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的视觉盛宴——行走在北疆(二)

闲云野鹤

离开喀纳斯,我们一路向东,沿着阿尔泰山脉去探访额尔齐斯河。 额尔齐斯河是中国唯一注入北冰洋水系的外流河,都说大河向东流,可这条大河却是从东向西流的。 边走边看,风景在路上。 从喀纳斯下到山脚,路过一片水域,适逢黄昏,看芦苇迎风摇逸,恍惚有了身在太湖的感觉。 布尔津大桥的落日。 东边日出西边雨,在新疆广袤的土地上,经常可以看到壮观的彩虹。 在北屯休息一晚,第二天一早出发。在去往阿勒泰市的半路上,我们幸运的遇上了哈萨克族的赛马。 远处飞奔过来的赛马群。 哈萨克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他们不论男女老少都很善骑,据说哈萨克族的孩子只要会走路就会骑马了。你看,这些参加赛马的都是些小孩子。 第五站:阿勒泰白桦林公园。 阿勒泰桦林公园又称"都统岛",据说是当年一位都统在此避暑而得名。夏日园内要比外界温度低2℃_4℃。秋天则一片金黄。 一入园就是满眼的白桦树,好想,就坐在林间,静静的发呆。 金色的林荫道。 河水在白桦林中穿梭 林间小道若隐悠长。周围一片静谧,只有风摇树叶的沙沙声和远处隐约的水流声。 蓝天下的红叶分外妖娆。 水面飘落的桦林叶。 离开美丽的阿勒泰,我们继续向富蕴出发,前往可可托海的额尔齐斯大峡谷,那里是额尔齐斯河的发源地。 路上,途经一个叫可可苏里的地方。虽然很小,景致却也很美。 湖水中倒映着雪山和芦苇。 水中自由游弋的野鸭。 远处,一群在湖边喝水的羊。 离开可可苏里,继续前行,路上遇到哈萨克族人的转场。哈萨克族至今保持着游牧民族的传统,他们逐水草而居,随着季节搬家去到不同的牧场,全部家当几只骆驼就可以装下。 转场中的羊群。 第六站可可托海。 可可托海蒙古语的意思为‘蓝色的河湾’,额尔齐斯河从发源地顺峡谷而出,再从镇中穿流而过,这里冬天是全国第二冷极,曾测出了零下60℃的低温。这里也是一个矿产资源非常丰富的地方,著名的世界第四大露天矿——三号矿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60年代,从三号矿开采出的矿石帮助国家还了苏联外债的三分之一。 著名的三号矿坑,经过几十年的开挖,已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地坑,最深处可达200米。 刚刚离开大峡谷的额尔齐斯河清澈见底。 象鼻山,有没有很像一只大象爬在额尔齐斯河边,把鼻子伸入河中在汲水。 满山秋韵。 石钟山,就是象鼻山的另一面,像一口倒扣的大钟。惊叹大自然的神奇。 瀑布石,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好像是正在奔腾的瀑布突然被历史给凝固了。 初生的额尔齐斯河,温柔的流淌在山谷间。 远处的小石钟山。 额尔齐斯峡谷两边各种岩石。 秋叶在太阳下闪着金光。 离开可可托海,我们踏上了返程。途中经过卡拉麦里蹄类自然保护区,遇上一群骆驼在路边喝水休憩。 看上去像是一对情侣。 昂首挺胸骄傲的行走着的骆驼。 这只骆驼看到我们在拍照,把头转了过来,一副憨憨的样子。 一群马向柏油马路奔来。 马群大摇大摆穿过马路,完全忽视路上行驶的汽车,当然,在新疆,停车让这些动物先行是每个司机的共识。 穿过卡拉麦里蹄类保护区,就到了我们此行的最后一站五彩城。 五彩城以前又叫‘五彩湾’,是典型的雅丹地貌。传说是由于天上的陨石坠落撞击起火形成,远望近观,状如城廓,色彩缤纷,由此而得名。 在这金色的秋天,我们驱车行走了两千五百多公里,饱览了北疆的醉人秋景。 这里是摄影的天堂,惟愿,继续行走,用相机定格,大美新疆之春夏秋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