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图文 汶猫猫</b></h1><h1><b>配乐 那一年 许巍(来自网络)</b></h1> <h1>摸着发育不良的锁骨,我觉得每一个胖子都是梦想家、幻想者,对自己的目标靡坚不摧,从始至终都是有追求的人。但是绝大部分人总是和那个心目中玲珑有致的样子遥遥相望,她们之间好似隔着一望无际的浩瀚太平洋或是深不见底的马里亚纳海沟,因为他们体内都长着一条贯穿身体、有着挠胃又挠心的千足馋虫。</h1><h3><br></h3><h1>作为一个祖辈从万历年迁居至津资深的天津人,一直割舍不了的就是本地早点外加小吃。比如嘎巴菜、比如面茶、比如煎饼果子、还比如炸糕。不知道从嘛时候起,一涉足大天津的老街区,凡是有卖现炸的炸糕,我肯定买一个吃。因为我想,敢在老街区卖炸糕的,一定不会太次,因为老街区的人民大都长着一张米其林食评家般的嘴。</h1><h3><br></h3><h1>以前的耳朵眼炸糕自不必说了,北大关针市街估衣街,便宜个大,内外兼修。现在早已经脱离“手作”这个阶段,从始至终到炸熟之前都是流水线机械化生产的,送达各个“卖场”的都是冷冻好的坯制品,到时候只等着最后下油锅的华丽转身了。</h1><h3><br></h3><h1>这一下油锅就见了真章。黄白黑三色,外皮金黄爆刺儿、内里柔软糯粘,豆沙馅细腻不干。耳朵眼炸糕金黄色外皮欠那么一点点爆刺儿,白色面皮太薄了,主要的还是个小且还贵,而且还丢掉了手工制品特有的器形不一的灵魂。3.5元/个,中评。而在宝林祥附近诸多的织补摊儿中,赫然出现了一个卖炸糕的亭子,上书“老味儿炸糕”。我刚吃完多半个小炸糕,这让我何堪呐?买一个吧。递过来第一眼我整个的感觉就不好了。傻大个的外皮颜色太深,炸呲花的地方马上要漏馅儿了,咬下去还有些粘牙,而且太油腻,3元/个,差评。此行最后一个目的地是中山路美食一条街,一进街口奔着炸糕铺子就去了,好木排队,本来就想买一个,本着不上算的灰暗心理买了两个。个头适中,外皮金黄有小刺儿,白色面皮软糯厚薄适中,豆沙馅也不甜不干,很符合现代人对糖诚惶诚恐的要求。由于某人紧嘴子,竟然毫无悬念的烫破了上牙膛内皮。剩下另一个带回赏赐给我娘品鉴啦。3元/个,好评吧。。。不能再吃了,否则负罪感就会破土而出。平湖里的还有十香斋的就先留个念想得了。</h1><h3><br></h3><h1>“等我瘦了咱俩就去跳舞”这个梗是好多年前逛滨江道时走在我前面的胖女子说给她挽着臂膀的那个男人的,飘进我耳朵里的这句话印象深刻,以致此刻还信手拈来。因为当时我暗笑,也因为当时暗自比较了一下我比她瘦一点。不知道胖女子瘦了没有,也不知她是否和她的那个他去情深意切的“蹦擦擦蹦擦擦”没有。。只要她不像我这样以身试炸糕。。。</h1><h3><br></h3><h1><br></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