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有所得】金花幼儿园带你进入——关于幼小衔接你了解多少呢?

金花幼儿园

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h3>  大班是孩子在幼儿园的最后一年,这是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之间的一个过渡期,也是孩子从游戏阶段到学习阶段转折的一个时期,如何帮助孩子更好地渡过这个时期呢?</h3> <h3>  </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1 自我评价能力逐步发展<br></font><font color="#ed2308"> 情感的稳定性和有意性</font></h1> <h3>  5岁以后,儿童的个性特点有了较明显的表现,其中最突出的是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这一时期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自我评价的能力上,他们不再轻信成人的评价,当成人的评价和儿童的评价不一致时,他们会提出申辩,也就是我们一直说的“小孩越大,脾气越大“,他们不再是你说什么就是什么了。他们的喜好也比较稳定了,有了一定的好朋友圈子,经常会和好朋友在一起玩。</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2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明显提高</font></h1><h3></h3> <h3>  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更棒了,他们能选择自己喜欢的、适合的衣服,能很好地使用筷子了,也能自己独立地安睡,而且非常喜欢参与成人的劳动,在幼儿园里也非常愿意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家长不妨放手让他们多做一些事情,这样他们会很高兴,同时各方面生活能力也会得到更大的提高,这也是孩子责任感的一种体现。</h3>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span style="font-size: 20px;">3</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动</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作</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灵</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活、控制能力明显增强</span></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span style="font-size: 20px;">喜欢爱</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学</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好问</span></font></div></h1><h3></h3><h3></h3> <h3>  5岁的儿童走路速度已基本上接近成人了,平衡能力明显增强了,还可以做一些比较复杂的技巧性运动,如骑小自行车、滑板车、滑旱冰等都可以让孩子尝试,学前后期的儿童对周围世界的兴趣及积极的求知态度是令人惊叹的,他们对与一些比较有深度的问题更感兴趣,如“为什么月亮会跟着人走”“鱼儿为什么会在水里游”,他们也不在满足于等待成人的回答,他们更喜欢自己找答案,他们对百科全书更感兴趣。</h3>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font color="#ed2308">4能生动、有表情地描述事物</font></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font color="#ed2308">阅读兴趣显著提高</font></span></div></h1><h3></h3><h3></h3> <h3>  5—6岁是儿童语言能力明显提高的时期,他们能比较系统地叙述生活见闻,而且能生动、有表情地描述事物,语言地灵活性增加,能够反应比较快地与人对答,同时他们的讲话中会有很多成语、规范语言、完整的词句。大班儿童也对图书有浓厚的阅读兴趣,能够比较长的时间专心地看书,不但对内容的理解力非常强,也开始对文字感兴趣。</h3> 幼小衔接中家长的定位 <h3>  在幼小衔接的工作中,幼儿园的作用虽然非常重要,但毫无疑义,家长也担任着不可取代的角色。</h3>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span style="font-size: 20px;">1</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家长是孩子独立生活</span></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font color="#ed2308">能力的培养者</font></span></div></h1><h3></h3><h3></h3> <h3>  从大班起,家长就应有意识地进一步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家长可与孩子共同制定作息时间表,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让孩子成为时间的主人。为了保证孩子每天有10小时的睡眠时间,家长可让孩子每天晚上9时前就寝,早上7时前起床,中午休息一会儿,以便接近小学的生活节奏。</h3> <h3>  在制定时间表的过程中,家长要有意识地指导孩子将活动内容动静搭配,让孩子牢固树立完成作业后才能去玩的观念,促使孩子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同时,家长还要教孩子掌握一些必需的生活技能,如整理书包,会洗自己的餐具,会保管自己的物品(包括学习用品、钥匙、衣物等),遇到困难会寻求帮助等。</h3>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span style="font-size: 20px;">2</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家长是孩子学习</span></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font color="#ed2308">兴趣的激发者</font></span></div></h1><h3></h3><h3></h3> <h3>  兴趣是人们探究事物和从事活动的最好老师。一个人对某事物感兴趣时,就会对它产生特别的注意,对该事物观察入微、了解透彻、记忆牢固。家长要引导孩子爱学、乐学,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把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好,并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h3> <h3>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可能会问到“苹果为什么会掉到地上?”“灯为什么会发亮?”之类的问题,家长可不正面予以回答,而是与孩子共同去探究,比如做实验,利用书籍、网络查询获得正确答案。这样,不仅使孩子掌握了问题的答案,还了解了实验探究的方法以及各种资源的使用方法,周而复始,孩子既积累了知识,又丰富了见识,真是一举数得。</h3>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span style="font-size: 20px;">3</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家长是孩子注意力</span></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font color="#ed2308">培养的领入者</font></span></div></h1><h3></h3><h3></h3> <h3>  注意力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无意注意,一种是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是有目的的、需要意志控制的注意。在有意注意时,人的大脑会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时间长了会感到疲劳。孩子在幼儿期的注意主要是无意注意。孩子年龄小,注意力容易不集中或者是集中时间很短,这都是正常的,但孩子在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的专注力却时时令许多研究者惊讶和感慨。</h3> <h3>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可与孩子多玩记忆游戏,如把图片反面朝上盖起来,一张张分别掀起再盖上,由家长说出其中一张图片的内容,孩子凭记忆正确地找出相应图片;在听故事前先向孩子提出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去听,听完后回答,还可以要求他听完故事后把故事的内容复述给你听……这些活动在亲子互动的融洽环境下共同完成,不但能增强孩子的注意力,同时也能加深亲子感情。</h3>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span style="font-size: 20px;">4</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家</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长是孩子不良</span></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font color="#ed2308">习惯的纠正者</font></span></div></h1><h3></h3><h3></h3> <h3>  人各有自己的习惯,有的人习惯睡觉之前阅读书报,有的人则习惯在临睡前欣赏优美的音乐,还有的人习惯对每件事情都怀有好奇心并都要得到明确的答复等。这些习惯有值得保留的,也有需要摒弃的。家长要做一个有心人,注意观察孩子的一言一行,发现有不良习惯就要马上制止,并教给孩子正确的方法。</h3> <h3> 小学是孩子人生的一大转折,随着角色、要求和家长期望值的改变,孩子产生了诸多的不适应,家长和幼儿园要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调整好心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幼儿愿意上学,又喜欢上学,又具有一定的克服困难的能力,顺利完成由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