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看见思考的力量---参加全国中小学学科思维导图实操训练工作坊总结

锡林浩特市九校 姚帅

<h3>  学会思考才能学会学习,思维品质是学生核心素养中的关键纬度。如何通过学科教学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2019年4月11日,姚帅老师和郑立骄老师有幸参加了由中国教育服务培训中心组织的“让教育看见思考的力量――全国中小学学科思维导图实操训练专题研修班”为期四天的系统性培训。</h3> <h3>  本次培训的主讲专家是刘濯源教授,他是南京濯源心智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思维可视化教学体系创建人、学科思维导图概念提出者、心智教育理论及策略体系创建者、思维可视化教学联盟执行理事长、曾受聘于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兼思维可视化教学实验中心主任,全国教育信息技术“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思维可视化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课题组总培训指导师。</h3> <h3>  四天培训,合作探究、思维共振、思想争鸣、思维可视、 融于学科。老师们在“参与式工作坊”的培训模式中积极互动,完成了一次思维成长之旅,对学科教学本质有了新的洞见。</h3> <h3>  活动中,刘教授重点对“思维可视化教学”中“教学效能提升策略”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助老师们转变教学观念。围绕“教学效能与效率的不同”,刘教授强调“效率≠效能”,当方向错了,我们的教学就会南辕北辙,越努力离目标越远。教学的正确方向应是要求教师为发展学生心智而教,学生为发展心智而学,其核心是要注重对学生“心智”的培养。刘教授从当前存在的“强其技而堕其心”、“增其识而弱其智”两大现状着眼,提出通过“学科思维导图”实现知识的结构化,为当前我们的课堂教学过分注重知识、技能而忽视思维力的培养指明了改革的路径和可行性方法,让我们明白了“学生要学得好、考得好,靠的不能仅仅是背诵,更重要的是思维能力的训练提升”的道理。刘教授同时指出“思维导图≠学科思维导图”,他提出“提要素、理关系、建结构”的思维可视化策略,进一步明确学科思维导图是依据学科知识而进行的结构化思考,关键在于提炼、概括、分层、分类,对教师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学科功底都是严峻的挑战,需要老师们在学习与落实中不断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思维品质。</h3> <h3>  培训中提出的诸多理念都引发了老师们的深度思考。如,拥抱错误就是发现价值;结尾大于开头,重视结尾“黄金三分钟”;思维水平的差异体现在概括性上,概括力越高,思维之塔越高;有效能的课堂有三个标准:知识入框、策略生成、正向体验;不要培养出“圣诞树”样人才;讨好不等于真好……新颖具实的理念、严谨明晰的思维、幽默风趣的语言、精彩生动的案例、灵活多样的形式,不仅展示了刘教授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学者风范,吸引了参训的每位老师,更唤醒了大家潜在的思维意识,为我们的教改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指导。培训现场,大家热情参与互动,在轻松愉悦中学得了知识,享受了乐趣。</h3> <h3>  活动同时,学科思维可视化教学专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林书扬老师还围绕“学科思维导图的绘制”,带领老师们开展实练操作,共同完成了一幅幅学科思维导图。</h3> <h3>  接触了学科思维导图之后,尤其是刘教授提出的“提要素、理关系、建结构”的思维可视化策略,使教师们真正感受到学科思维导图更加强调依据学科知识而进行结构化思考,感受到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依据学科固有知识结构及思维规律来确立的上下级或同层级,感受到关键词的提炼上依据学科特点进行的提炼、概括、标注。培训中,绘制学科思维导图难度很大,尤其是结构化与高度概括实非不易,但确实引领教师走向了学科本质。同时,对教师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学科功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使教师们发出感慨:学习、学习、再学习,落实、落实、再落实。在学习与落实中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思维品质。</h3> <h3>  厦门之行,领略名师风采,带来的是无尽的思考和思路的开发。学习是一次美丽的邂逅,更是永不停歇的追求,学科思维导图,能够认识你真好!能够读懂你更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