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出银生城界诸山

古茶神韵

<p class="ql-block">  茶出银生城界诸山,而临沧是银生城界诸山的主要茶区。</p><p class="ql-block"> 唐人樊绰在《蛮书.云南管内物产第七》中道:“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发。蒙舍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南诏国在今普洱市景东设立银生节度,辖普洱市、西双版纳州和临沧市的一部分地区。书中说:茶出银生城诸山的"诸山",主要地区应是临沧市云县在澜沧江流域的地带。从《蛮书》的有关叙述内容看,樊绰于公元862年3月4日从安南(今越南河内)出发入南诏(大理),当时身负使命,时间紧迫,他从大理、永昌(今保山)到银生城(今景东)等主要节度进行调查,后又原路返回。沿途调查搜集资料于年底回到安南汇报,并于公元863年写成《蛮书》,又名《南夷志》、《南蛮志》等。</p> <p>  樊绰从保山到景东,必然途经临沧市凤庆、云县,从临沧境内渡过澜沧江后方能到达景东。这一线路的最佳古道应是从保山的昌宁进入临沧,途经凤庆大寺平河、香竹箐、腰街、云县茂兰哨街、白莺山等地,这样顺江边而下,在云县与景东交界处渡江到达景东。恰恰途经的这一路段都是临沧的古茶区,且大部分古茶树的树龄都上千年,茶树龄最高的是香竹箐锦绣茶王,有3200年的历史,面积最大的古茶区是白莺山,有1.2万多亩,白莺山是世界茶树的自然博物馆,世界茶种质资源的基因宝库。公元862年樊绰到保山、景东调查,迄今1157年。从临沧这一古茶区的茶树龄看,与樊绰所看到的银生茶正好吻合。而当时云县的澜沧江流域段隶属银生节度使管辖,正是银生城界诸山范围。</p> <h3> 银生节度使(景东)下辖普洱市、西双版纳州和临沧市云县的部分地区,把这三个州市现存的古茶树作比较,无论从茶树龄到茶树的高大粗壮与面积等,临沧的古茶树都要占领先地位,就景东附近,当时银生节度使的核心地带,野生茶除外,上千年的古树茶并不多见。而临沧这一古茶区原本就隶属银生节度使管辖,与景东只有一江之隔,目前这个属于银生城诸山的主要古茶区(云县的澜沧江畔),上万亩的千年古茶树依然生机盎然。</h3> <h3>  以上樊绰从保山到景东的线路是我根据地理和古代茶马古道的状况而推断的,未必符合当时的情况。但是,樊绰从保山到景东必经临沧,并从临沧境内渡过澜沧江才能到达景东,这是历史的必然,无法脱离的地域空间。临沧市云县的澜沧江畔,在南诏国时期隶属银生节度使管辖,应属银生城诸茶山范围,至今,那里还有着许许多多人工栽培、驯化的千年古树茶,依然生机勃勃,这也是无可否认的事实。</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