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初中地理学科德育课程一体化暨第三届项目式研学现场会在临沂成功举办

青未了

<h3>  人间四月天,繁花似锦,随风摇曳,漫天轻舞;缤纷飘落的花瓣,绽放着美丽,流光溢彩,馨香满怀,明媚了岁月,芬芳了生命,带来了美好,激情四溢,让人多了一份期待,多了一份浪漫,将希望的火种点燃,描绘着五彩斑斓的学习画卷。</h3> <h3> 在这个最美的季节,山东省初中地理学科德育课程一体化暨第三届项目式研学现场会议在临沂市经济开发区国家中印软件创新园成功举办。</h3> <h3>  4.16—19日,来自全省近六百名地理界的专家和同仁们齐聚在繁华簇拥的中印软件园区,共享此次盛会。</h3> <h3>  大会设两个会场,位于一楼报告厅的主会场坐无虚席。</h3> <h3>分会场人头攒动。</h3> <h3>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地理教研员甄鸿启老师、临沂市教科研中心副主任陈为词参加会议;会议由临沂市教科研中心地理教研员卞学昌老师主持。</h3> <h3> 陈为词主任致欢迎词,他的致辞风趣幽默、妙语连珠。</h3> <h3>  会议第一天,聆听专家报告,提升专业内涵。</h3> <h3>  山东省重点学科自然地理学负责人、山东地理学会荣誉理事长 、原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张祖陆教授讲解《沂蒙山区研学旅行》。</h3><h3> 张教授从素质教育谈起,用生活化、情景性的实例解释了地理学、项目教学与研学旅行结合的重要意义,随后对其沂蒙山区研学旅行成果做了图文并茂、热情洋溢的讲解,让在场的参会老师受益匪浅。</h3><h3>  </h3><h3><br></h3><h3>  </h3> <h3>  来自临沂市沂水县沂新中学的张永丰老师为大家报告《做一位教育研究者》。张老师是荣获多项国家级和省级大奖的正高级教师、临沂市科研型骨干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h3> <h3>  张老师鲜明提出,一线教学要基于学科发展和专业成长需要搞教研,“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要以自身教学风格和个性特点确定课题研究,形成自成体系的个人教学理论。</h3> <h3>下午的会议由东营市教科院李建茹院长主持。</h3> <h3>  黄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的张荣刚高级工程师为我们做《黄河水文特征及相关项目研究》报告。 关于黄河水文特征以及相关项目研究严谨细致。大量数据,图表,资料,折射出无数科研工作者辛苦的付出,累累成果背后是夜以继日的伏案钻研。</h3><h3>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张工程师严谨的工作态度,无私的奉献精神,为我们今后教学和研究提供了高标准的示范。</h3> <h3>手机定格</h3> <h3>  考察研学基地。国家中印国际创新园,由临沂市拓普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建设运营,园区由智慧教育创新中心创客研学体验中心、智慧教育培训中心等构成。园区已被国家和省命名为“国家级国际创新园”。</h3> <h3>国际园区环境优美</h3> <h3>  兰山区初中教研室主任池肖杰在观看孩子们实践操作。</h3> <h3>  第一天的学习,专家们的报告高屋建瓴,关于项目式研学的真知灼见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丰富多彩的专题授课深入浅出,开拓了大家的视野,提升了我们的研学理论水平。</h3> <h3>  第二天的实地研学考察,兵分两路,对郯城县麦坡地震遗址和东夷文化博物馆进行现场考察、研学。</h3> <h3>  山东郯城麦坡地震断裂带在马陵山上,位于高峰头镇境内,距县城东南10多公里。是与东非大裂谷、美国黄石公园齐名的地面可见地震断层。全世界仅存两处,国内惟一,为大地震后数百年至今仍未过活跃期的自然奇观;也是景色最壮观,最神奇的一段,具有极高的科研、科普和观光旅游价值。</h3><h3><br></h3><h3> </h3><h3>  </h3> <h3>马陵山麦坡断裂地形地貌。</h3> <h3>  据地质学家考证:麦坡地震断裂带属“郯庐断裂带”的中部,郯庐断裂带是我国东部地区最大的还处在活动期的地壳断裂带。</h3> <h3>  地震在毁灭文明的同时,也创造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奉献给人类奇异的地质景观。麦坡活断层是郯庐带的标志性出露,沿马陵山西侧展布,全长2600余米,该断层具有明显的断层陡坎、断头沟等构造地貌特征,断层东侧(上盘)为中生代褐色砂岩逆冲到(下盘)新生代第四纪红色粉砂岩和晚更新统地层之上。上下两盘地质年代相差亿年,故有“一步亿年”之称。断层出露明显,结构面清晰易辨,航空影像形如刀切,色泽鲜明,蔚为壮观。<br></h3> <h3>一步跨亿年。</h3> <h3>一步跨亿年</h3> <h3>  据记载,1668年7月25日,郯城发生大地震,震级8级,全县死于地震的8700多人,当时的知县写了一首诗:《郯城地震灾民歌》“那城野老沿乡哭,自言地震道荼毒。忽听空中若响雷,霎时大地皆翻覆。或如奔马走危坡,或全巨浪摇轻轴。忽然遍地涌沙泉。忽然顷刻皆干没。开缝裂坼陷深坑,斜颤倾欹难驻足……”大地震后,留下了这一奇观。现在,来到麦地震活断层遗址,会清晰看到两种颜色的土壤一线之隔。这泾渭分明的奇观,就是地震断裂带。</h3> <h3>  省地理教研员甄鸿启老师与大家一起研学。</h3> <h3>  郯城麦坡地震活断层遗址是宝贵的自然遗产,对于开展构造运动和地震地质等研究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是很好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场所,蕴藏着丰富的科学、科普、旅游资源,是研学旅行的好去处。</h3> <h3>正在研学的八年级学生。</h3> <h3>甄老师在给大家讲解</h3> <h3> 由于马陵山麦坡地震断裂带是裸露的断崖景观,加之土壤成分为沙页岩,在现有自然条件下水土流失严重。附近的村民开荒种地现象非常普遍,更会造成一些自然景观加速消失,景点开发与保护刻不容缓。</h3><h3>  现在,郯城麦坡地震活断层遗址已经被中国地震局正式批准设立为国家级典型地震遗址。下一步山东省将对该遗址进行保护性开发。</h3><h3>  注:部分文字摘自《山东省郯城麦坡地震断裂带地质考察记》,向原作者表示衷心感谢。</h3> <h3>研究讨论</h3> <h3>  麦坡断层遗址的研学,强化了地理核心素养与德育的契合,发挥实践活动育人的重要载体作用,拓展了德育空间,丰富了德育形式,增强了学生的道德体验和道德实践能力。同时,当地水土流失导致地形地貌的变化也引起了对人地协调观的思考,爱国爱家的情感油然而生。</h3> <h3>参观考察沂蒙水利博物馆和东夷文化博物馆。</h3> <h3>  沂蒙水文化博物馆研学考察。</h3><h3> 水利建设是沂蒙老区翻天覆地发展变化的历史见证,是沂蒙情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最集中、最充分的体现。</h3> <h3>  走进沂蒙水利建设展览馆,仿佛置身那难忘的岁月。在这片弹痕累累的红色沃土上,沂蒙人民战天斗地,改造山河,挥洒下激情与汗水。沂蒙精神,感天动地。在蜿蜒流淌的沂河岸边,向人们诉说着曾经的过往,它警示着人们牢记艰苦的岁月,它照亮着前行的道路。</h3> <h3>  浓缩了沂蒙水利建设的辉煌成就,展现了沂蒙人民拓进取、发愤图强的精神风貌。</h3> <h3>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今天的临沂,水生态资源布局合理,功能健全,景观优美,河尽其用,水尽其美,城尽其能,民享其成,一个生态宜居的“大美新”临沂,已经展现在世人面前。</h3> <h3>领导前期考察研学。</h3> <h3> 临沂东夷文化博物馆位于国家级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北部皇山脚下,山环水抱,风景优美,是目前国内首家以东夷文化为主题的国有博物馆。</h3> <h3>  临沂是东夷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和东夷文化的核心地,博物馆主要依托距今有5000多年的皇山史前古村落遗址而建。<br></h3> <h3>  东夷文化博物馆由国内顶尖规划设计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规划设计,内设八大展厅和360度环幕影院与U形幕影院两大影院,从史前时代到秦之前的东夷文化历史展厅、考古展厅、习俗展厅、农业展厅、工艺展厅、手工业展厅、社会展厅及夷夏融合厅。这些精彩的篇章,让史前时代的东夷文明以文物陈列的方式得到了更好的呈现。</h3><h3>  </h3> <h3>  东夷文化博物馆是国内首家以东夷文化为主题,集文物收藏、社会教育、科学研究、游览休闲于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现已成为提高临沂知名度和美誉度不可或缺的一张靓丽名片。</h3> <h3>老师们在研学</h3> <h3>  东夷文化博物馆向我们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人类要尊重自然、顺从自然,社会发展要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人地协调观是贯穿地理学科教学的主线,也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h3> <h3>研学考察亚洲第一橡胶坝。</h3><h3>空中俯瞰</h3> <h3>在西岸观看</h3> <h3> 会议第三天,交流总结本次研学体会,由几位经验丰富的老师给我们分享交流研学心得。</h3> <h3>聆听郯城县教研室范长青老师对麦坡研学的体会。</h3> <h3>教师大咖为我们传经送宝。</h3> <h3>   《再谈研学》</h3><h3> 甄老师就三届研学活动给予总结和反思,他提出“再回首,再认识,再思考,再出发,再建议”“五再”研学建议,特别提示地理教师要结合教学新理念新任务要求,因地制宜完成教师角色转化、教材内容转变,有力提升核心素养。</h3> <h3>  研学搬到了户外,但仍是教师和学生。教师角色转变,教师应如何转换成导师?课程资源整合改变。如何改变?</h3> <h3>跨学科,全员育人。</h3> <h3>  课堂教学项目化,研学活动日常化,德育课程一体化。</h3> <h3>  作为地理人,我们要有更广阔、更包容的眼光,对地理教师的导师化及自身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多尝试、多学习、多思考、多参与,让研学脱离“旅游”表面化。要提升能力,从学生主导出发,让研学更地理化、更专业化、更趣味化。<br></h3><h3> 地理研学,任重而道远。对教师能力,与路线设计,全员育人理念提出更高要求。</h3><h3> 地理教育,在路上,在不断求索当中。</h3><h3><br></h3> <h3>本次会议,甄老师总结为六个字“天时,地利,人和”。</h3> <h3><b><font color="#010101"> </font><font color="#ed2308">“不是我们过于执着,而是你值得”!</font><font color="#010101">太有</font><font color="#010101">诗意了!</font></b></h3><h3><b><font color="#010101"> 期待下一届我们再见!</font></b></h3> <h3>  卞学昌老师致闭幕词: 这次研学现场会议为构建德育课程、地理课程、传统文化课程和实践活动课程“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实施提供了范例,为实现全员育人、全科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作了有益探索,必将对推动全省地理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h3><h3> 欢迎地理界同仁再来红色沂蒙、琅琊古郡、羲之故里、蒙山之巅!</h3> <h3>前期领导辛苦准备</h3> <h3>每天会议探讨到深夜</h3> <h3>大合影</h3> <h3>两路人马合影</h3> <h3>交流</h3> <h3>聆听</h3> <h3>认真学习</h3> <h3>投入的听,用心的记。</h3> <h3>秩序井然</h3> <h3>研学中的老师和学生。</h3> <h3>分会场</h3> <h3>编辑: 韩硕</h3><h3>图片提供: 邹道华 王静 池肖杰 韩硕 </h3><h3>会议纪要: 燕静 李向华</h3><h3>审核: 甄鸿启 卞学昌 池肖杰</h3><h3>部分文字及图片借鉴池肖杰主任美篇及网络,在此一并感谢!</h3>

研学

地震

地理

沂蒙

东夷

麦坡

德育

育人

老师

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