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糜子馍

仿佛

<p>硬糜子馍</p><p>硬糜子馍,这吃食儿印象太深刻</p><p>。(此物被我们这搭知青戏称“方砖)硬糜子馍成品,形状酷似某种蛋糕,颜色呈灰白色。出锅时光亮润泽,视觉极具欺骗性。见风即起皮龟裂,品相大损。其内部结构紧实,食之即迅速吸干口腔唾液。口感馊酸苦涩、质地粗糙,需大量饮水送服。并以酸咸菜佐餐,否则难以下嚥。食之慎用辣椒,否则难免后门之苦。更忌食之过量,过量则噎屁梗阻,腹涨如鼓。</p><p>曾有人钦佩,东北兵团同学的惊人食量。号称农耕大忙季节,有人可啖食排列一扁担的白面馒首。但我闻所未闻见所未见,陕北这地界儿,有人能吃上一扁担硬糜子馍的。为什么?食多必饮水多,最后的结果是涨死人的。</p><p>故此,搁现而今看,硬糜子馍纯属喂猪,猪都会边吃边哭直至撞墙的那款食品。刚出锅即可打狗,略凉即可垒墙。可,这却是世世代代陕北受苦人最重要的主食。所谓八九不离食,这食儿指的就是它。</p><p>也有例外。某年春荒,自延铜官道之北出现零散丐帮,路过某村讨食。有农户隔门送出此馍二三,以示仁悯。(陕北人仁义厚道,家多贫寒也不能驱赶乞讨者)不料,遭一丐女怒目,并操打狗棍将此物打落,此物一一前后滚至街巷中游荡瘦犬面前,街犬不睬,扬长而去。偶有路人不弃,以犬速扑捡,进而食之。据该村村民辩认,食者为知青....</p><p>现如今,大鱼大肉吃多了,肚子里油水也多了。想刮刮油,想换换口味儿,就有惦记吃窝头的,有念叨吃贴饼子的。那也是吃饱了撑的,矫情。你让他连吃三天试试?但无论如何从没听说,谁哭着喊着要硬糜子馍的。不信,可着四九城的西北馆子,像西贝莜面村这号的。打死掌柜的,也不能上这吃食儿。改良的,加糖加蜜加豆馅也不行。那味儿就不正,谁乐意买卖做得好好的,谁能自个儿砸自个儿牌子呢。</p><p>至此突发一想,现在或不用多长时间。作为五谷,稻黍稷麦豆之一的硬糜子及加工制品糜子馍,能否成为世界人类遗产予以申报。当然,更希望,从此世上再无这吃食儿。</p><p>(拙文是十年前发在京城某知青网上的系列博客,“陈芝麻烂谷子集”其中一篇。以响应同村同学、插友春林的“老井”一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