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杜鹃红

陈正华

<h3>  好雨知时节,清明即发生。岁岁清明,今又清明,在仲春之际,乍暖还寒,惊雷初至,夜雨淅淅的季节,总让人想起唐.杜牧《清明》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h3> <h3>  据说,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清明对于我国农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节气,气温升高,春耕春种。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日子接近,故两个节日合二为一,寒食成为清明的别称,有了清明不动烟火,只吃凉食的习俗。</h3> <h3>  或是因为清明,近日关注起唐诗来,唐.刘长卿《清明后登城眺望》“风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百花如旧日,万井出新烟。草色无空地,江流合远天。长安在何处,遥指夕阳边。”的意境让我亦真亦幻,如痴如醉。</h3><h3> </h3> <h3>  恰逢朋友相约,驱车西行,登高毕节,亲近高原,鉴赏杜鹃。</h3> <h3>  2019年4月5日,我们终于踏上了江习高速,踏上了杜鹃之旅。一路上蓝天白云,乌蒙如黛,粉墙红瓦,菜花盛开。旅游富民的贵州,让人不由自主竖起大母指:点赞!五色郁金香|,杜鹃连彩虹。香车绕孤岛,心语流云中。</h3> <h3>  毕节是贵州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贵州西北部,乌蒙山腹地。由于乌蒙山向北蜿蜒,其余脉深入重庆江津,造就了四面山风景名胜区。</h3> <h3>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吟诵着毛泽东的诗句,我们沿乌蒙山系向腹地进发。 </h3><h3> 一路走来,习酒飘香,茅台迎宾,白墙红瓦,彝女情深,山作细浪,蓝天流云。好一派高原风光让人目不暇接,兴奋之情溢于言表。</h3> <h3>  百里杜鹃位于毕节大方。我们到时己是下午,工作人员建议我们先看郁金香,第二天再欣赏杜鹃。</h3><h3> </h3> <h3>  郁金香是荷兰的国花,我国新疆也是原产地之一,郁金香的倩影什么时候来到西南贵州毕节,我们不知道,也没人给我们介绍,想想也是近几年的事,尤其是与百里杜鹃搭配,可能商业目的更为突出。</h3> <h3>  我们驱车来到郁金香所在的大荒村,在景区大口,有几株并不起眼的郁金香在那里欢迎我们,镜头对准几枝花朵,构图、特写无法令人满意,心里顿生受骗感。</h3> <h3>  随着川流不息的游人,走过曲径般的引道,当我们登上一个高坡放眼远眺,在三面环山的小平原上,满目郁金、五彩斑斓、各种造型、鲜艳夺目,游人象蜜蜂一样飞渡花丛,郁金香的伊甸园让我先前的失落被震撼所取代。真是:曲径通幽处,残芳花茂生。</h3> <h3>  当我沉浸在行行摄摄的乐趣中,忽听女生在向男朋友提问:你知道当你送我郁金香时,应该选什么颜色吗?男生无语,女生向他普及道:红色代表热烈的爱意;</h3><h3> 粉色代表美人、幸福、永远的爱;</h3><h3> 黄色代表开朗、高贵、财富;</h3><h3> 白色代表纯情、清高的恋情;</h3><h3> 黑色代表独特的领导权;</h3><h3> 紫色代表无尽的爱、永恒的爱……。</h3> <h3>  “先生,请让一让!”我立即拉回思绪,向郁金香园的深处走去。</h3><h3> 郁金香园上空的索桥,可鸟瞰郁金香园区。</h3> <h3>  远处山头相对的是空中玻璃栈桥。</h3> <h3>  花开仲春头,人约黄昏后。五彩郁金香诱发了我的无限感叹:黔驴有技技无穷,郁金花开开大荒。白云悠然如梦至,五彩美幻入夜郎。</h3> <h3>  黄昏时分,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了郁金香园。</h3> <h3>  第二天,郁金香的余味和杜鹃花的渴望让我们早早地醒来。</h3><h3> 停车摆渡唯恐晚,却见花下拥红颜。游人接踵入香国,除却吾辈不识黔。当我们跟随如织的游人接近百里杜鹃时,极目之处,星星点点、红白相间,不禁让我想起唐.曹松《寒食日题杜鹃花》来:“一朵又一朵,并开寒食时。谁家不禁火,总在此花技。”</h3> <h3>  走近杜鹃花,映入眼帘的是硕大无比的花朵迎风飘扬荡,缀满技头,有红色、白色、淡黄色……。花前树下,花朵与人头比肩,花山与人海交融,举起相机,不知拍人好,还是拍花好。</h3> <h3>  登上小山的观景亭,极目远眺,满山遍野的五色杜鹃,似星空陨落,似织锦铺成,似花海微漾,如梦如影,美伦美幻。令人喟叹、夺人心神、吸人眼球、让人倾慕。正是五彩祥云高原红,毕节杜鹃胜姑苏。花红人面相映好,回眸一笑美人图。</h3> <h3>  淘醉之际,唐.韩偓《净兴寺杜鹃一枝繁艳无比》跃入脑际,“一园红艳醉坡陀,自地连梢簇蒨罗。蜀魄未归长滴血,只应偏滴此丛多。”</h3> <h3>  可能是观花,亦或是人多,我们和同行的朋友走散了。</h3> <h3>  相约十一点在景区大门外集中,到金坡另一个景区观光。我们便走马观花,草草结束了感动。正是:一园杜鹃始纷芳,百里红艳五彩妆。寒食尤見炊烟袅,八方游人入夜郎。</h3> <h3>  令我们没有想到的是,金坡景区离想象中的距离太遥远,车约摸走了1小时,在离景点1.8公里的路上堵车了。</h3><h3> 打听一下才知道,景区拥堵严重。我们商谅后决定寻找高速,忍疼返津。当我们掉转车头返程时,远处山头乌云笼罩,一场无约而至的暴雨袭击了我们。</h3> <h3>  有人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在我看来,黔道更难!我们在乌蒙山里走走停停,由于警察堵道,始终在景区周边徘徊,大约下午四点过才上了毕节至遵义的高速,结束了不愉快的那天(下雨),不平坦的那路(山路),不地道的那人(警察),告别百里杜鹃向酒城茅台古镇奔去。</h3> <h3>  我们驱车到达茅台古镇己经接近黄昏时分。刚到镇口,似乎嗅到了空气中弥漫的茅台的味道。曾经沽酒人,人酒己相生。谈酒生茅台,无愧杜康君。</h3> <h3>  茅台古镇,贵州遵义市仁怀市下辖镇,位于赤水河畔,是川黔水陆交通咽喉要地。在郁郁葱葱的赤水河畔建有“红军烈士陵园”,“红军四渡赤水纪念碑”。</h3> <h3>  茅台古镇历来是黔北名镇,古有“川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一说。茅台镇是中国醬酒圣地,1915年茅台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在茅台四渡赤水,茅台镇集古盐文化、长征文化和酒文化于一体,被誉为“中国第一酒镇。”</h3> <h3>  我们下榻的宾馆座落在赤水河畔,与茅台古镇隔河相望。这时,天已经黑了下来,我们穿过赤水河上的彩虹桥,去体验古镇的夜生活。深入古镇,楼台亭廓,雕梁画栋,鬼斧神工。街道上灯火通明,人流如织,酒肆林立,酒香飘溢。</h3><h3> 同行的黄大哥把我们引进了“黄家大院”的杨家餐馆,还特意沽了散装茅台供大家品尝,闻茅台、品茅台、住茅台,正是:贵山贵水贵如酒,赤心赤胆赤水河。国酒茅台甲天下,遍地酒肆一江歌。</h3> <h3>  酒足饭饱,我们选了与彩虹桥相依相偎的仿铁索桥过河,回归酒店。</h3><h3> 当我们回顾赤水河对岸的茅台古镇,不禁惊叹古镇的夜景灯火璀璨,尤如天河坠地,是何等的宏伟和壮观。比起刚才身临其境又是一番置身景外的享受和实感。真是:近看灯火远辉煌,银汉逶迤落满江。栉此鳞次雕画栋,酒幌深处茅台香。</h3> <h3>  次日清晨,太阳刚要露出笑脸,晨曦中的茅台古镇把我从睡梦中叫醒,我拿起相机,推开窗棂,昨晚灯火阑珊后的茅台古镇又换了一副容颜。</h3> <h3>  晨光初照,光影交错,轻雾笼罩,黑白相间,层次分明,偶闻鸡犬,睡眼惺忪,小镇静甜……。再多的溢美之词都是那样的沧白和多余。</h3> <h3>  我们用半天的时间参观了“红军四渡赤水纪念馆,”登临纪念碑,考察了茅台古镇,覌光世界名酒博物馆。临行前,各自各取所需,还买了茅台原浆酒,先尝后买,讨价还价,相互激励,体验商贾……。</h3> <h3>  茅台古镇的美是其古朴的美,古镇的纯是其茅台的纯,古镇的正是其茅台人的正,茅台镇的精是其对酿酒技术的精致而决不将就……。正是:青砖灰瓦石街斜,朝阳映棂掩酒家。晨风送酒通七巧,茅台古镇美如画。</h3> <h3>  面对古镇茅台,不会吟诗也会吟,一种骚人的躁动,出口也成章法。七律《茅台古镇》“茅台美酒夜光杯,古镇灯火作意随,黔北小嘬有赤水,不入茅台不知味。”回望赤水,一河美酒东流去,回味茅台,国酒用心酬未来。一时间,乘兴茅台,前两天在毕节的不快一扫而光,都为这次茅台之行充满自信,体验多多,快乐多多,收获满满,自信满满而手之、舞之、歌之、蹈之也。</h3> 全文结束,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