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9年初的中国石界,除了太原石展高价成交的喧嚣与金钱碰击的声响外,一场不同凡响的石展与一本书的问世,为中国石界翻开了新的历史篇章。</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4月8日,在国家大剧院</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举办的《石非石——中国生活艺术展》,突破了以往所有石展的陈词滥调与金钱利欲,以中西方艺术结合的方式,将空间设计环境艺术植入奇石,将奇石这门自然艺术融合于行为艺术,产生了化学反应,提高了人们对于艺术的感受与认知,使奇石的艺术性脱离了观赏石的浅层次低纬度认知,遗貌而取神,离形而会意,达到了高级的精神层次。</span></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好的石头其实不是用来观赏的,赏心悦目,犬马声色,只是奇石最基本的初级功用;而乘物游心,心石交融,人石互契,是中级的状态;能够澄怀观道,以澄澈空明的心境来看待世物,一念起,万水千山,一念灭,沧海桑田,领悟色相中微妙至深的空境、禅意,是石而非石,方是在主客体的交融升华中达到最高的审美境界。</span><br></h3> <h3>4月13日,《中国赏石美学》新书发布会在徐州观象博物馆举行。该书甫一问世,便引起了赏石界的高度关注,掀起了轩然大波。之所以产生如此巨大的轰动效应,是因为作者突破了传统美学理论束缚与思维定式,在传承发扬古典赏石精萃的同时,融合东西方美学思想,对既往艺术理论进行了丰富与完善,将赏石审美释义升华到一个前所未有的认识高度与境界,构建了全新的当代中国赏石理论。</h3> <h3>在书中,该书作者李昌银先生以一种婴儿般澄澈纯粹的目光以及出世超然的思维来观察理解石头这种自然的造物,运用多元审美,看到了不一样的多维双空间和艺术表现方式,令人如同经历了一次审美的头脑风暴,脑洞大开,眼前豁然开朗,耳目一新。</h3> <h3>李昌银先生是一位企业家,从事房地产和葡萄酒行业。与其他企业家赏石不同,李先生在收藏的同时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赏石理论的研究和构建上,<span style="line-height: 1.8;">该</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书是作者</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通过多年实践后潜心思考和研究的成果,这在国内企业家群体中是不可多得且难能可贵的。</span></h3> <h3>《中国赏石美学》一经问世,业界众多知名专家学者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资深赏石评论家俞莹先生称其为继王朝闻先生的《石道因缘》之后,又一部赏石美学的力作,填补了国内20年在该领域的空白。齐鲁书社总编辑傅光中先生评价说:这本书一下子打开了我们的欣赏视野,是一个积极的探索,是一本开卷有益的好书。南开大学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美学学会会长周志强先生认为,《中国赏石美学》是一本很有思想、学术性的好书,值得一读。由此可见,本书的出版不仅对观赏石界,而且对美学界,都有独到的价值和意义。</h3> <h3>由于我们这一代从小所处的历史环境,导致极度缺少美学教育与艺术欣赏,同时思想单一僵化,即便后来接触一些,也多是碎片化并极其肤浅的。这次石展与《中国赏石美学》这本书,开启了赏石界新的理念、新的高度与新的未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