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作者简介】:殷宏昌,男,出生陕西咸阳。中专毕业于陕西省艺术学校,大专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本科毕业于咸阳师范学院美术教育系。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多年以来一直从事美术教育事业。为国家各地高校艺术类输送了大批艺术人才,桃李满天下。得到各级领导,家长,学生的认可。殷宏昌,一位纯朴憨厚的关中汉子,待人随和友善,自幼酷爱美术,勤奋学习书画,尤其擅长中国花鸟大写意牡丹画。他潜心钻研一代大师齐白石,吴昌硕,王雪涛等多位大师作品。后承蒙恩师世界第一牡丹张志文恩师的指点和教导。殷宏昌画中的牡丹不失传统,大胆的与西洋用色完美结合,笔墨洒脱,色彩惊艳,雅俗共赏,笔法灵活,清新雅致,尽情绽放,富有动感,层次丰富,用笔细腻,轮廓表达清晰,给人一种骨风大气之美与天生富贵之感。凭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厚重的艺术修为,其作品多次获得大奖,画风新颖,特色明显,独树一帜,深受业内人士一致好评。作品多次入选省,市,国家级展览且获奖。作品多次被国内外人士收藏。</h3><h3>2006年陕西省美协主办‘‘庆祝建党85周年美术作品展’’中国画《不染塵》荣获优秀奖。</h3><h3>2012年5月‘‘陕西省美协主办首届写生展’’中国画作品《秦岭秋色》入选。</h3><h3>2013年6月省美协主办的《备战第十二届全国美术展》中国画作品《喜讯》入选。</h3><h3>2014年10月省美协主办《陕西省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作品展》中国画《自娱自乐》入选。</h3><h3>2015年11月3日省美协主办《陕西第二届美术写生作品展》国画作品《红林》入选。</h3><h3>2015中国画《沐春》入选《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书画作品联展》。</h3><h3>2016年中国画《国色神韵》入选‘‘秦风漢韵.大美咸阳’’建国67周年美术书法作品展。</h3><h3>2017年7月作品《青竹凌云》入围全国书画名家‘‘庆祝香港回国二十周年名家邀请展’’。</h3><h3>2018年9月作品中国画《沐春》入选陕西庆典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美术展。</h3><h3>现为: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h3><h3>陕西省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会会员</h3><h3>国家一级美术师</h3><h3>全国书画教师100强</h3><h3>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h3><h3>中国文化名人书画研究院理事</h3><h3>陕西省山水画研究会会员</h3><h3>陕西省花鸟研究会会员</h3><h3>陕西柳范书画研究院杨凌工作站站长</h3><h3>西安同仁书画研究院理事</h3><h3>杨凌区美术家协会</h3><h3>杨凌教育系统书法篆刻协会常务理事</h3><h3>武功县美术家协副主席等职务</h3><h3>yinhongchang.caaan.cn</h3><h3>http://www.caaan.cn/artist/default.asp</h3> <h3>四月,万花纷谢,牡丹登场</h3><h3>艳压群芳却殿春而至,娇憨明媚</h3><h3>款款地站在暮春的风里</h3><h3>她的风神藏在骨子里,骄傲写在淡定里</h3><h3>见惯富贵,淡若云烟</h3><h3>牡丹,花虽谢而不败</h3><h3>一阵风来</h3><h3>盛放的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坠落</h3><h3>铺散一地依然鲜嫩艳丽的花瓣</h3><h3>如同一只被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h3><h3>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h3><h3>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h3><h3>它跨越萎顿和衰老</h3><h3>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h3><h3>它虽美却不吝惜生命</h3><h3>开便酣畅淋漓,落便惊心动魄</h3> <h3> 牡丹被拥戴为花中之王,属中国十大名花。</h3><h3>牡丹有谷雨花,富贵花和花中之王的美称,她被视为富贵,吉祥,幸福,繁荣的象征。牡丹还是我国的国花。正如一首诗所描述的那样;“国色倾城人竞涌,欢声笑语赞牡丹。"</h3><h3> 唐代刘禹锡的牡丹诗词“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更是被人们千古吟唱。</h3> <h3>牡丹原产于我国的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诸省山间或丘岭中,从南北朝“永嘉水际竹间多牡丹“至今,其栽培历史有1500年。</h3><h3> 在长期的栽培过程中,牡丹发生了变异,出现了许多花大色艳的品种,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其栽培范围由长江、黄河流域诸省向全国扩大。如今已扩展到中国东北、东南,以及内蒙、新疆、西藏、台湾等地。</h3> <h3> 1949年共和国成立后,牡丹种植业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各地牡丹的栽培数量不断增加,栽培技术水平逐年提高。</h3><h3> 洛阳、菏泽等地先后成立了牡丹专业的科研机构——牡丹研究所。在前人的栽培管理的基础上,使牡丹的栽培技术又得到了新的发展。</h3> <h3>牡丹不仅是中国人民喜爱的花卉,而且也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珍爱。</h3><h3> 日本、法国、英国、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加坡、朝鲜、荷兰、德国、加拿大等二十多个国家均有牡丹栽培,其中以日、法、英、美等国的牡丹园艺品种和栽培数量为最多。</h3> <h3>海外牡丹园艺品种,最初均来自中国。</h3><h3> 公元724-749年,中国牡丹传入日本,据说是由空海和尚带去的。</h3><h3> 1330年至1850年间法国对引进的中国牡丹进行大量繁育,培育出许多园艺品种。</h3><h3> 1656年,荷兰和东印度公司将中国牡丹引入荷兰。</h3><h3> 1789年英国引进中国牡丹,从而使中国牡丹在欧洲传播开来,园艺品种达100多个。</h3><h3> 美国于1820-1830年,从中国引进中国牡丹品种和野生种,后来培育一种黑色花的牡丹品种。</h3><h3>器</h3> <h3>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喻衡先生在他所著的《牡丹花》一书中这样写道:“牡丹在国外也用于庭园栽植,植株高度可达2米,花径达20-30厘米,每年暮春时节,花朵盛开,硕大无比,清香四溢,冠居群芳,虽远离故国,也大有一副'花王'的气派。”</h3> <h3>中国牡丹资源特别丰富,根据中国牡丹争评国花办公室专组人员调查,中国滇、黔、川、藏、新、青、甘、宁、陕、桂、湘、粤、晋、豫、鲁、闽、皖、赣、苏、浙、沪、冀、内蒙古、京、津、黑、辽、吉、海、南、港、台等地均有牡丹种植。</h3><h3> 大体分野生种、半野生种及园艺栽培种几种类型。</h3> <h3>牡丹栽培面积最大最集中的有菏泽、洛阳、北京、临夏、彭州、铜陵县等。通过中原花农冬季赴粤、闽、浙、深圳、海南进行牡丹催花,促使了牡丹在以上几个地区安家落户,使牡丹的栽植遍布了中国各省市自治区。</h3> <h3>中国是世界牡丹的发祥地和世界牡丹王国。</h3><h3> 根据栽培地区和野生原种的不同,中国牡丹园艺品种可分为四个牡丹品种群,即中原品种群、 西北品种群、江南品种群和西南品种群。</h3> <h3>中原品种群的栽培历史最为悠久,也是中国牡丹园艺品种的发祥地。</h3><h3> 中原品种群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河南、山东、河北、山西等省。</h3><h3> 分布中心位于山东菏泽、河南洛阳和北京。</h3><h3> 实际上中原牡丹品种的栽培分布,向南在上海、杭州;向东已在青岛、烟台;向西在甘肃兰州;向北在长城以南都能正常开花。</h3><h3>器</h3> <h3>西北牡丹的观赏栽培约始于唐代。明清之际栽培日盛,如栽培中心临复,当时有“小洛阳”之称。</h3><h3> 西北牡丹主要分部于甘肃省渭河中、上游的天水、甘谷、武山、陇西及静宁;大夏河中、下游的夏河、临夏、和政;洮河下游的临洮、康乐,以及兰州、榆中等地;陇东的平凉也有较多栽培。</h3><h3> 此外,青海西宁及其以东地区,陕西西安及其以西地区和宁夏的固原地区也有分布。栽培中心在兰州、临夏、临洮等地。</h3> <h3>江南品种群,从宋代起已有数十个性状优异的品种。其历代栽培中心转移如:杭州( 宋代)→暨阳(明代,今江苏江阴,一说是浙江诸暨 )→铜陵、宁国、杭州,上海(清代)→铜陵、宁国、杭州、上海。</h3><h3> 江南品种群分布于安微、江苏、浙江等省。铜陵、宁国、杭州、上海等地为栽培中心。主要栽培地有盐城(江苏)、乐昌(广东),南昌(江西)等。</h3> <h3>西南种群的代表就是天彭(今四川省彭州市)牡丹,从唐代开始栽培,主产地在丹景山,种牡丹甚多。</h3><h3> 到宋代,引入洛阳品种,栽培大盛。 陆游《天彭牡丹谱》(1178 )载:“大抵花品近百种,其中著者四十。”</h3><h3> 到清末天彭牡丹走向衰退,现又恢复发展起来。</h3><h3> 西南种群分布于四川、云南、贵州、西藏等地。以彭州和成都为栽培中心,主要栽培在大理、丽江、昭通、武定、贵阳、拉萨等地。</h3> <h3>我国全国各地不同花色(如:红、紫、紫红、粉、白、蓝、绿、黄、黑和复色等)、不同花型(如:单瓣型、荷花型、皇冠型、楼子型、绣球型等)和具有抗旱、耐寒、耐热、耐湿等特性,可以种植在温带、寒热和亚热带地区的品种300多个。</h3> <h3>中国菏泽、洛阳均以牡丹为市花,菏泽曹州牡丹园、中国牡丹园、盛华牡丹园、百花园、古今园、天香公园及洛阳王城公园、牡丹公园和植物园,每年于4月15至25日举行牡丹花会。</h3><h3> 兰州、北京、西安、南京、苏州、杭州等地均有牡丹景观。牡丹的形象还被广泛用于传统艺术,如刺绣、绘画、印花、雕刻中。</h3> <h3>牡丹是中国固有的特产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其花大、形美、色艳、香浓,为历代人们所称颂,具有很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h3><h3> 自秦汉时以药植物载入《神农本草经》始,散于历代各种古籍者,不乏其文。形成了包括植物学、园艺学、药物学、地理学、文学、艺术、民俗学等多学科在内的牡丹文化学,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民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完整机体的一个细胞。</h3> <h3>透过牡丹,可洞察中华民族文化的整体特征,这就是“文化全息”现象。</h3><h3> 牡丹文化兼容多门科学,其构成非常广泛,它包括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教育、风俗、民情等所有文化领域。</h3> <h3>牡丹文化的起源,若从《诗经》牡丹进入诗歌,算起距今约3000年历史。</h3><h3> 秦汉时代以药用植物将牡丹记入《神农本草经》,牡丹已进入药物学。</h3><h3> 南北朝时,北齐杨子华画牡丹,牡丹已进入艺术领域。</h3><h3> 史书记载,隋炀帝在洛阳建西苑,诏天下进奇石花卉,易州进牡丹二十箱,植于西苑,自此,牡丹进入皇家园林,涉足园艺学。</h3><h3> 唐代,牡丹诗大量涌现,刘禹锡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脍炙人口;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千古绝唱。</h3><h3> 宋代开始,除牡丹诗词大量问世外,又出现了牡丹专著,诸如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陆游的《天彭牡丹谱》、丘浚的《牡丹荣辱志》、张邦基的《陈州牡丹记》等,宋代有十几部。</h3><h3> 元朝遂有《序牡丹》,明人高濂有《牡丹花谱》、王象晋有《群芳谱》,薛凤翔有《亳州牡丹史》。</h3><h3> 清人汪灏有《广群芳谱》、苏毓眉有《曹南牡丹谱》、余鹏的有《曹州牡丹谱》。</h3> <h3>由于牡丹花型优美,颜色绚丽、清雅,因此牡丹也成了画家们经常表现的题材。</h3><h3> 散见于历代各种杂著、文集中的牡丹诗词文赋,遍布民间花乡的牡丹传说故事,以及雕塑、雕刻、绘画、音乐、戏剧、服饰、起居、食品等方面的牡丹文化现象,更是屡见不鲜。</h3> <h3>武则天与牡丹</h3><h3> 在一个隆冬大雪飘舞的日子,武则天在长安游后苑时,曾命百花同时开放,以助她的酒兴。下旨曰:“明早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h3><h3> 谁都知道,各种花不仅开花的季节不同,就是开花的时刻也不一致。紫罗兰在春天盛开,玫瑰花在夏天怒放,菊花争艳在深秋,梅花斗俏在严冬;蔷薇、芍药开在早上,夜来香、昙花开在夜间。</h3><h3> 所以,要使百花服从人的意志,在同一时刻一齐开放,是难以办到的。但是百花慑于武后的权势,都违时开放了,唯牡丹仍干枝枯叶,傲然挺立。</h3><h3> 武后大怒,便把牡丹贬至洛阳。牡丹一到了洛阳,立即昂首怒放,花繁色艳,锦绣成堆。这更气坏了武后,下令用火烧死牡丹,不料,牡丹经火一烧,反而开的更是红若烟云、亭亭玉立,十分壮观。表现了牡丹不畏权势、英勇不屈的性格。</h3> <h3>伟大领袖毛主席生前非常喜爱牡丹,1935年,毛泽东率领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延安,在严酷的战争间隙,一天率领周恩来、朱德等去延安万花山赏牡丹,在牡丹丛中对身边人说:“这里是一幅天然牡丹图,一定要好好保护,等到全国解放了,可以在这里修建一座人民公园。”</h3><h3> 1950年冬季的一天,毛泽东在中南海花园散步,走到牡丹跟前停下脚步,跟身边工作人员讲起武则天与牡丹的故事并意味深长的说:“年轻人要具有牡丹的品格,不畏强暴,才能担当起重任。”</h3> <h3>水龙吟 牡丹</h3><h3>(宋·王沂孙)</h3><h3>晓寒慵揭珠帘,牡丹院落花开未。</h3><h3>玉栏干畔,柳丝一把,和风半倚。</h3><h3>国色微酣,天香乍染,扶春不起。</h3><h3>自真妃舞罢,谪仙赋后,繁华梦、如流水。</h3><h3>池馆家家芳事。</h3><h3>记当时、买栽无地。</h3><h3>争如一朵,幽人独对,水边竹际。</h3><h3>把酒花前,剩拚醉了,醒来还醉。</h3><h3>怕洛中、春色匆匆,又入杜鹃声里。</h3> <h3>水龙吟 同张大经御史赋牡丹</h3><h3>(元·刘敏中)</h3><h3>春风一尺红云,粉蕤金粟重重起。</h3><h3>天香国色,宜教占断,人间富贵。</h3><h3>最喜风流,妆台卯酒,欲醒还醉。</h3><h3>算年年岁岁,花开依旧,问当日、人何似。</h3><h3>休说花开花谢,怕伤它、老来情味。</h3><h3>依稀病眼,故应犹识,旧家姚魏。</h3><h3>无语相看,一杯独酌,幽怀如水。</h3><h3>料多情、笑我苍颜白发,向风尘底。</h3> <h3>遍地锦 孙守席上咏牡丹</h3><h3>(宋·毛滂)</h3><h3>白玉阑边自凝伫。</h3><h3>满枝头、彩云雕雾。</h3><h3>甚芳菲、绣得成团,砌合出、韶华好处。</h3><h3>暖风前、一笑盈盈,吐檀心、向谁分付。</h3><h3>莫与他、西子精神,不枉了、东君雨露。</h3> <h3>念奴娇 赋白牡丹和范廓之韵</h3><h3>(宋·辛弃疾)</h3><h3>对花何似,似吴宫初教,翠围红阵。</h3><h3>欲笑还愁羞不语,惟有倾城娇韵。</h3><h3>翠盖风流,牙签名字,旧赏那堪省。</h3><h3>天香染露,晓来衣润谁整。</h3><h3>最爱弄玉团酥,就中一朵,曾入扬州咏。</h3><h3>华屋金盘人未醒,燕子飞来春尽。</h3><h3>最忆当年,沈香亭北,无限春风恨。</h3><h3>醉中休问,夜深花睡香冷。</h3> <h3>月华清 白牡丹</h3><h3>(明·高濂)</h3><h3>花剪云绡,种移兔窟,占得玉清琼素。</h3><h3>一段萧疏,傍夜来、帘箔香初吐。</h3><h3>雪魄蟾魂幽韵,别一种、风流天付。</h3><h3>看庭阶弄影,光寒玉露。</h3><h3>怕教胭脂耽误。</h3><h3>向风尘夸红斗紫,撩云托雨。</h3><h3>一片冰心,甘冷澹,轻烟薄雾。</h3><h3>潇然趣。</h3><h3>待托霓裳,天上曲、清扬歌句。</h3><h3>奈春为爱君开,恨摇落春还妒。</h3> <h3>喜迁莺 赏牡丹</h3><h3>(元·沈禧)</h3><h3>春光无几。</h3><h3>赖名花留得,一分余意。</h3><h3>独殿群芳,特称重贵,开向富家园地。</h3><h3>剩有天香国色,不藉粉匀脂腻。</h3><h3>倚风处,似真妃被酒,脸霞烘媚。</h3><h3>槛际施翠幄,密遮深护,怕省仙姝队。</h3><h3>剪縠裁绡,披云卷雾,幻出许多纤丽。</h3><h3>幸遇清平时世,胜赏也成故事。</h3><h3>拚剧醉,任玉山敧倒,帽檐斜坠。</h3> <h3>天香 牡丹</h3><h3>(宋·赵以夫)</h3><h3>蜀锦移芳,巫云散彩,天孙剪取相寄。</h3><h3>金屋看承,玉台凝盼,尚忆旧家风味。</h3><h3>生香绝艳,说不尽、天然富贵。</h3><h3>脸嫩浑疑看损,肌柔只愁吹起。</h3><h3>花神为谁著意。</h3><h3>把韶华、总归姝丽。</h3><h3>可是老来心事,不成春思。</h3><h3>却羡宫袍仙子。</h3><h3>调曲曲清平似翻水。</h3><h3>笑嘱东风,殷勤劝醉。</h3> <h3>冉冉云牡丹盛开,招同官小饮,赋此</h3><h3>(宋·卢炳)</h3><h3>雨洗千红又春晚。</h3><h3>留牡丹、倚阑初绽。</h3><h3>娇娅姹、偏赋精神君看。</h3><h3>算费尽、工夫点染。</h3><h3>带露天香最清远。</h3><h3>太真妃、院妆体段。</h3><h3>拼对花、满把流霞频劝。</h3><h3>怕逐东风零乱。</h3> <h3>汉宫春 夹钟商追和尹梅津赋俞园牡丹</h3><h3>(宋·吴文英)</h3><h3>花姥来时,带天香国艳,羞掩名姝。</h3><h3>日长半娇半困,宿酒微苏。</h3><h3>沈香槛北,比人间、风异烟殊。</h3><h3>春恨重,盘云坠髻,碧花翻吐琼盂。</h3><h3>洛苑旧移仙谱,向吴娃深馆,曾奉君娱。</h3><h3>猩唇露红未洗,客鬓霜铺。</h3><h3>兰词沁壁,过西园、重载双壶。</h3><h3>休漫道,花扶人醉,醉花却要人扶。</h3> <h3>念奴娇 追和张巨山牡丹词</h3><h3>(宋·毛幵)</h3><h3>倚风含露,似轻颦微笑,盈盈脉脉。</h3><h3>染素匀红,知费尽,多少东君心力。</h3><h3>国艳酣晴,天香融暖,画手争传得。</h3><h3>绿窗朱户,晓妆谁见凝寂。</h3><h3>独占三月芳菲,千花百卉,算难争春色。</h3><h3>欲寄朝云无限意,回首京尘犹隔。</h3><h3>舞破霓裳,一枝浑似,醉倚香亭北。</h3><h3>旧欢如梦,老怀那更追惜。</h3> <h3>天香 韵赋牡丹</h3><h3>(宋末元初·刘埙)</h3><h3>雨秀风明,烟柔雾滑,魏家初试娇紫。</h3><h3>翠羽低云,檀心晕粉,独冠洛京新谱。</h3><h3>沈香醉墨,曾赋与、昭阳仙侣。</h3><h3>尘世几经朝暮,花神岂知今古。</h3><h3>愁听流莺自语,叹唐宫、草青如许。</h3><h3>空有天边皓月,见霓裳舞。</h3><h3>更后百年人换,又谁记、今番看花处。</h3><h3>流水夕阳,断魂钟鼓。</h3> <h3>汉宫春 春苑赏牡丹</h3><h3>(宋末元初·汪元量)</h3><h3>玉砌雕栏。</h3><h3>见吴宫西子,一笑嫣然。</h3><h3>舞困人间半亸,艳粉争妍。</h3><h3>珠帘尽卷,看人间、金屋神仙。</h3><h3>歌队里,霞裾袅娜,百般娇态堪怜。</h3><h3>别有一枝仙种,更同心并蒂,来奉君筵。</h3><h3>猩蜃若教解语,曲谱应传。</h3><h3>柘黄独步,昼笼睛,锦幄张天。</h3><h3>试剪插,金瓶千朵,醉时细看婵娟。</h3> <h3>感谢各位仙家,同道,书画艺术爱好者的关注与交流,指点和支持!</h3> <h3>牡丹</h3><h3>(唐·李商隐)</h3><h3>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h3><h3>垂手乱翻雕玉佩,细腰频换郁金裙。</h3><h3>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h3><h3>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h3> <h3>牡丹花</h3><h3>(唐·罗隐)</h3><h3>似共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h3><h3>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h3><h3>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h3><h3>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秾华过此身。</h3> <h3>杨妃牡丹</h3><h3>(宋·方岳)</h3><h3>马嵬残恨久销沈,花撚妆痕尚不禁。</h3><h3>当日愿为连理木,春风不负合欢心。</h3><h3>病维摩减诗情尽,穷孟尝添酒债深。</h3><h3>醉面欲醒如有旧,沈香亭北记曾吟。</h3> <h3>牡丹吟 ~邵雍 </h3><h3>牡丹花品冠群芳,况是期间更有王。</h3><h3> 四色变而成百色,百般颜色百般香。</h3> <h3>赏牡丹~刘禹锡 </h3><h3>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h3><h3>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h3> <h3>国色天香~ 马氏 </h3><h3> 翠雾红云护短墙, 豪华端称作花王。</h3><h3> 洛阳宫里杨妃醉, 吴国台前西子妆。</h3> <h3>《吉祥寺花将落而陈述古期不至》</h3><h3> 苏轼 </h3><h3>今岁东风巧剪裁, 含情只待使君来。</h3><h3>对花无语花应恨, 直恐明年花不开。</h3> <h3>无题 薛蕙 </h3><h3> 锦园处处锁名花, 步障层层簇绛纱。</h3><h3> 斟酌君恩似春色, 牡丹枝上独繁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