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出了个袁世凯

天龙九部

<h3>  4月7日,吃过早饭后计划去云台山,因为酒店离袁林很近,所以顺路去游览了袁林。</h3> <h3>  所谓袁林,就是袁世凯墓,又称袁公林。袁林在安阳市北关区胜利路洹水北岸的太平庄,离我住的酒店不到1公里。</h3><h3> 以前真的不知道袁世凯的墓在安阳,而且能保存如此完好。</h3><h3> </h3> <h3>  那么,袁世凯墓为什么不称“陵”而称“林”?</h3><h3> 原来在袁世凯称“帝”不久,就被推翻,一命呜呼了。袁世凯的大儿子袁克定最初也想效仿历代帝王,把自己老子的万年吉地称为“袁陵”。但当时当政的徐世昌却对之明确反对,他说:“项城生前称帝未成,未曾身居大宝,且已取消洪宪年号,如果采取 袁陵 之名,实为不妥。林与陵谐音,《说文解字》上所载陵与林二字又可以互相借用,避陵之名,仍陵之实,这多好啊!”</h3><h3> 这个马屁拍的高明,圣人之墓才能称为林,比如孔林、关林等,老袁之墓哪有资格称林呢?</h3> <h3>  来早了,墓区8点半才开门,边等边沿着神道走了走。袁林以神道为中轴线,南北绵延两公里。据记载,整个墓区原有藜寨围护,寨外辟渠注水,环绕周遭,寨内松柏梅槐浓荫蔽日,而现在两侧都被太平庄村的居民区包围了,有一家正在办丧事,请了一帮出鼓手吹吹打打,见我拍照,中间吹唢呐的小姑娘害羞的挡住了脸。</h3> <h3>  洹(Huan )河,古称洹水,又名安阳河,是安阳的母亲河, 洹水入卫河后向北流去,最后汇入海河,从天津入海。袁世凯的命运和这条河上的安阳、天津紧紧相连。</h3><h3>  袁林在洹河北,殷墟博物苑在洹河南。</h3> <h3>  终于等到开门了,门票35元。游览的人不多,讲解费用就蹭了别人的。</h3><h3>  袁林的设计者是德国的工程师,它的建筑“仿明陵而略小”,特点是“中西合璧”,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特色。堂院以前的部分是中国明清陵寝的风格,后边大墓部分是西洋陵寝的建筑风格。</h3><h3> 墓区前面是高大的牌楼,与传统木、石结构不同,袁林的牌楼是用铁筋洋灰石子筑就,这在中国陵墓建筑史上极为少见。当年,为了修建这座陵墓,北洋政府专门从日本进口了大量水泥。</h3> <h3>  袁林能保留下来,老人家的指示起了决定性作用,1952年10月,毛泽东莅临袁林视察。他饶有兴趣的参观过后,做出指示,要把袁林保护起来,作为反面教材,教育后人。</h3><h3> 牌楼柱子上还留有那个时代的标语。</h3> <h3>  神道两旁的文武翁仲最能体现袁林时代特色。它们真人般大小而略胖,完全是袁世凯执政时期的装束。文官头顶平天冠,身着祭天大礼服,袖手肃立,神态恭谨;武官身着北洋军服,腰扎皮带,手握军刀,神态威武,共同守卫着袁林。这一文一武,时代特征鲜明,即反映出当时人们的审美观念,又充分体现了袁世凯时期的礼仪风貌。</h3> <h3>  碑亭,是袁林中比较重要的建筑之一。赑屃背上驮着高达5.5米的墓碑,墓碑雕刻出了数条蟠龙,翱翔云中,显现出墓主人身份的非比寻常。墓碑正面则镌刻“大总统袁公世凯之墓”九个苍劲挺拔的端楷大字,这出自于袁世凯好友徐世昌的手笔。墓碑背面无字,功过是非留给后人评说。</h3> <h3>  堂院是袁林最重要的、举行祭祀活动的场所,三进门的建筑已显斑驳,作为一个不受人待见的“窃国大盗”,老袁的墓地能保存下来已属侥幸,再奢望更多的维修费用也不太可能了。</h3> <h3>  堂院中的景仁堂是当年来祭祀袁世凯的地方,现在成了袁世凯事迹展览厅。</h3> <h3>  袁世凯,字慰庭,号容庵,1859年9月16日,袁世凯出生在河南项城县袁寨,所以人称袁项城。</h3><h3> 袁世凯过继给叔父袁保庆,袁保庆做官时带着袁世凯转辗济南、扬州、南京等地,自幼受到官场的熏陶,开阔了眼界。<br></h3><h3>  </h3> <h3>  袁世凯文章写得不好,对科场时文更无兴趣,曾参加过两次乡试,都没有考中,但诗句却充满了霸气。</h3> <h3>  袁世凯投笔从戎,投庆军统领吴长庆,赴朝鲜平灭“壬午军乱”,特别是在“甲申政变”中击败日军,被称为近代史上击败日军第一人。受到李鸿章的赏识,被任命为朝鲜“监国大员”(这时候,张作霖不过是驻朝鲜军中一名哨长)。</h3><h3> 下站练兵奠定了袁世凯一生事业 的基础。</h3><h3> 小站练兵带出了4位总统(袁世凯、冯国璋、徐世昌、曹锟)、9位17届北洋政府总理(唐绍仪、赵秉钧、段祺瑞、徐世昌、江朝宗、王士珍、靳云鹏、张绍曾、贾得耀)。</h3><h3> 小站练兵所编《大帅练兵歌》,慢慢演变成红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h3> <h3>  <b>北洋时期</b>,从1895年袁世凯小站练兵开始,经武昌起义、清帝逊位、民国创立、军阀混战,直到1928年奉系易帜,民国实现形式上的一统,共计33年。</h3><h3> 清末至民国期间称江苏省以北的山东、河北、辽宁沿海各省为“北洋”,而称以南沿海各省为“南洋”。这本来是一个地区名,袁世凯曾任清政府的"北洋通商大臣",故他在小站培养起来的新军被称为北洋新军。到了民国初期,袁世凯取得了中华民国大总统之位,而后的继任者和掌权者们都出自他这北洋一系,所以在民国初期由北洋派系掌权的这段时间被称做"北洋政府"。</h3><h3> 袁世凯是中国现代化军队的缔造者;</h3><h3> 袁世凯是中国警察制度的缔造者;</h3><h3> 袁世凯兴建科技、路矿及各种现代化企业;</h3><h3> 袁世凯在100多年前,将正月初一定名为春节,并发布令全国放假。</h3> <h3>  功高盖主的袁世凯在慈禧太后死后被解除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的官职,打发回河南老家。因为其母刘氏死后没有葬入袁氏祖坟的正穴,袁世凯发誓,此生永远不再回项城老家,下野后来到洹上村。</h3><h3> 袁世凯小的时候,就知道安阳有个洹上村,相传商朝名相伊尹在朝中遭人诽谤,到洹上村隐居三年,后来商王亲自到洹上村迎他复任。安阳也是袁世凯的远祖东汉军阀袁绍的发祥地,袁世凯觉得,洹上村对自己是一块吉祥宝地,还在小站练兵的时候,他就买下了这里的二百多亩地,只是没想到很快就派上了用场。安阳洹上村位于河南与直隶交界处,交通方便,离京城也近。隐居这里垂钓洹水,也便于掌握天下动态。</h3> <h3>  老袁出山,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兵不血刃的改朝换代。</h3> <h3>  “二十一条”让袁世凯的威信大跌,老袁脑袋一热,想过一把皇帝瘾,83天下台,成为逆历史潮流的闹剧。</h3> <h3>  1916年6月6日,由皇帝恢复为中华民国总统的袁世凯病逝。当时主政的北洋政府遵其“葬吾洹上”的遗愿,委派河南巡按使田文烈赶赴安阳,“慎选堪舆,勘定吉壤”, “绘具详图”,“招商筑墓。”经过两年多的时间,耗资70余万银元,在洹水河畔建起了这座占地近140亩的浩大茔宅。 </h3> <h3>  穿过堂院,即达袁世凯的墓庐。这里与前面的景象迥然不同,一派欧式风格。罗马式的大柱子、浑铁铸就的大铁门、青石砌成的墓庐,与前面的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墓台前的大铁门是呈“山”字形,以浑铁铸成,镶嵌在西洋柱廊式的白石双柱之间。铁门的上端各有一个八角徽章,徽章的中心仍是十二章纹,反复强调着墓主人的独特身份。墓庐作圆形,由三层台阶隆起,周围雕有十二尊石狮,更加显示出了一种威严之势。</h3> <h3>  所谓十二章纹,又称十二章、十二文章,是中国帝制时代的服饰等级标志,帝王及高级官员礼服上绘绣的十二种纹饰,分别为日、月、星辰、群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等,通称"十二章。中间的“黻”(fu),像工商银行的标志。</h3><h3>  老袁虽然皇帝只做了83天,从死后的墓地规格这点看,比末代皇帝溥仪强太多了,当然,和国父中山陵没法比。</h3> <h3>  袁世凯的墓庐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平地起墓,像我们平时盖房子一样,先打地基再建墓室。墓室分为左、右两个。左墓室用来安葬袁世凯,而右墓室则留给了他的原配夫人于氏。为起到保护的目的,在砖砌的墓室外又加上了一层一米多厚的钢筋水泥作为外框,所以非常坚固。</h3> <h3>  袁世凯身高不足1米6,看照片脑袋也不大,人们习惯叫他袁大头,更多原因在雕有他头像的银圆,懂行的对着银元还急吹一口气,放在耳边听一下,能知道银元的成色。</h3><h3>  当历史的迷雾逐渐驱散,袁世凯以及他开创的那个时代也需要人们冷静地去鉴别。</h3><h3> 袁林,不仅是一座陵寝,更是一部浓缩的近代史。</h3>