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迟迟 卉木萋萋――滨州市心理健康教学研讨会小记

惠民李庄 王庆龙

<h3>“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暮春时节,滨州市心理健康研讨会在博兴县博奥实验学校举行。我有幸亲临现场,感受一场心理健康教育的盛宴!</h3> <h3>第一个执教的是博兴五中的孙秀玲老师,她带<span style="line-height: 1.8;">给我们的是《我和我的周末作业</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孙老师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切入学生关心的话题,从学生身边选取有代表性的事例。一切那么顺其自然,水到渠成。通过初次计量,让学生形成明显对比体验,有的学生对某学科有困扰,而有的学生对该学科没困扰。说明困扰的感受只是来自不同的我们。孙老师通过让学生角色扮演,进一步感受学生与周末作业间的微妙关系。通过和学生一起查找周末作业干扰源,自然而然的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摆上桌面,从而激发学生排除干扰,抵制诱惑的欲望。最后通过再次计量,盘点学生在这节课的收获。</span></h3> <h3>第二位执教的是滨城四中的田岩老师,她带给我们的是《压力伴我成长》。田老师通过课前热身游戏――超级天平,让孩子们感受压力无处不在,并且自然引出课题。田老师通过让孩子们梳理自己生活中的压力源拉进了学生与课堂的距离。通过游戏体验:吹气球、放飞气球,让学生充分认识压力。通过头脑风暴,小组内讨论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缓解压力的方法。老师在同学们总结的基础上介绍新方法――压力接种技术,并学以致用。最后达到知行合一――我的“减压”行动书!</h3> <h3>第三位是来自莲花学院的惠芳老师,她呈现给我们的是《揭开“暗示”之谜》。惠老师通过课前小游戏――我会读心术,既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又引入了课堂。通过盘点学生生活中广告中暗示的应用,揭开“暗示”“心理暗示”的定义面纱。通过故事的分享,总结出积极暗示的作用和消极暗示的危害。通过视频和小组活动,让学生学会积极的心理暗示。并通过半杯水的思维,测试学生的暗示模式,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并有的放矢的找到解决办法。最后通过积极暗示方法分享,使课堂达到高潮,并在高潮中结束教学。</h3> <h3>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这两者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又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所以今天研讨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是执教教师的说课和听课教师的评课。</h3> <h3>首先说课的是孙老师,她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的感恩和谦虚。她感谢给我们搭建平台的领导,感谢给她帮助的同事,感谢陪伴一起的学生。她还特真诚的恳请老师们多多提出建议。</h3> <h3>田老师是学校的心理咨询师,虽说她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了那么多的专业技术,但一切都那么恰当,丝毫不突兀,不做作。</h3> <h3>惠老师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她娓娓道来,把生活工作中对学生的帮助当成激励自己前进的动力,把学生的进步与成长看做自己的荣誉和奖章。惠老师的课更能体验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h3> <h3>最后的评课环节由市教科院的教研员舒老师主持。舒老师是我们滨州市乃至山东省的名人,但舒老师的谦虚让人感动,他像个邻家大哥一样,一个劲的说自己不专业,其实他的点评比谁都专业。老师们在舒老师的带动和鼓舞下,将自己的或收获,亦或建议和大家分享。</h3> <h3>有人说,听课是教师成长的起跑点。通过一下午的学习,我也有以下几点收获:一、三位老师的课在选题上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依据学情定位教学目标,并围绕目标,设计体验活动,真正把课堂向课外延伸。二、三节课都是发现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用方法解决问题。课堂教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三、心理健康课不同于心理咨询,更不同于品社课、班会课,重游戏体验,重感受,老师要善于抓课堂生成!</h3> <h3>收获的同时也带个我一点反思:三节课都取题于学会学习范畴老师的课堂落脚点在哪,如何更好的贯彻立德树人。三节课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学习与压力的关系,我们作为课堂的设计者和引领者,是不是该给学生以正确的价值引导:学生所处的年龄和他们的身份正是学习的大好时光,学习是他们分内之事,适度的学习任务,作业和考试是学习的一部分,都不会产生需要疏导的压力,我们不要做负能量得助推者。相反,如果丝毫没有督促,反而缺少动力!</h3> <h3>这次活动也带给我一点感慨:初中心理健康课堂容量比小学大好多,随着学生年龄和认知的变化,他们得心理需求和课堂表现和小学生有了质的飞跃。这就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h3> <h3>时间不知不觉过去,一下午的时光,一下午的滋润。让我对初中心理健康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同时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我愿意和老师们一起,朝着期望的样子,一路向前!</h3>

学生

老师

课堂

暗示

心理健康

通过

学习

三节课

压力

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