陶渊明有《和刘柴桑》“山泽久见招,胡事乃踌躇?直为亲旧故,未忍言索居。良辰入奇怀,挈杖还西庐。荒途无归人,时时见废墟。茅茨已就治,新畴复应畲。谷风转凄薄,春醪解饥劬。弱女虽非男,慰情良胜无。栖栖世中事,岁月共相疏。耕织称其用,过此奚所须,去去百年外,身名同翳如。”《酬刘柴桑》“穷居寡人用,时忘四运周。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新葵郁北牖,嘉穗养南畴。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等诗相赠。永初二年(公元421年)诗人在《桃花源记》中称子骥为“高尚士也”,文末专门写了子骥寻找桃花源的情景。 “西庐”公元408年陶渊明柴桑上京旧居家中遇火,暂在舫舟,公元409 年6月筑“西庐”隐居虎溪,与刘程之为邻三年,直到公元411年刘程之去世后才搬回柴桑故居。陶渊明体会世外桃源的生活,留下了绝句“采菊东篱下年,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的全诗是:“结庐在人间,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还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现有西庐遗址在桃花源内。</h3> <h3>剪刀峡景区由于据今约7000万年前的燕山造山运动和第四纪冰川的挫磨,形成深邃的峡谷,形态呈弯曲状槽谷,宛如剪刀。而且峡谷内又有双瀑布似飞剪所以称为剪刀峡。山因水而活,水因山而灵。自古庐山因瀑布之多,之美而闻名天下。瀑布赋予庐山以雄奇秀丽的姿色,让人心旷神怡,观赏瀑布是游览庐山的主要内容。景区内溪水长流,泉瀑交替,景致幽诡雄奇,谷内的山泉水从峡谷两边流向谷底形成一道道形态各异的瀑布。从而形成了庐山最大的瀑布群。而东林大峡谷的水量又为庐山众峡谷之最,又是庐山唯一的一年四季可赏瀑布的景区。沿着山谷的山径、石道可一路饱赏瀑布、潭水风光和丰富的植物,剪刀峡景区自古以来就笼罩着神秘的色彩,只有身入其中才能领略其妙。</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