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春已渐深 草盛花茂</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清清浅浅 明明丽丽</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闻歌前往 寻芳沁阳</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先学后教 德育贯穿</h3><h3> 最是应景的便是出发时的大雾天气,虽说给行程耽误了两个多小时,但云雾散开终见日的豁然开朗,正像是这一场永威之行,遇见一场返璞归真的朴实教育模式。在这盛情的四月,陵阳街道中心小学一行5人走进河南永威学校参观学习,寻觅那份促使花开的力量。</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学校管理模式“教书育人责任制”</font></h3><h3></h3><h3>一个“包”字规划学校管理格局,面面俱到,层层覆盖。永威学校管理全面实行“教书育人责任制”。学校管理的目的,是让教师对每个学生负责、对所教班级负责、对学校负责,只有每个教师肩负起了自己的教育责任,学校才会成为真正的教书育人场所,如果说学校发展是一棵树,那么“教书育人责任制”就是根基,负责扎根、汲取营养、输送能量。</h3><h3></h3><h3>蔡林森校长创造性地提出并成功实践了教书育人责任制,是一种精细化管理的具体呈现,通过网格化管理和结点式定位,促使学校一步一个台阶,稳稳前进。</h3><h3></h3><h3>“教书育人责任制”的要义是“包”:把教学、德育、管理、后勤服务等等,总之,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包”给相应岗位的每个教职员工,这当中也包括校长在内。模式的运行是一种工作分工,更是一种意识的唤醒,赋予每个职工权利和义务,把教育、管理的责任、权利放手托付给每个教职员工,增强主人翁意识,激发他们无限的创造潜能。</h3><h3><br></h3><h3></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color="#ed2308">课堂行走模式“先学后教 以德贯穿”</font></h3><h3>初到永威学校,整体的印象是中部平原的位置,南方细腻丰富的绿化,这便是一种结合。洋思教育创造性地移植永威,蔡林森校长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本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朴素教育情怀,提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给予孩子在课堂充分的动脑时间,“一石激起千层浪”,发挥教师导演的本职作用,调动每一个学生“演员”,共同唱好“自主学习”的剧本。</h3><h3>“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不是一种简单的口号,是质朴至真地遵循教育规律,挖掘学生内在潜质,也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动起来、参与进去,学校才敢大胆喊出“人人优秀,力争满分”的学习目标。</h3><h3>向课堂要质量,课堂是教学的关键,永威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环节:</h3><h3>一是辅导环节(1分钟)包括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自学指导。</h3><h3>二是先学环节(15分钟)包括自学,提问,练习,检测。</h3><h3>三是后教环节(10分钟)包括讨论,更正和点评。</h3><h3>四是当堂训练(14分钟)当堂完成作业,当堂清理知识。</h3><h3>借助数学课堂“四个一”,语文“四比”的环节,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学为主,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够紧张起来,“紧张起来好”发挥自己最大的主动性自学,课堂提问从差生入手,了解薄弱学生的学习困难,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课堂活动主要以两人小组活动为主,相互检查和督促。</h3><h3><br></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学生学习模式“四清来巩固”</font></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font></h3><h3>会议中间的休息时间,走进教室,零距离触摸永威学校日常环节。班级学习橱上工整地罗放着“周清试卷”和“周返校试卷”,题目内容也是相对基础。这就是永威的学习态度,不盲目追寻优质,勤勉做好“分内事”,再去厚积薄发。</h3><h3></h3><h3>狠抓课本基础知识,扎实有效的“四清”工作使学生迅速达到学习要求。永威学校“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所谓“堂堂清”,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像考试那样紧张的学习,当堂理解、记忆知识,当堂完成作业,力争不把问题留到课后。所谓“日日清”,就是今日事今日毕。当天学的知识该运用的会运用,该背过的要背过,做错了的要更正。“周周清”就是检查本周所学的知识要一一过关。“月月清”就是月月检查学习质量,查漏补缺。</h3>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学校文化模式“细节之处多智慧”</font></h3><h3></h3><h3>走进永威学校,干净整洁的校园让人耳目一新。漫步校园的每个角落,处处体现学校的育人氛围,到处都是警示语:迎着晨光想一想,今天该干点什么?”等等,指引性极强,让学生读之即做之。当学生看到这些标语他们一定会目标明确,一定会对自己的学习充满信心。看到教室里“剪指刀”、“护手霜”等这些细节物品时,瞬间感到习惯养成不是言语指令,而是一种氛围的督促。</h3><h3></h3><h3>会说话的墙壁,尤其是教室外走廊墙壁上,写有新课标笔画名称、经典故事、英语单词等等,让学习在步履间潜移默化、慢慢渗透;除了班级评比展示栏,尤其吸引到我的便是班级课桌小名片,每个孩子都在上面记录自己的学习情况和竞争目标,让标杆和榜样时刻提醒自己需努力补差距。</h3> <h3></h3><h3>“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是永威学校办学的理念,用周老先生所说这是一种大爱,一种没有血缘的偏爱。永威学校对教师签订承包责任制书,同时还签订家长与学生间的承诺书,共同努力成长,这是教育公平的最具体提现。</h3><h3></h3><h3><br></h3> <h3></h3><h3><br></h3><h3></h3><h3>本次学习观摩有启发,但最大的收获应该是一种感动,蔡林森校长几近80岁,却依然执着每一个生命的教育,用饱满的热情去做教育,用一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去追寻教育真谛,这种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才是我们此行的最本质收获。如蔡林森,在本次年会上顾明远、周德藩、郭振有等老先生,最大年龄90岁,最小也是70多岁,因为对教育的热爱,他们依然富有朝气,报告中不仅仅为我们诠释蔡林森教育,更是一种精神上引领,做一位脚踏实地、努力耕耘的教育人。</h3><h3>蔡林森校长作报告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虽是年迈,但有豪情,电脑操作屡有问题但教育理念阐述洋洋洒洒。蔡校长提出要公平教育,无论“先学后教”还是“四清”,都落脚于于孩子的学习能力培养。</h3> <h3> 江苏省教育厅原副厅长、蔡林森教育思想研究会副会长周德藩概括、总结了蔡林森校长几十年来坚守的四条基本经验:学生观——“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教学观——“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建立以“责任”为核心的制度,人生选择——“献身教育”,并对不同办学水平的学校如何推广蔡校长的经验提出了中肯的建议。</h3> <h3></h3><h3>郭振有会长“典”明教师底蕴,概述教师的天职,新时代教师使命就是要做“大先生”、“逐梦人”、“系扣人”,做好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明确知识是教师立根的基础,没有知识基础称不上师德;倡导教师要脱俗,莫做学识肤浅、见识浅陋的人。</h3><h3></h3><h3></h3><h3></h3><h3></h3><h3></h3><h3><br></h3> <h3></h3><h3>中国教育报刊社原副社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未来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张新洲剖析了蔡林森校长从一个普通的乡村教师,成长为骨干教师、卓越教师、教育家型教师的不可逾越的必经之路就是“边干,边学,边创新”,并希望每一位老师都能不断学习、走向卓越。</h3> <h3>有幸与郭振有会长合影,温文尔雅,细润如泉一般。</h3> <h3>偶遇永威小记者</h3><h3>大方的言谈举止、精致的问题构设、灵活的沟通应对,一个提出“人人优秀,力争满分”的学校,关注到的不仅仅是学生成绩,更主要的是在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与锻炼,让学生走出课堂,亦是一种锻炼。</h3> <h3>石本无语,与景和鸣便有了无限的生命力,“先学后教 德育贯穿”,有效的课改终将磨石成玉。</h3> <h3>遇见,约定,相随。结合学校实际,移植“先学后教 德育贯穿”的课改模式,以减负为出发点,以学生成长为落脚点,做到“今日事,今日毕”,让教师跳出固有的课堂模式,把课堂交给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