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每当母亲节临近,我心底就会涌起一股难以描述的思绪。很早就想静下心来为已故多年的母亲写点东西,可每次提起笔,心里又空落落的,不知从何开头,久拖不决,无从下笔。这次终于下了决心,把点滴追忆撰写成文。</h3><h3> 我的母亲,很早就离开了我们,从头算来已近40周年。您走的那年,我还是个未满12岁懵懂无知的小孩,转眼就到了“知天命”的中年。</h3><h3> 随着时光流逝,生活的点点滴滴,大多已经忘记,但冲不走铭刻在心底的印记,有些零碎的片段时不时地会想起:</h3><h3><br></h3><h1> (一)</h1><h3> 记得小弟出生不久,国家就开始提倡计划生育了。您积极响应号召,成为村里(原为生产队)第一批参加节育对象。当时,计划生育还没有硬性规定,生产队为鼓励符合政策对象的妇女们主动节育,出台了“集中结扎、统一休养、工分不扣”等优惠政策,待遇堪比产母。</h3><h3> 您做完节育手术后,被统一安排在生产队集体房间里休养,体养期间由生产队每天按时提供营养餐。那时我还很小,又因家境贫寒,一年难得吃到几个荤菜,您就带上我,让我陪着您,并把生产队提供给您吃的营养餐匀出来让我吃。记忆中,在您做完节育手术集中休养那几天,我如同天天过大年,餐餐都有肉,吃的很开心,感觉自己就是天下最幸福的人。</h3><h3><br></h3><h1> (二)</h1><h3> 记得上小学时,有一次学校要组织拍集体照,要求同学们中午放学回家尽量换上鲜艳亮丽的新衣服。我当时很忐忑不安,能否换上新装,心里没底。</h3><h3> 我们家里兄弟姐妹5人,我排行第四,家里主劳力只有父母两人,干活的人少,张口吃饭的人多,一年下来,常常超支。平时,我们一家人生活节俭,穿着朴素,大多是“大的穿不下,再给小的穿”,身上所穿的衣服虽然没有“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般的夸张,但有几块补丁的仍很正常。我家一般要等到过年或走亲访友时才会穿上新衣服,平时想穿新衣服不太可能。</h3><h3> 回到家里,我试探着向您提起学校要拍照的事情,并把学校的要求陈述了一遍。您听完后,二话没说,从箱底翻出我过年刚刚穿过的新衣服,替我换上。那时、那景,我鼻子酸酸的,心里暖暖的,傻傻地乐着。这是母爱的温暖、是惊喜、是幸福……</h3><h3><br></h3><h1> (三)</h1><h3> 在我的印象中,母亲是家里最劳累的人,家里家外忙个不停。为了多挣工分,您同许多男人一样,早出晚归下地劳作,回到家里,又是做饭洗衣,喂猪养鸡……</h3><h3> 那时候,家里养有几只母鸡就如同开了个小小银行。每天傍晚时分,您都要把刚刚回笼的母鸡逐个清点一遍,有时还把母鸡的屁股用手掂一下,盘算着次日家里又能收获几个鸡蛋。等每次把鸡蛋积累到一定量后,您就定期把鸡蛋拿到代销店去卖,换回家里日常要用的生活必需品。</h3><h3> 中年时候的父亲身体不太好,常犯偏头痛,为了照顾好父亲的身体,您在精打细算、省吃俭用之余,也经常从积攒下来的鸡蛋中拿出一个,用早上烧粥时熬成的米汤水冲泡成一碗蛋花,留给父亲吃,确保家里的顶梁柱屹立不倒,而自己却舍不得吃一口。</h3><h3> 正是常年劳累,拖垮了您的身体,终于积劳成疾,致使喉咙(或食道)出了毛病,吞咽困难,吃不下饭,人不断消瘦,身体越来越虚弱。可您却硬撑着,舍不得化钱上医院,只是找了个民间郎中,抓了点草药。</h3><h3> 记得有一天,您带着病痛坚持为家人做好饭菜,叫我们兄弟姐妹上桌。我们几个人面对桌上几天来不断重复着的二三个素菜,大家提不起一点食欲,都不想动筷子。您看到我们这种状态,十分心疼,边抹眼泪,边哽咽:“你们能吃却不想吃,我是想吃却不能吃,千万别浪费粮食,吃下去才有力气,才能长大。现在我们家收入少,负担重,开支大,都怪爸妈没文化,但只要大家争气、努力,学好文化,学会一样拿手本领,以后一定会改变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好,到时想吃啥就能吃到啥……”。那天我是含着眼泪扒完两大碗红薯米饭,母亲的千叮万嘱,化作了我的自觉行动,促使我不断努力、不断前行。</h3><h3><br></h3><h1> (四)</h1><h3> “人生悲欢离合终聚散,月有阴晴圆缺古难全”。此话,说的容易,放下很难。您离开的那个日子我常常会忆起,许多情景历历在目。</h3><h3> 记得那天早晨,您终于在亲友们的劝说下同意去县城医院看病,就没有像往常一样出早工,而是打算先做完家务后再去医院。一早,我依旧去菜地里采摘完菜回家,准备背上书包去上学。您却告诉我,当天要从医院赶回家里做午饭,让我顺便把大哥前几个晚上抓来的黄鳝剖掉后再去学校。因离上学时间比较紧(学校设在邻村,有好几里路要走),我一边嘟囔着,一边不太情愿地把手伸进装黄鳝的酒坛中摸索着去抓黄鳝,一不小心,手指被黄鳝咬了个正着,痛得直掉泪。等剖好黄鳝,收拾干净,我拿起书包,带着情绪,没打招呼,就直接去学校了。</h3><h3> 没想到,此去一别,成为诀别。 上午放学后,当我从学校赶回家里吃午饭,还没到家门口,就听到从家里传出来的阵阵悲伤欲绝的痛哭声。走进家,见一大群人把家里挤的满满当当,兄弟姐妹几个都跪在地上,泪流满面、撕心裂肺地哭泣着,亲戚、邻居个个脸色十分沉重,有的在安慰、有的在叹息、有的在商议。整个家里全笼罩在悲痛、无助的氛围中。</h3><h3> 面对此情景,我脑子突然一片空白,呆呆地站着,挪不动脚。等我慢慢缓过神来,看到了靠墙临时摆放的木板床上静静地躺着一个人,身上盖着寿被,嘴上贴着红纸,双眼却开着,没有闭上。啊!那是我的母亲,早上还是好好的、活生生的您,不到二个时辰,就这样匆匆撒手离去。</h3><h3> 我眼前所见的一切,如同在做梦,不敢相信,更不愿接受。我被惊吓得六神无主,不知如何面对。小舅舅看到我后,立即把我们兄弟姐妹五人一起召唤到您的面前,一边告慰:“姐,孩子们都到齐了,我们大家都会照顾好孩子们的,尤其两个小的,会特别关照,不会让他们受半点委屈,姐,你可以放心去了…”;一边用手抚摸母亲的眼睑,终于轻轻地合上了您的双眼。</h3><h3> 在您合上双眼的那一刹那,我才真正意识到将永远失去您,母爱,不再有,终于忍不住放声嚎啕大哭起来。我一边痛哭,一边在心里自责:为何一早要同您怄气?为何出门前没有开开心心地和您告别一声?为何?子欲孝而亲不在,一切都追悔未及。</h3><h3> 过了许久,我才从亲友间陆陆续续交谈中得知您突然去世的大概:我去上学后,您还在忙着家务,一邻居听说您要去县城看病,就上门找您替她从县城捎带点东西回来。当时,您正在猪圈旁喂猪食,没聊几句,突然晕倒在地,再也没有醒来。您走的太突然,太匆忙,匆忙的没时间与家人诀别,匆忙的没有给我们留下一句遗言。</h3><h3><br></h3><h3></h3><h1> (五)</h1><h3> 以前我们家养了一条小狗,平时大都由您照看,跟您特别亲热。当您去世时,她就一直陪伴在您身边。自从您入土为安后,我们发现她每天都早出晚归,风雨无阻,在大白天,家里都不见踪影。</h3><h3> 后来我们在您的安息地那里,竟然意外地看到了她,只见她一直蹲住在墓前,像个站士般,一动不动,不吃不喝,就这样默默地守护着、陪伴着您。没过多久,她也忧郁地离我们而去。从此后,我也不再养家犬。</h3><h3><br></h3><h3> (六)</h3><h3> 母亲大人,您走了,走的太急,去了太久,远离了我们,化作了尘土。留给我们的只有一腔浓浓的思念!每逢母亲节来临,我心里就会特别的难受与思痛。</h3><h3> 以前,我在许多时候,会假装刻意把您淡忘,也常常想像您应该好好地活着还没有离去,就怕勾起内心的悲痛。记得还是上初中时,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对“母亲”、“妈妈”、“娘”等几个字眼都十分忌讳,怕身边人聊起这方面话题,怕老师家访,更不愿看到别人在知晓我很小就已失去了母亲后而流露出那种含着怜悯的眼神。以致于后来我对填写“履历表”也非常恐惧,每次都是十分不情愿地在母亲栏后面痛苦地写上“已故”两字。</h3><h3> “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直至多年以后,才渐渐明白,亲人的离去,更让我们懂得珍惜!珍惜自己,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h3><h3><br></h3><h3> 这篇文章,凭着追忆,断断续续、写写停停,终于赶在母亲节前完成,以告慰在天堂的母亲。</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