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 川西明珠德阳,别称“旌城”。发源于绵竹九顶山南麓的绵远河,是沱江上游正源,一路奔腾自北向南纵贯</font>城区而过,城市傍水而生,就势形成16余公里的城市滨水景观带。</h3><h1 style="text-align: left;"><br></h1> <h3> “古蜀之源, 重装之都”,是人们对这城市的概括。古蜀之源,主要是指神秘的三星堆古蜀文明遗址。重装之都,则是说新中国三线建设时这里聚集了以二重、东电、东汽等为代表的一批重大装备制造企业,今天它们依然可以称得上是国之重器,在中国乃至世界上都还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华龙一号核电、C919大飞机等制造方面都有这些企业举足轻重的产品。</h3> <h3> 一转眼,在这座城市已经整整生活了二十年。刚来时,高楼寥寥无几屈指可数。5·12汶川大地震时,这里是重灾区,震后十年来得以快速发展,眼见这座城市一天天长高、长大,高楼鳞次栉比的。</h3> <h3> 城市邻水而居,再辅之以山,依山傍水见山望水那简直就美不胜收。东山浅丘包裹着这座城市,人们形容它是城市的绿肺。天气晴好时,九顶山主峰也会偶露真容。</h3> <h3> 绵远河上数座水闸截水成湖,这湖便被称作“旌湖”。有了水,这城市也就显得十分俊秀,充满了灵气。旌湖两岸也就成了人们生活、休闲、锻炼的好去处。</h3> <h3> 这里想说的就是,每年都会有一批特殊的客人到访这座城市,并久久逗留,给寒冷季节里的人们带来无限的快乐。</h3> <h3> 这客人就是它们,远道而来的候鸟,当然还远远不止图片中的这些呢。</h3><h3> 每年,从立冬到第二年春分,在近5个月的时间里,大概有上万只越冬候鸟,从我国西北、东北,甚至遥远的西伯利亚、贝加尔湖、北冰洋,不远万里飞到旌湖过冬。据德阳市观鸟协会初步统计,目前,德阳境内有野生鸟类260余种,在市区可见的野生鸟类超过200种,比如凤头潜鸭、白眼潜鸭、赤颈鸭、斑嘴鸭、绿头鸭、绿翅鸭、罗纹鸭、翘鼻麻鸭、琵嘴鸭、凤头䴙䴘、白骨顶鸡等等,最引人注目的是其中不乏红头潜鸭、青头潜鸭、凤头麦鸥等多种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灭绝威胁级别的珍稀鸟类,以及“水中大熊猫”之称的中华秋沙鸭、北极“稀客”红喉潜鸟、灰林银鸥、三趾欧等。其实,作者本人几乎是个鸟盲,介绍不够专业,也总记不住这些鸟的名字、体貌特征等等,但喜欢已经足够了。</h3><h3> 许多人都搞不明白,明明一座透着工业气息本色的城市怎么会引得这么多鸟儿不愿南飞在此停留,或许从一个侧面应证了城市生态环境还是不错的。</h3> <h3> 以红嘴鸥为代表的鸥类鸟儿最为活泼好动,善于和人们互动,大家也乐此不疲地享受着和她们近距离接触的惬意,她们因此成了这座城市整个冬季的宠儿。</h3> <h3> 德阳因鸟儿的光临,一时名声鹊起,便又有了“鸟语城”的美称。每年都吸引了国内外爱鸟人士纷至沓来,特别是闻听青头潜鸭、红头潜鸭等珍稀鸟类现身时,更是不远千里专程来一睹为快。</h3><h3> 引人瞩目的还有他们。整个冬季,常常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打鸟爱好者架着“长枪大炮”聚集在旌湖边,近距离地享受打鸟的快乐和欣喜,相信他们一定都会收获满满。作者装备有限,常常艳羡大法师们拍出的可以数毛的佳作,但这丝毫不影响本人小打小闹打鸟的乐趣。</h3> <h3> 喜欢看她们自由自在地飞翔,追踪她们矫健的身影,快门哒哒哒哒地定格着美妙的身姿。</h3> <h3> 据鸟友讲,这个就叫青头潜鸭。国际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等级定的是“极危”,目前全球数量不足500只。</h3> <h3> 这个小家伙就是红头潜鸭了。2018年的冬天,旌湖里一下子来了十多只红头潜鸭,给市民和鸟友们带来巨大惊喜。</h3> <h3> 抖抖羽毛,精神精神。</h3> <h3> 风再大也不怕,天生自备羽绒服 。</h3> <h3> 闲庭信步,顾影自怜,偶尔思考一下鸟生。</h3> <h3> 仔细看看,湖里有什么好吃的。</h3> <h3> 发现目标,俯冲出击,一丝不差,精准到位。</h3> <h3> 吃饱了,该起身活动活动了。</h3> <h3> 展示一下空中取食的本领。</h3> <h3> 什么叫展翅高飞,给你做个示范吧。</h3> <h3> 再来一个背部的(其实是没拍到正面啊),真有型,帅!</h3> <h3> 悠闲的午后时光。</h3> <h3> 伴着余晖,来一支协奏曲。</h3> <h3> </h3> <h3> 倦鸟归林,美好的一天。</h3> <h3> 春暖花开,候鸟北归。四季轮回,生生不息。期待下一个冬季再相聚。</h3><h3><br></h3><h3> (拙作图片均为作者原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