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1980年7月1日至7月5日,在呼玛县县委宣传部和呼玛县文化科的领导下,在文化館佟正海馆长的带领下,音乐会筹委会下设会务组、生活组、演出组、場务票务组具体执行操办《首届呼玛之夏音乐会》。大兴安岭地区文化局、群众艺术館、文工团、塔河文化馆、松岭文工团、塔河筑路队、爱珲文化馆、呼玛文化馆、呼玛县工会等单位的专业文化干部及呼玛县业余演员都参加了这场演出。中央林业部宣传司司长王光亚、中央民族乐团词作家杨大成、张寿山,总政军乐团创研室主任作曲家傅晶(《北京颂歌》曲作者),上海交响乐团词作家于之,陕西省歌舞剧院作曲家王炎等前来指导。中央人民电视台驻黑龙江记者、大兴安岭地区电台前来采访,地区文化局、加格达奇区文化馆、塔河机械筑路队,均派代表前来观摩。演出的节目既有大合唱《呼玛河的夏天多秀美》、女声独唱《呼玛美》、《我爱呼玛的山和水》等创作歌曲、还有《洞庭鱼米香》、《挑担茶叶上北京》、《祝酒歌》、《你呀、你呀》、《馬鈴响来玉鳥儿唱》、《小杜鵑》、《送我一支玫瑰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中外民歌,更有内蒙古民族舞蹈《彩虹》。音乐会期间在剧场共进行了四场演出。大会还在1980.7.4上午安排了去荣边乡为农民兄弟进行慰问演出,下午安排了游览呼玛河口。1980.7.5.上午安排乘船游览黑龙江活动,晚上在电影院观摩了黑河文工团的精彩演出。总之,首届《呼玛之夏》音乐会给人们留下了美好和难忘的记忆,至今回忆往事还津津乐道、历历在目。</h3> <h3>节目主持人: 张 英(松岭文工团)</h3> <h3>1.大合唱:《呼玛河的夏天多秀美》(原創歌曲)</h3><h3>作词:趙殿云 作曲:叶 磊 指挥: 叶 磊</h3><h3>表演者: 全体演员 伴奏: 小乐队</h3><h3>三排左起:林君文、张延强、张 生、周明泰、苏友林、迪亚南、徐正义、曲 力、张武军、李家旭、刘志军。</h3><h3>二排左起:魏桂花. 管小舟、李荻秋、黄海艳、趙亚莉、高韵环、毕霞玉、张 敏、白瑞明、杜铁燕、莫桂荣、趙艳华、张丽华。 </h3><h3>一排左起:梁百让(钢琴)、徐全浮(手风琴)、陈一 建(小提琴)、顾正浩(小提琴)、谷丽辉(大提琴)、高志强(黑管)、高志刚(长笛)。</h3><h3><br></h3> <h3>全体演员在演唱。</h3> <h3>高志刚与高志强在认真地伴奏。</h3> <h3>2. 男高音独唱:</h3><h3>《洞庭魚米香》、《挑担茶叶上北京》。</h3><h3>演唱者: 石本源 伴奏:小乐队</h3><h3><br></h3> <h3>3.女声独唱:《心心相印的人》</h3><h3> 鄂伦春族民歌(叶磊收集整理)</h3><h3> 《我爱呼玛的山和水》</h3><h3> 作词:齐明信 作曲:叶 磊</h3><h3> 演唱者:魏桂花 伴奏:小乐队 </h3><h3><br></h3> <h3>4.男声独唱:《再见吧!媽媽》《祝酒歌》</h3><h3> 演唱者:徐全浮(大兴安岭群众艺朮馆)</h3><h3> 伴 奏:小乐队</h3> <h3>5.女高音独唱:《呼玛美》(朱宏词曲)</h3><h3> 《洁白的羽毛寄深情》</h3><h3> 演唱者:趙亚莉 伴奏:小乐队</h3> <h3>呼玛桥西美景</h3> <h3>6.舞 蹈: 《彩 虹》</h3><h3> 表演者:张 英(松岭文工团)、杜铁燕、白瑞明、莫桂荣。</h3> <h3>杜铁燕跳舞特写</h3> <h3>7.男声独唱: </h3><h3> 《在美丽国土上》(巴基斯坦歌曲)</h3><h3> 《你呀, 你呀!》(叙利亚歌曲)</h3><h3> 演 唱 者:徐 正 义</h3><h3> 伴 奏:小 乐 队</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h3>8.女声小合唱:《小杜鵑》(波兰民歌)</h3><h3>演 唱 者:左起 魏桂花、管小舟、李荻秋、黄海艳、(塔河文化馆) 白瑞明、趙亚莉(塔河文化馆)、杜铁燕、莫桂荣、趙艳华、张丽华</h3><h3>钢琴伴奏: 梁伯让</h3> <h3>小合唱《小杜鵑》剧照近景</h3> <h3>9.男女声二重唱:《馬铃响来玉鳥儿唱》</h3><h3> (葛炎词、罗宗贤曲)</h3><h3> 演 唱 者:高韵环、 迪亚南 </h3><h3> (均为地区文工团声乐演员)</h3> <h3>10.女声独唱:《母親教我的歌》(捷克歌曲)</h3><h3>演 唱 者:黄 海 艳 (塔河文化馆) </h3> <h3>11.女声三重唱: 《铃儿响叮噹》(美国歌曲)</h3><h3> 《送我一支玫瑰花》(新疆民歌) </h3><h3> 演 唱 者:左起:张丽华、莫桂荣、管小舟。 </h3> <h3>12.男女声对唱: 《回娘家》(河北民歌)</h3><h3> 演 唱 者:徐正义 、趙亚莉。</h3><h3> (塔河文化馆) </h3> <h3>呼玛县县县委书记王坚革、副书记吕开泰、县委宣传部长曾桂云上台与全体演员親切握手。</h3> <h3>全体演职员与领导合影留念。</h3><h3>前排左起:魏桂花、李荻秋、黃海燕、毕霞玉、白瑞明、张英、趙亚莉、杜铁燕、管小舟、莫桂荣、趙艳华、张丽华、谷丽辉、王丽坤。</h3><h3>二排左起:高韵环、徐正义、陈一建、佟正海、王光亚、于之、王炎、张寿山、楊大成、傅晶、于永发、徐全浮、朱宏。</h3><h3>三排左起.王迅、梁百让、高志强、季 贵、顾正浩、张延强、石本源、张生、周明泰、苏友林、迪亚南、林君文、高志刚、季贵、张武军、李加旭、杨伯松、刘明琛、刘志军、叶 磊。</h3> <h3>1980.7.4.下午全体演员游览呼玛河。船上左起: 管小舟、魏云华、张丽华、佟正海、李荻秋、魏桂华。</h3> <h3>1980.7.4.部分演职员游览呼玛河口。前排左起:张武军、杜铁燕、白瑞明、趙艳华、张英、趙亚莉、毕霞玉、林君文。后排左起:杜先林、张延强、李加旭、刘志军、石本源、曲力、周明泰、叶磊、张敏、莫桂荣、阎志英。</h3> <h3>1980年7月5日下午畅游黑龙江。前排左起陈一建、黄海艳、趙亚莉。中间:王光亚(中国林业部宣传司司长)。后排左起:徐正义、张寿山、(中央民族乐团)傅晶、(总政军乐团創研室主任)王炎、(陕西省歌舞剧院)于之、(上海交响乐团)杨大成、(中央民族乐团)朱宏、石本源。</h3> <h3>1980.7.5.部分演职员和领导、全国著名词曲作家畅游黑龙江。一排左起:魏桂花、张丽华、管小舟、趙艳华。二排左起:傅晶(《北京颂歌》作曲家)、李荻秋、毕霞玉。三排外圈左起:李加旭、张敏、陈一建、张寿山(中央民族乐团词作家)、王炎(陕西省歌舞剧院作曲家)、于之(上海交响乐团词作家)、王光亚(林业部宣传司司长)、叶磊、张生、张武军。</h3> <h3>1980.7.5.参加首届呼玛之夏音乐会的部份演员和领导乘船畅游黑龙江。一排左起:李加旭、管小舟、毕霞玉、魏桂花、张丽华;二排左起: 叶 磊、于永发、楊大成(中央民族乐团词作家)李荻秋;三排左起:张 敏、石本原。</h3> <h3>部分演员和领导、词曲作家合影。</h3><h3>前排左起:王炎、于之、傅晶、于永发、王光亚、张英。</h3><h3>后排左起:石本源、杜宪林、杨大成、张寿山..王长青、杜铁燕。</h3> <h3> </h3><h3> 《 呼玛之夏音 乐会》筹备会名单</h3><h3><br></h3><h3>领导小组组长:曾桂雲</h3><h3>副 组 长:车学逊、齐明信、刘文斌</h3><h3>成 员:衣 滿、佟正海、陈一建</h3><h3>会 务 组:负责会议日程、安排休息、接待游览等具体事项。</h3><h3>组 長:佟正海、衣满</h3><h3>生 活 组:负责日宿安排、就餐方案、经费预祘、车船安排。</h3><h3>组 長:佟正海 组员: 凌志伟、杜宪林。</h3><h3>演 出 组:负责节目排练、组织演出、灯光布景、服装道具、音响效果。</h3><h3>组 長:陈一建 组 员: 梁伯让、 叶 磊、凌志伟(会标制作) 王 旭、曲 力、楊伯松、刘明琛、梁 华。</h3><h3>场务票务均由电影院全部负责。</h3><h3><br></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